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宋仁宗为何能创造中国史上最繁荣的时代?

宋仁宗为何能创造中国史上最繁荣的时代?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37 更新时间:2024/1/24 3:04:50

宋仁宗为何能创造中国史上最繁荣的时代?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言所说的“造极”的“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这与他胸怀仁义、宽厚待人的行事风格有关。

网络配图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一看,吓出一身冷汗,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请朝廷制裁之。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起码也得按“危害国家安全”治罪。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纵观数千年历史,作为一位帝王,宽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宽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只有宋仁宗等少数明君才能做到了。这说明宋仁宗很理性,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对“煽动造反”的,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分清是真要造反,还是发牢骚。然后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做出明智的决定。

据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一〉记载,名臣夏竦死后,赵祯打算给他一个谥号“文正”。

夏竦曾两度担任枢密使(国防部长),并著有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也算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帝管干部”。夏竦还知人善任,能任用人才。范仲淹不得志时,夏竦见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夏竦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时,保荐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与韩琦成为他的左右手。范仲淹给夏竦写了封《谢夏太尉》,启中说:“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

网络配图

不料,负责官员考核的刘原父说:“给谥号是我们主管部门的事,我们挺负责的,你怎能侵犯我们的权利?再说,夏竦也不够格。”司马光也上书,说:“文正”的称号太高。于是,赵祯收回成命,同意将谥号改为“文庄”。皇帝想给大臣一个好听点的“荣誉称号”,要是搁在其他朝代,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但宋仁宗却碰壁了,而且他再碰壁后从善如流,并没有固执己见。这说明,宋仁宗十分尊重主管部门的意见,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刚愎自用。

宋人朱弁的《曲洧旧闻》里载有一个宋仁宗拒吹枕头风的故事。某日退朝后,宋仁宗回到寝宫,脱下帽子直嚷头痒,让内侍赶紧把专门给他梳头的女官叫来。女官在给仁宗梳理头发的时候,看到他怀里有文书,就问是甚么事情。仁宗答说:“最近下雨不止,朝中谏官认为是阴气太盛所致,故上书让宫里裁减嫔妃侍从的人数。”女官听了以后很不屑地说:“那些宰相和御史,家里多的是歌姬舞女,即使普通的官员,只要官职稍一如意,也会增置歌姬舞女的人数,皇上身边不过就几个人,他们就大喊‘阴气太盛’,要求裁减,难道只许他们自己逍遥快活?”

宋仁宗听后没说话。女官又问:“这个建议必须执行吗?”宋仁宗回答说:“谏官的建议,哪能不执行?”女官仗着自己平时为仁宗宠爱,认为再怎么裁减也轮不到自己,于是赌气说:“如果一定要执行的话,就请皇上先把奴家给裁掉。”宋仁宗当即站起身,让掌管嫔妃名册的内侍马上携带名册到后花园来,并下令看门者,即使是皇后前来也不准进入后花园。不一会仁宗就传下命令,让梳头的女官以下共三十人,尽快携带私人物品从内东门出宫,事情办好之后,马上回奏,速速办好。

当时已是吃饭时间,皇后为了不耽误仁宗吃饭,亲自去督办这件事。直到接到回奏,仁宗才开始吃饭。其间,皇后始终不敢问原因,直到饭后喝茶,皇后才小心翼翼地问:“梳头的女官是皇上平日最为恩幸宠爱的人,为何第一个就把她裁减出宫?”仁宗说:“这人劝我不要接受谏官的建议,怎能把她留在左右?”后来,皇后时常以此事告诫宫中的嫔妃宫女,让她们不要乱说话,更不要干预政事,不然就像梳头的女官那样,为皇上所不容。

兴大业,君子满朝无遗贤

宋仁宗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变法,因为只有变法才能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才能富国强兵。可是做了长期准备工作的“庆历变法”很快就失败了。对于皇帝,我们也不能只凭成败论英雄。这位仁宗皇帝确实是有不少事情没有做成,但是他一辈子认定了一个目标,就孜孜不倦地做下去,这也很不容易。他还没有亲政,就发现了范仲淹是个人才,总想加以重用。“庆历变法”失败,他并没有灰心,在侬智高入侵广南州郡之时,他又突破人事制度,力排众议,破格任用士兵出身的大将狄青为统帅,平定了侬智高之乱。在西北边疆战事不利之时,在南方获得一次大捷,也足以振奋人心。在狄青受到排挤而去职之后,他又支持包拯在开封府秉公执法,反对权贵横行。在他去世的两年前,他又重用王安石,任为知制诰,酝酿再来一次规模更大的变法。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网络配图

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时候,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宽松,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代,所以文学艺术事业都很发达。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宋代官员待遇比较优厚,退休之后能够优游林下,吟诗作文。这种厚禄制度,使得官员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创作,所以文学艺术,成果累累,能够流传万世。宋代以科举取士,政府官员都是文学之士,在仁宗晚期,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参加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真正称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满朝。这样的事,历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时代才有。

中国的几大发明中,能把整个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公元1041至1048年的仁宗庆历年间,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英山县)的布衣毕升发明了「陶活字印刷术」,他是印刷工人出身,自然是无官无职的老百姓。正因为当时文化事业发达,有大量印书的需要,才促成了这样一件重大发明。不久,山东农民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无锡布衣华燧又发明了“铜活字印刷术”。以后,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越南,十五世纪传入欧洲,德国第一次用活字印刷《圣经》是公元1456年,比毕升时代晚了四百年。

火药用为武器,首先记载於《武经总要》一书,这是由仁宗时代曾公亮、丁度等人编纂的。从此,世界就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南宋的虞允文在采石矶大破金兵,就曾经使用过霹雳炮。

宋仁宗时代的进士沈括是个博学多才的大科学家,他对天文、历法、物理、数学、医学、音乐无不精通,而最重要的发明,则是用於航海的指南针。公元1119年,宋代朱彧在《萍州可谈》一书中写到,当时广州的海船出海,遇到阴雨,就用指南针指示方向,这是个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说:根据他的计算结果,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朝南而微微偏东。他把指南针的偏向,叫做磁偏角。英国人到了十七世纪才发现这种现象,比沈括时代迟了四百多年。

一个善待臣民,又善于接受谏诤的皇帝,肯定是会赢得朝野热爱的,甚至会得到敌国的敬重。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可见辽国人对宋仁宗赵祯敬畏之深。

标签: 宋仁宗

更多文章

  • 慈禧为什么要毒死光绪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光绪

    在清朝的历史上,光绪算是最苦逼的一位皇帝。一生经历了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光绪帝一生挚爱的妃子被慈禧太后下令投井溺亡,自己也被慈禧太后幽禁于中南海瀛台。1908年11月,就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光绪皇帝被人用砒霜毒死了。网络配图关于光绪皇帝被谁毒死的目前有几种说法,有说是袁世凯干的

  • 万历三大征中大明帝国拥有什么制胜法宝?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万历三大征

    万历二十年的明朝已经走末期,在动荡中摇摇欲坠的帝国在这个时候却突然经历了一场战争。当时的朝鲜遭受日本的进攻,明朝在接受朝鲜的求救后出兵镇压日本。这便是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援朝之战。那么万历三大征援朝之战凭什么赢?处于盛极而衰的大明帝国拥有了什么制胜法宝呢?万历三大征配图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952年)起始

  • 反清复明的最后一战松锦之战耗尽了大明余力?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松锦之战

    松锦大战,这一场让明朝最终灭亡的关键战斗,到底是谁发动的呢?对于松锦大战是谁发动的的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皇太极多尔衮率先发动的。多尔衮画画像在这一场战役当中,多尔衮可以说是做足了准备。一开始就在松山以及锦州之间专门修建了道路,道路修建好了之后,马上又开始命令锦州城附近的农民们不许耕田,

  • 成吉思汗驾崩后:窝阔台继得汗位后为何托雷家掌权?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窝阔台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术赤死的最早。网络配图成吉思汗临死前把剩下的三个嫡子叫到自己的卧榻旁,嘱咐他们说,将来的大汗之位由窝阔台继承,让察合台和拖雷一定要帮助窝阔台治国平天下,谁都不

  • 水浒揭秘:宋江一归顺为何天闲星就回家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水浒

    水浒传是古代章回体的集大成者,书中对人性有着精辟独到的剖析。书中也冲斥着权谋、道义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宋江归附朝廷后梁山其余好汉都有何反应。108将公孙胜是怎么样的人《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是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因为不满朝廷昏庸,纷纷起来反抗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名叫公孙胜,他是河北蓟州人,

  • 史上首位垂帘听政的女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垂帘听政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是谁?据历史记载,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是宣太后,为什么这样说呢?事不宜迟,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宣太后又称芈八子,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网络配图宣太后

  • 是谁首开“活人殉葬”之风?又是何时结束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活人殉葬

    殉葬,古代以活人或物品与死者同葬的习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器具等随葬。龙山文化时期就出现人殉,商朝男女贵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但没有夫妻合葬、妻妇殉夫的现象。到了春秋时期的秦国,秦国有位国君首开活人殉葬之风。当然,这是有历史明确记载的人殉。人殉,在史前文明时期早已出现,

  • 秦始皇陵地宫曝光 秦始皇尸体疑遭腐烂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陵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13岁开始营建,前后38年时间动用数十万人力。“从秦始皇陵建设工程总体上看,由于工期时间长,人力有保证,秦陵可说是统一规划、同时动工的。”曾参加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刘占成说,当时的场面是修地宫的修地宫,搞建筑的搞建筑。根据近

  •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儿子燕王朱棣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

    “朱棣的生母是谁”在历史上众说纷纭,据正史记载,朱棣的母亲是朱元璋的皇后,也就是史上著名的大脚皇后。史书上说,朱棣为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并且朱棣还每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但是野史上记载,朱棣是朱元璋的蒙古妃子所生,所以一直不受朱元璋待见,属于庶出。有学者考证,蒙古王妃入宫时间是1

  • 朱元璋死亡之谜:朱元璋死后为什么"速葬"?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

    “速葬”,在中国历来都是与穷苦人家或穆斯林民族相连的。可是,依《明史》来看,朱元璋死后“七日而葬”。明朝堂堂开国之君死后为什么也“速葬”,朱元璋既非穆斯林,其目的当然也不在于节省国家支出,其用意到底何在?一种说法是朱元璋被“速葬”是朱允炆自己的决定。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朱元璋远在外地的儿子不能及时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