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在魏晋文坛上,建安七子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有什么作品?

在魏晋文坛上,建安七子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有什么作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76 更新时间:2023/12/20 12:19:32

很多人都不了解建安七子,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建安七子”这个称呼是魏文帝曹丕提出来的,在曹丕著名的文学批评名作《典论》中提到了当时文坛上七位著名的作家,他们是鲁国人孔融、广陵人陈琳、山阳人王粲、北海人徐干、陈留人阮瑀、汝南人应玚、东平人刘桢

在魏晋文坛上,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并驾齐驱,难分高下。就各自文学集团中的地位而言,在竹林七贤中,嵇康和阮籍地位稍高一些,其他人气场相对偏弱。建安七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孔融和王粲的名气最大,气场最强。

关于孔融,大家都知道,就不必多说了。王粲的家世非常显赫,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过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过司空,属于汉末官场的一线重臣。王畅是和名臣李膺齐名的士林名士,因为王畅和李膺坚决反对宦官干政,遭到宦官的废黜,由是在士林中打出了好名声。王粲出身于清流名门,也决定了他必定要在文坛混饭吃。王粲可不是一般文人,在王粲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受到文坛宗师蔡邕高看,每次王粲来蔡府,蔡邕都要亲自出门迎接,可见王粲的才华足以折服蔡邕。蔡邕甚至把王粲当成了自己在文坛上的继承人,“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后来因天下大乱,王粲避难荆州,可能由于王粲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得不到向来以貌取人的刘表的重视。直到曹操南下荆州时,王粲才重新回到中原文坛。曹操用人向来是唯才是举,何况他又是文坛领袖,自然与王粲惺惺相惜,重用王粲。王粲在政坛上没什么作为,他主要的贡献是在文坛上,这里才是他的乐土。在建安七子中,孔融和王粲最为知名,但孔融很少写诗,王粲正相反,让王粲名重天下的正是他的五言诗。梁人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从某个角度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说到建安七子的知名度,孔融和王粲之后,可能就要算得上是陈琳了。甚至从作品的传播度来看,陈琳还要在王粲之上,因为陈琳曾经写过一篇在历史上超级有名的文章《为袁绍檄豫州文》,就是替曹操治愈头风病的那篇名作。

陈琳是汉魏晋时代文坛中一文成名的典型,虽然陈琳写过不少精品诗作,但历史唯独记住了陈琳这篇名垂千古的檄文。这篇《为袁绍檄豫州文》与隋末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唐朝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明初宋濂《奉天讨元檄》可以并称为檄文史上的四大经典名篇。陈琳这篇檄文站在袁绍的立场上痛骂曹操,曹操做过的丑事都晒在光天化日之下,连曹操的祖宗八辈也被陈琳给拎出来骂了个遍,骂得真叫狠!不过这篇檄文对后世做出的最大贡献,是陈琳提到了曹操盗墓的事情,比如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

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如果说知名度,他不如孔、王、陈,但若论子孙的知名度,那就太响亮了。竹林七贤两大领袖之一的阮籍,就是阮瑀的儿子,而另一个狂生阮咸,是阮瑀的孙子。能在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都打下地盘的,仅阮氏一家,别无分店。在曹操的幕府中,阮瑀是和陈琳齐名的两大文案秘书。陈琳因为《为袁绍讨豫州文》而声名大噪,阮瑀诗、赋、文皆能应手,比如诗有《驾出北郭门行》、赋有《筝赋》《止欲赋》。其实阮瑀的文章同样了得,阮瑀也有一篇相当于檄文的文章,就是《为曹公仡上与孙权》,但这篇绝妙的文章却没什么名气。

徐干的赋、诗俱佳,可惜徐干的赋现在多是残篇,比如《齐都赋》,其中有两句写得最精彩:“皓皓乎若白雪之积,鄂鄂乎若景阿之崇。”徐干的诗流传不多,比较有名的是《室思诗》六首,描写妻子抒发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写得非常真挚动情。

刘桢也长于写诗,以《赠五官中郎将(曹丕)四首》最为知名。刘桢的风格相对同时代的其他文学家,他的风格渐趋于悲壮苍凉,铮铮有不平之鸣。可以说刘桢的诗与唐边塞诗的风格有些接近,如赠曹丕诗的第三首有两句写得很有这种味道:“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

至于应玚,留下来的作品极少,但他的那首《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应玚的风格和刘桢比较接近,比较崇尚自然流畅的风格,比如这首诗的前几句:“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笔由心生,自然而出,不见丝毫做作。

标签: 曹魏建安七子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临终前劝谏刘禅,为何刘禅却没有听从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刘禅

    诸葛亮去世前悄悄说了6个字,可保江山永固,无奈刘禅记反了!终于自食恶果。刘禅自古就被视为昏君的代表,虽然也有不少人为其辩白,不过都是博人眼球,并没有充分的论点,昏庸则被说成是大智若愚,着实可笑。要想看清刘禅的真实面目,其实并不难,毕竟他在位三十多年,究竟是怎么治理蜀汉的也是一清二楚,从其中一点我们就

  • 陆炳是个锦衣卫,他为什么能做到三公加三孤的位置?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炳,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锦衣卫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锦衣卫这个组织是朱元璋上位后自创的,也是明朝独有的产物。其实在宫廷里最怕的就是有某个官员除了皇上没人能管他,那他基本上就算是一个小皇帝了。因为锦衣卫算是皇帝直属部门,一旦管理不善就容易出现一位朝廷小霸主,起初朱元璋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

  • 古代游牧民族每天都吃些什么 他们顿顿都吃肉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游牧民族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游牧民族吃食,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游牧民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庞大族群。他们追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千百年来一直过着骑马放牧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放牧就像中原地区农民种地一样,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游牧民族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在人们

  • 唐宋时期的朝廷,是如何防止官员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以权谋私,唐朝

    唐宋时期的朝廷,是如何防止官员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的?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当中,监察制度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历朝历代都有被提及补充,并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体系。毕竟虽然皇帝是九五至尊,拥有全国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国家的全部事务也

  • 古代弓箭作为远程武器 弓箭为何军队陆战主力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弓箭

    对古代弓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数十方阵陈列城外,每个方阵数百人,一声令下,百万箭支射向高空,由小黑点逐渐变大,经高空转抛物线疾驰而落,箭支随着巨大的惯性穿透屋脊,钉在桌椅上,更有甚者还能刺穿人的胸膛!这是电影《英雄》其中的一个片段。那么古代弓箭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如

  • 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汉桓帝刘志是个怎样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桓帝,东汉

    汉桓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对于汉桓帝的评价,总是负面的,这一个在书中连脸都没露过的皇帝,只存在于人们的谈论中,可是言辞间却总是“朝政败坏”这样的话语,以至于让很多人都认为,汉桓帝就是一个没有什么作为的昏庸君主。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 元好问的生平有哪些事迹?他在文坛上有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好问,蒙古

    元好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元好问生于1190年,当时正是南宋期间。不过元好问并非宋朝人,他生于金国,据说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后代。元好问是当时金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之一,他一生著有《遗山集》、《中州集》、《续夷坚志》等主要作品,在文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过

  • 慕容垂当上皇帝后,为什么没有对苻坚开战过?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慕容垂,后燕

    慕容垂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对于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的历史,很多人可能并不是特别的熟悉,这段历史相对来说还是有些混乱的,因为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相互之间又有很多联系。而今天要说的是前秦皇帝苻坚和后燕皇帝慕容垂。慕容垂曾经投靠苻坚,但是最终却反了苻坚,建立起了后燕,按理

  • 北燕是怎么建立的?冯弘又是怎么废了太子之后自立为王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冯弘,北燕

    冯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冯弘是北燕末代皇帝,后来北燕兵败北魏,冯弘逃往高句丽被高句丽国王杀死。冯弘的上位之路异常血腥,因为他并非通过继承,而是在冯跋死后,靠逼死太子冯翼自立为帝,而且还手段残忍的将冯跋后代全部杀死。冯弘心狠手辣,杀侄自立最后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 如果曹冲没有早亡的话,他会不会继承曹操的位置?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曹冲

    曹冲在13岁的时候就死了,这让曹操痛苦不已。因为曹操非常喜爱曹冲,而曹冲又在没成年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曹操在立继承人的时候,曾经多次在曹植和曹丕之间摇摆不定。曹操的这种摇摆不定,也造成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发生了多次争斗。很多大臣也各自拥护一个,参与到这种争斗之中。于是有人就认为,如果曹冲没有死,那么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