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容妃真的是香妃吗?香妃真实身份与娘家背景大解密

容妃真的是香妃吗?香妃真实身份与娘家背景大解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86 更新时间:2024/1/6 13:53:41

容妃就是香妃,香妃和容妃是一个人。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曾经有过争论,现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做这种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呢?

其一,乾隆帝只有一个来自新疆的妃子。容妃,无论是官书、档案记载,还是实物考证,都证明是来自新疆的妃子。既然香妃也是乾隆帝的新疆妃子,那么香妃只能是容妃。

其二,她们“二人”都来自新疆,都是维吾尔族,都信奉伊斯兰教,最后的封号都是妃。就是说家乡、民族、宗教信仰、封号是一样的,如果是两个人,不会如此巧合。

其三,她们“二人”的父亲、哥哥、五叔、六叔是相同的。新疆喀什香妃墓的资料中,提到香妃的父亲是艾力和卓,哥哥是哈山和卓即图地公(汉名),并说图地公曾“和妹妹香妃一起去北京”。从《西域同志》卷十一和《西域图志》卷四十八记载的“和卓”世系中可知,艾力和卓即阿里和卓。这两个名词在维吾尔语中是一个词,只是汉字译写的差异。这两本书上还记载了阿里和卓的五弟是额色尹、六弟是帕尔萨,其子是图尔都。图尔都的维语原音为图尔迪,因他是公爵,因此称图尔迪公,快读则为图地公,与上面提到的哈山和卓是同一个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容妃遗物折》中提到了部分容妃娘家人的姓名,其中有额思音、帕尔萨、图尔都妻等。额思音就是香妃的五叔额色尹,帕尔萨就是香妃的六叔,图尔都妻就是香妃的嫂子。既然香妃和容妃的家属都是一样的,那么两个人自然就是一个人了。

历史上的香妃。那么,历史上的容妃即香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纳一个维吾尔族女子为妃?她一生的经历又如?这也是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

容妃,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她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家族为和卓,故被称为和卓氏,也称霍卓氏。其父阿里和卓为回部台吉,哥哥叫图尔都。容妃家族世代居住在新疆的叶尔羌。

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新疆阿睦尔撒那的叛乱,解救了墨特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大小和卓)。可是这两个人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以怨报德,聚众叛乱,反对朝廷,分裂祖国。容妃一家反对叛乱,拥护朝廷,不顺从大小和卓,被迫离乡背《平定伊犁回部战图》册之“郊劳将士”井,全家从天山以南的叶尔羌迁移到天山北侧的伊犁居住。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再次派兵平叛。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小和卓的叛乱被平定。配合清军平叛有功的容妃的五叔、六叔、哥哥及其家属先后被召进北京,封官晋爵,宴请赏赐,并为他们建回子营,让他们居住。容妃也来到了北京。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表示对朝廷的忠心,额色尹和图尔都决定将美丽聪明的容妃送进皇宫,服侍皇上。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图尔都27岁的妹妹被封为和贵人,皇帝赏给了她大量衣物和银两。她一进宫就被封为贵人,没有经过在和答应两级,表明了皇帝对这件事的重视,也表明了皇帝对这位来自新疆维吾尔族女子的喜爱。这年的四月八日,乾隆帝将宫中女子巴朗赐给图尔都为妻。和贵人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特殊的关照,专门为她在宫中设了回族厨师。

容妃在圆明园居住时,曾在园中的方外观做礼拜,乾隆帝特意为她在方外观大理石墙上镌刻了《古兰经》文。和贵人入宫两年来,“秉心克慎,奉职惟勤”,《全宫上下对她的印象都很好。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封和贵人为容嫔。五月二十一日举行了容嫔的册封礼。第二年图尔都晋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皇帝第四次南巡,容嫔和她的哥哥图尔都随驾同行。皇帝的妃嫔很多,而外出陪驾的妃嫔只有几位。容嫔能够随驾,表明了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一路上,容嫔兄妹第一次饱览了祖国内地的壮美山河,大开了眼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五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升容嫔为容妃。同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命文华殿大学士尹继善为正使、内阁学士迈拉逊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容嫔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容妃随皇帝东巡,拜谒了孔庙,登上了东岳泰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容妃又随皇帝拜谒了盛京。在这次随行的6位妃嫔中,容妃已居第二位。

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乌喇那拉皇后死后,乾隆帝不再立皇后。自乾隆三十年(1765)庆贵妃死后,四十年(1775)令懿皇贵妃死后,不再封贵妃和皇贵妃。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妃。当时宫中有6位妃,容妃就是其中一位。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以后,容妃已升到第三位,排在愉妃、颖妃之后。从乾隆五十年(1785)以后,可能是身体欠佳,容妃很少露面,皇帝往往单独赏给她物品。通过查阅清宫档案《赏赐底簿》得知,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四日,皇帝赏给了容妃10个春橘。这是迄今所查到的最后一次赏赐。5天以后,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容妃在圆明园溘然长逝,终年55岁。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给皇帝生育儿女。

容妃死后,乾隆帝为了让宫里人经常怀念她,特地将她在宫中几十年里积攒下来的物品分赠给各妃嫔、公主、格格和佣人以及她娘家的人。容妃的金棺暂安在畅春园西侧的西花园。同年四月二十七日从西花园奉移到北京东北郊的静安庄殡宫暂安。同年九月十七日,乾隆帝命皇八子仪郡永璇护送容妃金棺奉移东陵。九月二十五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在乾隆皇帝的后妃中,有一个维吾尔族女子并不奇怪,这正是清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清政府为了加强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对边疆少数民族一采取恩威并重的政策。对忠于朝廷、促进民族团结者恩礼有加;对制造分裂、搞独立、抗拒中央政府者,予以坚决镇压。乾隆帝纳图尔都之妹为妃,并给予优厚的待遇,目的就是想通过容妃家族在新疆的巨大影响,搞好民族团结,加强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统治。从康熙到乾隆年间,新疆曾多次发生少数民族贵族叛乱,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了,但总不彻底,时叛时顺,不能保持持久和平。

乾隆皇帝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新疆上层人物额色尹、帕尔萨、图尔都、玛木特等召进京师,加官封爵,恩礼有加,并纳他们的女子为妃,结成秦晋之好,这都是有深刻用意的。从此以后,新疆的稳定局面保持了60年之久,这不能不说是乾隆帝的和亲政策发挥了作用。容妃即香妃作为施行这一政策的关键人物,在清宫中度过了28个春秋,深深赢得了皇帝的宠爱和信任,最后又葬入了大清的皇家陵园。容妃和她的家庭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标签: 容妃香妃乾隆清朝

更多文章

  • 道光年间的清朝“精锐”禁军:十人上马半数落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八旗,禁军

    说到大清朝,我们总是将它与那段丧权辱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衰弱的国力、麻木的人民和昏庸无能的清政府为大清的历史涂上了半壁黑色。但是当我们重新翻开这296年的厚重历史,还是能够看到它前半部分的辉煌,能征善战的康熙率领皇家军队平定三藩之乱、准噶尔叛乱,收复台湾,打出了完整的江山,也带出了一个千古留名的“康

  • 唐顺宗永贞革新为何失败?史书对唐顺宗评价很高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唐顺宗,唐朝皇帝

    永贞革新,指中国唐朝中期唐顺宗进行的试图打击宦官的政治革新运动。唐顺宗中风,经过治理后哑了,失去执政能力。宦官俱文珍等遂和外藩剑南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联合反对改革派。三月,唐顺宗被迫立李纯为太子,并于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史称“永贞内禅”。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46天。永

  • 万历皇帝陵寝发掘实录:三百年后被掘的报应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万历皇帝,朱翊钧

    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皇后的陵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定陵地宫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被开发的地下宫殿,但实际上考古人员最初想要发掘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对定陵的发掘只是一次意外,然而这次意外让考古人员至今想来仍惊魂不定……【起由】发掘定陵本为“练手”已80岁高龄的定陵

  • 潘金莲原型贤惠!温柔潘金莲与武大郎相爱生4子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潘金莲,武大郎,

    潘金莲因《水浒》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里她更跃为“女一号”。按书中所写,她是所有女子中生的最美,也最擅风月的一个。《金瓶梅》这个书名,一说是“金色的瓶子里插着梅花”的意思,一说是由该书头三号女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显然后一说更为通顺。《水浒》里的潘金莲形象还比

  • 皇帝竟然也做包租公:宋朝历史上官员大多租房住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帝,宋朝,官员,租房

    导读:《水浒传》里,武大赁房,石秀租住旅社房子,鲁达和宋江租民房。这是宋代无房产者的三条出路,第四条出路则是租官房。租房在两宋城市比较流行。北宋初,大多数官员没房,包括宰相和枢密使,得租房住。北宋中期,开封和其他一二线城市,人口密集,地盘太小,城建没跟上,只好租房。比如太祖朝,名将刘文超,一生租房。

  • 宋神宗大搞军事改革却为何对外战争仍屡战屡败?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神宗,军事,改革,战争

    导读:11世纪中后期,北宋王朝第六个皇帝神宗赵顼与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联手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运动,其成败得失一直被世人争论不休,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宋神宗于1068年继位,此时的宋廷内忧外患交织、积贫积弱并存。在外患方面,民族矛盾相当突出,北宋与西夏和北方辽国的关系都很紧

  • 为何在历史上秦始皇的庞大后宫史书上只字不提?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后宫,史书

    导读:西方人常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事实上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更是世界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13岁即王位,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公元230年——公元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

  • 千年血泪:唐朝历史上竟用3000雇佣军灭了古印度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雇佣军,古印度

    导读:公元647年,唐命王玄策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但此时中天竺发生了政变,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王玄策从骑多死难,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寻机逃脱。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王国。在这里,王玄

  • 《三国演义》十大火攻经典战役:三国著名火攻战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战争,

    常言道,水火无情,军事家将之运用到作战中,常常会对战争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国演义》中,火攻战例很多,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而诸葛亮更是将火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TOP1赤壁之战曹操占领荆州后,准备率军东下,平定江南孙权。在诸葛亮、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决定抗击曹军,召回在外练兵的周瑜

  • 天津教案是谣言导致的大灾难:曾国藩与天津教案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天津教案,谣言,曾国藩,清朝

    导读:当年晚春,一则沸沸扬扬的传闻在天津附近不断扩散:天津地方已先后有几百名幼童失踪;这些幼童,大多被法国传教士收买的人贩子诱拐;每诱拐一名儿童,人贩子可得到五两银子,而法国传教士可以幼童的眼睛、心肝为原料,配制西洋药方……1870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四,在保定署衙,曾国藩留下了他生平第二份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