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晋国当初没有分裂的话 秦国还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吗

晋国当初没有分裂的话 秦国还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34 更新时间:2023/12/20 7:03:04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秦国和晋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把这个问题分成四个问题解析,第一个问题:晋国为何会分裂?第二个问题: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第三个问题:晋国不分裂秦国有机会吗?第四个问题:秦晋同样都是干掉宗室势力,为何结局相反?

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探析,就会发现,问题背后的背景挖掘,远比问题本身还要精彩!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打破顺序回答,先回答第四个问题,把最精彩的留到最后。

晋国不分裂秦国有机会统一天下吗?

战国七雄,韩赵魏三家本是一体,秦国兼并六国,光一个赵国,差点耗光秦国兵力储备。如果不是六国各怀鬼胎,不是秦并六国,而是面临被灭的危机!

1.军事实力对比

人们光记住了虎狼之师秦师,但是忘记了晋国六军,和分裂后的魏赵韩三家军队,都曾经创造过一系列让秦国人输得一塌糊涂的战绩。

拿晋国六军对比秦师,有点“胜之不武”,毕竟那时候的秦国相对太弱,就拿魏赵韩三家军事力量的总和,与秦师比较,也明显高出一大截。

①军队战斗力:

秦国战斗力的提升,来自于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秦军的装备水平的提升,和军功爵制带来的旺盛士气。不过,早在商鞅变法之前,三国也早有军事和政治改革。韩国有李悝申不害变法,魏国有吴起变法,赵国有胡服骑射。

李悝申不害变法,使韩国十余年无人敢于窥视。吴起的魏武卒,创造了以五万人打败秦军五十万的辉煌战绩。胡服骑射的成果,让赵国直到灭国前夕的邯郸之战,还能打得秦军败退六百里,丢了河东地区。

②军队数量: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是最野蛮的肉搏战,作战双方胜负的第一要素就是数量。战国末期,秦国人口约四五百万,韩赵魏三家人口约八百多万,这么悬殊的人口比例,军队数量差距,秦国远不如三国总和。

③战略纵深:

三晋与秦军的主战场,集中在黄河两岸河东及峣关一带,这是由秦国“蜗居”关中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如果三晋对秦国发动攻击,可选择面就比秦国大多了。

比如赵国可以选择从上郡北线进攻,韩国可以从汉中进攻,魏国从河西和函谷关进攻。如果楚国配合,在从武都伐蜀,基本上秦国面临从北到南全面受敌的尴尬境地。

④几场关键战役:

秦灭三晋的几场关键战役,如上党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大梁之战等,假如三晋一体,统一部署,秦国毫无胜机。限于篇幅不一一分析。

如果简单地以数学题累加的方式,比较秦国和三晋的军事实力,秦军无法相比,但其实这种对比无意义。

2.人才储备对比

人才是国家兴亡的基石,秦国的崛起得益于人才的涌现,准确地说,得益于客卿制度,即六国人才的引进。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有几位堪称改变了历史的大人物,都是来自于三晋。

张仪、公孙衍

张仪和公孙衍都是魏国人,在秦孝公时期,他们纵横捭阖,把天下搅得天翻地覆。其中尤以魏、韩、楚三国,深受张仪之苦。秦国得到河西之地,公孙衍功不可没。

②商鞅

商鞅变法就不用细说了,直接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是秦国崛起的发动机。

③范睢

秦昭襄王时期最重要的谋略家,他提出的“远交近攻”,奠定了秦国兼并六国的基本方略。

④李斯、吕不韦

这两个人是继商鞅之后,秦国最重要的政治家。

⑤尉缭子等

尉缭子是魏国军事家,是秦始皇兼并六国的重要军事家,鬼谷子的高徒。

以上除了李斯是楚国人,其他都是魏国人(卫国被魏国吞并)。此外还有一批活跃在秦国的客卿,三晋最多。因而有人戏称,魏国就是秦国的人才培训师。

相对于客卿,秦国本地人才则暗淡了很多,除了几位军事家,政治家几乎空白。假如三晋不分裂,留住这些人才,秦国的崛起就是空话。

3.地缘优势对比

最简单粗暴的理由就是,三晋横亘在秦国东出之道,秦要想统一天下,第一件事就必须灭三晋,除非它从楚地打开缺口,在从南向北进攻。

秦国的地理位置,比较适合于防守,它能走出关中,得益于两条:一是累世功业,逐步出河西,并关中,获得多线出击的机会;二是三晋分裂,不能形成合力。

假如三晋一体,秦国三面被围,想走出关中,难度其实很大,甚至能不能守住关中都是问题。

结论:以不合理的简单累加对比,假如三晋不分裂,秦国无论如何也不是对手,更不可能打赢兼并六国的几场关键战役。

统一天下的为何是秦国?

可是,以上的问题解答其实无意义。三晋不是积木,任意搭配组合,秦国统一天下有其内在推动力。那么,统一天下的为何是秦国呢?

因为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创建了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政治制度,极大地释放了社会生产力,进而推动了秦国的强大。

三晋虽然也进行了社会变革,但是都是局部范围的修补术,跟商鞅变法完全不同。商鞅变法是推倒重建,是革命,它构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形成了以秦法为中心运转体系,消灭了贵族特权阶级。这种结构此后两千年一直未变,远非三晋变革所能比。

举几个简单例子,秦国军队为何被称为“虎狼之师”?因为秦国的士兵,可以通过立军功得封爵做官,别的国家不行,士兵贡献再大,顶多获得物质奖励,不可能改变身份,动力差别巨大。

再比如,秦国为何全国动员能力那么强?因为秦国建立了王权一元体系,权力高度集中。六国则不然,他们受制于贵族势力的掣肘,国家始终处于利益纷争状态。

强大的晋国为什么会分裂?

晋国不分裂的前提条件,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因为晋国的分裂,也是由长期的历史条件演化而来。

晋国分裂最早源于曲沃桓叔,以庶系代替嫡系后,为了防止历史重演,晋献公及其父祖,对宗室势力打开杀戮,导致政治势力真空。晋文公登基后,跟随他流亡的士族集团,迅速弥补了这个空缺,成为晋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政治结构。

后来晋文公以这些士族势力,建立了六军,形成军政合一的国家结构,政权逐步进入由六卿掌控的格局,晋国的分裂就源于此。

都是对宗室开刀,结局为何相反?

那么,问题就来了,晋国和秦国都是消灭了宗室贵族势力,为什么秦国壮大了,晋国却分裂了?

1.替换与重建两种不同模式

这两者表面相同,其本质差异却非常大。秦国是对旧体制的推翻重建,以新模式代替旧结构。晋国则是对旧势力的摧毁,而不是新结构的重建,它依然保留了原有结构,只是以新的势力,代替旧势力,通俗讲,就是新瓶装旧酒。

商鞅变法后,原来的等级制度没了,贵族变成平民,全国只有国君一个特权阶级,其他都叫编户齐民,社会运行的唯一法则就是法律。

晋国消灭宗族后,依然是等级社会,只是以士族势力代替宗族势力,形成新的掣肘君权的政治势力。所以,晋国必然摆脱不了春秋战国的痼疾——宗法制的没落!

2.目的性差异

相同的动作,为何形成两种模式,源于两国从一开始,对消灭宗族势力的目的性差异。

秦国商鞅变法,其目的就是干掉特权阶级,形成高度集中的国家意志,从而改善社会公平性,增强决策效率,形成一个利益中心。所以,在变革前,商鞅就已经设计好了全套的替代模式,是有计划、有目的推进。

晋国则不是,它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防止庶系对嫡系的威胁,以简单粗暴的肉体消灭达到目的。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想过,宗室势力消失后,谁才是他们的替代者?或者说,他们原本没想过做结构性调整。

因此两国的同一个举动,秦国是深层改革,晋国是政治事件,不可同日而语。

3.晋国分裂的必然性

晋国分裂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晋国的政治结构未变,依然是宗法制等级结构,这就决定了它依然跟秦国以外的其它诸侯国一样,走向礼坏乐崩,君权受制于贵族,进而导致政权涣散。比如田氏代齐、三桓代政等。

其二,士族群体的庞大数量,和利益的复杂程度,要远远大于宗族势力。所以,士族势力放入孱弱的宗法制结构中,代替宗族,其破坏力远比宗族势力强大得多,且无法遏制。

结论

综上所说,所谓“如果晋国不分裂”这个前提就不存在,只要宗法制在,晋国即便自己不分裂,也会跟其它五国一样,必然走向衰败。秦国兼并六国,它不是军事实力单一因素,根子在于它建立了符合历史潮流的新结构。

标签: 秦国晋国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有哪些利弊?为什么商鞅下场不好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春秋,商鞅

    在战国时期,商鞅很有名气。因为他得到秦孝公的认可,在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可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代表,研究出了一套商鞅式的法律体系。商鞅进行变法的目的,是想让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总体来说,商鞅变法的确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但是却侵犯了少数旧贵族

  • 松赞干布是如何娶到文成公主的?唐太宗出了多少难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对文成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文成公主(625年—680年),唐朝宗室女儿,贞观十四年(640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文成公主。次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松赞干布(617年—650年),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他

  • 司马懿一个将要老死的人,为什么还要带兵谋反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司马懿

    古代的七十多岁相当于现在的百岁老人,而司马懿却是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谋反的,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是无欲无求了,那到底为何他要带领死士谋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曹操时代,不论是曹氏还是夏侯氏,那都是人才辈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曹操在打天下时,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就是以曹氏和夏侯氏

  • 刘病已和许平君的故事是怎样的?许平君是被谁害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病已,西汉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惨遭陷害,一家都因此死于非命,只剩下尚在襁褓之中的皇曾孙刘病已被关押监狱之中直到五岁时汉武帝大赦天下,刘病已才得以出狱。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汉武帝病重,临终前留下遗诏,恢复刘病已的宗室身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

  • 朱棣登基之后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棣是通过篡位当上皇帝的,虽然他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很多人却一直对他的篡位耿耿于怀。那么朱棣登基之后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朱棣在执政过程中做出了很重要的决策,这些对明朝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人们眼里他的功绩几乎可以比肩他的父亲,是明朝历代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一

  • 冒顿公然羞辱吕后,为什么自己还能安然无恙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冒顿

    吕太后为人非常狠辣,为什么有一个却敢公然羞辱他,而且自己还能安然无恙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此人就是冒顿单于(前234年-前174年),挛鞮氏,冒顿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一

  • 古代和尚和道士都吃素 和尚为什么都是胖子多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和尚,道士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尚和道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和尚和道士都吃素,两者的身材为什么完全不同,和尚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现实里,和尚往往都是胖子多,反观是道士身材消瘦,为什么道士胖不起来?作为我国古代影响力最大的两大宗教。道教佛教历史由来已久。在公元1纪元,班超出使西域,和印度相

  • 古代御医相当于什么级别 御医的医术水平很高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御医

    时至今日,影视作品成为了人民茶余饭后的生活,古装剧并不是一定是真实事件,古人的生活和现代生活差距还是很大的。古代御医医术如何,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详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人与现如今的人们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在拍摄古装剧时,很多地方都会被遗漏。因此就出现了与历史不同的情况。在很多古装剧中,御

  • 廉颇戎马一生,他都立下了多少战功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战国,廉颇

    廉颇戎马一生,他都立下了多少战功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大名),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颇伐魏,攻陷防陵(今河南省安阳市南二十里),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今

  • 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什么会惨败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战国,廉颇

    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继位。此时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楚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