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名士的琼岛水果逸事

古代名士的琼岛水果逸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907 更新时间:2024/1/4 23:28:16

永兴荔枝。

椰雕。

今天我们常见的火龙果、芒果、菠萝等水果,至少清朝之前,古人在海南都不可能见识,而荔枝、龙眼、椰子等在海南栽培已久的水果却是见证了琼岛两千多年的历史。

自汉朝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以来,由于交通不便,海南的风土人情在大多数中原人士看来都是稀奇异闻,而海南的水果在中原和北方地区还是少见。偶有贬官迁客流放岭南甚至渡海而来,海南水果总能在他们的笔下留下千古印记,也记下了许多他们与水果之间的趣事。

在荔枝龙眼中徘徊的苏轼

苏轼更爱荔枝还是龙眼?这似乎没什么疑问,因为苏轼的那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苏轼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

在广东惠州,苏轼对荔枝情有独钟。绍圣二年(1095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以洋洋洒洒140个字的诗句,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此后,苏轼多次在诗文中表现出对荔枝的喜爱。荔枝刚开花,他就念叨着“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等荔枝熟等得苏轼有些惆怅了,说道:“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连他在针砭时政、借古讽今之时,也不忘把荔枝带上。他写下《荔枝叹》,追思汉唐贡荔之害,再转入议论感慨,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海南岛儋州,3年后,获赦从儋州迁调到廉州(今广西合浦县)。

一到廉州,苏轼就受到太守张左藏(张仲修)等人的热情款待,在一日的宴会中,张左藏叫人拿出了龙眼招待苏东坡。不知是文人总爱把三分的爱说成十分,还是被张左藏等人的热情所感动,或是当晚酒喝多了,苏轼似乎忘了此前对荔枝的夸赞,洋洋洒洒写下了一首《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

龙眼与荔支,异出同父祖。

端如甘与橘,未易相可否。

异哉西海滨,琪树罗玄圃。

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

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

图经未尝说,玉食远莫数。

独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

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

“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一句是此诗的精髓,幸好龙眼生在这蛮荒之地,才没有像荔枝一样被宫中的妃子玷污。荔枝在这里不再是“风骨自是倾城姝”,而是被“妃子污”了。

此前谪居惠州之时,为比较荔枝龙眼,苏轼已经写过一篇《荔枝龙眼说》:“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荔子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噉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蝤蛑也。戏书此纸,为饮流一笑。”

在这里,苏轼说荔枝如生长海边的“蝤蛑”(即梭子蟹),“斫雪流膏”、肥美鲜嫩;“龙眼”则如乡间的“彭越石蟹”,壳坚少肉;从这一点看,荔枝似乎胜了龙眼。但苏轼又说,壳坚少肉的“石蟹”,于“咂啄”之际,也能品尝到无穷余“味”,这样看来龙眼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椰子被古代名士视为赠礼珍品

今天的椰子,在海南随处可见,但在古代,椰子甚至椰子叶,都是上层雅士赠亲馈友的珍品。

清朝人李调元《南越笔记》云:“琼州多椰子叶,昔赵飞燕立为皇后,其女弟子合德,献诸珍物,中有椰叶席焉。椰叶之见重也,自汉时始。” 赵合德与赵飞燕姐妹二人都是中国历史上传奇的美女,也是当时地位极为尊崇之人。

到了宋朝,虽然海南与中原的联系已比汉朝时密切得多,但椰子此时仍是珍重的物品,甚至出现对椰子加工的“椰雕”技艺。南宋时候有一位进士官至太府卿(管理中央财政的主官),名为项安世,后世纪晓岚评价他“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

有一回,项安世在为人祝寿之时,便请人精雕了几只椰子送上。项安世写道:“叶间各结三四子,大者能容五升器。初如青缬美少年,渐久渐黄坚且緻。”可见他对椰子的情况了解得很详细。项安世曾当过湖广总领,广东广西是他的管理范围,当时海南属广西管辖,但他本人有没有到过海南还未可知。

“翻愚老工巧心数,能制瓶炉出新意。尽力揩摩发光彩,一月工夫成一枝。二瓶可花炉可香,中有千种万种味。笺封囊裹送大人,伴以银奁古心字。”费时一个月才可“成一枝”,最后项安世将椰子雕成了两个花瓶和一个香炉,作为珍贵的礼物送上。

宋朝,文人雅士们还喜欢用椰子做帽子,名为“椰子冠”,其中就以苏轼、黄庭坚师徒为代表。苏轼在诗中直言:“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黄庭坚也作《以椰子小冠送子予》,他说道:“有核如匏可雕琢,道装宜作玉人冠。”

到了明朝,中原人士对椰子的热情依然不减。明朝中期名臣、诗人韩雍曾被朝廷赏赐了三个椰子,于是韩雍赶紧写下《二月二十九日蒙恩赐椰子三枚赋此志感》一诗:“剖开玉碗光偏润,泻出琼浆味独真。千载深恩无可报,拜瞻嵩岳颂严宸。”虽是对朝廷恩赏的表态,但“千载深恩”与“三枚椰子”联系在一起也是让后人忍俊不禁。

标签: 名士荔枝逸事永兴水果古代

更多文章

  • 云嫔跟慈禧相比谁更受宠?死后十年才下葬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慈禧,云嫔

    大家好,说起云嫔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慈禧可以说是大家所广为熟知的一位历史人物了,她曾是晚清帝国的风云人物,但是,其实她并不是最早被咸丰帝宠爱的女人,最早被咸丰帝宠爱的是一位知名度很小的妃子,她就是云嫔武佳氏。清朝道光二十八年正月,道光帝突然下了一道谕旨,命皇四子奕詝搬到南三所(又称撷芳殿)居

  • 盛产美男的魏晋南北朝审美标准,你符合几点?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审美标准,魏晋南北朝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男性逐美现象也蔚然成风,盛极一时,虽然当时男性的审美追求与今天有些不一,但不影响后世津津乐道,并将其誉为是一个盛产美男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男性一度超越女性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我们如今知道的经典成语如掷果盈车、看杀卫玠、傅粉何郎、芝兰玉树的主人公都来自这一时期。那当时要达到什么样

  • 罗志祥出轨毁三观:离开要趁早,别跟烂人纠缠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罗志祥周扬青,罗志祥

    “识别渣男,看黑眼圈就可以。”“白天极限挑战,晚上挑战极限。”“没有一个女人,能活着从男人的手机里出来!”今天,你被惊雷了吗?”罗志祥周扬青“分手事件,以周扬青的“模范作文”引爆各

  • 历史上最著名的四个阳谋,一个比一个无解!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无解,比,著名,历史上,四个,阳谋,的,一个,最

    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阳谋,至今为止无解!下面故宫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所谓阳谋就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计谋,即使对手看出是计,甚至能够看到最终结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却对其无可奈何,乖乖入坑。相较于阴谋而言,阳谋要略胜一筹,今天笔者就来谈谈历史上三大高明至极的阳谋。阳谋

  • 大臣劝皇帝不要沉迷于美色,结果被打断三根肋骨,大臣:我不服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高炽,李时勉,明仁宗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明成祖朱棣驾崩,由于在出征返回途中病逝,加上皇子朱高煦、朱高燧一直不老实,张辅和杨荣当机立断,决定秘不发丧。一个多月后,装着明成祖的棺椁抵达京城,太子朱高炽出城迎接,并宣布父亲朱棣的死讯。又过了十几天,太子顺利登基,史称明仁宗。朱高煦与朱高燧傻眼了,心有不甘却无力回天。客观来说,尽

  • 古代将军画像上为何都是啤酒肚 他们的战斗力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将军,古代

    对古代将军啤酒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故宫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健身是如今男子青睐的运动方式,以现代审美观念而言,一身漂亮的腱子肉无疑是男性魅力的体现,不少男士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目标正是如此。可在古代,人们对于八块腹肌并不痴迷,甚至还看不上一身肌肉,腰细臀翘的男人。纵观古代那些战功显

  • 曹操有没有说过「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说过,休叫,有没有,叫我,宁,天下人,曹操,负,「

    曹操是否真的说过“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它的原始形态,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的孙盛

  • 淘宝总裁出轨千万粉丝女网红被删帖,让我看到了资本的舆论力量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大奕,花花董花花,淘宝总裁出轨

    张大奕,第一代淘宝女网红,年纪轻轻就已经赚下了6亿身家,粉丝千万,目前年收入破亿,占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如涵控股13%股份,某种意义上也算女企业家。既然能当女网红,张大奕肯定是美女,可能比不过明星,但比普通人要漂亮很多。外形优秀的同时,收入还超越了99%的男性。这是一个典型的A+

  • 揭秘日本人为何非常厌恶中国的“四大美食”?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美食,揭秘,日本

    说起美食来,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不一样。比如,中国地大物博,人口稠密,既有水果蔬菜,又有茗茶水酒,还有天南地北极为著名的饭店名厨与乡间小吃。 清代名家袁枚先生属于了不起的美食家,他性情率真放达,自称:“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琏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rd

  • 解密孙悟空的金箍棒当真是从龙宫抢来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悟空,金箍棒,解密

    龙王初见悟空,心里是充满疑问的。此人为何知道这条龙宫密道?是否为玉帝派来督导工作的同志?心里都没底。因此忙喊“上仙请进,请进!”,也给“领导”留下好印象。然后,上坐喝茶。喝茶干嘛?当然要套话。套套悟空的具体来路。是玉帝的人,好吃好喝招待。不是,看情况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