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邹阳之叹”中的邹阳是谁?他还有哪些故事呢?

“邹阳之叹”中的邹阳是谁?他还有哪些故事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323 更新时间:2024/1/8 8:15:08

成语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简单的四个字却能表达丰富的哲理,在历史上有关“明珠暗投”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典故。

明珠暗投是一个成语,原来本身的意思是闪闪发光的珍珠贝放到路上的行人面前,行人虽然看到没有不愣住的但是谁也不敢去拿。后来也指把闪亮的珍珠放到黑暗不见光的地方,用来比喻好的物品或者珍贵的物品却落到了不太识货的人受手里,得不到原有的重视。后来也引申为比喻有才能见识的人却没有得到重视,也就是说好的人才贤士投靠了昏庸的人而不被人欣赏。

明珠暗投和邹阳联系起来,是因为这个成语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邹阳的一个典故。

邹阳是汉朝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开始的时候跟随着吴王,后来因为吴王阴谋造反邹阳劝而不听,邹阳便改投梁孝王刘武的门下。但是因为被小人奸臣进谗言陷害,被抓进牢狱之后准备处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邹阳在牢狱中给梁孝王写了封信,除了举出前朝的例子证明能人贤人总是引起别人的嫉妒陷害之外,还做了一个比喻,说:“如果把珍贵的明珠暗暗投放到满是行人的路上,就会引起路人之间的警惕和愤怒,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自己就如那颗明目之珠一样,因为自己的才能而被别的小人嫉妒愤恨,于是陷害侮辱自己,引来了灾祸和您的误解。”

后来梁孝王看了这封信果然下令让人把邹阳放了出来,邹阳在梁孝王身边之后也做了许多的贡献,真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一样,这就是“明珠暗投”这个成语的由来,后人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也经常引用这个成语。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说的是邹阳在狱中写给梁王的书信,其实也是邹阳的申辩书。那么邹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上梁王书呢?

邹阳开始的时候跟随的是吴王刘濞,后来因为刘濞叛乱造反,邹阳上书进谏想劝服吴王,奈何吴王不听,于是邹阳离开吴王又跟随了梁孝王刘武。刘武是汉文帝的小儿子,也就是汉景帝的弟弟,刘武觊觎汉景帝的地位,邹阳全力争取刘武打消这个念头,但是刘武身边还有羊胜和公孙诡两个人,这两人相继进谗言陷害,邹阳被捕抓进牢狱之中,就是在这个时候,邹阳在狱中上书梁孝王,其内容情感丰沛浓郁陈词又慷慨激昂,梁孝王刘武看了深受感动,于是下令释放邹阳。后来邹阳的这篇《狱中上梁王书》因为内容富于文采且意义非凡,被称为是汉代散文著名篇章之一。

文中说道邹阳曾经认为只要对国家忠心对主公忠心就可以收到器重报答,而诚实也不会遭受到别人的怀疑,可是现在直到他被抓进狱中就有些不这样认为了。邹阳接连用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加以证明,就是为了让梁孝王能够明白他的忠心,改变自己的初衷,这样一来,他的用心才不会被白费。

邹阳虽然身体被囚禁在牢狱之中,但是他却并不哀求讨饶,更不会献媚迎合,并且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依旧上书继续谏言,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国家的情谊对梁孝王的忠诚,充分的显示了他刚直不阿、宁死不屈的性格,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利用了很多的史实,通过对古代的讽刺比喻梁孝王的境地。

邹阳之叹

“邹阳之叹”原文出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耶?命耶?明珠暗投,徒兴邹阳之叹;广陵散尽,益增嵇康之悲。”

这句话说的是,有能力的人没有人重视,就像是将明珠放在了黑暗中,突然的引起邹阳的感叹而已。广陵散作为千古绝唱,一曲弹完,也仅仅是增加了嵇康的伤痛。

邹阳之叹里面的邹阳是汉代时期有谋略有才智的贤士,后来因为被小人谗言陷害被抓进牢狱,差点儿就被处死,他在狱中费尽心思的给梁孝王写了封信,表明了自己的忠心不移的心迹。

邹阳(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29年),身为齐国人的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散文家,也是在西汉时期非常有名望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本来有七篇,但是流传之后大多已经失传,现今只剩下两篇分别是《上书吴王》和《于狱中上书自明》。

在起初的时候,梁孝王想要夺取许多大臣的性命来取得自己的权力,邹阳誓死反对这个做法,但是羊胜和公孙诡本来就嫉妒邹阳的才华,趁机向梁孝王进谗言,促使邹阳被抓险死,后来邹阳上书取得了梁孝王的理解才被放了出来。邹阳一心为了梁孝王着想,但是苦于被人陷害无从申冤,他感叹自己的才能引来小人的嫉恨,也感叹梁孝王一时被蒙蔽了双眼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又引用了前朝的事件,终于引起梁孝王的重视和理解,再次回到梁孝王身边,后来世人便用“邹阳之叹”比喻明珠暗投时自己的无奈和心酸。

标签: 汉朝邹阳

更多文章

  • 夏言案中严嵩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严嵩为什么会成为替罪羊?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严嵩,明朝

    说到严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明史》中对严嵩有这样一句评价:“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在众人眼中,严嵩是历史上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与李林甫、秦桧等人一样臭名昭著,但如果我们真的仔细研读明代历史,就会发现,严嵩其实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坏。人们痛恨他陷害忠臣

  • 把皇权当儿戏的皇帝,南朝刘宋的刘昱是个怎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朝,刘昱

    国家大事无儿戏,君无戏言,我国古代很多老话,都体现出了皇帝这个位置要担当的责任,但在历史上偏偏有这么一位皇帝,将做皇帝看做游戏一样,令人无语。旧史中有趣的事不多,一旦遇到,哪里舍得再板起脸来读?如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若观其政,自然要皱眉头,若论其人,只好微笑。贪玩的年轻皇帝,代有其人,但花样百出如

  • 战国最败家的四位君主,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战国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到了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家联手消灭智氏,并在战国初期瓜分了晋国,成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与此同时,田氏代齐的发生,促使战国七

  • 为什么说曹参是历史上最悠闲的丞相?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参,西汉

    丞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官职。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也即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秦武王在位时,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西汉建立后,依然设置相国、丞相,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自西

  • 甘肃冒赈案发生在何时?这起案件的结果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甘肃冒赈案,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甘肃冒赈案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有着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的“甘肃冒赈案”爆发,此案先后牵涉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各级官员113人,各级吏员共170余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云南等多省,就连乾

  • 刘备入蜀,留守荆州的最佳人选是谁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三国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建安十八年(213年), 刘璋派遣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在

  • 司马懿是如何逐渐夺权的?他临终前有什么嘱托?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曹魏

    说到司马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引言:陈留王立共五君,大业卒传司马懿。——宋·杨简《历代诗·三国》古代的墓葬风俗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安葬去世的人这么简单,墓葬的豪华程度与墓主人的身份相关,因此王侯将相、名门贵族的墓往往都很豪华,里面的陪葬品也很丰富。而且每到

  • 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有什么作用?那么多水银从何而来?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陵,秦朝

    说到秦始皇陵,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史记》古代的帝王们都有着修建陵墓的传统,而作为统治者的陵墓自然是奢华无比。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做到大一统的皇帝,在

  • 刘邦称帝之后 刘邦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家乡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汉朝

    对刘邦家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在整个中国历史之中是一个非常传奇性的人物,他出身非常的地位,在秦朝末期,他只不过是泗水亭的一个亭长而已,而这个职务虽然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刘邦在当地是一个小混混的头子而已,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混社会的人。说实

  • 林冲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会被发配充军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林冲

    林冲是万分无奈被逼上梁山的,他因为貌美的妻子被高衙内盯上而遭到权贵陷害,最终被发配充军,面对必死境地不得不落草为寇。林冲为什么被发配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林冲的妻子,林冲妻子不依,高衙内被气病了。高俅设计让人带林冲带刀进白虎节堂,由于带刀进军事重地违法,所以发配。林冲误入白虎堂高太尉为设计陷害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