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揭秘:刘邦建汉朝时还干了这些鲜有人知的事

历史揭秘:刘邦建汉朝时还干了这些鲜有人知的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15 更新时间:2023/12/6 21:39:19

大汉建国时,还都干了啥?

1.恩仇从此断

从公元前202年正月,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到二月二十八日刘邦定陶登基,西汉建国。这短短的一个月里,刘邦干了很多大事,比如急火火的赶到山东,闪电般夺了齐王韩信的指挥权,把他的嫡系军队牢牢抓在手里。又比如煞费苦心的筹划登基典礼,册封母亲和妻儿,确立太子。而鲜为人知的,却还有一件“小事”:拿下最后一支项羽的嫡系——鲁公国。

项羽在楚怀王麾下时,他的封号就是鲁公,封地就在鲁国。从那时起,鲁国军民就与项羽,建立了至死不渝的忠诚。甚至在江东子弟兵乌江覆灭后,鲁国地区的抵抗却依然顽强。刘邦到达定陶后,第一件事并不是削夺韩信兵权,而是命属下捧着项羽的人头,礼送给正殊死抗击的鲁国人。确认项羽死亡的鲁国人,这才集体投降。而后,刘邦将项羽埋葬在山东平阴,葬礼以公爵的规格进行,亲自拜祭的刘邦,在项羽的坟前潸然泪下。秦末汉初的八年内战,楚汉相争的四年恩仇,两位老兄弟的纠葛恩怨,都以这种方式彻底了断。

2.先打预防针

公元前202年五月,称帝的刘邦,在首都洛阳南宫举行宴会,犒劳西汉开国的功臣们。宴会上刘邦问了群臣一个问题:“我能够赢项羽,关键原因在哪里?”

部将王陵说:“项羽打仗,虽然对部下表面尊重,却经常舍不得厚赏部下,而您却不一样,每次打了胜仗,都能公平的论功行赏,所有的战果都能归有功者。”刘邦却答:“这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原因是我会用人,比如统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安抚后勤,我不如萧何。”

因为这段对话,萧韩张三人从此被称为“西汉三杰”。但这段对话同样还有另一段“潜台词”:新朝开基,众将盼望的自然是厚赏,能封王当然是做梦都想。但刘邦却其实告诉大家:战果是我们刘家自己的,别人休想共享。

3.拿你当典型

项羽覆灭后,对待先前项羽的旧部们,刘邦的态度也是因人而异的。项羽的大将季布,和刘邦的仇极大,当年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败,妻儿老小都是被季布抓的,季布还死死追赶刘邦的车架,逼得刘邦三次把子女扔下车。幸亏驾车的夏侯婴忠勇,才助刘邦逃过一劫。西汉建国后,刘邦重金缉拿逃亡的季布。

除了千金悬赏外,更严令敢有藏匿季布者,全处株连三族之罪。无奈的季布,躲藏到了鲁国大户朱公家里,虽知季布忠勇,但朱公不但收留了季布,更求到了夏侯婴门下,托夏侯婴为季布求情。夏侯婴劝刘邦说:“季布当年那么对你,那是因为他是项羽的将领,是为项羽尽忠,你现在这么缉拿他,万一逼得他投奔别处,这不是把一个忠勇的人,变成自己的敌人吗?”就这一句话让刘邦改了主意。

事后季布不但被赦免罪过,更官封郎中。但季布的舅舅丁公却没这么好命,刘邦被项羽围在彭城的时候,是靠了向丁公行贿,才得以逃出生天。但西汉建国后,自以为有功的丁公前来投奔,却被刘邦当场拿下,之后斩首。刘邦的理由是:“我这么做,是为了后来的臣子,都不要去效仿丁公啊!”

4.先定个规矩

登基后的刘邦面临的另一个苦恼,就是西汉还没有规矩,在他的治下,大臣不像大臣,皇帝更不像皇帝。他手下的那些功臣武将,各个脾气火爆的大老粗,且为人毫无礼法,比如宫廷饮宴的时候,一个个还全是当年打天下时候的样子,动不动就为了一点小事大吵大闹。

刘邦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趁着公元前200年长乐宫落成的机会,请儒生叔孙通制定朝仪,事前刘邦还特别嘱咐:“你制定的朝仪可别太难了,起码得让我学会啊。”叔孙通召集鲁地儒生,参照周礼,制定出一部庄重典雅的朝典。刘邦命令文武大臣们,全听叔孙通调派,在野外整整彩排了一个多月。

之后刘邦去检阅,对彩排的成果很满意,又很奇怪的问叔孙通:“他们上朝这么麻烦,那我干嘛啊!”叔孙通答:“您作为天子,只要接受他们的朝拜就可以了。”刘邦一听高兴了:“这我会,这我会。”

公元前200年元旦,在长乐宫的落成仪式上,大汉帝国第一次按照叔孙通的朝仪,举行了朝贺仪式。整个仪式庄重典雅,仪仗宏大,朝堂秩序井然,官员恭敬有礼。感慨万分的刘邦发自内心的说:我今天第一次知道,做天子原来这么尊贵啊!

5.给皇上当爹

刚当皇帝的刘邦,不但在外面不像个皇帝,在家也不像个皇帝。对他的父亲刘太公,刘邦还是按照封建孝道的要求,对他“五日一拜”。直到有一天,刘太公的管家看不过去了,给刘太公说:“你儿子现在已经是皇帝了,你还让他给你下跪,这是大逆不道啊。”

之后刘邦再来看父亲,刘太公就当场“扑通”跪倒,口中高呼万岁。如此情景,弄的刘邦也特别尴尬。后来还是那位管家出主意,说秦始皇曾经册封自己过世的父亲为太上皇,不如刘邦也依葫芦画瓢。公元前201年,刘邦正式册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就这样,刘太公,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太上皇的父亲。

6.成就谁最大

刘邦在起兵造反前,在家乡是个公认的无赖,甚至那时候的刘太公也经常呵斥他,这笔旧账,后来刘邦当了皇帝,还经常拿来说事。

比如就在公元前200年的长乐宫朝仪上,刘邦心里高兴,一下子多喝了两杯,借着酒劲给“太上皇”刘太公说:“以前我在老家的时候,你老说我哥能种地,可以给家里挣钱,你看看现在我和我哥,谁挣的家产大啊!”刘太公除了“呵呵”傻笑外,一句话也说不出。

话虽如此,但刘邦对老爹还是非常孝顺,刘太公刚到长安时,虽然锦衣玉食,但老人时常想家,天天闷闷不乐。刘邦得知后,就在长安边上新修了一个镇,镇上的房屋布局摆设,和老家沛县一模一样,又把家里的乡民全都搬到镇上,这才把老头哄高兴了。

标签: 项羽刘邦

更多文章

  • 大汉朝为何走向衰亡?党锢之祸加速了汉朝灭亡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李膺,党锢之祸,张成

    司马光说:“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东汉的风化之美,尽皆集中在名士的身上。下面,我们来说一说东汉的名士风采。 东汉桓帝延熹年八年(公元165年),发生了 “党锢之祸”。祸事的的缘由是:河南有一个名叫张成的方士,素来结交宦官,他从宦官的嘴里那里得知,朝廷不日就要大赦天下犯人,于是装

  • 他乡埋骨 为何清军将士葬身于日本大阪墓地?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清军,大阪,墓地

    今天,和一个朋友约了会面,地点在大阪一个不大的车站,名叫玉造。我到了以后,却接到朋友电话,说被事情缠住,要过一个多小时才能来。于是,就没有事情做了。好在,旁边就是一条商店街,甚至,还有一家旧书店,于是走进去挑喜欢的翻看起来。一抬头,看到店主的面孔,是个很老的老头子,神色间似乎大为惊奇。怎么,我脸上粘

  • 解密“高陶事件”:陶希圣如何冒死逃离日汪集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陶希圣,高宗武,民国,

    1940年,日本欲以诱降手段结束侵略战事,与汪精卫签署“汪日密约”。高宗武和陶希圣曾追随汪精卫鼓吹“和平”运动,并参与筹组汪伪政权及与日本的“和平”谈判。过程中,高、陶二人逐渐认识到汪精卫所谓的“和平”运动是彻底的投降与卖国。1940年1月3日,高、陶二人脱离汪组织,逃离上海抵达香港,在《大公报》揭

  • 中国第一块车牌:1912年颁发 被丹麦医生拿下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车牌,汽车,民国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的交通馆里,陈列着众多不同时期、不同款式、不同材质的私家车车牌。其中那块“沪A Z0518”特别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其实,人们注意的不仅是那一组阿拉伯数字,而是有关这块车牌的注释:“1992年,一块‘沪A Z0518(我要发)’的吉利号码Z牌照曾拍出了30万元的天价……但有趣的是仅仅一

  • 长平之战导火索:赵国应该接受韩国的上党郡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国,韩国,长平之战,春秋战国

    长平之战战争概述: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争夺韩国上党地区,爆发了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秦强赵弱,最初赵名将廉颇采取了坚壁不出、疲劳秦师的战略。后来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临阵换帅,用毫无战争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帅,秦军则偷换名将白起为帅。赵括由守变攻,被白起分割围歼。

  • 历史揭秘:从蜀中无大将看诸葛亮失败的用人之道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诸葛亮,刘备,黄忠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是后人对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的生动形象地描述。蜀汉人才缺乏,而将才更是奇缺,以致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时,军中将领已经到了捉襟见肘、不得不用武功平平的廖化为前营先锋的地步,而蜀汉的开国之初,那种 “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叱咤风云、朝内军中文武人才济

  • 梁武帝累死十几万军民做工程 结果淹死子民数十万!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祖暅,康绚,王足,梁武帝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与北魏争锋,连年恶战,军队损失惨重。而经过钟离、朐山两场大战,梁军虽然重创魏军,但也失掉了大片地盘。至此,双方都是国力大损,筋疲力尽,不能再打。但梁武帝萧衍还是念念不忘要收复寿阳和汉中两地。在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为后继的前提下,就必须另外想办法了。北魏降将王足向萧衍进献了一个“绝

  • 九龙宝剑:从乾隆墓中挖出 碰过之人无一生还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九龙宝剑,乾隆

    孙殿英可谓是盗墓界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乾隆,慈禧两位大人物的陵墓均是被他盗过。据说孙殿英当时将清末帝傅仪气了个半死,发誓称不把孙殿英抓住手刃誓不罢休。盗墓贼一般都是冲着陵墓中的珍贵器具去的。时不时挖出个值钱宝贝,便足以发家致富。不过,并不是每一次动手就能得到珍贵东西,有时候挖出个邪门的家什,也是有可能

  • 出口大国明朝为何被淘汰出局?有何历史隐情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历史

    明初长期实行“海禁”,从制度层面打压和抑制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到明朝中后期,随着政策的调整和产品价格方面的优势,瓷器、纺织品、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使明朝成为“出口大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但这却没有使其真正富强起来,也没能改变其国运。出口大国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来自社会最底层,他没有多少文

  • 解密:唐高宗李治为何敢收留阿拉伯帝国追逃者?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阿拉伯帝国,波斯,唐高宗,

    公元651年,波斯帝国(伊朗旧称)遭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侵袭,京城泰西封(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城)沦陷,波斯国王伊嗣俊殉难。伊嗣俊的儿子、也就是帝国的王储卑路斯“火线继位”,一边率残军退守抵抗,一边求助“国际干涉”。卑路斯首先退守到了吐火罗(今阿富汗一带),在吐火罗人帮助下,一度收复了边疆失地。然而,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