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宋朝科学家沈括是怎么研究声学共振的?

宋朝科学家沈括是怎么研究声学共振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06 更新时间:2024/1/29 18:06:04

想知道朝科学家沈括是怎么研究声学共振的吗?其实我国古代很早就对共振现象有记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公元前3世纪—4世纪的《庄子》一书就记载了调瑟时发生的共振现象。这种基音与泛音共振现象的发现比西方早得多。

墨子·备穴篇》还记述了共振现象的具体应用:在城墙根下每隔几米,挖一个坑,坑内埋置容量为70升—80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若有敌人挖地道攻城,可以根据各陶瓮声响情况,确定敌人挖掘的位置和方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

沈括深通乐理懂音乐,曾经还写过几十首军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善于举一反三,能够融会贯通,通过音乐现象和原理发科学研究。

有一天,沈括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

一位朋友面露神秘得跟大家说:“最近我家里发生了一件怪事,是这样的,我家有一张琵琶,一直放在一间空屋里没人管他。奇怪的是,有一次,我用少数民族的管乐器演奏燕乐“双调”的时候,在无人动琵琶或其他乐器的情况下,屋子里的琵琶弦自己发出声音应和了,但是要是演奏其他曲调就不会有这个现象。我试了好几次,都是如此,这是不是有什么灵异事件或者我那件空屋子有神秘的妖魔鬼怪啊?”

众人听罢纷纷议论起来,讨论此人屋子里是否有邪气或者其他问题。

这人越发紧张,担心家里是不是遭遇了什么邪事。

沈括在旁边一直微笑不语,有个人对沈括说:你博闻强识,见多识广,你来说说怎么回事呗?”沈括听罢面露从容,他劝这位朋友:“其实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只是极为普通的理而已。因为不同乐器在二十八调中只要有声音相同,就可能发生应和的声音。你所说的琵琶自己会跟着燕乐“双调”发声就是这种现象,这是个非常普通的道理,跟所谓的神灵或妖魔鬼怪没任关系,别自己吓唬自己了。”

其实沈括说的常理,其实就是弦的共振现象。他接着给这位朋友解释说:弦的共振现象,是声学最妙处,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常识,以致于至今也不能奏出最和谐的天籁来,遗憾!”这位朋友听了,大舒一口气,众人也信服了。

沈括的这番议论,并非信口开河。

在这个问题上,他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同一七弦琴上,有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七条弦,少宫、少商各比宫、商高音阶八度音。

他放一个剪好的小纸人放在少宫或少商弦上,当拨动宫弦或商弦时,在少宫、少商弦上的纸人就跳动了起来,但是拨动其它音调不同的弦时,纸人却一动不动。

沈括又在不同的琴上进行实验,他把将纸人放置在另一个乐器上,当两者的发声频率出现相同时,弹动琴弦时,放在另一乐器相应声调位置上的纸人,便跳舞般地摆动着。

通过这个实验,沈括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发声体发生振动时,与之频率相同的发声体也会随之振动。沈括称这种现象为“应声”,现代物理学叫“共振”。

在西方,共振现象是由伽利略在17世纪首先描述的,沈括比他早了五六百年,虽然伽利略在对共振的分析更深入,但沈括在那么早的时代就对对声学现象作出研究,已经非常难得了。

标签: 宋朝沈括

更多文章

  • 刘璋占尽优势,为何会被刘备轻易打败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备

    曹操自从赤壁之后,就怎么不理会刘备了,转而专打孙权。曹操与孙权在淮河开打,倒给了刘备一个借口。孙权被曹操打得节节败退,前线吃紧,写信给刘备,赶紧来拉兄弟一把。孙权喊刘备增援,刘备便以此为由管刘璋借兵说要去救孙权。刘备也不客气,上来就要借一万兵还有相应的军资粮饷。刘备对刘璋说,张鲁,自守之贼,这人不足

  • 代善实力是高于皇太极的,为何却没能成为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皇太极

    努尔哈赤在晚年对于立太子的事一直没有做出决定,直到临终也依然没有留下任何诏书确立此事。这毫无疑问导致了贝勒之间的帝位之争。当然,这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参与的。那究竟是哪些人有这个资格?在之前曾讲过,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曾设立了四大贝勒,分别为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能竞争帝

  •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是怎么学习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顾炎武,明朝

    众所周知顾炎武精通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小时候,由于家庭的缘故,顾炎武被送给他的叔叔抚养。叔叔婶婶对他很好。顾炎武小的时候,有一次生了一场大病,是天花。天花对古代人来说,就像是今人的绝症,他的母亲好不容易

  • 历史上的麻沸散究竟是谁发明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三国

    历史上的麻沸散究竟是谁发明的?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是由

  • 高柔和袁绍关系很好,为何却能得曹操重用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高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随着曹操统一北方以后中原的混战局面才一点点的消亡殆尽。不管是战乱还是和平时期,朝廷内部是要保持一个正常运作的水准的,而三国时期,不仅仅有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将军,更有一些精通官场之道,做人原理的官员,而曹魏政权有一个人就是如此,虽然这个人和曹操的死对头——袁绍关系亲密,但是却能在曹

  • 会稽长公主刘兴弟之子徐湛之最后结局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兴,徐湛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会稽长公主刘兴弟之子徐湛之的故事。徐湛之(410~453年),字孝源,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南朝宋时期大臣。徐湛之出身东海徐氏,宋武帝刘裕外孙、会稽长公主刘兴弟之子。深得宋武帝刘裕喜爱,封枝江县开国侯。

  • 和亲的唐朝崇徽公主有着怎样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唐朝

    和亲的唐朝崇徽公主有着怎样的故事?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西汉以来,“和亲”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和亲公主也成为被后世文人同情怀念的群体,创作了很多同情她们的诗词文章。有意思的是,后世的文人大都不太同情与回纥和亲的唐朝崇徽公主,只有李山甫和欧阳修等三人为其写过诗。这

  • 丁固曾在战场上救过刘邦,为何会被刘邦所杀?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丁固,秦末

    丁固,秦末汉初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的部将,大将季布的同母异父的弟弟。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202年,虽然项羽战败了,但还有许多楚军将领逃散,比如季布。为了躲避刘邦的通缉,季布寄身于颇有侠气的朱家。朱家人亲自游说夏侯婴,季布当时是项羽部下,尽管多次打得陛下

  • 刘邦为何能在秦末乱世中称帝?韩信是怎么说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西汉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谈起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皇帝,刘邦绝对算得上一位,他既没有显赫的家门背景,也不是富可敌国的豪绅,更没有惊艳天下的才华。在秦末乱世中,他却在48岁高

  • 赵匡胤推翻后周时,没人出来反对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宋朝

    赵匡胤推翻后周时,没人出来反对吗?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经典的时刻,也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一大事件。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受幼主之命北上抵御北汉、契丹的联军,但行至陈桥时,将士们纷纷拥立他为皇帝,将象征皇权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被强行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