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会和会收那么多的义子呢?

朱元璋会和会收那么多的义子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46 更新时间:2024/1/18 20:47:48

义子,指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愿结成父子关系。这种关系有点类似于拜把子,义结金兰,即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由组合在一起,成为亲人。但不同的是,拜把子是兄弟相称,认义子则是父子相称。其实,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也有,说白了就是认个干亲、干儿子、干姑娘、干爹之类。

小时候看《隋唐演义》时,对第八条好汉、忠心耿耿守护大隋江山的杨林印象比较深刻,但并不是关注他的武艺,而是对他广收义子的行为感到好奇。他一旦看到哪个年轻将领武艺、智谋出众,有发展潜力,便将其收为义子,就连大唐功臣秦琼也做过他的十三太保。

在关帝庙里,我们会看到关帝塑像旁边有另外两员大将的雕像,其中一个是关羽的贴身保镖周仓,另一个则是他最器重的儿子关平,也是关羽收养的义子。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统治无能,社会动荡,各路枭雄纷纷涌现出来,在全国多地组建了起义军。虽然,义军所处的地方可能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义军的将领却有一个不约而同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收养义子。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初闹革命的时候,也钟情于收养义子。他收养的义子,前前后后不下十多个人,比较熟悉的有:沐英、平安、朱文刚、徐司马、真童、金刚奴等等。

在朱元璋众多的义子中,有两个人最为出名,一个是外甥李文忠,另一个是一直驻守云南边陲重地的沐英。

朱元璋从皇觉寺走上造反的道路后,那过得就是刀尖上舔血,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日子。家中虽然也有亲人,但由于战乱连年,死活也没有办法管。再加上,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朱家的兄弟姐妹死得也差不多。在1354年,朱元璋的革命初见成效,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了震慑一方的起义军势力。

这一年,他的侄儿文正、外甥文忠来投奔他。朱元璋的姐姐、哥哥都死了,由于朱元璋当时手里有兵权,所以,这两个孩子前来投奔,希望能有一个活下来的希望。当时,外甥虽然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却连个大名都没有,只有一个小名“保儿”。他见到朱元璋之后,就一直用手拽着舅舅的衣服玩耍,或许是因为太久没有见到亲人,孩子担心舅舅会走掉,所以,不敢离开他。

孩子天真的举动,让一向冷酷的朱元璋也感叹:“外甥见舅如见母也!”一来是亲姐姐、哥哥家的孩子,来了自然要收留;二来赶上战争年代,对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这个时候,上天把已经快成年的侄子、外甥送来,朱元璋自然要好好培养,作为倚重的将领。

此外,中国古代的将帅,很多人都喜欢收养义子,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社会制度,以及思想的影响。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古代是一个宗法社会,人和人的亲密程度靠血亲或姻亲维系。在残酷的战场上,这种关系更为重要,自己的儿子最放心。可是,一个人的生育能力有限,就算广纳妻妾,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儿子。而且,社会动荡,就算生出儿子,能不能养大成人,还不得而知。像朱元璋这样,生了几十个儿子的,已经了不得。况且,这些儿子要么年龄太小,要么有可能是个纨绔子弟,不能堪当大任。

更何况,在战争年代,死伤是常有的事情,上战场就等于去冒生命的危险。所以,作为一个父亲来说,看着儿子冲锋陷阵,身处险境,自然于心不忍。因此,找个义子替自己卖命,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到哪儿去找那么多“儿子”呢?那些在混战中,失去亲人,幸存下来的孤儿们,便成了很好的收养对象。这些孤儿们,可以说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长大,生存能力极强。这样的人,经过细致耐心的培养,完全可以成为担当重任的将军。因为,他们从小父母双亡,独自一人到处流浪,为了能有饭吃,保住命,受尽了欺凌和漂泊,所以,这样的人,会对有恩于自己的人更念恩情。

此外,这样的人,一旦被某个头领收养,并认作义子,基本上都会誓死效忠。所以,后人对元朝末期诸多头领广收义子的行为,给出了“以为将帅之储备,或为监军,皆看中其忠诚度”的评价。认干爹、收义子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很普遍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将没有血亲关系的人,用“拟血亲化”、“准血亲化”的方式固定下来。

比如:过去的农村,两家人相处很好,那做好朋友不是很好吗?不行,朋友关系太不靠谱,总觉得不太牢固,所以,要么定个娃娃亲,你家闺女许配我家小子。

如果,双方没有条件结成儿女亲家,怎么办?那就认干亲,你家孩子叫我干爹,两家就有了虚拟的血亲关系。总之,就是利用人为的方法,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家人,“打造”成亲属关系,否则,哪怕是再好的朋友,也不会放心。

朱元璋收了那么多义子,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但是,要想让那些被收养的孤儿,踏踏实实给自己卖命,光给他们恩惠还不够,必须有父子的名分。所以,朱元璋不仅让外甥跟着自己姓朱,还按照朱家家谱给起了新名字,叫“朱文忠”。

这外甥本来就够亲的,可外甥毕竟是外姓人,让他成为义子,那不就更亲了。此外,沐英、何文辉原来叫朱文英、朱文辉,但是,在大明建立后因其劳苦功高,皇帝便特赐恢复原姓。都知道,恢复原姓在皇权时代,是非常大的一种殊荣,相当于给了他们光宗耀祖的机会。

但“义子”毕竟不是自己生的,战争中让他们领兵打仗,自然更加放得开手,犯不着像担心亲生儿子一样,顾虑其安危。所以,在朱元璋起义的时候,他的这些义子冲锋陷阵,死了不少。但是,到了功成名就的时候,这些曾经九死一生,幸运活下来的义子,却成为了统一之后,皇室的心腹之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能在那么激烈的战斗中保全性命,获得功勋的人,必定是大将之材。但是,功劳太大,难免被人担心功高盖主,危及自己亲儿子的江山。李文忠在朱元璋的功臣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玉春,且自己是皇帝义子加外甥的这层关系,可他为人低调,做事从不炫耀。但是,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李景隆还是卷入了皇权的争夺战中,与朱家进行了一顿厮杀,最后以失败告终。沐英是众多义子中得了善终的一个,他很早去守边疆,远离了宫廷斗争,远离了祸端。马皇后去世时,他哭到呕血的程度。几年后,太子朱标又去世了,他伤心大哭,后得病去世。

早年,沐英在朱元璋帐下陪伴的时候,干爹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义子们常常因为做错事情被责罚,全靠慈祥的义母马皇后和仁厚的大哥朱标说情,才减轻了处罚。可以说,这两个人,沐英已经将其当作了亲人,他们的死,自然对其打击甚大。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两个人一死,在这偌大的朝廷中,就少了给自己说话,维护自己利益的重量级人物。而干爹朱元璋是何等的暴躁,想必作为义子再了解不过。虽然,沐英已经在边陲驻守多年,但是,对这个喜怒无常的干爹,他还是非常畏惧的。

从朱元璋广收义子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在古代,收义子真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用人的时候,用来代父杀敌,和平时期就卸磨杀驴,想想这些义子也真是够凄惨的。

标签: 明朝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曹丕、刘备称帝后,为何孙权却选择称臣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刘备

    孙权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下面详细说说。公元220年,乱世之枭雄曹孟德去世了,他的儿子曹丕逼着汉献帝“禅让”的皇位,以魏代汉,建立了魏国。公元221年,自诩为中山靖王后人的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建立了蜀汉政权,年号“章武”。听这国号,就是要打架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旗号,举国讨伐东

  • 南汉为什么叫做太监王朝 这个王朝都是太监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太监王朝,南汉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太监王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太监王朝南汉,为避免贪污腐败,所有官员都必须是太监。太监王朝,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王朝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之所以称呼南汉为太监王朝,是因为这个王朝末代皇帝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就是所有的官职都让太监担任,之所以如此,就是为

  • 洪秀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揭秘其选妃标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清朝,洪秀全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洪秀全选妃的故事。洪秀全本是农民阶级出身,在没有参加起义军之前,就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过与其他农民不同的是,洪秀全是读过几天书的,也自诩为有文化的人,所以他就总觉得自己超脱了这个阶级的局限性。但

  • 古代银票是如何防伪的 古人为何很少伪造这一张纸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银票

    对古代银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银票就是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看看古代的防伪措施就知道了。经济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命脉,从古至今每朝每代都会对经济制度制定一系列的条例。在古代为了防止有人私自将铜器铸造成假银,官府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为什么一直以来,不管是影视作品还

  • 古代女子为什么拒接远嫁匈奴 匈奴生活很差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匈奴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女子和匈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为啥古代女子都拒绝嫁入匈奴?说到匈奴人,首先想到的一个词语就是彪悍,他们在古代并不招人待见,君王一提起他们就头疼。当时汉朝的君王就采取了一个比较温柔的方式来征服他们,那就是将汉族的女子嫁过去,然后这样产生了血缘关

  • 徐荣:曾两度击败孙坚,也曾在汴水之战中击溃曹操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荣,东汉

    徐荣,玄菟人,东汉末年将领。他曾在卞水破曹操、鲍信,在梁东击败孙坚,举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初期的名将徐荣并非董卓的嫡系人马,他的籍贯在记载中略有差异,一说在玄菟郡,也即是现在的辽宁抚顺;根据辽东太守公孙度的传记,公孙度和徐荣是同一郡的老乡,都是现

  • 李善长作为明朝第一开国功臣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李善长

    朱元璋为何杀第一功臣李善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善长,虽然不是武将,在攻城略地上没有什么功绩,但后勤保障上,让朱元璋非常满意。朱元璋称帝后,提拔其为左丞相,封韩国公,位列百官之首,成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然后,公元1390年,已经告老还乡77岁

  • 刘娥为什么能临朝听政?她为何不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娥,北宋

    刘娥,即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她是宋朝第一位临朝摄政太后,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从秦始皇算起,到1912年清王朝政权宣告结束,时间历经2132年,这中间共产生了400多位

  • 宋太祖生前为何没有立太子?赵光义为何能登基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光义,北宋

    赵光义,即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共21年。在位期间,采取治国驭将方针,明显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光义,原名赵匡义,为了避讳自己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姓名而改名。纵观中国

  • 马嵬之变中,李亨完全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嵬之变,李亨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或“马嵬之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旧唐书》记载,在安禄山起兵造反初期,李隆基就曾经准备让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并“监抚军国事”。但当时“国忠大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