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都有哪些“奇谋”?很多并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

三国都有哪些“奇谋”?很多并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57 更新时间:2024/3/3 18:42:07

本来想写诸葛亮,后来发现还是写一个“前篇”吧。《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的评语“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历来争议颇多。粉武侯的为他辩解,黑武侯拿这话当证据。

做判断前,我希望大家细细读一读陈寿对诸葛亮评价的整个一段。陈寿的意思不仅仅为评价诸葛亮,还为司马懿掩饰。陈寿形容诸葛亮的对手“或值人杰”,这个人杰是谁,不言而明。

这一段评价的最后一句:“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这句的评价高不高?诸葛亮只有做得很完美,没得挑剔,陈寿才会将他的失败归于天命。整个天命是哪个,不言而明。

司马氏享有天命,哪怕诸葛亮是管仲复生,张良在世,也逆不了天,改不了命。一句话,抬举诸葛、司马俩人,陈寿真不容易啊!本文主要讲一讲奇谋,为武侯的“奇谋”打前站。

奇谋是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出乎意料”,敌人想不到就是奇谋,其实不少人想错了,或者说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奇谋的关键点在胜败,胜了就是奇谋,败了,都已经败了,还说什么?

我拿夏侯惇在博望坡追击刘备举例。建安七年,刘备进攻叶县,曹操派夏侯惇前去迎战,双方在博望坡对峙。刘备兵少,不给夏侯刚正面的机会,烧了营地,主动退去。

对面的夏侯惇一看刘备跑了,自然要追。李典劝夏侯惇:南边道路狭小,草木多,万一敌人火攻怎么?夏侯惇不听,执意要追,结果被刘备一把火烧得狼狈而逃。这桥段被罗贯中收纳改编,变成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的第一谋。

我们都会认为夏侯惇愚鲁,不听劝活该吃亏。但刘备若真的是要撤退呢?刘备想:这里草木茂盛,道路狭小,敌人必然不敢追,我能安全退去。若真是如此,夏侯惇就是贻误战机。但刘备却是埋有伏兵,夏侯惇想差了。

现代人对奇谋的解释多为令人意外的计谋,这大概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小说中,无论大小军师,总喜欢“某有一计”,然后吧啦吧啦一堆,武将只要严格执行,必胜无疑。但事实上战争中的决策是一种博弈,谁输谁赢,运气占很大一部分。

我在拿赵云汉中之战的表现来说一说。黄忠没有按期回到营寨,赵云认为他出事了,率领数十骑去查看。走到半道,赵云碰上曹操率领的大军。赵云大杀四方,终于杀出重围回到营寨,可这时候曹操大军也到了。

营寨主力不在,根本不是曹操大军的对手,试问若你是赵云,你会怎么办?蜀汉大将想着关闭寨门,依寨而守。赵云认为不妥,于是偃旗息鼓,大开寨门,摆出一副“欢迎来玩”的架势。

看着对面营门大开,曹操犹豫了,打还是不打。赵云的勇猛,曹操看在眼里,从刚才的进退有据的表现,也是有勇有谋,这样的人会敞开大门,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曹操转瞬一想,方才赵云大杀四方,但所带的兵力不多,会不会对方兵力确实不多,营门大开是在吓唬我,想让我退兵?

曹操抹了把胡须,刘备这厮向来狡诈,赵云出入我方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会不会刘备派他来专门引诱我等,他早已在营中设下埋伏?曹操愁啊。

曹操这边想着打还是不打,大营内赵云的后背早已布满凉汗,倒不是怕死,但是等宣布的过程确实不好受。赵云身边诸将,也是死死盯着营门,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惊到曹操。生死间的博弈,就在一分一秒中慢慢过去。

谨慎小心渐渐占据上风。曹操认为曹军占有绝对优势,正面作战刘备不会是自己对手,何必为了一场小小的胜利,冒着过多的危险呢?赢了也不过是拿下一方营地,输了可能是大败,不太值得。

曹操骑在马上,手一挥,还是决定退兵。赵云在营中听得曹魏动向,觉得这时候得加一把火,于是擂起鼓,军中弩手向曹军射箭。正有序撤退的曹军被突然袭击,一下慌了,后面的士兵(正面对赵云营寨的士兵)纷纷往前挤去,一下乱了阵型,很多曹军士兵被挤掉汉水中。

刘备引诱夏侯惇算不算奇谋?夏侯惇的考虑算不算无用?赵云摆空城计,算不算奇谋?曹操考虑算不算过分?曹操袭击乌巢,也是一场奇谋的胜利。

我们再来说说项羽。项羽给人的印象是一员猛将,“奇谋”什么的,貌似跟他没关系。我来解释一下他的巨鹿之战,看看项羽是否真的有勇无谋。

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时,赵王歇、张耳等人早已被王离围住,南面又有章邯,王离、章邯大军又用甬道相连。秦军势大,项羽怎么破?

其他诸侯根本不敢动手,项羽就敢,不过项羽可不是一路莽过去的。他首先得度过黄河,半渡而击是敌人常干的事,项羽派一部分大军渡河试探,发现没什么影响,才让主力过河。

过了河,项羽知道章邯王离肯定能得到消息,不懂派斥候的将军,也不会打得反秦诸侯节节败退。于是项羽轻装简从,快速冲向王离、章邯所在。

所谓破釜沉舟,解释为扔掉辎重更为合理。否则将一众士兵陷入必死之地,士兵不反了才怪。若是霸王项羽,哪怕必死,楚军也会跟随,但这时候的项羽,不过是一个无名之辈。

项羽抵达战场的时间,出乎王离、章邯的意料,打乱不少安排。现在摆在项羽面前的问题是打哪里,章邯,还是王离?都不是,项羽选择俩人的连接点——甬道。王离、章邯二军互成犄角,彼此援助,只有分割对方,项羽才能占据主动。

甬道是秦军的弱点,项羽穿透甬道,也是打断王离、章邯两军的联系,将秦军分割开来。甬道被断,王离后路(南方)被堵,北方诸侯趁机进攻,一举攻灭王离大军。章邯只得向后退去,再做打算。

急行军、攻敌人必救之处这是不是奇谋?恐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奇谋之所以精彩,在于它最后的胜利,非形成的过程。

战争中更多的是你来我往的互相拆招,类似《三国演义》的桥段,不过是小说。这一次先这样吧,下一篇我会写写诸葛亮北伐中的“奇谋”。

标签: 三国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清朝的三眼花翎为什么那么珍贵?哪七个人获得了三眼花翎?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眼花翎,清朝

    说到清朝的三眼花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清朝顶戴花翎,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

  • 张绣杀了曹操的长子和爱将,怎么还能受到重用?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绣,三国

    魏武帝曹操外宽内忌、睚眦必报,但凡是得罪过他的人鲜有能善终者,就连头号大谋士荀彧也因为反对他称魏公,而落得被逼自杀的结局。但凡事都有例外,军阀张绣曾经背叛曹操,并杀死他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但在第二度投降后,非但没有被杀,反而还深受重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 诸葛亮人才兼具,为何会娶一个丑老婆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诸葛亮

    小说中的诸葛亮不仅才能非凡,学富五车,同时还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这样一位优秀的人,为何会娶一个丑老婆呢?诸葛亮不仅才华冠绝,史载“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犹如松柏”,是不折不扣的才子加帅哥。名士黄承彦非常欣赏诸葛亮,对他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诸葛亮当即“拜谢泰山”,没有任何犹

  • 白起外号“人屠”,他是身世如何?真是被狼养大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白起

    战国四大名将中,最为恐怖的当属白起了,他人称“人屠”,一生征战所杀敌军数不胜数。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命令时任员外散骑侍郎的周兴嗣编写《千字文》。也正是这本书确定了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赵国的廉颇、李牧二位将军自不用说,史书上的介绍甚繁,然而介绍秦国名将白起、王翦的史料却相对简单。尤其在历史

  • 福康安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福康安

    乾隆是著名的风流皇帝,与多位女子都有着一夜风流,甚至包括自己皇后的弟媳,福康安的身世之谜,就是这么来的。乾隆皇帝十分好色,户部尚书傅恒的姐姐是乾隆的孝贤纯皇后,那么傅恒的妻子就是孝贤纯皇后的弟媳了,因为是皇后的亲戚,所以她可以从掖门直接到宫里面去。乾隆见她容色貌美,于是乾隆皇帝趁机和她发生了关系,傅

  • 原本赵飞燕霸占着貂蝉的位置 赵飞燕是怎么被移除四大美人行列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赵飞燕,貂蝉

    对赵飞燕和貂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我国古代四大美人,几乎是众人皆知,不过,早期的四大美人并没有貂蝉,她的位置被赵飞燕占着。那么为何赵飞燕被移出了四大美人行列呢?这可就说来话长了。古代四大美人画像提起赵飞燕,就必须要提到另一个女人——赵合德,她是赵飞燕的亲妹妹,

  • 著名才子温庭筠,为何却总在科举作弊呢?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温庭筠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作弊就一直伴随着它,有考试的地方就有作弊,唐朝时期的著名才子温庭筠,就是一个替考的高手。现在的高考放在古代,也就是科举。古代高考作弊吗?那是当然!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的作弊方法。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达官显贵们对主考官的打招呼,荐门生——当然也不排除主考官的主动献媚,直接

  •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和珅与纪晓岚谁更聪慧?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纪晓岚,清朝

    说到和珅与纪晓岚,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和珅要比纪晓岚聪明?因为电视剧等影响,人们的固定思维总会觉得纪晓岚十分的聪明;而和珅只是一个狡猾的小人,不够聪明。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真的要从历史的角度评价谁更聪明,或许和珅相比较纪晓岚会更加的聪明!根据史料记载,或许

  • “父死娶母,兄死娶嫂”,匈奴为何有这样的婚嫁习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匈奴

    说到匈奴,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匈奴最初是在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匈奴帝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匈奴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

  • 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败北,他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常遇春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朱元璋对常遇春很器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即使是古代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大明开平王常遇春是历史上摧锋陷阵,所向必克的一员神将,更堪称功勋盖世,重光华夏的伟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