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真实清史:雍正到底是怎么看上甄嬛的?

揭秘真实清史:雍正到底是怎么看上甄嬛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459 更新时间:2024/1/23 4:00:14

近年来,在电视剧领域,清宫剧越来越热。从《宫心计》到《步步惊心》,再到火得一塌糊涂的《甄嬛传》……有人将这些电视剧定义为“宫斗剧”,因为其剧情都反映了后宫你争我夺、尔我诈的那些事,十分引人入胜。清宫剧之所以广受欢迎,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剧里边那些贵妃、格格扮相端庄秀丽,观众看着十分养眼。可是最近,也不知道谁这么败兴,在网络上贴出了一组晚清时期清朝后宫一些贵妃、格格的真实照片。

这些照片确实真实可信,但是,一看照片里这些“佳丽”的真实长相,就令很多人看惯了清宫剧的网友大呼“雷人”!完全难以接受。黑白照片中清朝宫廷女子相貌平平、面无表情,无论长相、身材、气质都与现代后宫剧中的美女相差甚远。影视作品中皇后的形象一般都端庄大气,而照片中真实的隆裕皇后却既清瘦又驼背,这种反差彻底毁了大家对“后宫三千佳丽”的美好想象,影视作品中美艳动人的“六宫粉黛” 原来竟是相貌平平的普通妇人。

很多人由此就觉得纳闷,说难道真实世界里真就这样?不错,确实是这样。有人说,你看皇帝这是“家天下”,天下的这些女人都是他的,为什么清宫这后妃这么难看?

这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我们都知道清朝是关外的满族入关建立起来的。清朝立国之本是八旗制度,八旗为正黄旗、正红旗、正蓝旗、正白旗、镶黄旗、镶红旗、镶蓝旗和镶白旗。八旗制度是满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因为满蒙通婚、满蒙一家,所以随着兵力规模的扩大,在满八旗之外,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后来,不少北方的汉族人也加入到了他们的队伍当中。所以,出于军队建制的需求,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按照清朝皇室规定,公贵胄尤其是皇帝,娶妻纳妃都不能是汉人(汉军八旗视同于满族人)。那么,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里边选的老婆,基本上都是北方人,而且绝大多数是满族人和蒙古族人。

据统计,清朝十二帝的后宫中大概有187 名妃子,其中满族占130 多名,蒙古族大概有20 多名,可见剩下的就非常少了。这样一来,南方的女子就完全排除了。我们知道南方人显得秀气、纤小,而美女多出自江南,这也就是后宫女子看起来都较为魁梧的原因。

再一个原因,那个年月后宫吃东西吃得好,而且也没有哪个女的像今天说要减肥。吃得好还不减肥,那毫无疑问,这胖不就很正常了吗?

第三个原因,由于北方冬天天气寒冷,取暖手段又较为单一。只能多穿多吃,要不“扛”不过去啊!一多穿就会显得臃肿,多吃则会增加脂肪。所以,照片里清朝后宫那些妃子有的显得有点儿胖,这是非常真实的。

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像《甄嬛传》这样的电视剧里面的那些女演员,比如孙俪、斓曦,等等,为了上镜好看,有哪个平常不得追求身材纤细苗条?要是女演员也有一张大脸的话,上镜绝对好看不了。而且,演员平时的生活习惯,与几百年前大清后宫的那些妃子们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演员呈现的端庄秀丽的形态和真实的清宫妃子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都是骗你的。

有人会问,除开演员不谈,《甄嬛传》里面演的那些事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当然不是。那是小说家和编剧编的,绝大多数剧情都不是真的。以后宫选妃为例,在《甄嬛传》里边,选妃的程序是骡马车先把选秀的秀女带到宫里来,皇上相中了,就给个香囊,意思是留下来进入下一轮,其实就相当于从海选晋级下一轮。要没看中的呢,给你花你走人吧。

然而,清朝后宫真实的选秀是不是这样呢?不是。真实的选秀女范围比电视剧里写的广泛得多,程序也复杂得多。它为什么这么重视选秀女呢?

首先,秀女也有严格的区分。根据出身的不同,秀女分为“八旗秀女”和“包衣三旗秀女”。八旗秀女,顾名思义,是出身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秀女。这是由户部主持选拔的,每三年挑选一次。八旗秀女,除了作为皇上的后妃充实到后宫以外,还有的要赐婚给皇帝的直系亲属,比方说亲王、贝勒,等等。所以八旗秀女十分受重视。不过,八旗秀女在选择过程中受重视程度也不同,一般得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个顺序来选。还有一部分秀女呢,叫“包衣三旗秀女”,是包衣三旗的后代。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选的是正黄、镶黄、正白这上三旗包衣人家13-17 岁的女子。选他们家的女子进宫干吗呢?主要是当宫女,承担后宫杂役的。当然这里头也有个别幸运的也能逐渐升为嫔妃,但数量极少。所以,这个选秀女的过程,是决定着清室这个系统婚姻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

选秀女关卡重重,规模很大。凡是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13 岁到17 岁的女孩必须进宫参加秀女的选择。这24 旗里面所有的姑娘在13 岁到17 岁都不能结婚。有人说为什么要到17 岁呢?假如这次海选正好赶上身体不舒服,或者有病住院没工夫来了,那你就轮候着吧,所以轮到3 年以后你就可能就17 岁了。如果你没进过宫,那对不起,你就等到二十、三十都不准嫁人。要让皇上知道了还得罚你,就连一些大臣的孩子也不例外。乾隆年间,闽浙总督德沛上疏给乾隆皇帝,说请皇帝下旨允许我儿子娶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但马尔泰的女儿还没参加选秀女呢!乾隆皇帝为此大怒,说这还了得,这个选秀女的规矩你不守,大清根基都要动摇了!为啥?这是整个种族延续的大事。所以说它的选择方式是非常严谨的。

在选秀过程中,皇上是看不过来的,主要是皇后带着手下的太监、宫女来进行挑选。这样一来误差就会很大。另外一个你记住,选秀女可不是选美,为什么呢?它规定了必须穿旗装,不能穿世俗的装束,这样就会使很多长得好看的人出不来。那个时候选秀女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呢?给皇上或者王公贵胄选老婆看重两样,一个是门第,一个是品行。皇后的标准是母仪天下,妃子则要端庄贤淑,这是第一位的,不是长得漂亮就可以。当然你也不能太丑,母仪天下嘛,模样也得说得过去。而且清朝皇帝对于美色是很忌讳的,因为“ 红颜祸水”这个观念深入人心,怕天下这些读书人说闲话。所以这是大清时候选秀的一个传统。

品行这一条咱们说过了,再说一下门第。这门第特别关键。再以《甄嬛传》为例,华妃之所以飞扬跋扈的,是因为她哥哥是大将军年羹。有了这样的门第,一般来说都能选进宫,相貌只是所有因素中的最后一个。所以说,那时所谓的选秀女不是选美,不是光看你的模样,品行、门第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顺便讲一下,清朝后妃总共有八个等级,最尊贵的是皇后,其次皇贵妃和贵妃,然后是妃,再之后是嫔,贵人,往下常在、答应。剩下的就是宫女了。

那么,《甄嬛传》中阴险毒辣的皇后乌拉那拉氏,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呢?当然没有。为什么呢?

首先,皇后的选择特别重要。整体来说皇后必须性格温柔和顺,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心肠歹毒的。母仪天下嘛,是天下女人的榜样。而且皇后乃后宫之长,说白了领一大家子人过日子呢,你没个样子也根本不行,所以皇后很少有心肠那么歹毒的。你就说慈禧,当年咱们一提慈禧老佛爷就说她卖国,其实如果你从大臣眼里看慈禧,那几乎就没什么缺点,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事那绝对一碗水端平。你得让人说得出来,不能让人讲究你。

再者,皇后完全没有必要嫉妒哪个妃子生下了皇子。因为真正培养养这个孩子的任务,都是皇后来承担的,她没必要嫉妒下边一个妃子。历史上类似于“狸猫换太子”的事情少之又少。

在《甄嬛传》中,最常见的“宫斗秘诀”就是下毒。各种“毒计” 的运用成为了后宫争宠的重要武器。剧中的代表药物就是麝香,这是导致甄嬛流产的首要原因。此外,剧中皇帝为华妃配置的“欢宜香”内含有大量麝香,长期闻香的华妃终身不孕。还有的说我嫉妒你,往你的汤里下药,让你痴呆,有没有这事?绝不可能出现。

且不说麝香的药用效果如何,首先,在皇宫里要想下毒,除非买通这个对手身边的宫女、太监。可是这谈何容易?每个妃子的宫女太监都是一跟跟了自己的主子许多年,想买通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自己的主子死了,太监、宫女就得另外去适应其他主子,基本上升迁无望,还有可能遭到虐待。更严重的是,主子要死了的话有可能让宫女太监殉葬,

谁能为那点儿钱豁出命去?不太可能。更主要的是,宫里警备森严,哪能说下毒就下毒?毒药怎么带进去?所以历史上很少有下毒的事情发生。

再看看雍正皇帝,在电视剧里整天忙着和后妃谈恋爱,历史上有没有这事呢?雍正在位13 年期间勤勉朝政,“谈恋爱”的时间非常有限。并且,皇帝和妃子在一起有很多规矩。皇上翻牌子翻到谁谁来侍寝,来的时候都是脱光了,卷到被子里让太监抬进来,走的时候再抬走,避免嫔妃携带对皇上不利的东西。侍寝过后很快要回到自己的寝宫,这是因为怕皇上睡着了,妃子在旁边谋害皇上。并且,也是为了不影响皇上休息,耽误第二天上朝。总结下来就是,基本上妃子侍寝没有陪一宿的,所以妃子也没有那么多机会真正在皇上身边吹枕边风,什么这个妃子不行,那个不行,张家长李家短什么的,也没这么多事儿。

这样一分析就可以看出,《甄嬛传》里大多数反映后宫尔虞我诈的事儿都是骗人的。所以各位读者看这一类清宫剧,仅当娱乐消遣。如果把它当真正的历史,就有些可笑了。要想了解真实的历史,还是多读正史为好,千万别拿电视剧里的事儿当做真实的历史来接受。

标签:

更多文章

  • 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八大经典战役排行榜!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

    NO.1波兰闪击战性质:骑兵对坦克的二战揭幕战时间:1939年9月1日—10月6日地点:波兰境内对抗方:波兰VS德国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对波兰进行合围,并首次使用了威力巨大的“闪电战”作战思想。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波兰军队迅速溃败,10月6日,波军全军覆没,德波战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远古文明,揭秘,谜团

    一个在当时非常先进、繁荣的文明社会为什么会突然神秘销声匿迹,居民弃它而去呢?对此阴谋理论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离奇解释,其中包括外星人绑架,但是下面这几个文明社会的消失原因更加平凡,它们不外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外族入侵和经济相关问题。目前我们仍不清楚,可能永远也不会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柬埔寨高棉王国、

  • 慈禧墓被盗:财物装了30大车 慈禧尸身被分拆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慈禧,慈禧墓

    【导读】: 东陵盗案于1928年12月中旬由军事法庭开庭调查,此后即归于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开庭预审,至6月8日终审。预审中,主犯谭温江拒不承认盗掘一事,而主谋孙殿英更是逍遥法外...孙殿英1928年盗掘清东陵的丑行,使其臭名远扬。军阀部队以野蛮手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大肆盗掘东陵文物,这是众所周

  • 揭秘三国演义里最厉害的两个屠夫:何进与张飞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屠夫,何进,张飞

    导读:人世间的事千差万别,即便是同样的职业的人,也有高下之分。三国中就有这么两个屠夫,起点不同,都曾经辉煌过,不过最后的结局却非常相似,那就是都被别人割下了头颅,这一点似乎和当年屠宰的牲畜差不多。这两个人一个是何进,一个是张飞。三国演义中,两个人都很牛气,第一个出场的是张飞,不过当时仅仅是屠夫,后来

  • 揭秘:女皇武则天豢养的“四大杀手”分别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杀手

    武则天当政期间,任用两大酷吏屠戳李唐宗室及功臣。本人以为说他们是“酷吏”实在抬举了,哪有什么“吏治”可言,武则天想杀谁,他们就干掉谁,这同江湖黑道上的“杀手”无甚本质区别,称其为“杀手”或许更符合史实。而且武则天手下的此类“杀手”亦非两个,据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至少豢养过“四大杀手”,

  • 秘闻:媚得勾魂的武则天为何得不到李世民宠爱?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李世民

    武则天究竟漂亮到什么程度?一千多年前的事,很难落实。现存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和明刻本《历代古人像赞》等,均绘有武则天的像,但都是凭想象画成,且是中年以后的形象,不足为凭。蛛丝马迹,只能从典籍中的只言片语里去找。武则天曾说过,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类己”,这首先指的是长得像自己。那么太平公主是个什么

  • 斯大林迫使中国接受外蒙古独立:没力量别讲废话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斯大林,蒋经国,外蒙古

    1945年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局已经渐趋明朗。苏联已将战线推到国境之外,德军节节败退,颓势明显。 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越来越成为各大国关心的问题。罗斯福总统约请斯大林和丘吉尔会唔,商谈战后国际势力格局。由于斯大林不愿离开苏联国土参加会晤,三方商定于1945年2月在克里米亚岛上的雅尔塔召开会

  • 解读:中国历代皇帝为何大多成了“光屁股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皇帝

    导读:“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韩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上有五种被蒙蔽的情况:臣下封锁了君上叫蒙蔽,臣下控制了财权叫蒙蔽,臣下擅自发号施令叫蒙蔽,臣下私自给人以好处叫蒙蔽,臣下扶植私人党羽叫蒙蔽。人们常常看到对最高掌权者的一些谀词,似乎人世

  • 大跌眼镜!中国古代宋朝与清朝的18个细节对比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清朝,历史

    1、【文人煽颠】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鼓动四川割据独立。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六百年后,又有一个叫曾静的文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结果雍正掀起一场文字狱,然后,乾隆将那曾静咔嚓掉了。2、【大臣密奏】宋真宗

  • 揭秘:禁烟英雄林则徐提议种植鸦片有何隐情?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林则徐,鸦片,清朝

    如何对付鸦片,一度是大清国高层政治站队的标准。光禄寺卿许乃济显然是另类,他居然提出,既然吸毒无法禁绝,不如准许民众种植鸦片,以国产毒品对抗进口毒品。在许乃济1838年提交给道光皇帝的报告中,抱怨说政府一刀切的禁令导致鸦片在“内地遂无人敢种,夷人益得居奇,而利薮全归外洋矣。”如果“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