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晚年生活如何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晚年生活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73 更新时间:2024/1/22 11:02:55

李渊在61岁时将皇位让与李世民。其后,他作了9年的太上皇。从史书记载看,李渊的这9年,感受应当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李世民对他并不太好,经常数落李渊的缺点,李渊受过不少委屈;另一方面,他又亲眼见证自己开创的帝国,被李世民带入盛世。

志在“逍遥晚岁”

李渊禅位不久,对裴寂说:“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依善乎”。逍遥岁月,正是李渊想作的。

虽然其光芒为儿子李世民所掩盖,但作为创业之主,李渊的才能、雄心都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无论是否出于本心,地位既然已经禅让出去,就要自觉退出礼仪之外的所有政治生活。

李渊作太上皇的9年,没有参与任何政治事务,是真的想要“逍遥晚岁”。然而,逍遥晚岁,气是没少受气。

亲儿子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贞观三年,相约逍遥晚年的裴寂被唐太宗免官。唐太宗对裴寂说:你“勋不称位”,却恩泽居第一。“武德之政,间或弛紊,职公为之”。李渊尚在人世,其子就对他的帝王生涯做出评价:“武德之政,间或弛紊”。事实上,在唐太宗与群臣的对话中,对武德之政的消极评价,屡见不鲜,而且,大多发生在李渊在世时。

不知道李渊听到这些,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李世民登基之后不久就开始公开地批评武德年间的各种弊政。比如他在朝堂之上询问大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很明显,李世民说的就是李渊不应该大规模分封李唐宗室,他认为:“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养己之宗室乎?”李世民这么说了,朝堂之上当然是一片附和之声,于是李世民把李渊曾经分封的郡王全部都贬为县公。你看,这弄得李渊多尴尬。

再比如,李世民在贞观二年(公元627年)九月下诏书,大概意思是:“宫女被幽禁在深宫之中,实在是可怜,隋朝末年隋炀帝在天下采女无数,以至于离宫别馆这种皇帝一辈子去不了几次的地方都住满了宫女,实在是暴殄天物。所以我现在下诏书,让这些可怜的人都回家去吧,听从她们嫁人。”史学家吕思勉在这封诏书之后评论说,隋朝广采宫女的弊政,一直到太宗时期才被废除,“可见武德时之政事,殊不足观也。”

然后,李世民还清除了李渊身边的政治势力,裴寂是参与策划晋阳起兵的关键人物之一,唐朝开国之后被李渊任命为宰相。但是李世民一上台就先找理由把他给流放了,裴寂不服,毕竟自己是现任宰相,咋能一句话就给流放了呢?李世民急了,对他说:“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但以旧情,不能极法,归扫坟墓,何得复辞?”意思很清楚——你裴寂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和太上皇关系亲密吗?武德年间朝纲废弛,弊政多端,还不是你这(和)家(高)伙(祖)折腾的?别废话,赶紧离我(太上皇)远点吧!

生活不佳

李渊退位之初,还是居住在太极宫,李世民则仍在东宫处理朝政。

贞观四年,李渊被迫让出太极宫,搬去了大安宫。史书没有直接记载李渊在大安宫过得好不好。但是,贞观六年,马周的一封奏疏,则表明了李渊过得真不好。

马周提到,大安宫在宫城右,“墙宇门阙,方紫极为卑小”,而且在宫外,这让朝见的藩夷,四方来人看起来都不好。而且,唐太宗热天会去九成宫避暑,太上皇却留在热处,“臣所未安”。

马周旋即以“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本”,直接替李渊鸣不平,表示李世民在孝上有所亏欠。李世民有容人之量,纳谏之度,“帝称善”,并逐步开始有意识缓解父子关系。

李渊在人生自由上也受到了限制——玄武门政变发生之时李渊本来正在泛舟游玩呢,当时的日子多滋润啊,但是李世民上台之后就把李渊从安逸的太极宫搬到了大安宫(即弘义宫),这就是软禁起来了。虽然后来逢上佳节或者国家有大喜事(比如平定突厥),李渊都会召集家宴,李世民也会公开弹琵琶,但这种幸福总是短暂的啊。

李世民对待李渊的这种方式让很多人看不下去了,比如最敢说的魏征就曾经当众奚落了李世民——李渊去世之后,他的献陵只有六丈高,远远低于帝王九丈的规格。但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却在城中建了一个高塔,用来远望长孙皇后。他不仅自己登台远眺,还带着大臣一起,有一次碰巧带着魏征。李世民说:“看那陵墓多壮观!”魏征却假装看不到,李世民不解——这么高的塔,这么高的陵,你竟然看不到?魏征才假装恍然大悟:“原来皇帝说的是昭陵啊,我还以为是献陵呢,怪不得看不到!”

所以,总的来说,李渊退位之后虽然衣食无忧,并且名义上有着比皇帝还崇高的地位。但是李世民毕竟是通过政变得到的皇位,所以他不得不在诸多方面对李渊进行防备。拿流放裴寂一事来说,很可能就是因为李世民担心李渊在裴寂的策划之下,行复辟之事。

为胜利欢呼

作为个人,李渊在李世民这里受了不少委屈。作为大唐帝国的开创者,李渊又见证了自己开创的帝国被李世民带入盛世。

贞观四年,也就是李渊迁出太极宫的这一年,帝国发生了一件大喜事。李靖率军大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送到长安。当年李渊起兵时,曾向突厥称臣,如今,大唐取得了对东突厥的决定性胜利。

国耻得雪,李渊兴奋的谈琵琶,李世民挑起舞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被逼退位,被冷嘲热讽,就不去说他了,能把帝国带好,李世民就是最好的接班人!

温情时刻

李渊与李世民关系紧张,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在权力斗争中伤了感情。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逼李渊退位,要说关系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二是权力上仍然存在的微妙关系。李渊毕竟是创业之主,帝国的开创者,作了9年的皇帝,影响力是不必说的。虽说李渊很注意影响,但毕竟影响力摆在那里,不可能不让人紧张。

到贞观6年时,父子关系缓解了。一方面,时间的流逝,使过去的恩怨渐渐淡去。另一方面,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已成为天可汗,而李渊朝的老臣多已凋零,双方已经不存在丝毫的微妙权力关系了。

贞观6年十月,李世民出巡归来,李世民和皇后给李渊带去了很多礼物,又大摆家宴,李世民甚至要求亲自为李渊的车驾拉车(酒驾),李渊认为不合适,换太子来作。贞观8年三月,李渊宴请西突厥使者,感慨“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李世民听后,哭这给太上皇敬酒,表示这些功劳都是李渊的。儿媳妇长孙皇后亲自给李渊疏头,感叹“发白都尽”,夫妻二人痛哭流涕。

除此之外,李世民想起父亲避暑问题,下令修建大明宫。当然,不光是李渊,就是李世民也未见到大明宫竣工,直到高宗朝大明宫才竣工。

巅峰时刻

贞观8年,李渊迎来了又一次巅峰时刻。李渊再次参加了阅兵,并举行了一场宴会。席间,李渊下令突厥可汗跳舞,又下令南越酋长诵诗,场面极为盛大。李渊自豪地感慨: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之也。李世民立刻接过话:我从小接受太上皇的教育,这功劳是太上皇的!此刻,父子二人,共享帝国的殊荣。

一年后,李渊驾崩。

李渊的太上皇生涯,感受应当是极为复杂的。作为个人,他曾受到了亲儿子的防范、暗讽,甚至不友好对待。李世民对待李渊的态度,一度被忠臣所激烈反对,可见李渊所受的待遇。不过,随着李世民丰功伟业的创立,其地位足够稳固,父子之间不再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父子关系逐渐缓解。

而作为帝国的开创者,看见自己开创的帝国在儿子的带领下逐渐走向盛世,李渊又难以掩盖其兴奋、自豪之情。作李世民的父亲,是不幸的。在雄心勃勃的儿子面前,他只能选择被迫让位,并时不时成为儿子口中的反面教材。作李世民的父亲,又是幸运的。在雄才伟略的儿子领导下,他亲眼见证了唐帝国走向盛世。

标签: 唐太宗李渊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如果你热爱美食,那就到宋朝去吧!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身为,热爱,美食,那,就到,宋朝,去吧,如果,你

    身为资深饕客,我一向奉劝其他饕客:如果你能回到过去,最好到宋朝。假如到其他朝代,会吃不惯,甚至吃不消。比如例如汉朝,先不说烹饪手法多么单一,吃饭时没有椅子就够难受了。汉朝人席地而坐,而且还跪坐,吃一顿饭得跪半小时。(我们不是日本人,受得了吗?)而魏晋南北朝,聚餐时,每人面前都摆一张小餐桌,分餐制大行

  • 苏联二号人物贝利亚,在斯大林去世后,为何未接班反而被处决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贝利亚,苏联

    在斯大林去世之前,苏联的二号人物不是斯大林的“藏獒”贝利亚,而是斯大林的“管家”马林科夫。马林科夫在1948年都被斯大林列为接班人了,他当时的职务是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俗称苏联常务副总理),而贝利亚当时的职务比马林科夫少了个“常务&rd

  • 其实,没几个人能拍好鹿鼎记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鹿鼎记

    在脱轨的时代里重回正轨如果说这周哪部剧被骂的最惨,那无疑是张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记》从特别随意的服化道到张一山的猴式惊悚表演,这部剧集的槽点让人多得下不去嘴。甚至在其衬托下,黄晓明那版原本已经被判定失败的作品也显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已经有诸多媒体连篇累牍地批判新《鹿鼎记》,所以本文并不打算继续吐槽张

  • 欧洲人古代也“坐月子”,是现代医学消灭了这种风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坐月子

    闭门不出长期卧床、关紧门窗防止吹风、戴帽裹巾厚衣厚被、不能洗头洗澡乃至刷牙、不许喝凉水吃冷饮乃至所谓“凉性”水果……这些都是当代“中国式坐月子”的核心禁忌。据说,如果不按照这些要求去做,产妇必然落下使

  • 古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酷刑?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酷刑

    古代的暴刑有很多,从商纣王时期开始,各种各样的暴刑酷刑在历史上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出现在我们国家,从全世界的历史资料上可以看到,各种暴刑和酷刑出现在古代世界的每个角落。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酷刑?每一种刑罚的出现,都是一段残酷的历史。历史上这些残酷刑罚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会

  •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那些,的,古代人,相亲,上,如何,古人,趣事

    相亲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但古人相亲就没有这么尴尬难堪。既然生活圈子太小不容易找到心仪的对象,我们不妨跟古人学学相亲的智慧。古人怎么相亲很多人印象中,古人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盲婚哑嫁的情况不要太多。 可归根到底,古人也希望儿女能够获得幸福,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

  • 我国有56个民族,外国人获得国籍后,身份证上要填什么民族?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外国人,国有,国籍,身份证,我,个民族,获得,后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语言文字,其中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在长相上就与主体的汉族人不同,不了解的很容易被认为是外国人。那随着这些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多,那如果外国人想要加入我国国籍话,又该被划为哪一民族呢?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而且我国

  • 中国美艳少女劝降日军,却被禽兽拖进山洞,60年后普京为她题词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在战争中,受苦最多的莫过于女人;而若当女人们也参加了战争,他们中的故事也多是感人的。1945年8月12日,这个时间点距离日本投降也就仅仅不到3天,但在绥芬河市天长山上,一名中国少女却在日军的要塞中死于非命。她不是战士,也不是被日军肆意滥杀的平民,而是带着白旗与和平的橄榄枝走向日军的阵地,代表日苏之间

  • 假如“老子”有朋友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姓李,”,假如,朋友,“,名耳,有,老子,圈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东周春秋末期人,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自幼聪颖好学,曾在著名学者商容先生门下学习三年,后又被商容推荐到洛阳太学继续深造,师从太学博士。那一年是公元前558年,周灵王十四年,13岁的李耳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祖国伟大的首都洛阳。小贴士:1.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时间跨度最长,朝

  • 一嫡一庶:朱元璋的两种教子方式(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朱元璋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600多年之久,但朱元璋立人树德、对子不过分宠爱、放手历练,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的教子方式对今人仍有些许启示。前文链接:练兵防边朱元璋对朱棣的历练朱元璋在大兴冤案,对功臣,尤其是武臣大肆屠杀的同时,安排皇子们或是前往北方边疆守边,或是派往内地重要城市驻守。燕王朱棣就是在北方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