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和珅与纪晓岚谁更聪慧?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和珅与纪晓岚谁更聪慧?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215 更新时间:2024/1/16 12:08:17

说到和珅与纪晓岚,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和珅要比纪晓岚聪明?

因为电视剧等影响,人们的固定思维总会觉得纪晓岚十分的聪明;而和珅只是一个狡猾的小人,不够聪明。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真的要从历史的角度评价谁更聪明,或许和珅相比较纪晓岚会更加的聪明!根据史料记载,或许能够探知一二。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50年;而纪晓岚生于1724年,当时是雍正二年;两人年纪上相差26岁。乾隆三十七年时,纪晓岚开始奉命编撰《四库全书》,和珅才刚刚通过才学成为乾隆身边的侍从。

纪晓岚的才学十分的出众,六岁就因参加童子试,被人称为神童;之后的他在会试和乡试中都曾拿下第一;可见纪晓岚在才学方面十分的出众。而和珅连乡试都没有过,只能凭借生员的身份直接就业,做了一个轻车都尉。

若是比较两人谁更能考试,纪晓岚要比和珅强上太多;但这并不能作为评判两人的唯一标准,真正的比较才刚开始。

比才学谁更优秀

纪晓岚凭借他的才华成功的让乾隆皇帝重视,并且亲自任命为纪昀为《四库全书》的总编;但他的成就远不及此,早在乾隆二十一年,纪晓岚就通过编撰《热河志》,而被乾隆嘉奖,甚至获得了一次公费旅游的机会,爱出游的乾隆亲自带着他去热河走了一遭。

“子云笔札君卿舌,当代无人可共论”,是后人为了纪念纪昀的才学作的诗,纪昀通过他的才能,被夸赞为无人能及者。

相比较于纪昀的才气斐然,和珅也不差,他精通四门语言,就连当时比较小众的藏语,和珅都会,而且十分的标准。同时和珅也十分的博学,当年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有意卖弄自己的才学,一句“出于”,将一众大臣难住了。

满朝文武都答不上来的语句,唯有和珅立刻接上,“虎出于柙,龟玉毁于中,是谁之过与?”,很快就解了大臣们的困境。

关于和珅的才学还有一个故事,他还是乾隆的侍卫之时,乾隆因为天色已晚看不清字,就让和珅点灯。和珅特意展示自己,就问乾隆看到那段了,随后将书背了出来,就连注释都没有放过,一下就把乾隆给震惊了。

和珅的才华在当时还是十分受人追捧的,纪昀、刘墉等人与他并称为清朝三大“中堂”。中堂虽然是一种官职,但是在文化隐喻方面却不止如此。

和珅善于变通,纪晓岚不够灵活

清朝的“文字狱”十分的盛行,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成为了文字狱的开。当时很多编撰《四库全书》的同僚,都因为涉及的观点十分的“禁忌”,直接被革职抄家,纪晓岚也多次受到牵连。

在文字狱盛行之时,和珅已经是皇帝身边的宠臣,为此纪晓岚还曾经讨好过和珅,就为了能够摸清皇帝的脾性。也是和珅暗中的帮助,纪昀才在乾隆的一次次“恐怖行动”中幸免于难。只是罚钱而已,总比抄家等要好的多。

同时纪昀看不清他的身份,妄图议论政治,但是他没有看透,乾隆只是把他当做宠物,只是看中他写文章的才能,并不愿在政事上多加的利用。“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这就是乾隆在他妄图谈论政事时的批判。

纪昀时常的在人情世故方面提点和珅,但他却没有办法看清自己,也不懂乾隆的心思。在文学上的才思敏捷,却不能用到现实中来。

和珅会变通,在人情世故方面练达,同时他也十分的灵活,自热小火锅就是他率先发明的。

爱新觉罗·弘历十分的喜欢热闹,他喜欢用一些东西来彰显自己,比如喜欢在名人字画上盖章。这样喜欢彰显自己乾隆帝自然也喜欢热闹,下江南,北巡这些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于是他又发明了新的花样,就是效仿爷爷康熙办“千叟宴”。

那样一次盛大的宴席,乾隆办了三次,就连纪晓岚,纳兰容若与沈婉的儿子都曾参加过。但是在举办宴会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就是因为参加的人数超过三千人,饭菜都是提前准备的,上桌就冷了,因此宾主不能尽欢。

和珅直接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火锅。别人都在解决怎么让饭菜不冷,但和珅没有受制于这一问题,直接从问题中跳了出来。火锅据说从成吉思汗时期就有了,和珅将目光放在了这上面,并且将火锅进行改良,一人一锅,十分的卫生,直接将众人吃不上热饭菜的问题解决了。此后的千叟宴都由和珅承办。

同时和珅十分的善于模仿,乾隆热爱写诗,什么事情都要提笔来两句,为此和珅专门的学过乾隆的写诗手法,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乾隆有时候也懒得写,干脆就直接让和珅代笔了。乾隆的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诗中,说不定还有和珅写的。

和珅或许在某些方面真的要比纪昀聪明,人生阅历比和珅丰富的纪昀,在某些时候都要依仗和珅的帮助,但和珅的才智却没有用对地方。

标签: 纪晓岚清朝

更多文章

  • “父死娶母,兄死娶嫂”,匈奴为何有这样的婚嫁习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匈奴

    说到匈奴,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匈奴最初是在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匈奴帝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匈奴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

  • 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败北,他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常遇春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朱元璋对常遇春很器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即使是古代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大明开平王常遇春是历史上摧锋陷阵,所向必克的一员神将,更堪称功勋盖世,重光华夏的伟大民族

  • 晋文公的首席谋士,狐偃都有哪些故事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朝,狐偃

    狐偃是晋文公的舅舅,晋国重臣,骊姬之乱使晋国混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最终在赵衰、狐偃、胥臣、先轸的辅佐下重耳成为国君晋文公,狐偃帮助晋文公成为霸主,是晋文公的首席谋士。狐偃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名臣,他能够青史留名,当然离不开辅佐晋文公称霸诸侯的功劳,由此也可以反过来说,晋文公

  • 茅麓山战役:大顺军最后的挣扎,结果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明朝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大顺农民起义军进入了北京,自明成祖朱棣开始延续两个半世纪的明朝在北方的牢固统治宣告结束,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上吊自杀,然而他一定想不到这支亲手毁掉他为之努力一生的大明江山的军队,会在二十年后成为大明最后的守护者。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661年,明朝

  • 周瑜的死责任真的全在诸葛亮上吗?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周瑜

    诸葛亮不是故意要气周瑜的,周瑜的死也不全是因为诸葛亮,而是周瑜本来就有箭伤,后来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其实关于周瑜的去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周瑜少年得志,一心为吴国事操劳,文武双用,肾脏气滞血淤,肝脏解毒功能受损,血气受阴,还伴有吐血,最后心血动力不足。种种原因,才导致了他的身体一

  • 秦孝文王只在位三天,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孝文王,战国

    苦熬了多年,走过了春夏,迎送了秋冬,最终好不容易坐上了王位,没想到3天就病死了!秦孝文王,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帝王之一!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01 刚登上王位,为何3天就病死?秦孝文王,他的家族是个顶个的牛人。他曾祖父是带领秦国崛起的秦孝公,父亲是称霸

  • 揭秘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最后什么结果?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清朝

    和通泊之战是非常惨烈的。当时记载大军德胜回到北京,旗人居住的地方到处都是哭声一片,一条街一半人家都戴孝。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策零和清军为敌,双方开战。此次战斗中,噶尔丹策零认为清军北路指挥官傅尔丹傲慢自大,强攻心切,决定先歼灭他的部队,然而再对付西路军。当时

  • 杨贵妃逃到了日本吗?为何日本也有杨贵妃的坟墓?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杨贵妃

    日本出现的杨贵妃墓,再次掀起了人们对于杨玉环归宿的探寻之路,杨玉环作为风华绝代的美人,最终究竟是死在了马嵬坡还是辗转漂泊到了日本呢?跨域年龄和辈分的鸿沟,杨贵妃和唐玄宗轰轰烈烈的爱情,在马嵬坡兵变那一刻戛然而止。有人说,当年死的只是一名侍女,而贵妃早已东渡日本。那么,杨贵妃到底魂归何处呢?开元年间,

  • 古代科举都已经知道题目了 古人为什么还要带文章进考场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科举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科举考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科举考试是从隋唐就开始存在的,其中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完善和改变,但依旧存在漏洞。例如考试题目泄露的问题就一直存在,很多达官显贵和高门子弟为了有一个好的名次,还常常会用尽各种方法拿到考题并提前将文章写好,就连一些看上去十分清正廉

  • 宋代十分流行火葬,背后有哪些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宋朝

    由于受到传统的入土为安思想观念的影响,古代人们都习惯用土葬,火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发展和普及。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火葬渐趋流行,两宋时期,火葬蔚然成风,并且一直延续至元代,成为我国历史上火葬最为鼎盛的时期。期间,火葬虽然受到了政府的各种禁令,但是效果不佳、屡禁不止。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人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