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赵昀:南宋第五位皇帝,宠信奸臣荒淫无道

赵昀:南宋第五位皇帝,宠信奸臣荒淫无道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63 更新时间:2024/3/17 6:37:26

你们知道赵昀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宋宁宗赵扩病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在位30年,享年57岁。史弥远联同杨皇后假传宁宗遗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立赵贵诚为新帝,改名赵昀,是为宋理宗。就这样,赵昀这个本来无缘帝位的人在权臣的谋划之下成为了九五之尊。此时的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之际,宁宗赵扩在位后期,北方形势巨变,蒙古崛起,金朝连年为蒙所侵,宋金双方之战复起,东起山东,西至秦陇,互有胜负。处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赵昀在权臣史弥远的阴影之下只知纵情声色,沉缅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对政务完全不过问。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南宋这艘漂浮在海面上的大船注定要在他的无道统治下滑入无尽的深渊之中。

宋理宗赵昀,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初名赵与莒,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原来不是皇子,而只是宋宁宗赵扩的远房堂侄。赵扩因八名亲生子皆幼年夭,命宰相史弥远找寻品行端正的宗室继承沂王王位,机缘巧合之下赵与莒被宁宗选入宫内,改名赵贵诚,继承沂王王位。仅仅三年之后,宁宗赵扩病死于临安宫中。为了让自己继续把持朝政,权臣史弥远决定废掉太子赵竑,改为拥立沂王赵贵诚。这样做的目的无非两个,一是可以借拥立大功把持朝政,二来沂王在朝中没有什么势力,便于掌控。就这样,史弥远联同杨皇后假传宁宗遗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立赵贵诚为新帝,改名赵昀,是为宋理宗。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对政务完全不去过问,自己则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

然而这种励精图治的理想也只是开了个头就停止了,此时的中原,烽烟四起,蒙古在北方地区迅速崛起,成为继辽、西夏、金之后又一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的政权。面对急剧变化的局势,宋朝内部就对外政策产生了争议。一些人出于仇视金朝的情绪,主张联蒙灭金,恢复中原;另一部分人则相对理性,援引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强调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以金为藩屏,不能重蹈覆辙。随着蒙古与金朝之间战事的推进,赵昀最终还是作出了决策。绍定六年(1233年),理宗赵昀派兵联蒙灭金,宋军出兵攻占邓州等地,于马蹬山大破金军武仙所部,又攻克唐州,切断了金哀宗逃跑的退路。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蔡州城被攻破,金哀宗自缢而死,末帝完颜承麟为乱兵所杀,金国灭亡。在国破之际,金哀宗得知宋蒙达成了联合协议,曾派使者前来争取南宋的支持,竭力陈述唇齿相依的道理,说道:“大元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意思是支援金朝实际上也是帮助宋朝自己保家卫国,但赵昀拒绝了金哀宗的请求。

金亡以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赵昀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正式下诏出兵河南。宋军虽然连占南京归德府和旧都开封,但因粮草不继在洛阳遭到蒙军伏击,损失惨重,狼狈撤回,赵昀君臣恢复故土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端平入洛”的失败,使南宋损失惨重,数万精兵死于战火,投入的大量物资付诸流水,南宋国力受到严重的削弱。更重要的是,“端平入洛”使蒙古找到了进攻南宋的借口,宋蒙战争自此全面爆发。眼看着无法收复中原,赵昀开始沉缅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其后的鄂州之战中,宰相贾似道以赵昀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理宗宠爱阎贵妃,不惜动用国库,派遣吏卒到各州县搜集木材,为其修功德寺,阎贵妃又与马天骥、丁大全、董宋臣等奸臣勾结,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史称“阎马丁董”,恃宠乱政,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朝政自此愈坏,渐至无法收拾之地步。

景定五年(1264年)11月,理宗赵昀病逝,在位四十年,享年六十岁。遗诏太子赵禥即皇帝位。咸淳元年(1265年)三月,葬于会稽府永穆陵。仅仅十多年后的1276年,蒙古大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随后,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杨琏真迦盗掘南宋诸皇帝、皇后陵寝,窃取陵中珍宝,弃尸骨于草莽之间。盗贼们将理宗棺中的宝物抢劫一空后,又把理宗的尸体倒挂,撬走口内含的夜明珠,杨琏真伽复取理宗头颅,截为酒器。

标签: 赵昀南宋

更多文章

  • 清朝末期的官场是什么样的 清朝官场为什么会被称为猪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官场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末官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清朝,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灭亡则标志着中国封建史的结束,早期的早期经济还是很发达的,特别是乾隆皇帝期间,当时的清朝经济简直是达到了顶峰,但是到了清朝晚期,清朝实

  • “南北榜案”:明朝一个科场舞弊案,朱元璋大开杀戒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这场科场舞弊案被称为“南北榜案”,它发生于明初洪武年间,是中国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在这场案件当中,主考官刘三吾等人先是被定徇私舞弊罪,后又与谋反案牵连到一起,受到此案牵连者不计其数。可是,这起案件最离奇的地方,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刘三吾、白

  • 揭秘:清军入关时百姓们为什么还夹道欢迎?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古代

    清军入关时百姓们为何要夹道欢迎?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164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这一年发中发生了几个重大事件,包括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城、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这些都对中国数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以清军入关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中

  • 历史上的胡善祥跟汉王有关系吗?胡善祥是怎么被废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高煦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胡善祥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近日,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让许多观众对明朝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一直在追剧的人应该已经看到宣德皇帝朱瞻基废黜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理由是胡善祥早年与汉王朱高煦有染。大家应该知道,胡善祥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且也确实是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

  • 古人说的三教九流和八大江湖是什么 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教九流,八大江湖

    还不知道:三教九流和八大江湖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通过不断发展,衍生出了特定的社会形式,并产生了不少的固定词语,比如形容社会人物复杂多样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便是其中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三教”指的是哪“三教”、

  • 西汉和东汉的评价为什么会两极化 难道是因为汉武帝的缘故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汉,西汉

    东汉为何不如西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把东汉和西汉的时间加在一起,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但人们似乎对西汉的印象会比东汉更加深刻一些,而且评价也会更高。人们提到东汉的时候,往往就是和三国历史联系到了一起,所以东汉的存在感一直不高,想起

  • 封建时代大量荒地不开垦,农民为何不去开垦荒地要去造反?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李自成

    古代农民为何不去开垦荒地要去造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纵览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其中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而说到农耕社会,自然就离不开农民和土地这两个关键因素了。这也正是历代王朝的覆灭因素中,总会有农民起义爆发的缘故。耕地然而,事实上中国古代

  • 清朝知府的升迁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一般可以升到几品官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官职

    你真的了解清朝官职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知府”的出现最早是在唐代,那时叫“知府事”,知府在职官上的命名则是在明代,清朝地方行政基本上是沿用了明朝的职官。知府在清朝是比较常见的地方行政官,属于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清朝有很多做过知府的官员在历史上都大名鼎鼎,像做过黄州知府的

  • 历史上三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战败后选择西迁为什么鲜卑不走?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匈奴,鲜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匈奴、突厥战败后选择西迁为什么鲜卑不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纵观整个中国王朝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北方边境从来没有真正安稳过,北方游牧民族总是对中原的大好江山垂涎三尺。大部分时候,汉族总是胜利者,但是,每当中原王朝衰落之时,游牧民族就会悄悄崛起,趁火打

  • 薛绍如果当初没有死 太平公主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薛绍,太平公主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薛绍和太平公主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真正的事实就是历史没有如果,出于好奇心,我们又假如一下历史的发展。而我们的这个假如就是想让历史的发展的趋势向我们心里面想的那样的,这虽然很不客观,但是却让人感觉非常的过瘾。我们就对唐朝的关于太平公主的一段历史进行一个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