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乾隆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官场腐败一发不可收呢

乾隆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官场腐败一发不可收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98 更新时间:2023/12/27 18:02:39

还不知道:清朝腐败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乾隆时期开始,清朝官场的风气江河日下,卖官鬻爵等事越来越多,已到了不可不管的地步。清廷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都无法遏制住贪腐之风。其中,“议罪银”制度,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而这种风气的助长,无疑使清朝走了衰落。

以钱代罪,无疑会使缴了议罪银的官员更加有肆无恐,且录取官员变相的以敛财能力为标准,而不再注重行政能力,这些人为了捞回议罪银的花费,则会变本加厉的加剧底层百姓负担,更是造成社会动荡。以钱代罪,有罪不究,律法变得形同虚设,更是加速了清王朝的衰弱。

该项制度起源于乾隆时期,与当时的贪官和珅密不可分。

议罪银的实行时间并不长,到嘉庆四年(1799年)的时候便被废除了。乾隆皇帝通过此项制度,来惩罚政府官员和腰缠万贯的商人,令他们破财免灾,已达到自己敛财的目的。而官员和商人从中看出了皇帝的贪财,也乐得用钱来买安定,顺便也能向皇帝表明自己对大清的忠心。

清朝的官方件显示,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有了第一笔议罪银的记录。但事实上,在这之前,此项制度便已实行了。乾隆二十三(1758年)年,督抚高晋的弟弟深陷两淮盐案。高晋自知事情重大,于是,向朝廷请求,要求将自己严惩,以正人心。

为了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高晋主动向朝廷上交议罪银两万两以赎罪。可怜巴巴的高晋声称自己暂时无法凑足如此巨款,只能分四年还清,每年交款五千两。乾隆皇帝看到之后,明白高晋的意思是用两万两银子来买平安。这两万两银子进入朝廷后,最终,落在了了乾隆的手中。

乾隆收到银子后,很有默契地放了高晋一马。且乾隆皇帝在大捞特捞之余,还欲盖弥彰地为自己辩白,说:议罪银都用来建造地方工程了。其实,用来建工程的钱还不到乾隆所收的五分之一,其余的全部被他据为己有了。“罚银”则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乾隆下江南的专项开支。

乾隆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30个行宫,80岁时举行了万寿大典,竟然,没有动用国库里的一两银子,全系“议罪银”开支,并且,内务府还有剩余。但是,如果说议罪银就是乾隆向官员索贿的手段,倒也有点冤枉了他。

乾隆此举,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因为,他主要是向边疆的重臣实行此项制度。边疆环境恶劣,很多有才能的人都不愿前往。所以,如果对边疆犯罪人员执法过严的话,势必会造成边疆无人的局面。出于这种考虑,乾隆皇帝使用议罪银的方式来对他们宽大处理。

可是,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的结果却是南辕北辙了。地方官员为了缴纳巨额的议罪银,往往加大了对民众的剥削。议罪银要的越多,他们就越是欺压百姓。久而久之,官场的风气再也无法挽回了。而几件记录在案的事件,仿佛证明着官员的招权纳贿是经过皇帝允许的。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正月,浙江巡抚李质颖因办事不力被免职。但是,仅仅一个月后,他便被任命为粤海关监督。此官多少人盼也盼不来,可谓是大大的肥缺。李质颖正月丢官,二月走马上任的奇观,正是因为他情愿向清廷缴纳巨额的议罪银。

乾隆收了银子之后,巧妙地命他管理海关,正是让他以管理为名大肆敛财。其中的种种微妙之处,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政府官员全德被革职查办。全德深谙官场之事,他立即向皇帝上书,表示要上交给朝廷十万两银子来为国家做事。乾隆同意了他的请求后,马上下旨对他宽大处理。全德看到此招奏效,又在次年向朝廷缴纳了几十万两银子。

当然,全德的银子没有白交。这几十万两银子不仅解除了朝廷对他的惩戒,还得以继续留任。留任之后,全德自然是大力敛财,以此来找回这几十万两银子。而乾隆让他留任,自然是默许了他的这一做法。

朝廷的官员们对这种君臣之间的交易心照不宣,不少人都照猫画虎,凭借这种交易来免除祸患。但是,内阁大学士尹壮图一直冷面旁观,还请求取消这一制度。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他向皇帝上书,请求将这一制度废除。乾隆皇帝表面上称赞了尹壮图,可是,实际上并没有按他说的去做。尹壮图见状更进一步,请求皇帝派大臣去各地调查,看地方官员是否有贪腐的行为。乾隆皇帝见他不依不饶,就派官员去各地公开调查。

一听是公开调查,各地的官员无不感到可笑。这不正是给自己时间,让自己好好准备吗?

这次调查的结果可想而知,各省的官员无不自律廉洁,两袖清风。看到皇帝如此行事,纵是尹壮图也心灰意冷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皇帝令尹壮图回家归养。尹壮图此时已经毫无改变朝政之心,他坦然遵从了皇帝的旨意,大步流星地离开了朝廷。

自此,朝堂之上已经没有敢对议罪银说不的官员了。

参考资料:

【《论乾隆时期议罪银制度与罚俸制度的区别》、《正说和珅乾隆不杀之谜》】

标签: 清朝乾隆

更多文章

  •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为何里面能记载如此之多的地理传说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山海经,神兽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山海经》 全书原共22篇,现存18篇,约32650字,属于当时的巨著。现存藏山经5篇、海内经5篇、海外经4篇、大荒经4篇。书中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河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种神

  • 既然史书是胜利者写的 为何会将刘邦写成流氓呢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刘邦

    还不知道:刘邦是怎么成为流氓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历史都是各朝各代所遗留下来的文史资料,一朝继承一朝,从而中华文化能够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可是在阅读这些经典的时候,你是否怀疑过这些史料的真实性,毕竟这是可以称之为敌国的后继者们所保留的,谁知道有没有

  • 崇祯自认为“朕非亡国之君”!那么明朝为什么会亡于一个殚精竭虑的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崇祯帝

    崇祯自认为“朕非亡国之君”!那么明朝为什么会亡于一个殚精竭虑的皇帝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崇祯皇帝明明就是亡国之君,但他却到死也不承认,一再宣称“朕非亡国之君”,而且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后世大多也持此论,说明实亡于万历。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似乎和真实的历史颇有出入。如果了解崇祯帝的话,就不难发

  • 突厥为什么西迁?突厥的后裔都去哪里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突厥

    突厥为什么西迁?突厥的后裔都去哪里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历史上,突厥曾经是蒙古高原主人,多次与中原王朝打仗。最后,唐王朝消灭了突厥汗国。那么,突厥后裔去哪了呢?大部分被唐王朝同化,还有一部分西迁,建立了一个实力强大的帝国!突厥美女突厥发源于叶尼塞河上游,在今天的蒙古西北

  • 古代士兵都是跟着将军身后一直跑的 他们的体力真的有那么好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士兵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士兵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古代的影视剧中看到,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军队要去外面打仗的时候,只有将军头领是可以骑着马的,而后面大部分的士兵都是拿着刀枪、背着箭矢,跟在骑马的将领后面追着一路跑,如果碰到有敌军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激烈的厮杀一番。然后还需要继续再

  • 为什么古人们的平均寿命非常低?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唐朝

    我们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都不低,但是古代时期的人们却非常的低,五十岁已经是非常大的高龄了,不过也肯定是会有长寿之人的,孔子当时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而古代时期更是有个叫做司马孚的人,活到了九十二岁的高龄,他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变化,不过也是因为司马孚的医生没有得过什么病,身

  • 张飞醉酒丢徐州,刘备说了一句话成经典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刘备,曹操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话说,对三国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应该对刘备这个角色已经很熟悉了,至于这个人,自古以来就一直很有争议,褒贬不一,尤其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原著作者“尊刘贬曹”,更是将刘备的“仁义”刻画的淋漓尽致。刘备出身“贵族”,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家族落魄,

  • 西晋时期的炫富风究竟是什么样的 他们都是怎么炫富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晋,晋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西晋炫富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晋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炫富,整个时代都在比赛看谁更富。那些豪门士族靠几代人堆积起来的财富,到了西晋时期的人手中,都开始变得奢侈起来,互相攀比。人们炫富的方式和手段,只有现代人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王恺和石崇的攀比简直就是斗气。王恺

  • 龙袍和国运有关吗 每个朝代的龙袍为何都不一样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龙袍,国运

    还不知道:龙袍和国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阴阳五行学说一直以来在中国都是极其盛行的,在诸子百家的也邹衍更是独创阴阳家,并且认为各个朝代都是有着自己的德行的,这些德行正与五行所相对应。受此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帝王们也都对五行学说十分的关心,纷纷研究自己王朝的德行,

  • 古代单身太久为什么会犯法坐牢 统治者为何会制定这样的律法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单身

    还不知道:古代单身太久是违法行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时下最热门话题之一当属单身这个话题,不是小编单身狗为难单身狗,很多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为了提升国家人口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针对单身的问题的法律,单身太久的人可能面临罚款或牢狱之灾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