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陈登铠:闽都创办中医学校教育第一人

陈登铠:闽都创办中医学校教育第一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69 更新时间:2023/12/22 22:06:09

榕城南后街,清末民国时期,有位名医陈登铠(1861-1945),他目光炯炯,声音洪亮,修髯过腹,和蔼可亲。陈登铠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少时随名医郑景陶学医,学成后应北洋海军之聘,在军舰上任一等军医正多年,因家中亲老子幼,无人照顾,便辞职回榕,在南后街黄巷口行医。医寓坐西朝东,为三间排二天井,南侧墙外花厅一直的古民居。临街有二间店面,正门外的店面作轿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福州中医公会成立,方澍桐任会长,陈登铠是12人的会务成员之一,曾任第二任会长。义务兼职全闽中西医院院长,年老时还被聘为福州陆军医院三等军医正,被授予五等虎勋章。

陈登铠医德高,医术精,医声远扬闽都四城外乃至八闽大地。人们颂扬他,“以医自娱,岁活人甚多,治疗之,检押经论,编辑诸科学,存救世之苦心,以济千古也”。福州城外远郊农村,有人请他出诊。远郊出诊是坐自家的三人抬的轿子出行。当他去北门远郊出诊时,都会趁此绕路回祖居地义井村,为乡里病人义务诊治。陈登铠在民间医誉甚高,生前有人赞他为神医,死后有人将他当作医神,在他灵位前烧香跪拜求医,取香灰冲服治病。

随着基督教等西方宗教的传入,教会在福州办了多家西医医院。在西医盛行时,有的人“得一知半解,辄翊翊然为西医,甚至中西医互相訾议”。有的“时医学无心得,徒标门户,甚有废中学而专言西学者”。中医面临严重挑战,为弘扬中医,培育英才,陈登铠于清末,在南后街创办了“三山医学传习所”,请名医方澍桐任所长,方澍桐之后他继任所长,这是闽都最早的中医学校。

该所当时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毕业生行医时,多在处方笺上印有“三山医学传习所毕业”的字样,以提高自己在医学界的地位。毕业生中有众多成为榕城著名医师,有的成为20世纪30年代福州中医学社的教师,传承三山医学传习所的正确医学理念,推进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

陈登铠不仅是著名的临床医师,卓有成就的医学教育家,而且是著述丰硕的中医理论家,汇通中西医学的倡导者。为办好医学教育,他亲自编著教材。在宣统三年(1911年)之前,已编写完成生理学、诊断学、调剂学三部书稿,随即又出版了《华医病理学》(福建省图书馆有存书)。他在该书的自序中说:“此书集内经所论者十之九,引伤寒金匮十之一。”他非常重视中医经典的研究与传授。当时名医郑奋扬对此极为赞扬。他在该书的序中说:“三稿读之,知铁生之寝馈于内经及伤寒金匮者深矣。……晚近学者经论之道失传,致医风日驰,欧化东渐,医界竞争,天演淘汰,吾道几无以自存。……铁生悯斯道之将丧,篡述是书,……厥功伟矣。”在此后的两年里又出版了《中西生理论略》,有版权、定价,由三山医学传习所发行。

《最新卫生学教科书》第一页印有“内务部准予版权”七个大字,由全闽医药总会发行。陈登铠在《中西生理论略》自序中说:“余在北洋海军上与泰西医士相处之道失传,致医风日驰,欧化东渐,医界竞争,天演淘汰,吾道几无以自存。……铁生悯斯道之将丧,篡述是书,……厥功伟矣。”在此后的两年里又出版了《中西生理论略》,有版权、定价,由三山医学传习所发行。《最新卫生学教科书》第一页印有“内务部准予版权”七个大字,由全闽医药总会发行。

陈登铠在《中西生理论略》自序中说:“余在北洋海军上与泰西医士相处十余年,观其医学于人体形质上,确有实验药物,于理化上,亦足征究治法。”并认为“吾人当取所长而略所短,勿执偏见”。他提倡中医吸纳西医的思想,突出表现在这两部教科书中。林光在《最新卫生学教科书序》中指出“陈铁生精于农黄之学,兼通泰西医理,著有医学教科书各种行世,凡时医所茫昧者,举若观火。而卫生生理二书于中西尤能一贯,诚要书也”。当今医史学者认为:“此书在汇通中西解剖生理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开创了三山中西汇通学派的先河。”

陈登铠晚年仍然笔耕不缀,白天应诊,夜晚著述,聘人誊写。在八十高龄前后,还完成有《活人宝鉴》、《百病玉液》、《药物分治》三部手稿,时值抗日战争时期,福州接连二度沦陷敌手,时局动乱,未能出版。其中尤以前二部手稿,凝结着他一生的临床经验,甚有临床应用价值。他一生著述有十二部之多,其中《百病玉液》、《中医史》、《中医内科学》、《中医实验治疗》、《诊断学》、《调剂学》、《八种风疾专科手稿》,以及他珍藏的数十部经典秘籍,均散失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未能传世,造福后人,甚为遗憾。当今医史学者认为:“清末民国福州名医,著书嘉惠后学,最有成就者当属陈登铠与郑奋杨。”

陈登铠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他还长于绘画、善书法,通音乐。字画亦曾享誉当时,常有人登门求赠。当时三坊七巷一带的文人学士组织“小潮音俱乐部”,陈登铠是组织者之一,有一段时间俱乐部就设在他医寓花厅里。俱乐部活动是以弹唱福州伬唱自娱,亲朋好友家中有喜庆盛事时,也常组织去演唱助兴。

标签: 陈登铠民国

更多文章

  • 元代宫廷室内装饰自成特色 正殿四壁垂挂无数虎皮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宫廷,装饰,

    很多人反对在今天还使用皮草,我也在其中之列,因为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已经让皮草变得不再必要。不过,回顾一下历史上使用皮幔、皮帐的奢侈生活,还是挺有趣的。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后,把游牧生活中大量使用皮毛的风气也带入宫廷生活。当时,元大都的主要宫殿一到冬季居然会满墙垂挂皮壁衣,还架设皮暖帐。熊梦祥《析津志》中

  • 西汉卜式因牧羊致富 从羊倌华丽转身为御史大夫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汉,牧羊,官员,

    西汉年间,有一个人叫卜式,因牧羊致了富。有了钱的卜式,位卑未敢忘忧国。听说国家与匈奴打仗,国力日渐不支,他就赶往都城,上书朝廷,愿将家产的一半捐给国家。这事在朝廷引起了争议。是啊,一个平民百姓,要将那么多家产捐给国家,所图何事?于是,汉武帝就派使者前往问询。使者问卜式,你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放羊,

  • 百慕大海底金字塔真身:或为已消失大西国遗址?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百慕大,大西国,遗址

    目前,对百慕大之谜的探索正在同对“大西国”遗址的寻找结合起来。人们有理由相信,百慕大魔鬼三角区海底被发现的金字塔建筑可能正是失落的大西国遗留下来的遗址。“大西国”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对话体著作中为后世留下的千古疑案。世世代代的人们曾望洋兴叹:命运悲惨的“大西国”究竟葬身何处水域呢

  • 东吴都有哪些天才少年?东吴的天才少年去哪儿了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东吴,天才少年

    受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一般人提到刘备总是赞不绝口,不仅由于诸葛亮足智多谋,而且手下拥有关羽张飞赵云那样的五虎上将;当然曹操也不示弱,手下不仅有郭嘉荀彧那样的一流谋臣,即使是他的五子良将也是赫赫有名的。那么东吴有什么?东吴似乎什么也没有。一个鲁肃曾被称为文武双全的人物,结果在罗贯中笔下有些受气小媳妇的

  • 揭秘封神英雄榜七件神兵利器 姜子牙独霸两件!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封神英雄榜,神兵,姜子牙

    狐妖苏妲己曾说道有七件神兵利器,那么这七件神器的主人都是谁?姜子牙:打神鞭、女娲石极品先天灵宝。号称"天罚之鞭"。天道圣人~元始天尊执掌,鸿钧老祖所赐。鞭上有无数大道符箓环绕其上。乃是代表天道制约天庭众神的无上宝物。呈玄黄色,为木鞭状。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节,每一节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

  • “最清廉”的北魏王朝:文武百官从没有工资收入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魏,王朝,文武百官

    南北朝时的北魏王朝是南北朝时期最强大的国家,许多制度、章程最初却显得原始稚嫩,就说“工资”也就是官员俸禄吧,北魏从道武帝重建代国的登国元年算起,直到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八年才“班禄”(给官员发工资),文武百官“零薪上岗”的时代,居然长达98年。史书记载,这98年里北魏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钱货无所用”,这

  • 中乌考古队勘探上千座墓葬 洛阳铲让乌方佩服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考古,发掘,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城市撒马尔罕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历史名城,是汉代张骞凿空西域所经之处。在撒马尔罕西南20公里处的萨扎干村,一群来自中国的“现代张骞”,正与乌方同事一起,共同去发现那些埋藏于黄土下的奥秘,他们可以说是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先行者。为研究古代游牧文化提供宝贵的资料在辽阔的西域,曾

  • 成都医院挖出唐代摩诃池 杜甫曾在池中泛舟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考古,发现,唐代,

    早在1000多年前,摩诃池就让诗圣杜甫等众多文豪泛舟池中,“沉醉不知归路”。摩诃池为梵语,翻译过来就是“广大有龙”的意思,2014年,池子的一隅在成都体育中心被发现,结合史实,专家推断这个池子至少上千亩。近日,随着成都市青龙街附近工地考古发掘的结束,考古专家在这里意外发现了摩诃池的西北角,并且发现了

  • 看看皇帝怎么夸下属:东京大学网上展出明代圣旨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帝,下属,东京大学,明代

    明中期圣旨存世稀少,日本东京大学在网上共享的明弘治十八年(1505)圣旨《明孝宗皇帝弘治敕命》近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件圣旨为封赠南京广西道监察御使王钦父母的敕令。看看皇帝是怎么夸自己的臣子的。奉天承运皇帝?曰,旌奖贤劳,乃朝廷之著典;显扬亲德,亦人子之至情。顾惟风纪之臣,具有严慈之庆肆推褒宠,实倍

  • 姜子牙第五代后人为何会被周天子扔进大锅烹杀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姜子牙,后人,周天子

    大约在公元前870年,也算是比较有成就、稳定了一时政局的周天子姬辟方驾崩,在史书上,他的谥号是“孝王”,不错啦,也算是告慰先父之灵,他是做得可以了啦!继承王位的人,便是周夷王。那位孝王,虽然政绩还尚可,可偏偏没有留下可以继承王位的后裔。结果他的王位只能交还给前任周懿王的那个衰儿子姬燮,这就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