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度量衡揭秘:用于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统称

度量衡揭秘:用于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统称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186 更新时间:2024/1/30 11:07:23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度为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度量衡器具秤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起初国家统一的局势尚未形成,计量方式因地域和国情的差异大为不同。传说黄帝“设五良”、“少昊同度量,调律吕”。最初的度量衡单位都以人体为标准衡量,“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但是如此衡量标准因人而异,实为不准。

《史记·五帝本纪》:“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则表明当时已经以名人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割据混战,各国度量衡皆为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统一管理,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度奠定了基础。

历代度量衡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起初国家统一的局势尚未形成,计量方式因地域和国情的差异大为不同。传说黄帝“设五良”、“少昊同度量,调律吕”。最初的度量衡单位都以人体为标准衡量,“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但是如此衡量标准因人而异,实为不准。

度量衡器具图片

夏朝以后乃至商朝,都为有成熟的度量衡制度出现,再加上商纣无道,国政废弛,所以度量衡的制度自然不能整齐划一,直到周朝,才设有官吏专司其事,并制造了各种度量衡的标准存于内府,以作根据,之后再颁布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割据混战,各国度量衡皆为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统一管理,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改革,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秦始皇将商鞅在秦国创立的度量衡制度,在辽阔的大秦疆域内贯彻实施。分别制定了推行统一度量衡的法律,颁布正规的度量衡器具,制定度量衡器具检定的法律制度。

秦朝以后的历朝历代,大都沿袭汉代的制度,但汉承秦制,秦朝作为中国度量衡制度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汉代的前身,其历史影响可想而知。

宋时期的度量衡基本沿用隋制,制度严明,单位量值相对稳定,度量衡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唐宋时期由于实物地租苛繁,商业范围扩大,度量衡器具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度量衡的衡是指什么

度量衡中的衡是指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在中国古代,铢、两、斤、钧、石五者都为用作重量的单位,但中国古代对重量单位的说法仍旧复杂不一。

铜秤图片

孙子算经》卷上:“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但在《说苑·辨物》一书中又是另一种说法,其中提到“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铢”。另外《说文·金部》:“锱,六铢也。”《淮南子·铨言》高秀注:“六两曰锱。”《玉篇~金部》:“镒,二十两。”《集韵·质韵》:“二十四两为镒。”如此之多的文献对于重量单位的说词各不相同,然而“黍”、“粟”、“累”、“圭”等名词都是借用粟黍和圭璧的名称,实际上早已不加使用。“锱”、“镒”及“锾”、“釿”等则是借用了钱币的名称,也逐渐退出了重量单位领域。

历史上用重量单位的词汇众多,各家说法不同,直到《汉书·律历志》把铢、两、斤、钧、石这五个单位命名为五权之后,名称就统一起来了,直到唐朝都未曾变动。

衡的进位方法颇有讲究,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两以下的小单位则以南朝梁国陶弘景《名医别传》为准:“分剂之名,古与今异,古无分之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

度量衡换算

中国古代所应用的度量衡单位之间的换算极为复杂,且不说度量衡单位各式各样,种类繁杂,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也并非简洁明了的十进制,而是各有各的的进位方法,在运算的过程中无疑增大了工作量。

度量衡器具

在度量衡的单位中,以度的换算规则最为简便,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分”位,丈位以上加“引”位,都是十进制换算,这就是五度。《孙子算经》卷上有“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的说法,这些小单位一般都是算数学者使用,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就是表示算数学者在测量时应该精确至微小数的意思。

量器是封建社会计量农产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计量产生最早,它的单位名称也最为复杂。周代以前容量单位同长度一样,以人的身体计量,以一手所能盛的叫作溢,两手合盛的叫作掬,掬是最初的基本容量单位。《小尔雅·广量》记载“掬四谓之豆”,《左传·昭公三年》记载“四升为豆”,这两种说法相通,掬等同于升。升的本义为“登”、“进”的意思,两手所盛是基本的容数量,然后从这个数登进,按四进有豆、区、釜,按十进有斗、斛。后来《汉书·律历志》对容量单位做了系统的整理,命名为龠、合、升、斗、斛五量,一合等于二龠,合以下都是十进。

标签: 度量衡

更多文章

  • 董卓进京后 史学家为何感叹满朝文武不如一女子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董卓

    毛宗岗批注的《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句话:满朝文武,不如此一女子。这个满朝文武指的是东汉末年汉少帝时期朝廷里的文武百官,而这个女子就是汉少帝的妃子唐妃。少帝死时不满15岁,自然没有立皇后,而唐妃的年龄应该跟少帝不相上下。那么这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她做了什么事能让毛宗岗发出了“满朝文武,不如此一女子”这

  • 荆轲刺秦王 打败荆轲的秦始皇才是武林高手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由战国著名刺客荆轲在易水岸边唱的歌谣,其慷慨激昂的文字至今还让感动。对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网友们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虽然很悲壮很让人感动,但却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难解的谜团。网络配图荆轲刺秦王准备得是非常充分,为了执行这次计划燕国上下可以说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赵飞燕杨贵妃为何没有生育能力?古事新解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飞燕

    赵飞燕,是汉成帝第二任皇后,她妖冶冷艳,舞技绝妙,受成帝专宠近十年,贵倾后宫。赵飞燕虽得专宠,却从未怀孕。史载赵飞燕为使肤色白皙娇嫩,把一种秘方配制叫作香肌丸的药丸塞入肚脐。这种丸药是由麝香、高丽参、鹿茸等名贵药物制成的蜜丸,将其放入肚脐内,确实功效显着,用后可使人肤如凝脂,肌香甜蜜,但该药之毒却会

  • 哪位谋士被刘备遗弃后成为曹丕死前的托孤重臣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曹丕

    在三国前期,刘备一直像个丧家之犬,奔走于四方诸侯,虽然身边有关羽、张飞等一流猛将,也有匡扶汉室的决心,却根本没有与之相称的实力。究其原因,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刘备身边少了一位经天纬地的顶级谋士。在新野得到徐庶后,刘备相见恨晚,后来又不辞辛劳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都体现了刘备对谋士的器重。但是早在刘备

  • 谁真正身在曹营心在汉 功劳和忠诚度都比关羽强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荀彧

    成语典故"身在曹营心在汉",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这个出自于《三国演义》的故事讲的是栖身在曹操阵营中的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心里却是依然思念忠于刘备(或是汉朝)。不过演义的真实性一直让人怀疑,关于在曹操阵营中还是有点私人恩怨的。至少他有报答曹操之恩的想法。而事实上,在曹操的阵营中还真有一个人,一心想着

  • 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和今川义元的关系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和今川义元的关系是什么

    今川义元出生永正十六年(1519年)逝于永禄三年(1560),从小便是出生在了名门贵族,骏河守护今川氏亲的五子,幼名为芳菊丸,法号梅岳承芳,是日本战国时期骏河名门今川氏第十一代当主,为日本战国时期最强大之名,之后也是被人尊称为“东海道第一弓取”。父亲是今川氏亲,母亲为正室寿桂尼,是武田信虎之女定慧院

  • 战国著名武士大内义兴的简介 如何评价大内义兴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内义兴

    大内义兴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大将,他的父亲是大内政弘,然而他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记载却并不是很多,所以有很多人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他,关于这个人物只能在大内义兴简介中了解了,那么大内义兴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大内义兴图片大内义兴简介中介绍到他跟随着父亲成为了西军,后来还曾经参加国六角氏的追讨战,

  •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惊现千年不腐女尸木乃伊!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陵

    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中发现一具千年木乃伊,随后当地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从现场拍摄的照片可见,这具女干尸保存完整,身体轮廓清晰,不过其身份仍是个谜。在秦始皇陵中出现的这具千年美女木乃伊衣着和长相来看不像是中原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在往

  • 太平天国妃嫔一千多:为什么却没有一个太监?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太平天国

    说到洪秀全,很多人都会把他把他跟上帝会联系在一起,作为近代史上率先开始提出男女平等的这样一个人,很多人对他了解可能仅限于他的一些成就,其实据一些野史记载,洪秀全虽然在一些革命上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色鬼。网络配图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一本名叫《江南春梦笔记》的书里有着这样的记载,

  • 唐代诗人李白他的事业竟是用婚姻换来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

    李白虽然能文善武,并长得一表人才。但是,李白家穷,无背景,从小随父亲四处漂泊,成人以后既买不起车,买不起房,更无钱去打点官场。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的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段婚姻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