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盘点中国古代的整形术:整形鼻祖竟不是韩国

盘点中国古代的整形术:整形鼻祖竟不是韩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00 更新时间:2024/1/1 21:23:39

关于古代之美,美在妆容的淡妆浓抹,美在发饰发型的多样化,美在衣着,各个朝代都各领风骚。其实,除了这些外在的装装点点之外,古代人们也试图从人体本身出发,做了一些后天修饰的努力,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整形术。

你一定没想到吧?是的,整形术竟已有了千百年的历史。之前美妆博物馆有介绍过北时期的面部磨削术。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代的中医整形秘术,来领略下古代人们对美的思考以及超凡的智慧。

汉代以前的穿孔吊环术

中国有句古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大致意思是,我们的身体都是父母给予的,因而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使它维持原来的模样,这才是遵守孝道。

可是,自从有了整形术,人们便走上了一条通过改变自己的形体而变美的不归路……其实,早在汉代以前民间就有了以审美为目的的穿耳孔、戴耳环的习俗。在少数民族中非常流行。

最初是腰鼓型的,戴法是:从耳垂孔直接横插进去,露其两端在耳外,以此为美,直到现在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这种习俗。

唐代的人工酒窝

陵《玉台新咏序》中有“北地胭脂,偏开两靥”。“靥”即“酒窝”,就是以某种化妆品在嘴角处加两小点胭脂,取“两颊点妆靥”之意,仿若“酒窝”一般。

但在中医书中对“靥”又有类似“痘痕”之解,在《普济方》和《卫生易简方》等医药书籍中还有许多“治靥方”的记载。

当然,无论“靥”字作种解释,都说明了其作为整形美容术的一种手法,在唐代已经被采用。

南宋的义眼术

义眼术最早起源于唐代。宋朝钱俨在《吴越备史》中载:“木睛,莫知何木,置目中无所碍,视之如真睛矣。”由此可见,当时已具备安装义眼的技术,且制造的目睛也具有高度仿真的效果。在南宋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据载,当时已有装假眼的技术。据元代陶宗仪撰《南村辍耕录》记载:宋时,“杭州张存,幼患一目,时称张瞎子,忽遇巧匠,为之安一磁眼障蔽于上,人皆不能辨其伪”。由此可见,南宋时期的义眼术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北宋的面部磨削术

据北宋《圣济总录》记载了用玉磨治疗面部瘢痕的事例,在之后的一些医著中都有类似的记录。相传北宋真宗皇帝的爱妃,德妃早先就是因为略微肿胖的面部而失宠,被真宗皇帝认为其缺乏美感。

后来在一位江湖名医的帮助下,德妃变成了面部磨削术的直接受益者。经过名医对德妃面部稍稍的整形改造,脸部竟变得消瘦可人了。从此,德妃便凭借着姣好的身段和整形后的消瘦面部赢得了真宗皇帝的喜爱。

元代的鼻梁修补术

鼻梁整形在现代鼻部整形中很重要的部分。鼻梁整形常用于鼻梁肥大、圆钝、低平,鼻梁过高、鹰钩鼻、鼻梁隐裂等症状,在鼻部整形中,鼻梁整形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整个手术的成功。

戴良《九灵山房集》有载:“闽夫长陈君,临阵为刀砟其面,疮已愈,而脊和鼻不能合,肌肉尽热腐,甚恶,乃拜项颜章(元代名医)求治,项命壮士按其面,施洽以法,即面赤如盘,左右贺曰‘复效也”。大致意思是说,有一个战士在战场上被刀毁了面部,伤口已经愈合了,但是鼻梁是歪的,非常可怕。便去拜访了元代名医项颜章,项医生便找了几位壮士固定他的头部,利用鼻梁修补术修复了他的鼻梁。周围的人都称赞其医术高明。

清代的缺唇修复

清代顾世澄在《疡医大全》便有对兔唇修补的详细记载:“整修缺唇,先将麻药涂缺唇上,以一锋刀刺唇缺处皮,即以绣花针穿丝线订住二边皮,然后擦上调血之药,三五日内不可哭泣与大笑,又怕感冒咳嗽,每日只吃稀粥,肌肉生满,去其丝线,即合一唇矣。”可见,清代时的美容整形技术已有相当的发展。

因此,康熙二十七年,琉球国曾派魏士哲医生西渡中国福州,当地名医黄金发学习唇裂修补术。

到这里,才意识到整形术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而在距今千百年前的古代早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据史料记载,国内外的人体美容整形术最初都是从耳环、鼻环、身和人造瘢图案等形体装饰开始的,甚至一直流行至今。

不得不说,古人们也是走在时尚前沿的,不仅仅只是为了美人锦上添花,古代整形术还造福了很多因为意外或先天原因而造成面部缺陷的人们,使得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

正是因为古代人们智慧的积淀,整形术才会在今天有如此快速的发展。

标签: 鼻祖中国古代整形盘点韩国

更多文章

  • 古代出嫁女子箱底里的秘密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嫁妆,古代,箱底,中国,男女,性教育,女儿,历史

    关于“嫁妆画”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其实物在民国初年还有不少发现,可见此物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期。东汉文学家张衡曾写过《同声歌》,以女性第一人称描写男女在新婚之夜的心情,后世对此诗评价很高,认为它“丽而不淫”、“寄兴高远”、“以喻臣子之事君也”等等。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嫁妆画

  • 唐代妇女申请离婚要具备一定条件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代,法律,强制,离婚,规定,离异,婚姻,再嫁

    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又属“开放型”社会,其开放特点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外交关系等方面,而且反映在民间礼俗和婚姻制度上。当时,女性地位较高,贞节观念淡漠,使唐人婚姻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特点。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唐代婚姻的开放风气,首先表现在青年男女择偶相对自由和对美

  • 都有哪些著名词人为李师师写过歌词?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年间,是否,历史,词人,有一,小女孩,中国,记载

    《水浒传》中,宋江为了招安,不远千里赶到汴梁,希望通过李师师走上层路线。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历史上,李师师实有其人。据《宣和遗事》记载,她是汴梁染局匠王寅的女儿。在襁褓之时她的母亲就死了,父亲用豆浆喂养她,好不容易才保住一条小命。担心她长不大,王寅决定将孩子舍身佛寺。说来也奇,到宝光

  • 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帝戴过“绿帽子”?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帽子,乌龟,成为,历史,儿子,公主,自己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说来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绿帽子”的演变过程长达两千年,有意思的是这顶“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后“定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戴绿帽子的皇帝 其一,最让人惋惜的帽子拥有着——杨坚杨坚本来是个不错的皇帝,甚至

  • 兵荒马乱之中刘邦是如何对待子女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军,刘邦,汉王,历史,没有,项羽,自己,居然

    秦始皇焚书坑儒,妄想江山永固,结果自己刚刚下世,山东好汉就乱了起来。带头造反的就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想起唐人章碣的诗句:“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的确让人感慨万端。不过陈胜吴广到底没有太长久,起义后不久就被人杀害。倒是刘邦项羽成了气候。项羽很勇猛,又是楚国的

  • 晚清时期醇亲王载沣竟然去德国“道歉”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德国,皇帝,出访,慈禧,道歉,清政府,一个,亲王

    年,随着义和团运动在京津一带如火如荼地发展,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在这一年的6月19日清政府总理衙门突然照会驻京的各国公使馆,表示不再对公使馆进行保护,并限令一切外国人需在24小时之内离京。各国公使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愕然。深夜,各国公使致函总理衙门,要求对离开时间能够进行宽限,并要求总理

  • 杜甫的妻子会怀疑自己嫁了个假诗人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没有,什么,杜甫,小姐,你们,一个,部长,结果

    公元741年,三十岁那年,杜甫终于脱单了。他的岳父姓杨,名叫杨怡,是一名朝廷干部,职务叫做司农少卿。这是个什么级别的干部呢?有人说,是县财政局的副局长,是科级。那是不对的。这个职务是属于“九寺”里的司农寺,级别是从四品上,相当于副部长,或者部务委员。婚前,杨部长看着杜甫,问他:“你们京兆杜氏,可是了

  • 宋朝吃羊是从皇家流行开来的习俗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羊肉,肉食,宋朝,皇家,仍然,猪肉,每天,主要

    汉族的饮食文化发展到了宋朝已是博大精深,由于对牛肉的禁食,羊肉在这个时期成为了皇家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宋朝吃羊是从皇家流行开来的习俗,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

  • 明朝宦官刘瑾是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臣,太监,当时,明天,一个,太子,知道,皇帝

    明朝的宦官以专权而著名,最贪婪专权的是号称“立皇帝”的刘瑾,而电视中最早出现的厂公指的也是他,他当权共五年,排斥异己,陷害忠良,最终落得个凌迟处死、千刀万剐的下场,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正应了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刘瑾原姓谈,因靠一个姓刘的宦官的引见得

  • 唐朝的这个官员被免职的原因很奇葩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官员,考察,官职,免职,老婆,唐朝,干儿子,原因

    在古代,官员被免职的原因,大多是办事不力或贪赃枉法之类,但最近读史书,却读到了唐代的两名官员被免职的资料,被免职的原因特别奇特,读来很有意思。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唐朝官员阮嵩是唐朝贞观年间的桂阳县县令,此人政绩一般,但也还说得过去,也就是说,当个县令还算够格。但后来却遭到了免职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