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乾隆晚年为何主动退位,当了三年太上皇呢?

乾隆晚年为何主动退位,当了三年太上皇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3297 更新时间:2023/12/4 20:20:57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刘太公,不过这个“太上皇”是刘邦封的,纯属荣誉称号,仅表示一种尊重,实际上刘太公并没有当过皇帝。

在中国王朝史上,“太上皇”虽然是个非常崇高的尊号,但当太上皇的人大多是出于被迫或无奈。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被儿子李世民胁迫退位。比如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回国,弟弟朱祁钰已是皇帝,无奈当了太上皇,不过后来又复位。等等。

“太上皇”这一尊号,听起来很拉风,实际上多悲凉。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掌握天下最高生杀大权,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非“太上皇”这一名号无比。皇帝一般不到死的那一刻,是不会松手的,而还在活着的时候就主动“禅位”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一个特例之一。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禅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乾隆皇帝弘历继位时,曾经郑重焚香祷告上天,为祈祷自己长寿安康,许下誓言:如果自己能当60年皇帝,就将皇位传给儿子,在位时长不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康熙帝当了61年的皇帝,乾隆帝在这里给自己设想了60年的在位时限。

君无戏言,这个“与天盟约”就这样记下了。乾隆继位时,是25岁,如果能当60年皇帝,那么彼时他就是85岁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当时他设想自己若能活到85岁,也算是够本了,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美好愿景。

谁料,乾隆帝活到85岁时,依然活得好好的,前番重诺,如今要面临兑现了。这下尴尬了,若不退位就是在天下人面前背弃诺言,自食其言;若退位,已掌握大权60年早已习惯了唯吾独尊的乾隆,必有失去皇权后难以齿的尴尬和落寞

烟吸久了,会有烟瘾;酒喝久了,会有酒瘾;权力拿久了,也会有权力瘾。何况乾隆帝这“权瘾”,已经养成60年了,一个甲子啊!要他马上戒掉(放手),谈何容易?

乾隆自己很清楚,当了60年皇帝,85岁了,如今自己早已是苍然白发、垂垂老矣,不过是苟延残喘,多活一天多赚一天,谁也不知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

早已经历过风风雨雨、政治老道的乾隆帝,活得明白:若一旦失去皇权,自己现在不过是一条穿着华服的老狗。何况,乾隆帝一生骄傲自信乃至自负,极爱面子又自命不凡,都风光一辈子了,临了了岂堪这种境遇?

怎么办?乾隆帝来了个“偷梁换柱”:禅位不禅权。

说白了,乾隆的意思是:皇位呢我交出去,禅位给儿子嘉庆帝,自己当太上皇,但是大权呢我暂时还不能让,名义是我虽老但身体尚能处理国事,我也是放心不下祖宗江山啊,军国大事还要自己亲自多把把关。

于是,皇位是禅让给了儿子嘉庆帝,但实际大权仍然在乾隆帝手上。

嘉庆帝虽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凡军国大事事事必须向太上皇垂训,而且嘉庆帝还要经常到太上皇处时时问安,形同傀儡。乾隆帝依旧军国大事仍独揽,皇宫内仍然继续使用乾隆年号,奏折都要一式两份,一份给太上皇,一份给皇帝。

乾隆帝曾有一段暴漏心迹的话:“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

所谓为了嘉庆帝“不致错失”(怕儿子年轻没经验,会出错),只是一种借口,不愿放权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恋栈权力的乾隆常说一句话:“朕虽归政,大事还是我办”。

虽说乾隆名义上是太上皇,但仍然掌控着实际大权,所以在乾隆帝最后当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里,嘉庆帝一直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唯唯诺诺,不敢出半点差池。

乾隆说的很明白:凡军国大事、重要人事任免等,都必须经过太上皇,至于那些诸如祭祀之类的无关命门的事儿,嘉庆帝可自行决定,不必请教于他。

乾隆从皇帝变成“太上皇”,其实本质改变,只不过是称呼叫法变了一下而已,嘉庆帝这皇帝,头顶着天子头衔,却做的憋屈,更像个战战兢兢的太子。这是乾隆帝完的变戏法,一来可以表明自己遵守了天子诺言,二来达到了继续握权的目的。

所谓乾隆禅位,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姿态罢了。说乾隆帝内心崇拜爷爷康熙帝,或许是真的,但禅让皇位,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政治无奈罢了。

乾陵帝,25岁登基,在皇帝位60年。85岁时,乾隆帝禅位儿子嘉庆帝后,又做了3年零4个月的实权太上皇,享年89岁。

熬死了近90岁的老爹乾隆后,嘉庆帝从一直哈着腰的姿态,终于挺直了腰板,乾隆帝生前最宠信的权臣和珅及党羽集团,失去了庇护伞,随后被连根拔....其实,乾隆后期贪污之大者,又何止和珅一人?只不过是和珅权位权威最大,打倒了和珅,即是打倒了权威,就是象征着嘉庆帝真正掌权的开始!

和珅虽贪,但所贪数目之巨,早已远远超出了常人可用的限度!常人不用则必为非常人用!大权臣和珅,先做了那位花钱如流水的乾隆爷的“储钱罐”,后被嘉庆帝砸烂了罐子,顺便又做了那只“杀鸡儆猴”的猴子罢了。和珅虽贪不假,有自己私心也不假,但未必全为自己。

标签: 清朝乾隆

更多文章

  • 都说史书是胜利者写的 刘邦上当皇帝后为何没有污名化项羽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刘邦,项羽

    对刘邦和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胜者撰写历史,刘邦夺得江山后,为啥项羽没被污名化?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君王深谙此道,项羽和刘邦亦如此。但是时局已定,西楚霸王被围困在乌江,唯一的退路就是过江投靠江东父老,但是项羽宁可乌江自刎也不肯过江,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项羽死

  • 吕布并没有斩杀过名将,为何能称三国第一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吕布

    东汉末年,各地势力此消彼长,很快便迎来了三国时代,无论是在真实历史还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位名将一直凭借自己的武力值,排在三国武将之首,即使关羽被后世称为“武圣”,也未曾动摇他的地位,这位名将便是吕布。吕布作为三国第一武将,比起斩杀十四名将的关羽,他甚至从未在战场上斩杀过任何名将,但他依旧是人

  • 古代将军镇守边疆手里握着大军 古人为什么很少发生叛乱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将军

    对古代将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将军手握重兵镇守边疆,为何很少叛乱,他们到底忌惮什么?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刘邦成就大业之后杀了无数开国功臣,种种迹象表明自古帝王心思最难测,伴君如伴虎。可是,手握重兵的将军即使预料到了自己的既定命运也都从容赴死,几乎很少发动

  • 朱元璋会和会收那么多的义子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

    义子,指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愿结成父子关系。这种关系有点类似于拜把子,义结金兰,即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由组合在一起,成为亲人。但不同的是,拜把子是兄弟相称,认义子则是父子相称。其实,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也有,说白了就是认个干亲、干儿子、干姑娘、干爹之类。小时候看《隋唐演义》时,对第八条好汉、忠心耿

  • 曹丕、刘备称帝后,为何孙权却选择称臣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刘备

    孙权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下面详细说说。公元220年,乱世之枭雄曹孟德去世了,他的儿子曹丕逼着汉献帝“禅让”的皇位,以魏代汉,建立了魏国。公元221年,自诩为中山靖王后人的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建立了蜀汉政权,年号“章武”。听这国号,就是要打架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旗号,举国讨伐东

  • 南汉为什么叫做太监王朝 这个王朝都是太监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太监王朝,南汉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太监王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太监王朝南汉,为避免贪污腐败,所有官员都必须是太监。太监王朝,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王朝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之所以称呼南汉为太监王朝,是因为这个王朝末代皇帝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就是所有的官职都让太监担任,之所以如此,就是为

  • 洪秀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揭秘其选妃标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清朝,洪秀全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洪秀全选妃的故事。洪秀全本是农民阶级出身,在没有参加起义军之前,就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过与其他农民不同的是,洪秀全是读过几天书的,也自诩为有文化的人,所以他就总觉得自己超脱了这个阶级的局限性。但

  • 古代银票是如何防伪的 古人为何很少伪造这一张纸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银票

    对古代银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银票就是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看看古代的防伪措施就知道了。经济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命脉,从古至今每朝每代都会对经济制度制定一系列的条例。在古代为了防止有人私自将铜器铸造成假银,官府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为什么一直以来,不管是影视作品还

  • 古代女子为什么拒接远嫁匈奴 匈奴生活很差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匈奴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女子和匈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为啥古代女子都拒绝嫁入匈奴?说到匈奴人,首先想到的一个词语就是彪悍,他们在古代并不招人待见,君王一提起他们就头疼。当时汉朝的君王就采取了一个比较温柔的方式来征服他们,那就是将汉族的女子嫁过去,然后这样产生了血缘关

  • 徐荣:曾两度击败孙坚,也曾在汴水之战中击溃曹操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荣,东汉

    徐荣,玄菟人,东汉末年将领。他曾在卞水破曹操、鲍信,在梁东击败孙坚,举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初期的名将徐荣并非董卓的嫡系人马,他的籍贯在记载中略有差异,一说在玄菟郡,也即是现在的辽宁抚顺;根据辽东太守公孙度的传记,公孙度和徐荣是同一郡的老乡,都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