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皇帝竟然也做包租公:宋朝历史上官员大多租房住

皇帝竟然也做包租公:宋朝历史上官员大多租房住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21 更新时间:2023/12/8 6:32:01

导读:《水浒传》里,武大赁房,石秀租住旅社房子,鲁达和宋江租民房。这是宋代无房产者的三条出路,第四条出路则是租官房。

租房在两宋城市比较流行。北宋初,大多数官员没房,包括宰相和枢密使,得租房住。北宋中期,开封和其他一二线城市,人口密集,地盘太小,城建没跟上,只好租房。比如太祖朝,名将刘文超,一生租房。仁宗朝,文魁欧阳修,在开封里仁巷住公租房。范仲淹在做京官之前,一直租房。南宋度宗朝,诗人方岳,在邵武住破烂公租房,一住3年。辅佐3朝、为相10年的韩琦,曾忧伤吐槽,咱大宋朝的文臣武将,在京为官,租公房民舍的,放眼都是啊(《韩魏公文集》)。

宋朝国有房产的管理单位,叫楼店务,后来叫店宅务,只管公房,不管民房、私房。但店宅务有经营权,主要办3件事,负责公房管理、出租和维修。房子按面积和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基本能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所收租金,中央拿大头,地方拿小头。相对现在土地出让金的分配模式,宋代地方政府甜头太小,卖地开发建房的积极性不高。

店宅务机构庞大,以开封左厢店宅务为例,设局长1个,副局长2个,科长3个,科员50个,维修工500个。局长统抓全局工作,副局长分管租赁、收租和维修,科长定期巡查公房,科员直接上门收租,维修工黄汗黑汗直接淌,捋袖修房。开封的店宅务有左厢、右厢店宅务两家。州县一级,几乎都有。神宗熙宁十年统计,开封东城有公租房604间,西城有公租房588间,平均每月收取房租202.5贯,平均每间月租是170文左右。南宋高宗绍兴五年,杭州店宅务收入“三十余万缗”(《宋史》),但公租房数目多少,没有记载。

严格来说,店宅务收入属于土地财政,应该上缴给财政部。但店宅务的钱去了哪儿呢?去了左藏库。左藏库是宫廷财政管理机构,和国家财政部是两码事。《续资治通鉴长编》说,店宅务“以所收钱供禁中脂泽之用,日百千”。这是太宗时候的事,意思是宫廷里皇帝老婆的脂粉钱、皇帝的日常开销,都来自店宅务刮地皮,收房租。原来有宋一朝,皇家一直在吃房租,穿房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帝制时代,最大的包租公包租婆,当然是皇帝和后妃啦。

标签: 皇帝宋朝官员租房

更多文章

  • 宋神宗大搞军事改革却为何对外战争仍屡战屡败?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神宗,军事,改革,战争

    导读:11世纪中后期,北宋王朝第六个皇帝神宗赵顼与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联手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运动,其成败得失一直被世人争论不休,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宋神宗于1068年继位,此时的宋廷内忧外患交织、积贫积弱并存。在外患方面,民族矛盾相当突出,北宋与西夏和北方辽国的关系都很紧

  • 为何在历史上秦始皇的庞大后宫史书上只字不提?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后宫,史书

    导读:西方人常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事实上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更是世界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13岁即王位,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公元230年——公元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

  • 千年血泪:唐朝历史上竟用3000雇佣军灭了古印度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雇佣军,古印度

    导读:公元647年,唐命王玄策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但此时中天竺发生了政变,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王玄策从骑多死难,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寻机逃脱。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王国。在这里,王玄

  • 《三国演义》十大火攻经典战役:三国著名火攻战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战争,

    常言道,水火无情,军事家将之运用到作战中,常常会对战争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国演义》中,火攻战例很多,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而诸葛亮更是将火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TOP1赤壁之战曹操占领荆州后,准备率军东下,平定江南孙权。在诸葛亮、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决定抗击曹军,召回在外练兵的周瑜

  • 天津教案是谣言导致的大灾难:曾国藩与天津教案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天津教案,谣言,曾国藩,清朝

    导读:当年晚春,一则沸沸扬扬的传闻在天津附近不断扩散:天津地方已先后有几百名幼童失踪;这些幼童,大多被法国传教士收买的人贩子诱拐;每诱拐一名儿童,人贩子可得到五两银子,而法国传教士可以幼童的眼睛、心肝为原料,配制西洋药方……1870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四,在保定署衙,曾国藩留下了他生平第二份遗嘱。

  • 在《三国演义》中 谁的武艺堪称是天下第一?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

    在《三国演义》中,谁的武艺是第一,一直是个极有争议的话题,有的说是吕布、有的说是赵云、有的说是马超、有的说是关羽、也还有人说是许褚……,好多人在网上谈说了看法,本人同意一些,但也有不同的观点,现仅以《三国演义》书中的事例谈谈:谁是当时武艺最高的“天下第一武人”根据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能

  • “鬼子、阿三、棒子、毛子、猴子”称呼的来历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阿三,棒子,称呼,来历

    印度阿三的由来《辞海》对“巡捕”一词的注释是:“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租界’内设置的警察,是压迫人民和维护其特权的重要工具。”但未对为什么把租界设置的警察叫作“巡捕”作出解释。在《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开埠,上海道为避免“华洋杂居”而引起华洋之间的冲突,与英国领事签订了《上海租地章程》,划出一块地皮

  • 不一般的二皇子:奇怪的中国皇位接班“老二定律”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丕,宋太宗,杨广,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奇怪的定律:凡是皇上次子,也就是老二继承皇位,绝对“不平庸”——不是非一般的明君,就是非一般的混蛋。关于非一般的明君,有千古一帝唐太宗、仁君宋太宗为例;至于非一般的混蛋,隋炀帝杨广等比比皆是。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那些“老二”们决不“平淡无奇”,这是为什么?我以为这是由封建王

  • 清朝立储方式的退化:雍正传位真相与圆明园密旨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立储,康熙,圆明园密旨,

    雍正帝生前曾写有两份关于嗣皇人选的谕旨。其中一份为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当众宣布立储后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后的谕旨。此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以备不虞。后来,雍正帝病逝时住居圆明园,就首先启用了随身的这份密旨,即“圆明园密旨”,回紫禁城后再次宣读了乾清宫内缄藏的谕旨,所谓“复取出内收缄盒密记

  • 揭秘:清朝历史上义和团是怎样诞生运动崛起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义和团,运动

    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其功能是在政治高压社会网络中为孤立无援的个人提供咨询和帮助。据研究,晚清北方中国活跃的所谓义和拳只是中国民间秘密结社的一个分支,大多属于白莲教系统,其政治起因多是不满意于满洲“异族”统治,故而在清朝前期从事“反清复明”政治活动,基本上是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