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汉的突骑为什么以开始是胡汉杂糅,后来又以汉为主?

秦汉的突骑为什么以开始是胡汉杂糅,后来又以汉为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56 更新时间:2024/1/28 18:16:1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汉军事力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突骑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骑兵部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最早的突骑是从秦代的屯骑开始的,当时为了加强对边境的统治,提高对抗匈奴的能力,汉代在其基础之上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特色,形成了这一独特的兵种。在其历史的演进与更替中,由于军队规格的不断改制,突骑在各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从一开始的“以胡汉杂糅”慢慢演化成“以汉为主”,其在秦汉军事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秦汉军事实力强化的标志之一。

匈奴屡次侵犯,突骑的设立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且兼备“作战”与“牵制”两大功能

提及突骑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汉书》中,但是其中对突骑的记载也只是东汉幽州突骑之名,并没有深入涉及。经过出土的秦始皇陵发现,突骑其实源于先秦时期的屯骑。为避免因为名称而造成的误解,因此本文统一使用突骑这一名称进行介绍。

简而言之,突骑就是骑兵,只不过为了显示骑兵的组织战斗能力强,能够破敌于千里之外而闻名,故名唤突骑。在秦代,匈奴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干扰统治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因为匈奴好战,而且尤重骑射,这样对以步兵统治中原的秦代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威胁。

秦始皇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开始殚精竭虑的修建起了长城。万里长城的崛地而起,缓解了匈奴频繁扰乱中原生活的苦恼。但是在边境地区,匈奴烧杀抢掠的现象依旧频发。为了巩固秦国疆土不受侵犯,秦始皇开始设立骑兵部队,名为突骑,专门应对此类问题。

《史记·匈奴列传》中对当时秦汉之交的匈奴有这样的记载:“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这是一个孩童时期就会骑羊的民族,由此可见以匈奴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在骑射方面的重视程度。

从秦始皇兵马俑的设置上,不难发现,在秦时就已经有了专门的轻车锐骑。由一辆阙车、步兵和骑兵组成的一个简易的作战小组。在真正的战争中,阙车可以使得队形稳固,步兵能够很好地掩护骑兵前进,骑兵则主要发挥战斗作用。

为什么要说突骑改制前是胡汉杂糅呢?其实匈奴只是对北方民族的统称,还有胡人、戎狄等不为人熟知的称呼。因为自幼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人来说,能够见到宝马良驹已经是此生有幸,更不要提及在马背上射箭了。为了解决匈奴的入侵,培养专门的骑兵,从秦代开始利用俘获的匈奴骑兵来培养自己的骑兵力量。

所以最初的时候,骑兵部队主要是将俘获的胡人骑兵为自己所用,并答应他们只要取胜,就在中原为他们加官进爵,因此也就出现了突骑胡汉杂糅的现象。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代之前,考虑到先前培养突骑的方式是采用胡人为主,辅以汉人。于是刘邦就想将汉人步兵的优势和胡人的骑射相结合。通俗来说就是让汉人步兵学会骑马射箭,这样就能够弥补自身的短板。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史记》

汉代独创的一种步兵骑兵相互增益的培养方式,在之后汉武帝一统匈奴的战役中可以看出,汉代的骑兵能够和胡人的骑兵相互牵制。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胡汉杂糅的局面,开始以汉为主,胡人辅之,并在东汉实现这一转变。

《后汉书》:“会王郎起,北州扰惑”之际,率领幽州突骑的东汉开国元勋吴汉,在投靠刘秀之前就创下了丰功伟绩。后来因其“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导致君臣二人不和,终于造成西汉覆灭,开东汉时代。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突骑在演变的过程也是在继承中创新的,兼备作战与牵制两大主要功能。

胡汉杂糅到以汉为主,秦汉突骑主要依托两大方向:对匈战争、军制改革

不论是胡汉杂糅还是以汉为主的突骑部队,作为对外战争的主力,突骑在各个朝代都有着首当其冲的作用。秦汉之交,为了抵御边境匈奴的肆意骚乱,那时的突骑主要以防御为主,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出击,更多的时候是在匈奴进犯的时候才会出击自保。

到了西汉时期,由于汉武帝想要一统中原,彻底歼灭匈奴的心愿。西汉王朝开启了与匈奴长期并且大范围的战争,而在这一时期,突骑也就开始充当对外战争的主要力量。虽说这一时期突骑的主动出击表明了汉代的兴盛。

“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汉书》

根据这样的记载,可以得知当时的突骑的战斗实力相对于匈奴的天生骑射,还是有些差距。

当然,虽然面对匈奴的各种挑衅无能为力,主动出击的时候也是败多胜少。但是西汉王朝并没有放弃。这也是促成之后东汉突骑以汉为主的原因之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史书记载:“公元前129年,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获首虏七百级。”

于是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带5万精兵以及西汉幽州突骑北征匈奴。之后再次取得不俗的战果,史料记载:“霍去病等部斩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卫青虽未俘获单于,但也斩捕俘虏万九千级。”卫、霍二人也因此加官进爵。

虽说西汉对匈奴的战争中多以失败告终,但正是因为英勇抗敌、无谓牺牲的精神,才使得西汉最终战胜了匈奴,西汉末年幽州突骑也成为了天下精兵的美名。

东汉在继承了幽州突骑特点的基础之上,一改先前的胡汉杂糅,取而代之的是以汉为主。从东汉幽州突骑的编制上来看,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几乎都是汉人的身影。这一切都源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军制改革。这一改革极大地增强了东汉突骑在实际战争中的作用,将汉人步兵善于近战的特点用于马上,和善于骑射的匈奴相互制约。

匈奴的骑射一般是远距离的进攻方式,而东汉的突骑既擅长远射也擅长近攻。东汉幽州突骑在东汉开国战争中最为闻名。

“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各发突骑二千匹,步兵千人兵千人。斩校尉以下四百余级,斩首三万级。”——《后汉书》

这等战绩是前朝所不及的,但东汉后期因为胡汉的比例极为失衡造成了后来东汉的覆灭。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淮颍突骑。公元454年,刘宋国内发生了鲁爽等人的叛乱,南朝宋孝武帝随即发布讨逆檄文,追杀一干人等。据《宋书》载:“薛安都控率突骑,陆道步驰,及爽于小岘。”薛安都正是借助淮颍突骑阻止“自与腹心壮骑断后”的鲁爽等人相连。由此可见,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突骑一直以来都对维护国家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胡汉杂糅”到“以汉为主”的转变,实为秦汉军事实力强化的过程,与军队建设相挂钩

东汉之后的魏晋时期,除了继承以汉为主的培养方式。南北朝更是发挥了自身民族的特点来培养突骑。魏晋南北时期,鲜卑族统一中原,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鲜卑族,骑射是他们的天然优势。因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重甲骑兵、轻骑兵和双马镫。

突骑从开始的胡汉杂糅,到后来的以汉为主,最凸显的无疑是在选人用人上的原则发生了变化,实际上为秦汉军事实力强化的过程。但是这并不影响设置突骑作用的发挥。突骑作为西汉以来的一支专门化的新锐骑兵部队,无论是在抵御外敌还是扩充疆土方面都取得了应有的成绩。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但其中形成的突骑精神尤为重要。西汉时期为歼灭匈奴,幽州突骑不畏牺牲,坚持不懈的顽强奋战,东汉开国期间,改制后的幽州突骑作战迅速,将原先的近战短板通过骑射放大到马背上,极大地增强了突骑的战斗实力。

总而言之,突骑是从军队的装备、兵源的选择、武器的创新以及战术的运用等方面加以完善的,对其后朝代军队的建设有着借鉴意义。例如在唐代的安史之乱,叛军多以突骑作为主要力量割据幽州等藩镇地区,造成朝局动荡不安,金也是依靠“乘蔡州大雪,突骑五百寇城下”灭掉的北宋。

此类现象的出现,大多是突骑和官军转向后产生的内部矛盾。因此,正确处理好军队内部的胡汉关系才能够将突骑的作用发挥出来,厚此薄彼的军队建设终将导致自身的覆灭,突骑便是古代军队中的一支独秀,成为历史上的精彩一笔。

标签: 秦汉突骑

更多文章

  • 清朝“鹿尾”有多珍贵?在清朝鹿尾象征着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清朝

    在觥筹交错的宴会上,仆人们在曲栏间来回穿梭上菜,一道道精美的食物被呈现在夜宴的餐桌上。身着银貂裘的少女,殷勤唱着“小契丹”。红彤彤的烛光映照下,盛在金盘中的鹿尾,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在清代,鹿尾已不单单是道菜,更成为了皇室炫耀武力的标志,成为皇室施恩的必须,成为臣子身份与荣耀的象征。大嚼鹿尾之后,满

  • 也先在土木堡灭了明军精锐,为什么却没能灭了明朝?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也先,明朝

    也先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的一次重大生存危机,在明英宗朱祁镇带走整个北京城精锐和大部分勋贵之后,此时的北京城几乎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这也使得也先在长城外消灭明军主力之后,认为直取北京是一件手到擒来的事儿,但也正是这个“认为”让他错失了灭亡明朝

  • 赤兔马以速度优势帮助关羽在战场上建立过几次奇功?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汉,赤兔

    赤兔马,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奇骏产西域,赤龙下九云。仰首高九尺,纵驰冠三分。凌霄踏飞燕,逐风不染尘。奕奕蹈江海,耿耿托死生。奔雷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在汉末三分这个纷纭的乱世中书写着一段段瑰丽的传奇,不仅仅限于枭雄诸侯,谋士猛将,甚至还包括那些在沙场上飞驰的骏马,赤

  • 清朝前期两百多年时间里 列强为何没有进攻中国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列强

    对清朝初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近代,特别是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签署了一大批屈辱性条约,使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然而,在明中后期,一些外国列强来到中国,并多次与中国发生战争,其中包括与葡萄牙的三次战争和与荷兰的两次战争。那么,为什么

  • 东汉末年曹操有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如果有曹操应该怎么做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曹操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曹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的曹操当然有统一天下的机会,而且,最好的机会也比较容易实现,那就是不打赤壁之战。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了,不打赤壁之战,不灭了孙权,曹操怎么统一天下?这个疑问其实很容易解决,我们只需要分析一下赤壁之战前后的天下局势,就很容易明白了。赤

  • 明英宗眼中的于谦是怎样的?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他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英宗,清朝

    明英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关于杀于谦这件事儿,明英宗后来也后悔了,当初他杀于谦完全是为了给自己的“夺门之变”找一个合法理由,没想到弄巧成拙。1449年,明英宗率领的明朝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包了饺子,二十多万人全军覆没,英宗也被俘虏。瓦剌首领也先在逮住英宗后大喜,

  • 金国是最有希望打败蒙古人的政权,为什么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金国

    金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12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到拔都和旭烈兀扫平东欧和西亚,蒙古帝国在这个世纪走向极盛。蒙古人之所以能够所想疲敝,首先是因为自身确实比较强大,其次是在同一时间内,亚欧大陆上居然没有一个可以与蒙古人匹敌的大帝国。当时的中亚东部的西辽已经

  • 秦始皇陵为什么会选择用兵马俑陪葬 这些俑有什么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兵马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兵马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王嬴政13岁登基。他在前230年开始统一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当然,先人多年的积累也不容忽视,这一时期的一些著名将领帮助了嬴政,把秦朝的历史推向了辉煌的高潮。战国时期的四位将军分别是白棋、王坚、赵国廉、李牧。可见,赵国实力

  • 陆逊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下场却不好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陆逊

    说起东吴,就一定要提孙权,孙权此人虽非常有才华,可同时他疑心非常重要而且喜好杀戮,尤其到了晚年,更是变本加厉,陈寿曾提到:性多疑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陈寿认为,孙权此人像极了当年的越王勾践。当然,如果因为孙权喜欢杀戮也并不能以偏概全说孙权是暴虐之人,可孙权杀人虽多,还是事出有因,就比如陆

  • 古代著名昏君死前说一句话,竟然流传至今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五代十国

    在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有一种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之大,无与伦比。这种人就是皇帝。皇帝处在古代社会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手握天下大权,一言一行足以决定千千万万人的安危祸福。因此古代老百姓们,无不渴望能碰上一个有道明君,而对无道昏君则人人痛恨,避之唯恐不及。昏君和明君的出现,都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律。一般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