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难以置信!孔子与其后人子孙三代都曾离过婚

难以置信!孔子与其后人子孙三代都曾离过婚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24 更新时间:2023/12/4 21:48:35

孔子是谁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称孔圣人的人,而关于孔子,那可真是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尽的啊,毕竟其身上的光环太多了,不过,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坏的一面,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人们对这些名人的私生活感兴趣得很呢。

而关于孔子的私生活也是一样,或许是人们迫切的想知道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哪吧。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人挖到了关于孔子家庭生活方面的信息,原来孔子与其后人子孙三代都曾离过婚。

网络配图

孔子与其后人子孙三代都曾离过婚

翻阅过有关孔子的典籍可能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孔子的家庭似乎残缺的,无论是《论语》还是《史记·孔子世家》都没有关于孔子的夫人的相关记载,除了儿子孔鲤偶尔会出现一下,给人印象孔子一直是独来独往的。

在孔圣人留下的言说中,除了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能牵扯到他的老婆外,就没有任关于孔夫人的信息了。《论语·阳货》中,孔子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叫:“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在这句话中,孔子将女人与小人归为一类,并抱怨到:和女人走近了,女人就不讲规矩,远离女人吧,她又成了怨妇。史书说,孔子十九岁时娶了宋国的亓官氏为妻,一年后生下儿子孔鲤,在嫁给孔子的48年后,亓官氏去世。

这廖廖数语几乎就是关于孔子妻子亓官氏的所有描述,而亓官氏是个怎样的人,她和孔子的关系怎样都语焉不详。不过史书载,“孔氏三世出妻”,其中就包括孔子本人。

孔子缘何休妻,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妻子“口多言”,古人休妻有七大理由: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

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孔子显然是利用了其中的一条,而孔子是何时休妻,则并无记载。

《礼

记》有这样一段字讲到了亓官氏死后的情形: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伯鱼,即孔子的儿子孔鲤,在丧期后还哭死去的母亲,孔子听到了就很不高兴地说:太过分了。可见孔子对离了婚的前妻确实是没有感情了,甚至还充满了嫌恶。儿子、孙子不上孔子的后尘——离婚

而他的儿子、孙子继承了他的传统,都把自己的老婆休了,他的孙子子思更过分,甚至不让儿子子上去为休妻守丧,理由是:既然她已经被休了,就不是我的老婆了,当然也不是子上的母亲了。

网络配图

漠无情溢于言表,儒家所提倡的“孝道”竟是这般具有两面性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对前妻充满了怨恨,难道是圣人们眼里就没有好女人?先秦儒家所理解的夫妻关系应该像朋友那样轻松和平等——要是咱俩合不来,“分开就分开”。

早期儒家对夫妻关系的持有“理解之同情”,这一点也体现在孔子允许儿媳妇再嫁人这一点上。《礼记·檀弓上》记载:“子思之母死于卫”,汉儒郑玄注:“伯鱼卒,其妻嫁于卫”。子思是伯鱼的儿子,也就是孔子的孙儿。

伯鱼早死,他死后其妻并没有树立贞节牌坊,而是自然地改嫁,伯鱼死于公元前483年,这一年孔子69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早逝,孔子自然悲切,但他没有因为疼爱儿子而阻止儿媳妇再嫁,显示出一种通达的气象。

这一点也正如孔子离婚那样,自然而然,毫不造作,丝毫没有后世宋明道学家的虚伪气息,孔子的孙儿子思,丧父之后母亲又再嫁,心中留下了一些伤痕。根据儒家原始文献记载,他后来也有过离婚经历。

《礼记·檀弓上》记载:“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郑玄注:“子上,孔子曾孙,子思伋之子,名白,其母出”。由此可见,孔子本人曾有过离婚经历,自己的儿媳改嫁,而自己的孙儿子思也离过婚。可是,文献并没有记载子思离婚的原因是什么,只能根据记载进行推测。

《檀弓上》的记载中,子思提出,这个女人作为我妻子,也是我儿子的母亲,如果现在不是我的妻子,当然就不是我儿子的母亲,因此我儿子不必为她行丧母之礼。在对待离婚问题上,子思显得没有孔子豁达,对前妻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怨气。

网络配图

不知这源于自己母亲改嫁的记忆,还是和前妻感情不和,但无论怎样猜测,孔子一家祖孙三人,都有过离婚或再嫁的经历,确实显示出早期儒家对男女和婚姻上较为豁达的态度。

早期儒家认为,男女之间正常的欲望是完全符合自然法则的,实际上,除了自由离婚和改嫁之外,早期儒家甚至还提出过类似于现代“试婚”的观点。《礼记·曾

子问》中记载,新婚妻子三个月后才到男子家庙去拜见祖先,如果三个月之内双方不和谐,这婚姻仍可取消,这种对待婚姻豁达而自然的态度,是宋明道学家所不敢

想象的。

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来孔子这一点做到不是很好呢,且,在古代儒学是以孝治国的终止中,孔子的后人也没有很好的遵守,看了,规则都是由强者制定的,而弱者只要执行就好,强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啊。

更多文章

  • 揭秘 古代女子用的最早进口化妆品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女子用的最早进口化妆品

    化妆品是女人伪装自己的绝佳武器。不仅在古代大受欢迎,在现代同样是。现在,很多人都很喜欢用韩国的化妆品,日本的也很受欢迎。俨然,化妆品已成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在古代会是这样么?是的。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古代亦然。但在古代可没有现代规模的专业工厂,那么古代中国女性用什么化妆品?也有进口么?网络配图可以

  • 古代职业御医不如太监 揭秘太监的工资水平是多少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职业御医不如太监

    在清朝年间,御医的薪水竟然还不如太监。这有点令人费解对吧?薪资待遇方面,太医院的院使月银三两,左右院判、七品御医均月银二两二钱,吏目、医士月银一两五钱(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二百五十)。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医士月给公费饭银一两五钱、米九斗。而一个普通太监月银二两,可见御医的俸银是偏低的。网络

  • 曹操是谁的儿子 揭秘曹操身世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魏武帝曹操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

  • 貂蝉用哪些手段迷惑心狠手辣的董卓丧失理智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貂蝉,董卓

    在《三国演义》中,最为人们所闻乐道的,恐怕就是“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等章节。在这里,一个弱女子貂蝉,成了一个光彩出众的人物,她上承王司徒之命,下顾吕温侯之心,周旋于董卓的左右,终于挽江山于即倒,救汉室于将崩。弱女子貂蝉,凭什么能做到十八路诸侯都做不到的事情,把当时世界上最为心狠手辣的

  • 考古学家称发现世界最古老岩画:距今4万年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最古老岩画

    近日,伊朗考古学家穆罕默德(Mohammed Naserifard)称他在伊朗中部地区的霍梅恩附近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画,线条清晰,疑是4万年前古代居民的作品。岩画据悉,这些岩画上的形象包括古代猎人、部落舞蹈、神灵和野兽。在其中一幅画中,一名男子手持弓箭,骑着马,威风凛凛。然而,《科学》杂志上曾明

  • 揭秘:古罗马建筑为何屹立上千年不倒?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古罗马建筑

    导读:科学日报报道,没有去过罗马万神殿、图拉真市场、罗马斗兽场或者其它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并矗立了近两千年的古罗马混凝土纪念碑的罗马之旅是不完整的。近日一支国际和跨学科研究人员小组利用美国能源部(DOE)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伯克利实验室)的先进光源(ALS)X射线发现了理解罗马混凝土建筑的长寿和持久

  • 未解之谜!哥斯达黎加神秘的巨型石球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巨型石球

    导读:考古奇怪的奥秘之一,被发现在哥斯达黎加Diquis的三角洲。20世纪30年代以来,数以百计的石球都被记录在案,从几厘米大小不等,直径超过两米。有些重达16吨。几乎所有的人都花岗闪长岩,硬,火成岩石。这些对象是由人类的手单片雕塑。网络配图超过300球的数目。大的重达几吨。今天他们装点官方的Asa

  • 曹操家族:古墓中两颗牙解开曹操身世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由于家族基因间没有关系,“曹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这一说法有误;而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专家表示,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的双重验证,认为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

  • 揭秘蓝瓷提琴青花瓷的传奇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蓝瓷提琴青花瓷

    导读:荷兰代尔夫特(Delft)蓝瓷小提琴,制作时间(1705-1710),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荷兰代尔夫特的陶瓷工艺在充分学习中国景德镇青花瓷染蓝技术和釉质基础上经历了漫长的本土化过程,也自此奠定了其蓝瓷制作技术上的地位。看起来好具有收藏价值哦!网络配图很多人都喜欢青花瓷,这是中国文化中

  • 揭秘约旦佩特拉古城为何成为阿拉伯禁地?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约旦佩特拉古城

    约旦佩特拉古城,是约旦南部的一座历史古城,它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2007年7月8日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迸发出闪耀的光芒,却又在历史的长河里被淹没过。这座古老的城市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它又为什么成了阿拉伯禁地?阿拉伯禁地佩特拉不完全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