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悝在魏国最先开展的“李悝变法”,他做了哪些改革?

李悝在魏国最先开展的“李悝变法”,他做了哪些改革?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512 更新时间:2024/1/17 0:49:10

众所周知,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其中,就秦国来说,自商鞅变法后走向强盛。商鞅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而就赵国来说,则赵武灵王时期推行了“胡服骑射”。正是因为胡服骑射的实行,促使赵国打造了一支精锐之师,乃至可以和秦国一较高下。不过,在战国前中期,战国七雄最强大的诸侯国,既不是秦国,也不是赵国,而是魏国。

在三家分晋后,魏国率先崛起,并成为战国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尤其是魏文侯魏武侯在位时,魏国几乎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只是在魏惠王在位时,魏国才走向衰落。那么,问题来了,秦国有商鞅变法,赵国有胡服骑射,那么魏国的变法叫什么呢?对此,在笔者看来,魏国的变法,一定程度上为战国七雄的变法提供了模板和借鉴。

首先,在战国初期,魏国率先开展了“李悝变法”。李悝(kuī)变法,是指在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在位时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图强。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瓜分晋国的最后一步,正式成为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从而和秦国、燕国、齐国、楚国并称为战国七雄。在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疆域括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基本都位于中原的腹地。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魏国的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楚国,北面是赵国,夹在中间的魏国,在地利上处于劣势。换而言之,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地处四战之地,随时有被周边大国蚕食的可能。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生于忧患”,这促使魏文侯决心发起一场变法,以此增强魏国的国力,这不仅是为了称霸中原,也是为了自保。

魏文侯在位时,李悝这位人才一开始不在朝廷中枢。彼时,李悝曾魏国的边境地区担任类似郡守的官职。早年的李悝,曾经多次率军和秦国交战,而他得到魏文侯的赏识,一是因为他的老师子夏是魏文侯的重臣,二则是因为他的变法思想,切中了魏国的弊端。因此,在李悝得到数个地方的磨炼之后,魏文侯破格用李悝为魏国相国,从而开始全面推行他的变法主张。就李悝变法来说,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其中,第一点就是根据能力来选拔官吏,取消魏国宗室贵族原本享受的世袭俸禄,将节省下来的俸禄,以及空缺的官职用来招募贤才。当然,李悝变法的第一点内容,确实在魏国上下遭到了不小的反对。但是,魏文侯不为所动,推动了李悝变法在魏国的落实。就李悝变法的第二点内容来说,就是废除了周朝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力之教”的策略,鼓励老百姓垦荒,扩大魏国的耕地。

在此基础上,魏国的耕地获得了明显的增长。而这,自然有助于增强魏国的国力。正是因为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等在战国时期的推行,周朝时期的井田制逐渐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就李悝变法的第三点内容来说,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便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律令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变法成果。

至于第四点内容,则是在魏国建立“武卒”制,即对魏国的士兵进行考核,奖励其中的优秀者,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士兵的作战优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魏国魏武卒的打造,虽然是吴起来实行的话,不过,其思路和方向,实际上已经在李悝变法中得到了体现。并且,就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织和作战,甚至军功授爵的理念,无疑不是在学习李悝变法中的内容,这说明李悝变法直接影响到战国七雄中其他诸侯国的变法。

最后,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在推行李悝变法之后,魏国正式走向强盛。也即李悝变法促使魏国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国完全占据了西河地区,魏国的领土大大扩张,从而压制了西边的秦国,促使秦国长期无法向中原地区扩张。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国在解决西河战事后,便开始进攻中山国。在乐羊的出色指挥下,训练有素的魏军苦战三年,在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06年),终于攻破了中山国。

魏文侯四十二年,赵、魏、韩联军大举进攻齐国,一直攻到了齐国的长城,田和被迫割地求和。赵、魏、韩在与齐国的战争中,获得了大片的土地。并且,魏文侯这位君主在位时,三晋与楚国发生多次激战,楚国被三晋连续击败,中原土地连续丢失,魏国则在中原站稳了脚跟。总的来说,李悝变法可谓战国时期的第一场变法,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邹忌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对于魏国率先推行的李悝变法,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标签: 春秋战国李悝

更多文章

  • 西晋灭亡到底是谁的过错 得国太容易了导致后来的内乱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晋,司马懿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晋内乱亡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两晋南北朝,西晋作为承接三国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却历来被后人所诟病。其原因就是因为司马家族不仅得国不正,还让整个中原的百姓蒙受了重大的灾祸——五胡乱华。而西晋更是在五胡乱华以后,就灭亡了。那么,晋朝灭亡,究竟是谁的过错呢?司

  • 萧朝贵主政期间,为控制杨秀清都采取了哪些手段?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萧朝贵

    很多人说太平天国的内斗是自从萧朝贵冯云山死后才注定的,其实即便萧朝贵冯云山在世也是一样,这件事怎么看出来的呢?其实从当年杨秀清金田起义之前的一次生病就可以看出。《天情道理书》记载:“追庚戌四月间,东王一旦忽又口哑耳聋,耳孔出浓(脓),眼内流水,苦楚殆甚;一则因代弟妹赎病之劳,二则乃天父默中使成。杨秀

  • 唐朝那么强盛,为何平定一次叛乱都那么困难?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安禄山

    安史之乱打破唐朝的繁盛局面。渔阳鼙鼓动地来,黄河南北为之变色。当燕人铁骑踏破了唐人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之景时,不仅仅是累世不识兵革的百姓为之惊惧,不知所措,连唐玄宗本人都不愿意相信:“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在确认安禄山之叛后,玄宗基于朝廷已无可用之兵的现实,大开府库召募士兵,“遣特进毕思深诣东京,金

  • 后世政权都有使用战国七雄作国号 其中为什么没有人使用韩作国号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七雄,韩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战国七雄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战国七雄,我们知道是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家。这七个国家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实力强大。经过几百年的斗争,秦国最后一统天下,其他诸侯国都灭亡了。当然,秦国没有过多久也灭亡了。虽然他们都灭亡后,但后世有很多政权建国的时候都还在

  • 关羽大意失荆州,与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关羽

    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当做是蜀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赤壁之战吴蜀联盟击败曹操大军,此后刘备率先占领荆州五郡,成为最大赢家。不过南郡是刘备此前向孙权借来的,等到归还之时刘备却把长沙和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虽然看似刘备还多还了一个郡,但在当时,长沙和桂阳加起来也没有一个南郡重要,所以此后孙权也是记恨于心。2

  • 李世民把齐王的妻妾纳入后宫,妻子为何不反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朝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并不是世袭,而是他自己亲手争取来的皇位。人要狠才站滴稳,他傻子了自己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件事,牵扯到了很多的人。从那次变数过

  • 曹魏战略家刘晔猜准了刘备会讨伐东吴,后来结果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晔,曹魏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晔,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刘晔即猜准了刘备一定会讨伐东吴,又建议曹丕借机联蜀伐吴。可谓是真知灼见,不愧为曹魏战略家。可惜曹丕谋略要低太祖一头,未能采纳刘晔的建议,浪费了大好的机会。我之所以提刘晔,因为刘晔对题主这个问题作出了最好的回答:蜀虽狭弱,而备之谋

  • 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 古代王朝何为兴于府兵制亡于募兵制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兵制

    还不知道:古代王朝兵制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古以来,朝代的更迭离不开战争,而战争能够成功,依靠的是军队的实力。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一个朝代的强与弱,和皇帝的在效统治是分不开的,政策决定经济,而经济决定军队实力。然而,并不是每个朝代,都可以像想象中发展的那样。

  • 太平天国大改各地省名都取了什么名字 为何一个都没有保留下来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太平天国,洪秀全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太平天国改省名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封建时期,农民是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就像是机器中的齿轮,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他们同样也是受到了赋税徭役的剥削,哪怕是太平盛世,他们也不似如今这般无忧无虑,每年需要上缴的税务也是数额不小,最后所剩

  • 诸侯六国综合实力远超秦国 他们为何还被按在地上摩擦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战国

    你真的了解秦国崛起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快速强大;从秦惠文王开始,大秦帝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入侵活动,首当其冲的魏国丢失了大片领土。一些有识之士,比方说苏秦,就意识到了秦国的可怕,将来必定会是中原诸侯的威胁,于是纷纷联合六国,开始伐秦。六国合纵伐秦,声势浩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