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韩信对刘邦是绝对忠诚的吗?为什么说他的失败主要是性格原因?

韩信对刘邦是绝对忠诚的吗?为什么说他的失败主要是性格原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69 更新时间:2023/12/11 2:23:42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神,在楚汉争霸的战场上,他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最后最落得身死灭族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可以发现,韩信通兵法,有谋略,智慧过人,心性坚韧,能忍别人不能忍受的屈辱。但他的性格却也有极大的缺陷,就是拿不起,放不下,犹豫不决。

在战场上,韩信很有决断力,但在人生的重要关口,他往往对事情缺乏正确的判断,所以总是优柔寡断。韩信一生,在关键时候,该拿起的没有拿起,该放下的没有放下。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他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后,先后平定赵、齐两地,打败并杀死项羽的大将龙且,威震天下,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就连一向气吞山河的楚霸王项羽也感到了害怕,他派了一个叫武涉的人去劝说韩信,想让他脱离刘邦独立,和楚汉三分天下。韩信断然拒绝了对方的说辞,并且说:“你告诉项王,没有汉王,我就没有今天,所以我到死也不会背叛他的。”

看这番言辞,韩信对刘邦是绝对忠诚的,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慢慢分析。

武涉来劝说韩信,是为了项羽。而另一个一心为韩信考虑的人物出场了,他就是蒯通(本来叫蒯彻,后人为了避汉武帝刘彻的讳,改为蒯通)。蒯通知道当时的天下大势就掌握在韩信手中,就想劝韩信建立不世的功业。他先给韩信相了一面,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这个蒯通会不会相术,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句话却很明显是在暗示韩信,“背”就是背叛,意思是说韩信只有背叛刘邦才会“贵不可言”。以韩信的聪明,话里的意思他是很明白的,如果他是绝对忠于刘邦的,此时就该制止蒯通,别让他再说下去。可是,韩信明显有点心动了,他希望蒯通把话说明白。

蒯通接着说:“秦灭以后,楚汉纷争,双方都已经很疲惫了。此刻您拥有天下最强的军队,汉王和项王的性命其实是掌握在您的手中:您帮汉则汉胜,您帮楚则楚胜。其实,对于您来说,最好是谁也不帮,这样就会三分天下。然后凭借您的才能,等待有利的机会,不难统一天下。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正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韩信说:“汉王对我很好,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蒯通说:“您自以为和汉王关系好,功劳大。可是,这些都是不足凭借的,张耳、陈余当年关系多好,后来还不是反目成仇;伍子胥、文种功劳多大,还不是功成身死。功盖天下者不赏,以您现在的情况,联合楚国,项王不敢相信您;回归汉王,汉王也会怀疑。您如果不早作决断的话,就很危险了。”

韩信下不了决心,说:“让我好好想一想。”过了几天,蒯通又去见韩信,韩信还是犹豫不决。他最终还是不忍心背叛刘邦,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大,刘邦不会对不起自己的。蒯通见韩信不听自己的,就逃走了。

这是韩信一生最重要的关口,他需要作出选择。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彻底的忠于刘邦,像张良、萧何一样;要么狠下心来背叛刘邦,加入天下的争夺。除此之外,是没有第三条路好走的。

可是韩信却偏偏想走第三条路,他一直在左右摇摆,既不能放弃一切个人私利为刘邦尽心竭力,又不能下定决心独立山头。他又想获取最大的个人利益,又想刘邦能够对他始终如一,就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的说的那样:“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韩)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载!”

韩信平定齐地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盼望韩信来帮助他。韩信却派了一个使者说,齐地刚刚平定,形势不稳,希望能封自己为假(代理)齐王来镇抚齐地。刘邦非常生气,但形势所迫,还是封韩信为齐王。

后来刘邦带兵追赶项羽到固陵,约定韩信出兵共同攻打项羽,但韩信按兵不动。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把陈地以东的土地封给韩信,韩信这才出兵一同在垓下包围项羽。

这些时候,刘邦早已有心要除掉韩信了,只是害怕韩信的兵力,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杀掉项羽后,刘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其不意地进入韩信的军营,夺下他的兵符。然后,把韩信调离齐地,改封为楚王。

项羽已死,兵权被夺,做了楚王的韩信,已经失去了依仗。此时他若能韬光养晦,放下身段,低调做人,或许还能保全身家性命。

但韩信还是看不清形势。钟离眜是项羽手下大将,过去和韩信是好朋友,项羽死后,刘邦派人捉拿钟离眜,钟离眜就投奔了韩信,韩信收留了他。再加上韩信在楚国,出入都带了很多的卫兵,于是就有人告发他谋反。

刘邦听了陈平的计策,假装到南方的云梦泽游玩,要求诸侯都来相会,其实是要借机捉拿韩信。

韩信得知刘邦来到了楚地,又一次陷入了犹豫之中。他想起兵造反,但觉得自己没犯什么罪;想去见刘邦,又怕被刘邦捉拿。翻来覆去也拿不定主意。这时有人劝他:“你杀了钟离眜,皇上高兴了,就不会为难你。”其实这是一个馊主意,如果忠于刘邦,当初就不该收留钟离眜,甚至钟离眜一到就该把他抓了献给刘邦,这个时候再杀了钟离眜,既对不起朋友,也不能取信于刘邦。

韩信却听从了这个计策,他带上钟离眜的人头去拜见刘邦。刘邦当即把他抓了起来,韩信大呼冤枉,说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话。刘邦拿不到韩信谋反的证据,就赦免了他,降他为淮阴侯。

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失去了所有资本,就更应该夹起尾巴作人,放下对于权势地位的想法。但韩信却不能安分守己地过日子,他羞于和周勃、樊哙等人同列,整天怨气不断,怏怏不平。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守时,来向韩信告别,韩信就悄悄和他说:“你所去的地方,是天下精兵所在之处,你从外边起兵,我在里面响应,天下就可以谋求了。”

后来,陈豨果然举兵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叛,只有吕后和太子留守京城。韩信召集家臣想要袭击吕后和太子,但有人告密,吕后知道了他谋划。吕后和丞相萧何商量,萧何就骗韩信说:“皇上那里已经传来消息,陈豨已经被杀死了,大臣们都应该进宫向吕后道贺。”韩信称病不愿意去,萧何就说:“即使有病,也应该强打精神进宫道贺。”

韩信相信萧何,就进了宫。吕后让武士抓住韩信,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他,并诛灭了他的三族。

一代名将就落得个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可以说,在战场上,他是时代的最强者,但在政治权谋上,在人生的抉择上,他却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他的失败,主要就是性格原因:在该作出决断的时候,他总是犹豫不决;在该低调的时候,他却放不下对权势地位的欲望。所以司马迁说韩信如果能学会谦让,不夸耀功劳,不自恃才能,他在汉朝的地位就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太公相比了。

标签: 韩信西汉

更多文章

  • 沐王府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能一直传承至明朝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沐王府,明朝

    明洪武十六年,朱元璋的义子沐英留镇云南,建立了沐王府,沐家自此在此处扎下了根,一直传承至明朝灭亡。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沐英出生于元末濠州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因为父亲去世的早,沐英跟随母亲度日,母亲收入微薄,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沐英七岁的时候,沐英所在的地区,爆发了

  • 唐玄宗为何会如此器重张九龄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张九龄

    孟浩然这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哪怕他都隐居了,却心有不甘,于是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认识了当朝丞相张九龄,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既然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就不得不提一下张九龄这个人了。张九龄是唐朝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文采斐然,作

  • 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刘禅禁止人们奔丧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谯周

    历史上不管君王还是普通人,都对诸葛亮有着极高的评价。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之后诸葛亮逝世。按理说,诸葛亮在蜀汉掌权多年,身居要职,门生故吏多不胜数,死后应该有许多人去奔丧,然而刘禅发布了一道命令,就是禁止奔丧。并且禁止成都内私自为诸葛亮立庙祭拜。最终,在蜀汉的文臣

  • 东吴状况和南宋状况十分相似 东吴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吴,南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吴和南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东吴和南宋的状况那么相像,东吴为何没有能一统天下的机会?东吴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东吴自始至终都没有机会一统天下。东吴自身的实力和南宋的状况是很像的。自己有足够的头脑,能够了解什么样的战略是合理的,是有利的。但是自己的实力不支持自己去实

  • 刘邦去世后,为什么刘氏子孙几乎都被灭绝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周勃,西汉

    刘邦去世后,他的嫡系们几乎都被托孤大臣所杀,为什么会这样?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其实总体上来说,还是都是各自为了各自了利益所驱使的。功臣们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保护刘姓江山。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汉朝当时很可能面临着改朝换代的危险。这件事,还得从汉高祖刘邦本人说起。刘邦这个

  • 诸葛亮留下的一张王牌,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蜀国,三国

    蜀国是三国里第一个灭亡的国家,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死后就再也没有人可以管束刘禅的种种享乐行为,刘禅身边的太监黄皓也扰乱朝廷谋取私利,荆州势力的彻底衰败标志着蜀汉政权再也没有称霸天下的可能性,直到后期钟会、邓艾对蜀国的进攻,使得拥有天险的蜀汉在数月时间便宣告灭亡,蜀后主刘禅亲自

  • 慈禧对清朝的威胁力有多大 慈禧死后清朝为何开始打乱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慈禧

    对清代和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慈禧死后,清代为什么开始大乱?慈禧的威慑力有那么大吗?“这样的大家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句话是《红楼梦》贾探春说的话。她的话似乎印证了

  • 郑国与宋国曾是十分重要的诸侯国,为何他们没能变得更大强大?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国,郑国

    在春秋战国这段迁延数百年的历史中,并非只有大国争锋,还有着诸多小国存在,大国与大国之间、小国与小国之间都陷入互相征伐的循环。在这些诸侯国,以中原诸侯国居多,诸如郑国、宋国。这两个国家为什么没能步入大国的行列呢?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的郑国、宋国,作为中原文化圈中重

  • 臭名昭著的宦官,为何在明朝如此吃香?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明朝

    什么才是古代的优质男?来看看当明朝宦官需要哪些要求?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如果生活在唐宋时期,必定是像李白、杜甫那样出口成诗的大诗人,但如果生活在明代,多数出身于显赫世家、受万人敬仰、甚至长相姣好者还会与皇帝传“绯闻”的优质男,大多都是宦官。在明朝,一个男人要如何成为宦官?许多明朝的

  • 项羽分封诸侯封了十八位 他们为什么都没有帮助项羽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分封

    还不了解:项羽分封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项羽当初分封了十八路诸侯,项羽有难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帮助项羽?这事情和项羽分封有关系吗?首先,开宗明义说下所谓的项羽“分封诸侯”到底是咋回事。在常人被历史误导的认知中,这分封诸侯,无疑是项羽凭借巨鹿之战大胜的威风,对手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