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元好问的生平有哪些事迹?他在文坛上有哪些影响?

元好问的生平有哪些事迹?他在文坛上有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00 更新时间:2023/12/25 14:16:00

元好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元好问生于1190年,当时正是南宋期间。不过元好问并非宋朝人,他生于金国,据说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后代。元好问是当时金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之一,他一生著有《遗山集》、《中州集》、《续夷坚志》等主要作品,在文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过真正了解元好问的朋友可能不多,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下元好问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事迹,或许能给你带来发。

1、文化初长使命重

元好问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的拓跋氏。由于较早地接受中原文化,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就以诗知名,老师郝天挺也是著名的学者,在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里,元好问从少年时代就已经具备良好的文化教养。由于他从小就过继给叔父元格,早年一直跟随叔父在官场奔波,先后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在这段时光里,他一边冶游接触社会贤达,一边潜心学习待人接物。

正是官场文化的熏陶,让他早早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使命,那就是要做一个为生民立命、为朝纲整肃的人。27

岁那年,蒙古军南下突袭家乡秀容,屠城十万余众,使得元好问切身感受到野蛮文明对民生的巨大破坏。文化人的使命意识使他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只有文化才是普适众生的良药。

如蒙古人一样野蛮的鲜卑先祖,不正是在文明的教化中变成了诗书传家、人伦有序的文明人,从而结束了在马背上飘泊的生活,在中原肥沃的土地上安定祥和地生活了下来。

2、从政历练化自觉

35岁那年,元好问通过应考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因不满史馆的清寂生活,很快就辞职回登封家中闲居。之后,经荐举先后出任过镇平、内乡、南阳县令,直到调入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在地方每一任上,他都尽心竭力,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享有很高的政治声誉。

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面对民众疾苦,他为当地人民争得减税3年、发展生产的好政策,使人民有了休养复苏之望。面对兵连祸结的袭扰,他集结“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文化人的良心和使命感,使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完成了一个文化人的政治意识从自省到自觉的蜕变,为他后来面对国家丧乱、朝代更替有了一种更从容的文化觉醒。

3、文化自信护民生

1232年,蒙古大军围困汴京,城里的元好问上书蒙古国中书令耶律楚才,请求他占领汴京后不要滥杀无辜,更希望他采取措施保护54名金朝才士。这个建议得到耶律楚才的采纳。

这种举动,一方面是保护手无寸铁的文化人在武装冲突面前免于以卵击石、徒耗性命,另一方面更是为金朝保留人才、延续文化。元好问深知,改朝换代并不是简单地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而只是江山易主、改换门庭。所谓的王朝正朔,对于他这个熟读历史的人来说,不过是强权更迭和宗主易姓。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是再强悍的政权,也会如昙花一现。

这时候,守城的金廷西面元帅崔立叛降蒙古,汴京被蒙古军和平接管。崔立逼迫元好问领衔为其撰写功德碑。元好问在碑文中并没有夸大其辞地颂扬崔立,而是“止实叙事”,直笔记述。他想利用手中的如椽大笔,拯生民于屠刀之下。身处乱世,尤其是民族矛盾重叠交错,谁能说得清正义与否。

元好问不过就是一介书生,在重兵围困、屠刀高举的蒙古军队面前,他既不是领兵镇守的将军,也不是抚慰一方的督抚,他只能匍匐在刀枪的威逼下,做好自己的本份事。所幸,耶律楚才接受了元好问的建议,没有再大规模进行屠城,使的金政权的朝廷生民和典章文献得以保存。

4、躬耕文化留清痕

1233年四月,元好问被蒙古兵俘虏,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长达五年之久。在元朝生活的二十多年间,他积极沟通元朝政界,努力收集散于民间的资料,想自己撰写国史,以便为金国保留历史。他的请求没有得到元朝当局的准许。

于是,他就把金国已故君臣的诗词总集编撰了一本《中州集》,力图以诗存史。同时,元好问对新政权不断地冷静观察,渐渐地看法发生了改变。

当他看到元朝忽必烈重视儒学、大兴学校,做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后感到十分赞赏,也深刻地反思了金朝奸贼误国,以致失国沦亡的历史悲剧;看到元军突进云南、铲平地方势力,恢复汉唐疆界的赫赫功业后,对金政权苟安半壁江山,朝廷上下不思进取的垂暮心态进行了很好的批判。

在他心里逐渐升腾起一股热望,那就是政权的合法性在于,是不是有利于造福百姓、是否有利于传播文教、是否有利于树立大国形象。

正是在这种深切的体悟中,他对元朝政府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精神大加赞赏,他在《刘时举节制云南》诗中写下了“云南山高去天尺,汉家弦声雷破壁。九州之外更九州,海色澄情映南极”的诗句,并自豪地把元朝视为像汉唐那样值得自己骄傲的时代。

在这种乐观心态的支持下,63岁高龄的元好问携好友张德辉北上觐见忽必烈,请求尊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俩又提出采免儒户的兵赋,忽必烈也答应了。在元好问看来,正是新兴的元朝的横戈铁马,激发了他当今世界殊的豪情,他把弘扬儒学、光大文化的重任寄托在了这个新兴王朝的统治者身上。

正是这种责任的担当,使得中华文明通过不断消化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兼容并包、深厚博大的体系。

也正是有这些眼光长远的知识分子,才使中华文化历经年久而越来越丰富多彩,终致出现了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和睦、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如今,当我们生活在这片地域广阔、文化深厚的土地上,怀想起那些为中华文化积淀而努力的那些各个民族的人们,不禁由衷地感慨。

大哉,无好问!正是有你们这些文化仁人的坚守,才有了中华文明的异彩绽放,也才有了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的团结景象。

标签: 元好问蒙古

更多文章

  • 慕容垂当上皇帝后,为什么没有对苻坚开战过?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慕容垂,后燕

    慕容垂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对于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的历史,很多人可能并不是特别的熟悉,这段历史相对来说还是有些混乱的,因为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相互之间又有很多联系。而今天要说的是前秦皇帝苻坚和后燕皇帝慕容垂。慕容垂曾经投靠苻坚,但是最终却反了苻坚,建立起了后燕,按理

  • 北燕是怎么建立的?冯弘又是怎么废了太子之后自立为王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冯弘,北燕

    冯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冯弘是北燕末代皇帝,后来北燕兵败北魏,冯弘逃往高句丽被高句丽国王杀死。冯弘的上位之路异常血腥,因为他并非通过继承,而是在冯跋死后,靠逼死太子冯翼自立为帝,而且还手段残忍的将冯跋后代全部杀死。冯弘心狠手辣,杀侄自立最后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 如果曹冲没有早亡的话,他会不会继承曹操的位置?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曹冲

    曹冲在13岁的时候就死了,这让曹操痛苦不已。因为曹操非常喜爱曹冲,而曹冲又在没成年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曹操在立继承人的时候,曾经多次在曹植和曹丕之间摇摆不定。曹操的这种摇摆不定,也造成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发生了多次争斗。很多大臣也各自拥护一个,参与到这种争斗之中。于是有人就认为,如果曹冲没有死,那么曹

  • 出将入相的李靖,在历史上打了多少胜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靖,唐朝

    01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去请李靖帮忙,李靖没帮,他说:“我只效忠于皇上,至于你们谁当皇上,跟我没关系。”后来李世民当了皇上,在清算李建成余党的时候把李靖给抓了,要杀他,李靖大喊:“哪有圣君明主要杀义士的吗?”李世民听了这话,又把李靖给放了。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而且在电视

  • 揭秘:自秦始皇之后为什么就没有皇帝穿黑色龙袍了?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秦朝

    龙袍是古代皇帝的服饰。既是古代皇帝的服饰,所以是十分的讲究的。在古代,不要说不是皇帝的人不能穿龙袍了,就是做龙袍也是有罪的。很多人认为龙袍只有黄色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像秦始皇的龙袍就是黑色的。之后的帝王为什么不敢继续效仿秦始皇穿黑色的龙袍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关于秦始皇为

  • 战国打仗动辄就是几十万兵马 后续朝代十几万为何都是困难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打仗

    你真的了解古代打仗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熟悉我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会有一种印象,在先秦战国时代,大争之世诸侯相互攻伐,动辄便是几十万兵马的大战,比如长平之战秦军60万,赵军40万,这可是上百万人的大战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宋、元、明等大一统的朝代,往往打一场十多万人规模的战

  • 二婚的刘娥为什么能得到赵恒的喜爱,并且当上皇后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娥,北宋

    刘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要说在古代,二婚的女子,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不怎么样,即便是在现代,也会有很多人认为,离过婚再结婚的女子,“身价”就降低了很多。然而在历史上,却从来都不缺乏二婚却能够成为皇后的人。汉朝时期汉武帝的生母王娡,唐朝时期武则天、杨贵妃,宋朝时期宋

  • 吕不韦虽有功于秦始皇,但是难逃不能善终的命运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战国

    吕不韦通过一生努力,从一介商人成功逆袭为秦国重臣,不仅有功于秦国,更有功于秦始皇父子。然而,自秦始皇九年(前238年)“蕲年宫之变”后,吕不韦的处境却急转直下,最终因为秦始皇一封短短的书信,最终饮鸩自尽。那么,吕不韦为何因为一封短短三十字的信,就甘愿赴死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吕

  • 刘邦临终前下令处死樊哙,樊哙的家人后来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汉朝

    樊哙乃是刘邦同乡,是最早跟随刘邦起兵的绝对嫡系,甚至还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然而当刘邦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平定英布叛乱归来后,却在临终之际命令陈平和周勃杀掉樊哙。那么,刘邦为何要下令处死樊哙,而樊哙的最终命运又是如何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为确保刘盈能够坐稳皇位,刘邦晚年可

  • 司马懿的反叛之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他为什么没有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曹魏

    说到司马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司马懿一直都被冠上了“谋权篡位”这样的名头,很多人形容他的时候,甚至用上老谋深算,熬死曹家三代人这样的形容,但是要知道,司马懿怎么可能知道自己能熬死曹家的三代人?尤其是曹叡的时期,他年纪渐长,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死了,他怎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