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卫国一个小国凭什么存活900年?卫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卫国一个小国凭什么存活900年?卫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636 更新时间:2024/1/22 4:47:24

卫国一个小国凭什么存活900年?卫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卫国是由周武王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卫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并非一个强国,但他却是整个周朝存活最久的诸侯国,共有907年的历史。很多人不理解,卫国西接晋国,东靠齐国,长时间都在列强的包围下生存,为什么卫国的寿命反而是最长的呢?卫国究竟是有什么独特的自保技巧?虽然卫国是一个小国,但从卫国走出的将才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卫国的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四处征伐,兵戎相见,周天子的权威早就不复存在。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国君稍不留神就会有灭国的危险,例如高傲自大的齐闵王把别人不放在眼里,结果在和燕赵韩魏秦联军的作战中,将士不战即败,无可奈何之中,齐闵王弃城而逃,最后落了个人头落地。

在杀伐连天、刀光剑影的历史环境中,大国靠实力,小国靠智慧,就成为生存的不二法门。

首都位于朝歌的卫国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家。它地域狭小,人口偏少,战斗力不足。但它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一个。

卫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在治理封地的时候,卫康叔按照周公的教诲,采用“以商政”的基本思路,换句话说就是用商人治政那一套。船小好调头,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在冀豫鲁三省交界处的卫国先后在楚丘、帝丘、野王等几个地方建立过自己的都城。

时间到了春秋时期,卫国已经成为周朝的重要力量。在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出兵相助,让周平王顺利地平定了犬戎之乱。逐步强盛的卫国成为诸侯首领之一。

东周初年,卫国却内乱频繁,国力日渐衰弱。危机往往来自内部,卫懿公荒淫无度,朝政一片混乱。卫懿公九年(前660),觊觎已久的狄人进攻卫国。卫国风雨飘摇,危若累卵。虽然在齐桓公的援助下,卫国被迫迁都楚丘,让奄奄一息的政权得意延续,但是它已经没有了从前的光芒,犹如一只丧家之犬,苟活在赵、魏、齐、楚这些大国的夹缝之中,过上了看别人脸色的生活。

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土地和劳动力成为各个国家的稀缺资源。比如,为了开疆拓土,范睢向秦襄王建议实施“攻人之策”。同样,别的国家都在竭力想办法拓展自己的版图。

公元前254(卫怀君二十九年),卫国被魏国兼并,成为魏国的附庸国。按照司马迁在《史记•卫康叔世家》中的记载,公元前252年(卫怀君三十一年),也就是卫国被魏国兼并的第二个年头,卫怀君带着一枚谦谦之心前往魏国首都朝见魏王。让卫怀君没有想到的是,魏王囚禁了他,没几天就让他身首分家。

为了彻底摧毁卫国残存的那点尊严,魏王重新立嗣,将卫怀君的弟弟卫元君立为卫国国君,因为卫元君是魏王的“乘龙快婿”。经过重新立嗣,魏王彻底控制了卫国。

做了附庸国其实已经没有主权、治权,被封君又无异于受到了胯下之辱。卫国已经名存实亡。

但是因为有“驸马”的特殊身份,在魏国的羽翼下,卫元君和名义上的卫国还残存了十年时光。

在战国秦的铁蹄声中,各个国家的命运都变得前途未卜。公元前241年(秦始皇六年),秦国攻下魏国,把原来属于卫国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管辖,并立姬姓的卫王后代——卫君角为卫国国君。卫国又成为了秦的附庸。

公允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秦二世把卫君角废为庶人,卫国从此覆灭消失,成为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我们考量卫国发展存亡的历程,细思个小小的卫国为何能坚持那么久?

对别人没有威胁,自己就没有危险。卫国在自己的弹丸之地上生存,它既没有扩张的可能,也没有扩张的野心。它战战兢兢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从来不招惹魏国或者秦国。在夹缝中,卫国凭借着仅有的阳光雨露兀自生长,它给自己赢得了适当的空间。

适当的治政措施,让卫国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经过长时间的韬光养晦,卫国出现了一大批智慧超群的人物,像商鞅吴起吕不韦聂政荆轲、李俚等名臣、名相、名将都是喝着卫国的水长大的。就连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

就有6年时间待在卫国。

对商鞅、吴起、吕不韦、聂政、荆轲、李俚等人而言,他们不缺能力,缺的是施展能力的机遇。当战国烽烟弥漫开来的时候,这些人纷纷离开卫国,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翅膀下,把利剑刺向母国。也没有那个国君想灭掉卫国。

但是,史书是一部充满血腥味道的战争史。时间汤汤而过,秦的利剑伸向了魏国,作为附庸国的卫国命运跌宕起来。

卫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后一个覆灭的国家。

标签: 战国卫国

更多文章

  • 古时候的法律是允许寡妇改嫁的 那么改嫁需要什么条件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寡妇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寡妇改嫁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通常,人们认为,在我国封建社会既讲贞节又讲从一而终的舆论导背景下,寡妇改嫁是不太可能的。事实上,除了有特殊身份的妇女外,古代法律是允许寡妇改嫁的,只是寡妇改嫁有诸多的限制和条件。网络图片古代法律规定,若某个妇女因为丈夫的缘故

  • 历史上唐玄奘和李世民是结拜兄弟吗 真的和电视剧演的那样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奘,李世民

    唐玄奘和李世民真的是结拜兄弟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电视剧西游记中,唐玄奘出发前往西天取经,唐王李世民送行时,和他结拜为兄弟,才有了“御弟哥哥”的传说。但真实的历史上,唐玄奘有这样的待遇吗?那时候,唐玄奘想往西方游历取经,上书给李世民,却被拒绝

  • 曹操控制汉献帝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控制汉献帝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控制汉献帝,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吗?真相令人大跌眼镜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作为一国主宰、九五之尊的汉献帝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十分悲催的人物,先是被奸臣董卓立为了傀儡。后来司徒王允用

  • 史官也会说谎吗 看看武王伐纣就知道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纣王,商朝

    史官也会说谎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王伐纣是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按照史书的记载,周武王率领大军讨伐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商朝军队纷纷倒戈,结果周军不战而胜。纣王逃到鹿台后,引火自焚而死,至此商朝的统治宣告结束。但如果仔细阅读这段史料,就会发现问

  • 李世民在病重之际 他的儿子和武则天到底在做着什么事情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李世民

    还不知道:唐玄宗和武则天做了什么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召进了皇宫,然而在他进入皇宫的头十年里,他从一个稚嫩的小姑娘长大成为一个成熟的女人,在这12年当中,她见惯了皇宫里面的冷暖,在这十年里,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唐太宗对她的宠爱,她当然也就没有为唐

  • 古时候的男子可以娶多个妻子的 那么驸马也可以这么做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公主,驸马

    驸马能不能纳妾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时候都是一夫多妻制,那时候的女性地位是非常的低,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王公贵族的女儿,再比如当朝的公主;那时候一个男性可以娶多个妻子,那驸马又是怎样的?古代男尊女卑,但凡事都有例外,那些穷苦人家

  • 乾隆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官场腐败一发不可收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乾隆

    还不知道:清朝腐败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乾隆时期开始,清朝官场的风气江河日下,卖官鬻爵等事越来越多,已到了不可不管的地步。清廷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都无法遏制住贪腐之风。其中,“议罪银”制度,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而这种风气的助长,无疑使清王朝走向了衰落。以钱

  •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为何里面能记载如此之多的地理传说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山海经,神兽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山海经》 全书原共22篇,现存18篇,约32650字,属于当时的巨著。现存藏山经5篇、海内经5篇、海外经4篇、大荒经4篇。书中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河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种神

  • 既然史书是胜利者写的 为何会将刘邦写成流氓呢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刘邦

    还不知道:刘邦是怎么成为流氓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历史都是各朝各代所遗留下来的文史资料,一朝继承一朝,从而中华文化能够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可是在阅读这些经典的时候,你是否怀疑过这些史料的真实性,毕竟这是可以称之为敌国的后继者们所保留的,谁知道有没有

  • 崇祯自认为“朕非亡国之君”!那么明朝为什么会亡于一个殚精竭虑的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崇祯帝

    崇祯自认为“朕非亡国之君”!那么明朝为什么会亡于一个殚精竭虑的皇帝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崇祯皇帝明明就是亡国之君,但他却到死也不承认,一再宣称“朕非亡国之君”,而且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后世大多也持此论,说明实亡于万历。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似乎和真实的历史颇有出入。如果了解崇祯帝的话,就不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