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时期脸皮最厚的人是谁?

三国时期脸皮最厚的人是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318 更新时间:2024/2/21 21:50:23

说到“脸皮厚”,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一句话,这个世界最后一定是属于脸皮厚的。虽然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其实三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厚脸皮的人物,到了什么程度呢?一本正经地诬陷别人,还把自己的大哥给气死了,虽然与刘备沾亲带故,可是刘备却也拿他没办法。那么,这样一位神奇的人物究竟是谁?

要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时期第一厚脸皮,还真轮不到那个被骂死的王朗,因为王朗的脸皮实际是很薄的——被诸葛亮一顿乱骂就气死了。而真正的厚脸皮当属刘备的大舅哥糜芳,那才是一锥子扎不透,射上几箭都没事。而且这厮一贯坑人害人,诬陷过赵云,坑死过关羽,还气死了亲大哥,弄丢了妹夫刘备大好基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刘备却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当坏人当到糜芳的份儿上,也算是个极品了。

咱们先来看看糜芳的脸皮有多厚。当阳长坂一战,刘备集团被曹操的虎豹骑打得七零八落,关羽诸葛亮分道走了,刘备身边只剩下了一个猛张飞。这时候糜芳来了,而且一看就是把金钟罩铁布衫练到了脸上: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脸上带着好几支箭还能跑,踉踉跄跄之间那箭居然没掉下去,可见这脸皮该有多厚了——只有身披数重铠甲的人才能“背上矢如猬毛”而不倒,糜芳的脸能抵数重铠甲,可以算得是“三国无双”了。

糜芳这时候跑到刘备面前干啥来了呢?他刚弄丢了妹妹,也就是刘备的糜夫人,但是他跑来不是报告自己失职,而是来诬陷赵云的:“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刘备当然不信:“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正史中记载的是刘备大怒,抓起手戟就扔了过去——这一戟要是命中,关于也许就丢不了荆州了呢(关羽失荆州,很大原因就是糜芳把众将士家小连同大本营南郡一起献给了吕蒙)。

眼看自己的妹夫不相信自己的诬告,糜芳呼天抢地言之凿凿:“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这时候刘备也许不知道咋回事,但是你糜芳还不知道咋回事吗?你要是不把自己的妹妹和刘阿斗丢在西北方向自己跑了,赵云犯得着往西北去找人吗?幸亏赵云后来救了糜竺甘夫人,这才洗清了自己,要不然张飞就不会见到他的时候大喊“子龙速行,追兵我自当之”,而是“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了。

糜芳之所以诬陷赵云,实际是推脱自己的责任——与文官大哥糜竺不同,糜芳是个武将,刘备一开始是把保护妻小的任务交给他了的,毕竟是“国舅爷(当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得过。看来演义小说中国舅没有一个好东西,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诬陷赵云之后,刘备看在死去的糜夫人的面子上,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还让他当了南郡太守,负责给关羽看守老家。而关羽也挺重用糜芳,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让他当先锋,可是这厮喝酒误事,自己烧了大军粮草军械,给关羽来了个“不祥之兆”,气得关羽只好让他继续回去看家——关羽和众将士全家老小都在南郡,关于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王亲国戚”会叛变。

而事实上,糜芳和傅士仁的叛变,正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关羽手下兵将收到家人的书信之后才丧失了战斗意志纷纷溃散。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当刘备起兵为关羽报仇的时候,糜芳傅士仁因为害怕,就又跑回蜀汉阵营请罪,但是却被“关兴将糜芳、傅士仁剥去衣服,跪于灵前,亲自用刀剐之,以祭关公。”千刀万剐自然是叛徒应有的下场,糜芳的死法可谓大快人心,但是历史的真相却令人痛恨惋惜。

在真实的历史中,糜芳是把大哥糜竺气死了的: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竺面缚请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惭恚发病,岁馀卒。

更让人气愤的是,糜芳这个三国第一厚脸皮,诬陷赵云、坑死关羽、气死大哥的无耻之徒,刘备还真拿他没办法,因为正史中这厮不但没有被绳之以法千刀万剐,还在孙权那里还得到了重用,并且为孙权冲锋陷阵立了功。

《吴主传》记载:黄武二年六月,权令将军贺齐督糜芳、刘邵等袭蕲春,邵等生虏宗。大家知道,孙权这个黄武二年是公元223年,也就是说,糜芳为东吴“立功”的时候,刘备已经烧过百天了。

糜芳被人品同样低下的孙权任命为将军,就有点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出门的时候还摆开仪仗队耀武扬威,还喝令骑都尉虞翻给自己让路,结果被一顿臭骂:“就你这样不忠不义又没能耐的家伙,有啥脸自称将军!”糜芳这个厚脸皮缩在一边让路,但是虞翻仍不肯放过他,故意路过糜芳的军营并想穿营而过。糜芳“按规定”不给开门,又被一顿冷嘲热讽:“该关门的时候你不关(指在南郡投降),不该关门的时候你却关上了,哪有你这么做事儿的!”连挨两次辱骂,糜芳那张三国第一厚脸皮上,才稍微有了一点惭愧之色……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曹操身边的谋士为什么大多数都来自颍川?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看完三国后我们发现曹操身边的大多数谋士基本上都来自颍川这个地方,为什么颍川就生产谋士呢?这就和那时候各大家族的地理位置有关了,古代有钱人家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刚好几大家族又都坐落颍川,久而久之不管是大家族的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有学习读书的习惯,所以人才自然也多了起来。只能说当时曹操占了一个好位置。在三国

  • 汉献帝被废以后刘备为什么不直接把汉献帝接到蜀国?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刘备建立蜀国打的旗号就是匡扶汉室,毕竟当时还有很多人是非常忠于汉室的,不过曹操在北方的势力太过强大,而且汉献帝又不争气所以汉室的衰落也是在所难免。不过曹丕废掉汉献帝自己登基后刘备为什么不直接把汉献帝接到蜀国去呢?这样一来不是还能延续汉室的血脉么。当然刘备也不傻,自己能当皇帝干嘛还要弄来一个废帝给自己

  • 古代打仗有弓箭为什么还要肉搏?将领单挑有哪些规则?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看古装剧会发现当两军对垒时,双方将领会先出来单挑,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有弓箭了为什么不趁机射箭呢?可能这就是当时双方交战的一些规则了。毕竟按道理来说用弓箭肯定比肉搏效率来的更高,但也避免不了肉搏战。在三国应该是人口衰减最厉害的一段时间了,人口总数骤降几千万,等到最后统一全国人口已经不到一千万了。特别

  • 曹操杀杨修的真相是什么?这点上杨修完败司马懿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杨修的死彻底让司马懿解放了,这可能也是曹操的失误,因为当时最能压制住司马懿的人就是杨修。但是杨修性格又太刚烈,不懂隐忍所以触怒了曹操结果被杀,要是杨修还在的话曹操就能最大程度的用好两人,毕竟能相互制约不会乱来。曹操爱人才但是人才太多也就开始随心所欲了,不把他放眼里的人几乎都成了刀下魂。杨修是杨震的玄

  • 魏蜀吴的江山,都是他们自己"打"下来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常说“打江山”,只有通过与敌对势力的战争,才可能能将对方的势力消灭,自己坐上天下之主的宝座,而且纵观历史,朝代末年和开始,都是战争频发的年代。然而读三国,可能很多人都会发现,三个国家的领导人有一些不同的性格特征,也直接影响到了各自国家的走向,就好像有人调侃刘备的江山市&l

  • 周鲂在三国属于什么水平?周鲂曾用妙计骗来曹休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吴国在三国演义里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但是吴国属于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孙权在位的时候一片和谐。其实吴国也是人才辈出,周瑜、陆逊等人都是人才中的人才,而且有些小将也发挥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能力。周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可能有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周鲂这个人,周鲂最有名的就是诱曹休笺七条,不过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 这么理解刘邦的治国大才都是“狐朋狗友”这句话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刘邦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蛮有意思的,这个人给人感觉就是有点乡野气息,其实更多的时候还是因为他的出身了,所以他身边的人也都有这样的感觉的,有的人说是狐朋狗友,那么这个词语好像是贬义词了,所以这句话到底是怎么理解的,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结论:因为刘邦的朋友们有着种种的才能,所以刘邦才能

  • 曹操占领汉中后为什么不进攻蜀国?司马懿差点提前消灭蜀国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曹操虽然是三国中最强大的一方力量,但是也难免出现过一些战略上的大失误。赤壁之战当然不用说,当时曹操太过自大导致大败,还差点丢了性命,不过在这之前曹操本有一次机会提前重创蜀国,但是最后并没有实施。司马懿在这中间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当时曹操在多信任一些司马懿可能魏国就要提前完成统一大业了。曹操一向

  • 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有多聪明?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算是很有名了,尤其以诸葛亮名气最大,但是家族中的其他人也是不同凡俗。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为孙权效力,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也随他一同,而诸葛恪也是从小就显露出了神童的聪明智慧,长大后也成为东吴丞相。那么,一个小孩子,能够聪明到什么程度呢?《三国志·吴书十九》载:诸葛恪字元逊,瑾之长

  • 盘点三国里最搞笑的四句话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三国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事情也还是真的有点意思的,当然了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时期也还是有很多的比较搞笑的事情的,那么最近就有网友问了有没有特别搞笑的,其实还真有,下面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最近重温《三国演义》原著,发现了几个很搞笑的小片段,看得我当场笑出声。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