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冯起炎为何被皇帝发配边疆?竟想让皇帝做媒

冯起炎为何被皇帝发配边疆?竟想让皇帝做媒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38 更新时间:2024/2/16 4:34:44

公元1783年间,清朝的乾隆皇帝前往河北易县为自己的祖宗扫陵。在形成的途中,由于一个人的行迹很可疑,所以被护驾的侍卫给拿下,并且进行了搜身。而这一搜身可不得了,居然搜出了一封专门写给乾隆皇帝的信。这侍卫也不敢马虎,立即就将书信移交给了乾隆皇帝,当乾隆皇帝打开信件一看,顿时脸色大变。

这封信上写的什么呢?

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我今天来找皇上你,也没有什么大事,也不想让别人说闲话,就是有一件事,让我很难办,所以我就想找皇上你说道说道。

我叫冯起炎,字南州。有一次,在张三姨母家,我见到了一个表妹,我很喜欢,想娶她,可是我有没有什么本事,没有能力娶她。我表妹名字叫小女,今年17岁,刚好到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婆家,她家就在东关春牛厂长兴号,她的父亲叫张守忭。

另外,在杜五姨母家,我还见到一个表妹,我也很喜欢,也想娶她,可是我有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能力娶她。这个女孩叫小凤,今年13岁,虽然年龄小一点,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家就在东城闹市口瑞声号,她的父亲叫杜月。

如果皇上你不忙的话,派上一个大臣,骑快马一匹,一天就可以到临汾,然后到了临汾就可以当地知府打听:“东关春牛厂长兴号有没有一个叫张守忭的人呀?”,“东城闹市口瑞声号有没有一个叫杜月的人呀?”如果有你皇上出面,我想娶这两个美女的事情,就肯定能成。这件事办成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但我还不清楚皇上你愿不愿意帮我这个忙,如果你不帮,我也不勉强你,就是同你说道说道……

这封信,如果不是清宫档案记录的话,脑袋夹到门缝也构思不出这么荒诞的情节。如果不把书信的原附上,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真的:

臣之来也,不愿如如何,亦别无愿求之事,惟有一事未决,请对陛下一叙其缘由。臣名曰冯起炎,字是南州,尝到臣张三姨母家,见一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此女名曰小女,年十七岁,方当待字之年,而正在未字之时,乃原籍东关春牛厂长兴号张守忭之次女也。又到臣杜五姨母家,见一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此女名小凤,年十三岁,虽非必字之年,而已在可字之时,乃本京东城闹市口瑞生号杜月之次女也。若以陛下之力,差干员一人,选快马一匹,克日长驱到临邑,问彼临邑之地方官:“其东关春牛厂长兴号中果有张守忭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再问:“东城闹市口瑞生号中果有杜月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二事谐,则臣之愿毕矣。然臣之来也,方不知陛下纳臣之言耶否耶,而必以此等事相强乎?特进言之际,一叙及之。

那么这个冯起炎,字南州的家伙究竟是谁呢?他为什么要给乾隆皇帝写这样一封信呢?.

原来冯起炎是山西临汾的一名生员,久试不中,而且家境贫寒,三十好几尚未娶妻。

他读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初集》,深信序跋中一班官员的谀奉之词,认定乾隆皇帝就是御诗中 “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也许是一场关于两个表妹的春梦让冯起炎这个书呆子发了失心疯,于是就带上了自己呕心沥血的巨著《以<易>解<诗>》和这封信进京,觉得乾隆皇帝兴许会赏识他的才华,封他一官半职,然后赐婚于她,让他步入人生的巅峰,即当官,还能迎娶两位表妹。

于是,就有了前面这极为荒诞的一幕。

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国学水平很是自信,觉得冯起炎在自己面前谈国学,实在是班门弄斧,尤其对他的所谓“重大学术成果”很是不屑。

在乾隆看来,书呆子不懂规矩,冲突仪仗,事情说清楚了可以法外开恩。要乾隆称呼其字,此乃迂儒酸臭之劣性,乾隆也可以不予计较。但这家伙信口胡诌,亵渎经典,还胆敢卖弄炫耀,亵渎圣聪,简直狂妄透顶。特别是这家伙色令智昏,居然把尊严无比、至高无上的乾隆当成了拉皮条的,可谓悖谬至极。乾隆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

于是,圣旨下,冯起炎因“冲突仪仗妄行奏折”治罪,被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到边关给士卒们倒洗脚水去了。

可怜冯起炎的黄粱美梦也成了梦中春暖花开,醒时凄风苦雨。

这个事件后来被鲁迅先生写进了评判清代文字狱的作品《隔膜》。

鲁迅先生就此总结道:“这何尝有丝毫恶意?不过着了当时通行的才子佳人小说的迷,想一举成名,天子做媒,表妹入抱而已。不料事实结局却不大好。”

鲁迅先生认为,粗略的一看,先使我们觉得清朝的凶虐,其次,是死者的可怜。

冯起炎的可怜之处就在于没有看透满清统治的真实面目。

清朝的统治者用的是中国的古训:“爱民如子”,“一视同仁”。一部分的大臣,士大夫,是明白这奥妙的,并不敢相信。但有一些简单愚蠢的人们却上了当,真以为“陛下”是自己的老子,亲亲热热的撒娇讨好去了。

他那里要这被征服者做儿子呢?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坑爹算什么?来看看清朝的一位老子是怎么坑儿子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经常都说当儿子的总是坑爹,多半是因为做儿子的年龄小,不懂事酿成大祸,把自己爹给坑了;要么就是娇生惯养,做事欠考虑,冲动是魔鬼,结果把自己爹也坑进去了。不过今天小编要将的不是坑爹的故事,而是讲一个当爹的坑自己儿子的故事,这件事情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乾隆年间,陕西山阳城有个

  • 古代的千金小姐足不出户,难道不会吃胖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一说到古代的千金小姐,很多人脑海中想到的,大概就是像林黛玉那样的形象吧,虽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病弱的,但是至少人家都很瘦,很美,就算是长相一般,她们的气质却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很多人不理解,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们,每天足不出户,而且还吃的很好,运动量那么少,难道就没有发胖的吗?她们又是如何保持身材的?古代

  • 现代人说普通话,如果穿越回古代能跟古人交流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现代人说普通话是非常普遍的了,很多人的日常交流,使用的都是普通话。不过,普通话虽然也是由方言发展而来,但是在古代,却并没有这个概念,大家基本上也都说着自己的家乡话,而且不同时期方言可能发音也不一样。如果现代一个人穿越回了古代,那么他用普通话,想要与古人正常交流,恐怕是难如登天了吧?一、回到清朝可以说

  • 古代骂读书人的时候,为什么要骂穷秀才?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在古代,读书人自然都是想要考取功名,有的人成功进入朝堂,流芳百世,但是大多数其实还是籍籍无名,就算是考中了状元也不例外,那些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基本上没有几个是状元出身。而古人面对读书人,也不都是尊敬和钦佩,也有会觉得不满,开口骂人的,而骂人的时候都会骂穷秀才,为什么大家要这样骂呢?古人骂读书人的时

  •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谁的官职更大?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县令是战国时期设立的官职,意为一县之长。知县则是秦朝设立的官职,早期知县和县令官职相同,都是县里的主官。据说知县一词的起源,是因为在宋朝派遣到县里当官的都被称为“知县事”,此后简称就叫知县。直到明清时期,知县正式被定位七品官,民间称七品官为“七品芝麻官&rdquo

  • 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剧中人物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一些“碎银子”,而在人们的印象中,银子应该基本上都是那种做成元宝形状的,而碎银子可能就是将一块完整的银元宝砸碎之后,散落而成的各种碎银子,便于携带,也方便付款。不过这些也只是人们的想象,真正的碎银子真的是这样诞生的吗?

  • 古代造一扇门有多少道工序?简单的门竟有如此之多的讲究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古代的门和现代的门完全不一样,古代大院正门一般都是双扇,远观气势磅礴,近看细节精美绝伦。实际上,古代造一扇门有着非常多的讲究,需要10种左右的部件才能组成一扇完整的门。而每个部件都是精心设计,有很多小细节暗藏其中,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到其中的用心之处。所以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古代的门到底是有哪些讲究,感

  • 皇帝一个月的工资折合多少?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工资”这个词,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工作就是为了赚取工资,而同样的概念古代也有,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而已。而古代官员们有朝廷发放的俸禄,但是皇帝呢?皇帝是一个终身的职业,成了皇帝一般都是到死才能“离职”,那么皇帝是否也有工资呢?皇帝的工资能有多高

  • 湖北为什么简称鄂?鄂字有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我国的每一个省份,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简称,虽然平常在提到这个省的时候并不会用这个字来说,但是它却运用在很多方面,比如车牌号。很多省份的简称都与历史有关系,但是也有一些简称乍一听让人有些不太明白,比如湖北省简称鄂,这个“鄂”字就让人有些看不懂了,为什么湖北的简称会是这个?这个字

  • 古代科举是如何公布成绩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高考可以说是每年中都会有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多年的苦读,通过一次高考得到了验证,而考试结束之后,成绩公布更是令人期待。不过在古代,古人也有比现如今的高考更为严苛的科举考试,而且在考试之后,同样也会公布成绩,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叫做“金榜题名”,说的就是那些考得好的,名字登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