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解密:汉武帝为何能将汉朝推上巅峰成就朽功业?

解密:汉武帝为何能将汉朝推上巅峰成就朽功业?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92 更新时间:2023/12/8 19:36:17

武帝一朝,人才荟萃,面对如此之多的能人,刘彻要怎么去驾驭他们呢?其实,在人才管理上,汉武帝最善于平衡术,在提拔人才和冷落人才之间达到平衡。武帝的用人艺术,值得后人借鉴。丞相田蚡和窦婴的明争暗斗,在他的手中都成了烟云。卫青之后有霍去病,霍去病之后有霍光,谁也威胁不了他的权威。

窦婴,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堂兄之子,窦太后的侄子,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田蚡则是汉景帝皇后王娡同母异父弟,汉武帝的舅舅。由于他天资聪明,很有口才,尤其是他的同母异父姐后来成了汉景帝刘的皇后并生下太子刘彻,由此飞黄腾达。建元二年(前140年),刘彻登基后,田蚡被封为武安侯。窦婴和田蚡代表着两代外戚,为了平衡其间利益,汉武帝就将他俩同时任命,窦婴做丞相,田蚡做太尉。丞相跟太尉,在西汉初年,都属于三公之一的重要官职。这样,窦婴所代表的窦氏集团与田蚡所代表的王太后集团之间就达到了制衡,同时在决策中,也能达到相互制约。

在军队中,更是如此。卫青“奇袭高阙”、“二出定襄”,大破匈奴于漠北,成为威名华夏的常胜将军,被封为长平侯、大将军。然而,汉武帝并没有将所有军事权力集于卫青一身,而是迅速提拔了霍去病这样的年轻将领,并于元狩四年设置大司马位,由霍去病与卫青共同担当。这样,就达成了权力的分割与制衡。汉武帝还很重视学习与分析。匈奴在当时给了汉朝很大的威胁,汉武帝从继位之初就设定了击败匈奴的目标,不断寻找和研究为这一目标服务的最佳实践。同时,他还与手下人经常分析汉朝打不过匈奴的诸多劣势,并以此为基准与本国目前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励精图治,构建了学习能力极强的汉军队伍。

匈奴骑兵天下一流,对汉军占有绝对优势。汉武帝首先通过引进西域大宛良马“汗血马”等种马来改良马匹,并且以身作则爱护马匹,颁布法令鼓励养马,不得伤害战马。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用粟米喂马,完全扭转了汉朝在战马上的劣势。接着,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学到了精钢宝刀的炼制办法,并且还将士兵的弓箭改良为弩箭,使汉军的武器装备大大超过了匈奴,才有了把匈奴赶到漠北的巨大胜利。汉武帝用人,不为传统观念所束缚,而是任人惟贤、不拘一格、不问出身。汉朝人的家族、门第观念非常重,若依据这种习惯思维,桑弘羊(商人)、卫青(奴隶)、卜式(牧民)、金日碑(俘虏)都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但是,汉武帝都提拔并发挥了他们的能力。

同时,汉武帝也能做到知人善任、量材使用。如司马相如只是以擅长辞赋写作而得到武帝宠信,东方朔喜欢幽默嘲讽,武帝只让他进谏,却始终没让他们处理国家政务。不像后来的有些皇帝,让亲信宦官或宠臣处理一切军机大事。这样,就避免了权臣擅权现象。在军事人才的选拔方面,汉武帝也将注意力集中在影响被考察者今后军功战绩的关键能力和关键素质上,不论籍贯、门第、出身、职业、年龄以及与朝廷的私人关系,都会得到选拔重用。卫青,原为一介奴仆,姐姐被召入官,特别是做了皇后以后,身份才逐渐显赫起来,平时一向谨慎低调,表现平庸。汉武帝通过长达数年的观察、了解,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卫青出色的个人潜能:思路敏捷、心胸开阔、讲求规则、志向远大。于是,他决定在重大军事行动中对卫青予以破格提拔,终于打造出享誉中外的一代名将。

霍去病从小侍从汉武帝,十八岁时就随军出征并屡建奇功。汉武帝非常欣赏其积极进取、不蹈常规、勇猛果敢、无惧艰险的作风,并未因其年轻气盛和其他一些明显的缺点就放弃对他的栽培和使用。汉武帝军事人才选拔的目标和价值观非常明确:造就一支能够不断战胜强大敌人的、阵容整齐的、团结进取的优秀军事人才集团,维护大汉王朝的天下。他不仅重视被考察对象在军事指挥和军事管理方面的才干,更重视对军事人才潜在能力素质的考察,因为它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被考察对象未来的整体表现和发展空间。由于卫青、霍去病等卓越军事人才的相继涌现,汉王朝逐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一流军事人才团队,在与匈奴的反复斗争中屡屡获胜并最终完全制服了对手。

除此之外,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倪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一起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一朝,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

标签: 汉武帝刘彻匈奴

更多文章

  • 历史解密:玉软香温 唐玄宗为何专房宠幸杨贵妃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 ,杨贵妃

    唐朝女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以肥为美,世人公认。被称为唐朝第一美人杨贵妃身材就很丰腴肥美,有的史书上说,杨贵妃身高一点六四米,体重一百三十八斤。其实,杨贵妃究竟有多肥胖,至今正史无法考证,只能从唐代诗词、书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中寻得一丝痕迹。比如唐人绘制的“贵妃出浴图”就给后人留下了尺幅

  • 历史解密:“躲猫猫”是杨贵妃发明的香艳游戏?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贵妃 ,唐玄宗

    时下常看到许多媒体曝光一些官员渎职祸民的“躲猫猫”事件,一是引得千夫所指,民愤滔滔。其实,这个所谓的“躲猫猫”就是俗话所说的捉迷藏,也有地方叫做摸瞎子。说起来,这捉迷藏的发明者是一位古代的超级女人,为了套住她的快乐男人,于是,便创意这个超女诱惑快男十分香艳的热身游戏。这个超女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

  • 历史揭秘:刘邦建汉朝时还干了这些鲜有人知的事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项羽,刘邦

    大汉建国时,还都干了啥?1.恩仇从此断从公元前202年正月,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到二月二十八日刘邦定陶登基,西汉建国。这短短的一个月里,刘邦干了很多大事,比如急火火的赶到山东,闪电般夺了齐王韩信的指挥权,把他的嫡系军队牢牢抓在手里。又比如煞费苦心的筹划登基典礼,册封母亲和妻儿,确立太子。而鲜为人知

  • 大汉朝为何走向衰亡?党锢之祸加速了汉朝灭亡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李膺,党锢之祸,张成

    司马光说:“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东汉的风化之美,尽皆集中在名士的身上。下面,我们来说一说东汉的名士风采。 东汉桓帝延熹年八年(公元165年),发生了 “党锢之祸”。祸事的的缘由是:河南有一个名叫张成的方士,素来结交宦官,他从宦官的嘴里那里得知,朝廷不日就要大赦天下犯人,于是装

  • 他乡埋骨 为何清军将士葬身于日本大阪墓地?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清军,大阪,墓地

    今天,和一个朋友约了会面,地点在大阪一个不大的车站,名叫玉造。我到了以后,却接到朋友电话,说被事情缠住,要过一个多小时才能来。于是,就没有事情做了。好在,旁边就是一条商店街,甚至,还有一家旧书店,于是走进去挑喜欢的翻看起来。一抬头,看到店主的面孔,是个很老的老头子,神色间似乎大为惊奇。怎么,我脸上粘

  • 解密“高陶事件”:陶希圣如何冒死逃离日汪集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陶希圣,高宗武,民国,

    1940年,日本欲以诱降手段结束侵略战事,与汪精卫签署“汪日密约”。高宗武和陶希圣曾追随汪精卫鼓吹“和平”运动,并参与筹组汪伪政权及与日本的“和平”谈判。过程中,高、陶二人逐渐认识到汪精卫所谓的“和平”运动是彻底的投降与卖国。1940年1月3日,高、陶二人脱离汪组织,逃离上海抵达香港,在《大公报》揭

  • 中国第一块车牌:1912年颁发 被丹麦医生拿下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车牌,汽车,民国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的交通馆里,陈列着众多不同时期、不同款式、不同材质的私家车车牌。其中那块“沪A Z0518”特别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其实,人们注意的不仅是那一组阿拉伯数字,而是有关这块车牌的注释:“1992年,一块‘沪A Z0518(我要发)’的吉利号码Z牌照曾拍出了30万元的天价……但有趣的是仅仅一

  • 长平之战导火索:赵国应该接受韩国的上党郡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国,韩国,长平之战,春秋战国

    长平之战战争概述: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争夺韩国上党地区,爆发了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秦强赵弱,最初赵名将廉颇采取了坚壁不出、疲劳秦师的战略。后来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临阵换帅,用毫无战争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帅,秦军则偷换名将白起为帅。赵括由守变攻,被白起分割围歼。

  • 历史揭秘:从蜀中无大将看诸葛亮失败的用人之道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诸葛亮,刘备,黄忠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是后人对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的生动形象地描述。蜀汉人才缺乏,而将才更是奇缺,以致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时,军中将领已经到了捉襟见肘、不得不用武功平平的廖化为前营先锋的地步,而蜀汉的开国之初,那种 “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叱咤风云、朝内军中文武人才济

  • 梁武帝累死十几万军民做工程 结果淹死子民数十万!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祖暅,康绚,王足,梁武帝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与北魏争锋,连年恶战,军队损失惨重。而经过钟离、朐山两场大战,梁军虽然重创魏军,但也失掉了大片地盘。至此,双方都是国力大损,筋疲力尽,不能再打。但梁武帝萧衍还是念念不忘要收复寿阳和汉中两地。在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为后继的前提下,就必须另外想办法了。北魏降将王足向萧衍进献了一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