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梁元帝萧绎嗜书如命,当上皇帝后却烧掉140000卷图书

梁元帝萧绎嗜书如命,当上皇帝后却烧掉140000卷图书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718 更新时间:2023/12/8 7:10:33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对读书向来是很看重的。今天讲的是古代的一位大才子,此人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读书极为勤奋,简直嗜书如命,他即便是瞎了一只眼还要读书,而且藏书颇丰。但就是这样一个爱书之人,为何在当了两年皇帝之后,却烧掉了140000卷图书?办了一件堪比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的坏事呢?那么此皇帝是谁?既然如此爱书,为何还要烧书?欲知详情,本期分解。

(一)堪比“三曹”的“四萧”

这位大才子叫萧绎。这人似乎不够出名,咱们先来看看此人的背景,你就不得不服。在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帝王文学家族的,仅有两家。一是号称“三曹”的曹家,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的代表。而另一家就是“四萧”。由于演义等的原因,使“三曹”的名声更大,其实在中国文学史上“四萧”的地位并不比“三曹”低。四萧就是南北朝时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父子四人,即萧衍、萧统、萧纲和咱们的主人公萧绎。

先说父亲梁武帝萧衍。既然是开国皇帝,他当然不是寻常之辈。著名学者钱穆对其评价很高: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钱穆把他比作汉文帝、王莽,可见此人有多牛。但这也只是说他的政治功绩,这里咱们撇开政治,只说文化。萧衍虽被称为“武帝”,但他可不是一介武夫,史载他自小就喜欢读书,文才出众。他年轻时就跟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大诗人谢朓,大文学家王融等齐名的人物,他与当时的七位著名文人(包括谢朓、沈约等)并称为“竟陵八友”。

四萧的第二位即萧绎的长兄,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大名鼎鼎的萧统,他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文选》的编撰者,其历史文化地位是很高的;四萧的第三位是萧绎的三哥,即梁朝的第二代皇帝简文帝萧纲,此人也是个大才子,他是当时的著名文学体裁“宫体”的创造者,有文集100卷问世。有这样的父兄,萧绎想不成材(这里指文才)都难。

(二)冠绝一时,才高八斗

萧绎(508—555),字世诚,自号金楼子,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他天赋异禀,5岁能背诵《曲礼》,6岁能诗。史载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绝对是个才高八斗的人物。他不仅天赋极高,而且读书极为勤奋。他少年时曾因病导致一目失明,但仍嗜书如命,即便在自己不能捧书阅读时,仍令书童读给他听,甚至可以彻夜听书。

才华横溢的萧绎不仅读书多,而且创作颇丰,有400余卷作品问世。他的诗成就很高,现存119首。其中的边塞诗,上承古代征戍诗,下开唐代岑参、高适之先河,很有水准;他的闺怨艳情诗,对后来婉约派诗词有很大影响;他的写景咏物诗,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有《采莲赋》《春日》等传世之作,被后世评价为:“诗笔之丽,罕与为匹”。他的代表作《金楼子》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位。

萧绎是“四萧”之中的佼佼者,文学成就堪称翘楚,是中国历史上数百个帝王之中留下著作最丰富者,远比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博学,他还是唯一进入诸子百家的皇帝。

他不仅在文学上颇有建树,还有其他大量学术著作,如《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江州记》等。萧绎是个全才,他的学问简直包罗万象。不仅是文学家、诗人,还是书法家、画家、音乐家、玄学家等。他的绘画水平绝对一流,比如传世作品《职贡图》,记录了当时前来南梁的各国使节的长相,上面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等,这不但是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朝贡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萧绎的围棋水平也很高,还写了好几本棋谱;他还是姓氏学家,也是玄学研究高手,著名的周易研究专家;他甚至还写了一本兵书《玉韬》;更令人吃惊的是,南朝士大夫们对骑马十分反感,萧绎却不辞辛苦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养马,还写了部专著《相马经》,究成果据说超出许多相马伯乐的水准。

萧绎还酷爱藏书,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搜罗天下名书,到四十六岁时,已经“聚书四十年,得书八万卷”,简直就一书虫。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博学之士,一个书虫,却办了一件堪比焚书坑儒的破坏文化的事情,就是烧掉了14万卷图书。究竟为何?

(三)为争皇位,无所不做

如果萧绎不当皇帝,只做一个学者的话,他可能成为一位文豪甚至文化大家。他在40岁之前,就是一个读书人,一个学者,但到了40岁,他的人生开始发生巨变。因为,做为一个男人,他终究未能免俗,他没有满足于研究学问,而是选择了权力。

本来,做为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萧绎是没有觊觎皇位之心的。萧衍立的太子是长子萧统。萧统不仅才学出众,能编著传世经典《文选》,而且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曾经代父监理朝政,干得相当出色,眼看一代明君就要诞生,可惜天妒英才,他因病早逝,仅活了31岁。而其父萧衍却长寿至86岁,古代罕见,他虽不失明君风范,但晚年也陷入昏聩之中,一心向佛,不理朝政。萧衍在太子萧统去世之后,立“四萧”之一的三子萧纲为太子。当年他虽已68岁,但依然硬朗,当然没有禅位之意。于是过了17年后,当萧衍已到85岁高龄时,仍没有禅位,所以就有人等不及了。

首先不是宫斗争权,而是叛乱。公元548年,中国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把一个占据江南富庶之地的梁朝搅了个天翻地覆。

萧绎似乎明白乱世出英雄的道理,他趁侯景叛乱之时,放弃学问,开始了对皇位的角逐,踏上了一条通向地狱的不归之路。

萧绎曾被封为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他526年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也是颇有势力。548年,侯景叛梁兵围都城建康,梁武帝命梁朝各路人马前来勤王,萧绎也亲率3万大军由他的驻地江陵(即荆州)赶来救亡。当时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众,其势力远远高于侯景叛军。但由于各路人马缺乏统一指挥,大家都处在观望之中,萧绎更是如此。

于是侯景抓住机会水罐台城(都城核心区,皇宫所在处),并囚禁了梁武帝萧衍,老迈的萧衍很快在饥饿和困顿中去世。于是侯景立萧纲为帝,自己控制朝廷,萧纲成了傀儡皇帝。不久,侯景干脆杀死萧纲,自立为帝。

这期间萧绎在干什么呢?这时人性的复杂在萧绎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不是前来救援,不是来救助自己的父皇,而是忙着为自己寻找称帝的机会。这当然要消灭掉自己的竞争对手,而竞争对手当然很多。因为他只是皇帝的第七子而已。

于是萧绎开始行动。他不顾亲情道义,将对他称帝构成威胁的兄弟子侄逐个消灭,等到所有潜在竞争对手基本被铲除之后才发兵平叛。

萧绎以讨伐叛贼侯景为借口出兵,却先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兄弟和亲人们。他先是听信谗言杀掉了弟弟桂阳王萧慥,接着派部将王僧辩发兵攻灭了侄子河东王萧誉,并袭击了哥哥邵陵王萧纶。然后杀害孙子辈的萧栋;又囚禁了侄子萧圆。

幸亏萧绎手下的得力干将王僧辩英勇善战,还有另一枭雄陈霸先(此君正是梁朝的取代者、陈朝的开国者)也率军前来协助平叛,才平定了侯景之乱。于是,萧绎看看对手也解决的差不多了,于552年11月在江陵即位称帝,后称梁元帝。

当然萧绎的兄弟子侄众多,他也不可能解决完。就在他称帝之前,武陵王萧纪(萧绎的八弟)已在成都称帝。国无二君,萧绎当然又与萧纪开战。最终萧绎在西魏宇文泰出兵相助下,又攻灭了萧纪。但霸道的西魏也乘机占有了益州等地。

(四)梦断江陵,焚书陪葬

此时萧绎显出了他在政治上的弱智的一面。本来争夺皇位,古来有之,他尽管为称帝大开杀戒,但成王败寇,似乎也可以理解。然此时他却又陷入了书生意气之中,认为天下已定,在封赏了王僧辩和陈霸先之后,以为从此天下太平了。殊不知帮助他的宇文泰、陈霸先可都是天下枭雄,觊觎天下之心早已有之,他却不加防范。而且他不听群臣建议,没有把都城迁回国家的中心建康,而是在自己的根据地江陵直接进入温柔之乡,做起了皇帝的千秋大梦。

果然,萧绎的皇帝梦没有做多久,刚刚两年,554年10月,曾帮助他称帝的西魏宇文泰便率5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来了。而萧绎竟浑然不觉,他听信黄罗汉等无知之人的建议,认为西魏是友军不加防备。结果宇文泰大军一路顺风顺水,直逼江陵(千里江陵一日还,那速度,李白都知道)。直到敌人兵临城下,萧绎才派王僧辩抵抗,然为时已晚。

宇文泰数万大军围困江陵,城破已在眼前!你猜萧绎此时在干什么?他这时不是组织军士抵抗,坚决守城,而是与群臣举办了一场讲座,讲什么?《老子》。

这边大军压境,这边他却卖弄学问,气定神闲地讲国学!若是碰上狐性多疑的司马懿,指不定还认为萧绎在玩什么空城计,或许会被吓走;而偏偏宇文泰是一介武夫,不信这个把戏,装什么装,给我打!

于是眨眼城破。萧绎在城破之际,对着自己的14万卷藏书,感慨不已:“不想朕读书万卷,却遭今日之祸,读书何用!”于是一把大火烧光了他倾尽一生心血收藏的14万卷图书!

在文化意义上,萧绎是犯了一个天滔天大罪,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破坏文化事件。因为在古时印书可没那么容易,一方面纸张很贵,另一方面活字印刷书还没有出现,甚至雕版印刷也不常有,大多书籍都是手抄的,许多文化典籍都是孤本。他这一炬,某种意义上不次于项羽的火烧阿房宫,简直不可原谅。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对之有这样的评论:“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元帝哉。”

说萧衍亡国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过错,不检讨自己的不仁不义,却归罪于读书,真是活该他亡。他的下场确实很惨,他被俘后,监斩官命士兵用土袋将他活活地压死了。

一代文化“大师”就这样成了一个“亡国之君”(因为他死后,梁朝表面上还没有亡,还坚持了两年,萧绎的小儿子,当时才11岁的萧方智被部下拥立为帝,但只是个傀儡,不久大臣陈霸先就废梁建陈了)。

萧绎就像后来的陈后主陈叔宝、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一样,都是很有天赋的艺术家,搞学问可以,但不幸的是,他们都当了皇帝,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悲哉。不过相对于陈叔宝、李煜、赵佶,萧绎显得更加可恨,因为人家三个的帝位是继承的,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萧绎的帝位纯粹是抢来的,所以他也是找死。自己死了吧,还拿14万卷图书陪葬,真乃历史罪人也!

标签: 萧绎南北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北宋状元胡旦简介:以病请辞,遵旨荐寇准以代已职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胡旦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北宋太宗大平兴国三

  • 如果当初曹操让华佗做了开颅手术,他的病能否治好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华佗,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数十年的硝烟弥漫之后,最终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局面。这也是很多人喜欢这段历史的原因,不仅有百万雄师对峙的场面,还有谋士之间的尔虞我诈,或明说,或暗夺。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最终的胜利果实却落入到了一直隐忍不发的司马懿之手,也是耐人寻味,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当年曹操头

  • 赤壁之战对三国的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南攻荆州之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乌林一线之决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之战,也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的大规模水战。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

  • 明朝的物价究竟是什么样的 上等猪肉才13.2块钱一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物价,历史解密

    大米,白银1两=2石 即377.6斤。合人民币1.75元/斤。 上等猪肉 白银1钱六分=8斤 合人民币13.2元/斤。 上等羊肉 白银1钱二分=8斤 合人民币9.5元/斤牛肉五斤 白银七分五厘 合人民币9.9元/斤,五斤重大鲤鱼 价白银1钱 合人民币13.2元/斤,栗子五斤 价白银6分五厘 合人民币

  • 王维被判极刑,他掏出一首诗立马被免罪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维,唐朝,野史秘闻

    在唐朝诗坛上,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名字如雷贯耳,其实田园诗人王维也有自己的称号,叫做诗佛。这个称谓,有几分恰当,他字摩诘,本身就是禅语,号摩诘居士,在晚年的诗歌更是禅意十足,渗透空灵。但是,作为他本人来说,在人生的大部分阶段,都是孜孜以求仕途的。比如在王维年少成名,很早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第一次名落孙

  • 冯玉祥为什么要把溥仪赶除故宫?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溥仪,清朝,风云人物

    1912年2月12日,随着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宣告结束。民主共和的阳光,第一次出现在古老中国的地平线上。众所周知,新成立的中华民国,对于主动逊位的清朝皇室成员予以优待,允许他们暂时居住在故宫,每年给他们提供400万元开支费用,还配备卫队为他们、甚至包括清朝的祖庙提供保护

  • 据史书记载,古代男宠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担当?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很多知名的帝王将相都养过男宠,其中有的是皇帝有龙阳之好,有的是女皇或者是权势很大的太后在自己老公死后不甘寂寞,培养男宠供自己享乐。但是你知道古代男宠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担当吗?恐怕大部分人都自愧不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长得好看,载武则天的男宠都

  • 古代的免战牌真的能免战吗?什么情况下才会用呢?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

    “城上即将‘免战牌’挂起,随你叫骂,总不出战。”——《说岳全传》。真可以免战?免战牌三个字的出处就是来自于上面清朝的这部小说,意思也是很简单,只要交战双方有一方挂起免战牌,那么双方就进入了休战期,不过挂起免战牌不代表战争会停止。其实免战牌的作用就好像现在拳击比赛的中场休息,休息时间过后战斗仍然继续,

  • 古代不止有“外卖”,也有“拼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外卖与共享交通工具并非现代化的产物,这些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变化的事物,在古代封建社会也是存在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从百姓到皇帝,大家都爱“叫外卖”1、“快递小哥”个个健步如飞说到外卖,其“前身”还是快递的兴

  • 揭秘:古代太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朝,野史秘闻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要从周朝开始说起在那个时候,刑罚非常简单而且非常粗暴,最严厉的分为5种。而且在这五种刑法里除了死刑不会给人留下终身的印记之外,其他4种都会留下印记,这样犯人就会觉得跟社会格格不入,所以官府为了保持社会可以继续这么稳定,就给这些犯人提供了一些工作的机会。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如果在皇宫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