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钱学森为何跟科幻小说过不去?

揭秘钱学森为何跟科幻小说过不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88 更新时间:2023/12/9 11:07:06

1983年之前,钱学森主要批评科幻小说不是“科学家脑中的幻想”

如上期短史记所言,钱学森在80-90年代,曾长期支持并指导“507所”做包括气功、特异功能在内的“人体科学”研究。鲜为人知的是,同一时期,钱学森还曾深度介入到了学领域的论争之中。这场论争,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

1977年,美国电影《星球大战》上映,带动了一波世界性的科幻浪潮。刚刚摆脱“文革”梦魇的中国也不例外,出版了不少科幻作品,饥渴已久的市场也很买账,如1978年出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据说首印高达300万册。行业渐趋繁荣之际,一场关于科幻小说究竟姓“科”还是姓“文”的论战,也随之而来。

姓“科”还是姓“文”,简单说来,就是指科幻小说,究竟该归入科学,还是该归入文学。1979年底,英国科幻小说作家布里安·阿尔迪斯访华,参与交流的部分中国科普作家,曾满怀期待地询问阿尔迪斯:“英国科幻小说怎样教育青少年掌握科学知识?”结果,阿尔迪斯否认科幻小说负有科普义务,让这些中国科普作家极为惊愕。阿尔迪斯认为:“科学小说(Science Fictio)是一种文艺形式,其立足点仍然是现实社会,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小说的目的并不是要传播科学知识或预见未来,但它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描写,可以发人们、活跃思想。”①

科普界虽然惊愕,但阿尔迪斯的观点,却深得科幻界的拥护。某科幻作家曾尖锐嘲笑科普界提这种问题“十分可笑”,“很有代表性,也很典型地说明了中国某些人还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科学幻想小说”。该作家非常明确地认为:“科学小说不具有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一如历史小说不是宣讲历史知识的教科书,武侠小说不是传播武功的秘籍,战争小说也不讲授作战的军事常识一样。假如反过来说,科学小说必须传播科学知识,那么爱情小说岂不要教人恋爱方法,成了‘爱情大全了吗?”②

这场论战,“科普派”与“文学派”各据阵地互不相让,你来我往时日绵长。总体而言,“科普派”拥有资源优势,略占上风。譬如,围绕科幻小说《世界最高峰的奇迹》的批评与反批评,长达四年之久。“科普派”指责小说描写恐龙蛋化石可以复活恐龙,是“伪科学”;作者本人则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予以反驳。第一轮辩论,《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双方文章;第二轮辩论,则只刊发了“科普派”的文章。③

作为8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也参与到了论争之中。就立场而言,钱站在“科普派”一边,坚决主张科幻小说归“科学”管,必须承担科普义务。1980年,钱曾批评:“现在有些科普文章和某些流行的科学幻想小说,我看在思想上和科学内容上都有些问题。”④1981年,针对科幻影片,钱又批评:“科学幻想这一类影片可以搞,但它应该是科学家头脑里的那种幻想。……应该搞那些虽然现在还没有搞出来,但能看得出苗头,肯定能够实现的东西。……现在搞科学幻想片,太长远的东西是次要的,主要应配合四化,搞2000年的嘛。文艺界的朋友对太空的东西很感兴趣,但这不是我们的重点,……这不是好题目。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到了2000年是个什么情况,要给农民一个远大的理想,这是个好题目。”该批评被《人民日报》刊发后,影响很大。⑤

钱学森所谓的“科学家头脑里的幻想”:1987年4月7日,上海中医药研究院准备手术的病人发送气功“外气”,进行气功麻醉。钱学森曾致信“507所”,要他们认真研究“外气”。

1983年之后,钱学森转而批评科幻小说“贩卖资产阶级破烂”

1983年秋,对“科幻小说”的批评,与“清除精神污染”合流。批评的基调,也从姓“科”还是姓“文”,转变为姓“社”还是姓“资”。譬如,中科院某院士如此批评电影《星球大战》:“西方科幻小说很多是写未来社会的。它们按照资产阶级利益、资本主义制度的利益来推测未来世界……他们写的未来世界包括星球大战,这个星球大战完全没有科学根据。星球大战是一个星球的生物在侵略和压迫另一个星球;即使人类开展了星际航行,甚至跑出了太阳系,他还是要到那里去进行剥削、压迫,去和其他有智慧的生物互相残杀。这样说来,剥削制度是永存的、宇宙性的。他们所描绘的未来世界就是星球大战,或由一个星际帝国好像封建皇帝一样统治其他星球。……但对我们来讲,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类作品对我们有什么用呢?”⑥

钱学森对“科幻小说”的批评也同样“升级”。1983年10月31日,钱在中国科协发表讲话称:“有些人打着‘科普创作‘科幻小说的招牌,贩卖一些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破烂,因为它的影响面宽,我们必须十分注意;1980年,我曾向所谓科幻小说放过炮,认为有些根本不是科学幻想,而是荒诞、离奇,没有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对广大群众是个严重污染。”⑦“清污”虽不久即戛然而止,但钱在此后十余年里,始终对科幻小说持批评立场。如1984年2月8日致信天一,认为“说科幻小说属于文学出版的出版范围,……后果不一定好”;同年4月21日致信《飞碟探索》编辑部,告诫他们“不能犯前一阵子所谓‘科幻小说的病”……⑧

由“科、文之争”变调至“社、资”之争后,中国的科幻小说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消亡期。科幻期刊从20余家锐减至只剩1家;作者群或搁笔或转行,也消失殆尽;出版社已印出尚未发行的科幻小说,则一律拉回印刷厂化为纸浆。《三体》作者、“科幻界诺贝尔奖”雨果奖得主刘慈欣,“此后整整十年,都没有找到可以发表科幻作品的地方。”⑨

直到90年代中期,环境才开始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也很细微地体现在钱学森的言论之中。1991年,钱在私人书信中,仍强调“科幻小说就不同,是作者加入他个人的臆想,也就是不科学的东西,……人的臆想代表他的意识形态,有进步的,也有反动的。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幻小说也要看看作者在想干什么。千万注意!”而到了1996年,在公开讲话中,除了强调“科学小说不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可以任由作家想象”之外,钱对“科幻小说”已不再有批评之辞。⑩

左,1977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星球大战1》;右,1980年上映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号称“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

注释

①《世界文学》,1979年第6期。英国没有“科幻小说”的说法,中国人所谓的“科幻小说”,在英国其实是指“Science Fiction”,准确来说,应该被译作“科学小说”。②杜渐,《谈谈中国科学小说创作的一些问题》,收录于《论科学幻想小说》,黄伊/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P101-119。③关于为不刊发作者第二轮的反批评文章,中青报的解释是:作者的文章涉及“过分专业化的知识”,“专业性太强了,这是会脱离《中国青年报》特定的读者对象的”,“于是我们不得不遗憾地中断了这场反复辩难。”详见:中国青年报《长知识》副刊编辑室/编,《科普小议》,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后记》,P67。④钱学森,《把科普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来抓》,《科普创作》1980年第3期。收录于《钱学森文集 卷2》,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P349。⑤霍有光/编,《钱学森年谱 初编》,1981年3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P376。⑥钱钟韩,《关于科技刊物清除精神污染的问题》(1983年11月8日),收录于《钱钟韩教授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P213-214。⑦《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中央决策十分重要 科学工作者也应自觉抵制、清除精神污染》,光明日报1983年11月3日第1版。⑧《钱学森书信·1·1955.6-1984.8》,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P339、P400。⑨新京报,《刘慈欣 中国科幻文学的“异类”》,2008年12月10日。⑩《钱学森书信·6·1991.5-1992.6》,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P29;《关于科普工作》,1996年6月17日,收录于《钱学森文集 卷6》,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P380。

标签: 科幻揭秘小说

更多文章

  • “柳下惠坐怀不乱”历史上真有此事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独处,女子,时期,发生,男子,故事,一个

    通常来说,事情发生得愈早,给人们的印象愈模糊。上个月的事总不如本月的清晰,童年时代的不如青年时代的记得牢靠。正如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在刚转身而去的时候,衣服、头发以至鞋子,都清清楚楚在你眼里,走得越远,背影越模糊,到了视界的尽头,只剩下一个黑点,最终全部消失,无影无踪。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人和事,则恰好

  • 电视剧《琅琊榜》里冤案平反是真实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电视剧,真实

    老皇帝制造的冤案,通常要新皇帝即位后,才有可能“拨乱反正”热播剧《琅琊榜》中,赤焰军统帅林燮被诬与祁王萧景禹谋反,以至被冤杀。林燮之子林殊化名梅长苏,周旋于朝中各大势力之间,终于辅佐靖王登基,平反了当年这桩冤案。这时距冤案发生,仅仅过去了13年。这虽然

  • 趣谈汉武帝治下 你的生存几率有多大?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

    主流影视剧中,汉武帝以“雄主”手段摧残民生的历史,极少被呈现公元前119年,也就是元狩四年,是“汉武大帝”一生最辉煌的年份。该年,卫青、霍去病率军发起漠北之役,取得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巨大胜绩。但

  • 皇家有裸泳馆民间男女共浴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洗澡,一起,男女,皇帝,池中,夏天,古人,皇家

    中国泡澡纳凉历史悠久,依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的说法:中国人在“三皇五帝”时代,便出现了洗澡文化,高辛氏开中国人洗澡之先。在古人眼里,洗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有时还很神秘、神圣,大有讲究。先秦“沐” “汤”纳凉今天大家说的洗澡,在古代叫“沐浴”,即用水洗发洗身;古人还雅称洗澡水为“汤”。在汉字中,保留

  • 谁是清朝心理最变态的皇太子?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太子,清朝

    近来以清朝宫廷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持续热播,即使平日不读史料的观众也大概知道康熙二废皇太子的故事,为何一朝贤君两立两废太子?太子为何行径如此暴戾乖张?是康熙教育的失败还是太子允礽自身的问题?图为皇太子允礽皇太子的心理变态康熙帝虽然做出废黜皇太子的决定,但对允礽仍旧怀有鞠育之情,因而深深地陷入矛盾、痛苦之

  • 第一奇书《金瓶梅》的另类解读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另类,解读,奇书,金瓶梅,的,第一,》

    《金瓶梅》的英译本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问世,西方学者对它的研究不胜枚举,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把《金瓶梅》列入“明代四大奇书”之中,与《三国演义》、《西游记》与《水浒传》齐名,称其为文化精英作品。西方学者究竟如何解读这本“传奇”小说的 呢?《金瓶梅》

  • 历史上一段被误读的爱情佳话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爱情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的这首诗《白头吟》可谓璧坐玑驰,蹙金结绣,她和司马相如谱写了一段爱情佳话,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 趣谈古代影响力强大的“滴血验亲”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趣谈,古代

    一碗清水,两滴血,一同滴入水中,如果血液能够互相融合在一起,即所谓父母亲生;反之“不合”......在中国古代,“滴血验亲”的真人真事不少!在古装剧中,这就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情节。南北朝时,梁武帝“儿子”萧综的验亲故事,可真算

  • 帝王陵的风水妙门:探秘朱元璋揪出龙脉所在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探秘,朱元璋

    古语有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风水,是一门玄术,指宅基地或埋葬地周围的风向、水流、山脉等形势。现代人买房、买地、装饰家居前,都会了解点风水常识趋吉避凶。咱不求大富大贵,可至少,也别让无心之举挡了官运财运不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起源可追溯至三千年前的西周,当时已有“卜宅&rdq

  • 揭秘朱元璋奇丑无比的怪相到底是谁画出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揭秘,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在历史上一直广受众多人的争议,从来未有一个人的长相,能像朱元璋一样能够引起如此之大的讨论。与此同时朱元璋的长相也被人为的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样貌:一个是所谓的器宇轩昂的帝王之相、而另一个则是其丑无比、甚至超出人类生理范畴的猪龙之相。而这两种样貌皆有对应的传世画像和史料记载,并且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