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医圣张仲景发明饺子的来历

医圣张仲景发明饺子的来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3/12/6 7:17:52

喜欢吃饺子的人很多,但了解饺子起源的朋友就不多了。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发明。一个给人看病的医生,是如何发明了一道影响深远的美食的呢?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人,大约于公元150至154年间在南阳出生,也就是当今的河南省出生。他年少时就有雄心壮志,对扁鹊等名医极为仰慕,立志要练就一身高超的医术。东汉末年那个时代,战乱不息,百姓生活困苦。加之天灾不断,疫病横行,老百姓本来就贫病交加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张仲景所在的家族还个大家族,约有200多人,却在短短不足10年的时间里,有三分之二的族人因疫症死亡。张仲景在书中写过:“余宗族素多,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正是处于这样忧患艰难的环境中,张仲景更加坚决了学医救人的决心。

张仲景拜同族亲戚张伯祖为师,苦读医书,从学医者必先学习的汤头歌开始背诵,到将《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背诵的滚瓜烂熟,加之行医实践与细心观察、耐心揣摩,勤加思考,张仲景很快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神医。

张仲景在行医时,不仅能从医书古籍中吸取前人的智慧经验,自己也能结合他遇到的实际症状,对这些智慧经验进行深入延展和应用。他特别喜欢研读《素问》,对《素问》中提出的“伤寒”、“病热”等理论,做出了切实的研究。

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创新性的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医学见解。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行医与研究,张仲景写出了一本普惠世人的医书名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经后代人的整理,到宋朝时,这部旷世医书,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本医学典籍传承后世。

张仲景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医学,他对做官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当时家族和社会袭官制度的原因,他也当过官。他在当官时期就极为关心百姓疾苦,经常定期出诊为百姓看病。饺子则是张仲景在弃官还乡的路上发明出来的。

当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无官一身轻的张仲景正怀着激动欣喜的心情走在返乡的路上。可离家乡越近,张仲景的心情越沉重难受。他看到严寒刺骨的寒冬中,很多老百姓连御寒的衣物都没有,一个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冻到青黑的脸上,耳朵都冻伤到疮烂流脓了。

张仲景医者仁心,实在无法忍受看到老百姓这样痛苦。他夜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根据自己行医大半辈子的经验,还有厨房中得到的灵感发,研制出了“祛寒娇耳汤”。这个似药非药,似汤非汤的食物,就是现代水饺的雏形。

做法就是,把发热的食物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一起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然后下锅煮熟,吃的时候“娇耳”与汤水一同服下,全身发热,冻伤的耳朵也能恢复不少。

经过后世传说,都是老百姓吃了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耳朵立马就好了,而且永远不会冻伤,这当然未免太过神话,却也是老百姓感激和怀念张仲景的一种情感体现。

张仲景发明这个“祛寒汤”后,就让他的弟子们在空地上搭起救济木棚,支棱起一口大铁锅,将一个个含有驱寒药的“娇耳”放在锅中煮熟,然后免费给贫病交加的穷人们赠送。穷人们吃了,熬过了那个严寒的冬季,都深切感念张仲景的恩德。

大约在公元215至219年,张仲景医者难自医,因病去世,他去世当天是冬至,感念张仲景恩德的老百姓们,便在冬至这一天包“娇耳”煮汤喝,以此来纪念他。

渐渐的,经过历史的发展与沉淀,“娇耳”便成为了现代的饺子,人们也不止在冬至当天吃,在许多重要的节气节日里都会包饺子吃,也成为中国老百姓最爱的美食之一。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代人的鞋头是翘起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动物皮制成的鞋子,这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害的工具。其中发展最久的是草鞋,从原始社会到现代都有人穿。草鞋一般都是编织的。据说草鞋是黄帝的一个手下创造的。最早的时候,草鞋的名称是“标题”。从古至今,很多普通人都穿过这种鞋。草鞋因为价格低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

  • 古代四大美女的缺点和掩盖办法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并称古代四大美人。常言道人无完人,美人同样有缺陷,只要懂得掩饰,足以让人忽略那些不完美。西施脚大,特制木屐有着沉鱼之容的西施是个浣纱女,据说她倒映在溪水中的倩影连路过的游鱼都看呆了,从而忘记游动沉至水底。美种不足的是西施有一双大脚,还特别喜欢跳舞,在古人的审美中女孩子以小脚

  • 为什么华夏是中国的古称?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一直以来,我们都自称为华夏儿女,可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这个华夏究竟是什么含义?除了专业的古文学及历史学者外,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但这毕竟涉及到我们的起源,所以还是有必要去知道的,不然老外问起的时候,还是有点尴尬的。其实“华”和“夏”应该拆开了来说,先来说说

  •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乌鸦?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在很多中国老百姓的记忆里,乌鸦这种鸟类,只要在你追剧的情境中出现,接下来就会有不祥的事情发生。不是主角陷入困境,就是恐怖色彩的渲染。乌鸦长得一身黑,叫声还特别难听,最讨厌的还是喜欢腐败的食物,从形象上就没有喜鹊有“喜庆”。其次,出现的场景,不是寒冷的冬夜,就是荒芜的旷野,给人

  • 清朝官员脖子上戴项珠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经常观看清代题材影视剧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脖子上面总会挂着一串佛珠垂于胸前,甚至就连后宫的嫔妃偶尔也会挂出来露露脸。这串佛珠是什么来头呢?其实,这并不是佛珠,而叫朝珠。朝珠与佛珠一样,由108颗珠子组成,属于朝服上的装饰品,与朝服配套使用,因而得名朝珠。一串朝珠有4个大珠子

  • 唐朝女性服装有多开放?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王朝,人们在谈论唐朝时,除了他自身辉煌的文治武功之外,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个性解放,也常常被后人所津津乐道。人们很难相信,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那些唐朝女性们,竟然有这样奔放的自由灵魂,她们的婚姻,她们的服饰,成为了那个朝代最为靓丽的色彩。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表现在日常

  • 南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是被谁所灭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陈朝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代,整个陈朝只有短短32年,总共经历五位帝王。陈朝建立初期南朝已经逐渐走衰,而北朝则是日益强盛。好在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勇猛无敌,多次率军抵挡北方的攻势,使得南方有了喘息之际。直到陈叔宝继位后,陈朝国力每况愈下,最后是被隋朝所灭。东汉灭亡后,历史的轨迹进入到了三国时期。

  • 朱元璋建大本堂的目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大本堂是明初宫廷藏书处所之一,位于当时南京皇宫东部。关于大本堂设立的具体时间,应在洪武元年十一月,朱元璋建大本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延请名儒教授太子、亲王,因而,大本堂首先是用作为太子、诸王读书之所的。此外,朱元璋还“选民间之俊秀及公卿之嫡子,入堂中伴读”。大本堂作为太子读书受教

  • 刘邦上位后萧何和曹参为什么不和?萧何去世才知谁是真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朝堂之上大家都是拉帮结派,尔虞我诈,誓死要让自己搏出头,不过历史上也有真兄弟的故事。刘邦当上皇帝以后,手下的两位功臣萧何和曹参就闹过不和,但是在萧何去世后曹参反而在按照萧何制定的规则做事,而且还承认自己不如萧何。但两人在世的时候,可以说满朝的人都知道曹参不服萧何,还处处为难他,检验真情也不是

  • 拿破仑的原味丝袜竟然卖到24万一条,拿破仑为什么喜欢穿丝袜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丝袜大家都很喜欢啊,不管是男性朋友还是女性,对丝袜都有一种特殊的喜好,虽然好像一直都在说丝袜一开始是给男人穿的,但是无所谓啊,毕竟现在一条男士丝袜就要卖到24万呢,当然这也不是一条普通的丝袜,而是一条大佬的原味丝袜。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爱美的女生们已经穿上了心爱的丝袜,当然更爱丝袜的男生们也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