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西游记:为什么让美猴王去当“弼马温”呢

西游记:为什么让美猴王去当“弼马温”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872 更新时间:2023/12/15 3:27:02

看过《西游记》中“大闹天宫”一段的读者,一定对“弼马温”这个词印象深刻。在小说中,美猴在菩提老祖那里学了真本领,打遍龙宫地府,四处惹是生非,惊动了天庭。

玉帝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以“弼马温”的官职为诱饵,将其招安。美猴王本以为自己进入了高级干部编制,可以一展宏图,却没想到这“弼马温”只是专门管理天宫的马匹的闲职,于是心生怨恨,弃官回到花果山,第一次与天庭决裂。

网络配图

翻开中国古代史书,掌管宫廷马匹的一向叫“太仆”,并没有“弼马温”的说法,那么这个官名是从哪里来的呢?晚明文人谢肇淛在笔记《五杂俎》中提到一个说法:“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

《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词也。”笔记中的“狙”即指猴子。钱锺书先生解释这一段话说“盖《西游记》第四回美猴王‘官封弼马温’,即本俗说猴能‘辟马瘟’,生发出一段奇谈也。”

照这个说法,玉帝大约是欺负美猴王不了解天庭官职系统,根据“辟马瘟”三字的谐音现场胡诌了一个空头官职,不花任何成本就把美猴王控制了起来。美猴王知道自己被如此戏耍,会恼羞成怒也是可以理解的。

古代,猴子的别名叫做“马留”,这个称呼至今保留在两广一带的方言中。《西游记》的作者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在百回本《西游记》中,美猴王手下的“花果山四健将”中就有猴子名叫“马流二元帅”。

从读音上来说,“马留”一词是“猱”字的上古读音变体,而“猱”正是“猴”的另一种名称。从词义上来说,古人选择“马留”二字表示“猱”的读音,正与猴子预防马病的功能有关。

在目前通行的百回本《西游记》面世后不久,李时珍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在书中解释猴子的各种异名时,曾经提到,有胡人将猴子称为“马留”,就是因为“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的缘故。

日本民俗学家南方熊楠认为,猴群中的猴子有互相捉虱子食用的习惯,将猴子蓄养在马厩中,可能就是利用这一习惯,让猴子捕食马匹身上的寄生虫,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

网络配图

用猴子防止马疫的传统从何时开始?钱锺书先生认为这种说法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北齐贾思勰的著名农书《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中有一部分专门介绍养马的窍门,其中引用当时一本记载各类辟邪厌胜之法的著作《术》中的说法,曰:“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除百病也。”

古人认为瘟疫多是天地间“邪气”所致,因此治疗瘟疫常常和“辟邪”“辟恶”联系在一起。晋朝干宝所撰《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神异的故事,说晋朝有一位名叫赵固的将军,他的战马忽然因为“腹胀”而死,将军找到了当时著名的术士郭璞

郭璞命人到丛林中,捕捉了一只“似猴而非”的生物,放在马的鼻子前吸气,过了一会儿,已经气绝的战马便喷鼻而起,恢复了生机。这个故事也明显表现出了“猴防马疫”的思想,不同的是猴子只能预防邪气侵入马匹,而这“似猴而非”的生物却能将已经侵入马匹的邪气吸出,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猴辟马瘟”的民俗不但常见于中国,还广布印度、伊朗、泰国、日本等其它亚洲国家,并产生了诸多变体。在这些变体中,猴子不仅仅可以避免马的瘟疫,也可以保护其它动物免受疾病折磨。

网络配图

在泰国,人们习惯在象舍前饲养猴子,认为上蹿下跳的猴子可以吸引邪神的视线,让它们无法集中精力侵害自己的大象;在日本熊野地区,农户常常在牛圈前悬挂猴爪,试图将灾害拒之门外;

在前面说到的农书《齐民要术》中,也提到过养猴于羊圈中,利用“此兽辟恶”的属性,治疗“羊脓鼻口颊生疮”的方法。可见从世界范围来看,猴子和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亲密关系。

虽说如此,相比于其他文明,在汉文化圈的文字和图像记载中,猴子服务马匹的机会远远高于其他动物。这一方面是由于对汉文化圈中上层人士来说马匹的重要性远超其他家畜,另一方面也是由汉语的特性决定的。

标签: 美猴王

更多文章

  • 高太后如何废除新法司马光为什么推翻王安石变法?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太后

    元祐更化元祐更化又称元祐党争,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在元祐年间(1086~1093)推翻王安石变法的事件。宣仁太后是前此宫廷中反对变法的后台,掌权后遂援引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各种反变法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司马光打着“以母改子”的旗号,反对新法。他把变法的责任都推给王安石,攻击“王安石不达政

  • 关羽死亡之谜:竟是诸葛亮的见死不救?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

    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新着《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对三国史上一些着名的旧案作了新的诠释,如诸葛亮出山时为何选择刘备?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于汉室,还是存有“自取”之谋?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种种分析,卸下了诸葛亮

  • 历史揭秘:长明灯为什么能够长年不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明灯

    在古代帝王的陵墓中人们惊奇的发现了长明灯,这些长明灯摆放在陵墓中经久不灭,有的长明灯甚至燃亮了千年之久,现在虽然科技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长明灯为什么可以燃亮这么久?这依然让人们感到困惑。网络配图 我国最早关于长明灯的记载应该是始于秦始皇陵墓,在挖掘秦始皇陵墓期间,人们看到在陵墓中摆放着很多长明灯

  • 揭秘:光绪帝真的是被慈禧所杀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光绪

    传说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傍晚,被软禁的光绪帝“驾 崩"于北京南海瀛台之涵元殿,不到二十小时,他的“母后”慈禧太后也撒手西归于南海 的仪鸾殿内。这对母子冤家,不出一天双双死去,震惊全国,但人们不敢议论朝政。三 年后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皇朝,光绪死因才渐渐揭开。有位叫

  •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何天下无敌?有何隐情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吉思汗

    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东征西讨,先后灭掉了四十多个国家,建立起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与匈奴、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一样,蒙古拥有优秀的草原骑兵。然而蒙古霸业之所以前无古人,是因为拥有相较于其他欧亚政权的整体军事优势。从战术运用与执行、武器装备到情报搜集、战争规划与准备等,蒙古人都展现出无以伦比的战争禀赋

  • 惊人巧合:一口棺材的28年奇幻漂流之旅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棺材

    1900年,美国一位著名的演员查尔斯·阔夫兰与世长辞,死者的女儿将父亲安葬在德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女儿花费重金买来一块海滨墓场,期望父亲死后在这处“海景房”里度过安逸而又温馨的逝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查尔斯离世的第二年,一场历史罕见的大风暴突如其来。这场风暴席卷了整个加尔斯顿,风暴带来的滚滚巨浪让

  • 成吉思汗临终曾立遗言 提出"联宋灭金"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吉思汗

    古人云:得关中则得天下。六盘山地区的萧关则是关中地区的北大门。秦朝曾从这里发迹,汉武帝曾到此巡视。1039年,北宋和西夏的战争在六盘山地区爆发。宋仁宗时期,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3次大规模战役,宋军失败与西夏达成了“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不过,后来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真的是个妻管严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时期开国帝王,即为明太祖,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人,生于公元1328年,最终死于1398年6月24日,死后被葬在明孝陵。朱元璋像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是以为地主放牛来生活的,后来为了活下来就进入了当时的寺庙皇觉寺做和尚,当时正好处于各地起义,人民反对元朝暴虐统治的时候,朱元璋在寺庙待了

  • 朱元璋死后“十三城门”出棺 隐藏惨绝人寰的秘密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

    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其中有一句话就是“十三个城门抬棺材”。说的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驾崩后下葬时的情景。这个怪异的下葬方式,后来就被当成了南京城的一大怪。这个事情并不是老百姓的谣传,在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上便有这样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网络配图乍一看起来,朱元璋搞的这个各门

  • 南梁朝是如何亡国的 南梁亡国皇帝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梁

    南梁之亡广州都督陈霸先趁势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经过近十年的战争,陈霸先基本控制了长江下游地区,掌握朝廷重权。他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在557年废掉他立的梁敬帝萧方智,自己在建康称帝,建立陈朝。王琳等人要求北齐送还梁元帝之孙永嘉王萧庄,于是萧庄从盆城南渡长江回到南方。同年二月,萧庄在郢州被王琳拥立为梁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