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中国古代富豪一夫多妻怎么过生活?

中国古代富豪一夫多妻怎么过生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07 更新时间:2023/12/18 18:55:23

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实质上是一夫多妻制,从春秋战国以后,已逐渐以制度形式规定下来。那么,在一夫多妻的情况下,这些男女是如何过性生活的呢?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韦小宝和他的七个老婆

一夫多妻,主要是在奴隶主、贵族、官僚中实行,他们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弄女奴,但那和婚姻无关,女奴连妾也算不上,只是供男子发泄性欲、玩之即弃的工具而已。多妻的情况,在当时的民间有,但不普遍,即使有妾,也不会多,而那些帝王、贵族、官僚的多妻,往往是以官制的形式规定,如《礼记·昏义》末段有云:“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周礼》云:“内宰以阴礼教六宫。”郑司农注云:“阴礼,妇人之礼。六宫后五,前一。王之妃百二十人:后一人,夫人三人,嫔九人,世妇二十七人,女御八十一人。”

到了春秋战国时,国君的妻妾更由百数十人增至数百数千人。《孟子·尽心篇》云:“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赵岐注曰:“侍妾众多至数百人。”《墨子·辞过篇》云:“当今之君,其畜私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管子·小匡篇》云:“(齐)襄公高台广池,湛乐饮酒。田猪戈,不听国政,卑圣侮士,惟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千;食必粱肉,衣必文绣,而戎士冻饥,戎马待游车之弊,戎士待陈妾之余:倡优侏儒在前,而贤臣在后;是以国家不日益不月长。”《后汉书·荀爽传》云:“三代之季,淫而无节。谣台倾宫,陈ae 数百。阳竭于上,阴隔于下。”可见,这一时期帝王贵族的多妻及纵欲已很严重了。

周代开始建立礼制,不仅规定了天子、诸侯、大夫妻妾的数目,而且规定了同房的时间和顺序。那时,人们喜欢以天体、阴阳、历数来决定事情的顺序,连后妃和帝王贵族同房的顺序也依照月的阴晴圆缺来决定。月亮每月从初一到十五会逐渐满盈,而后十五天则逐渐变缺,根据这个规律,从初一到十五,是由地位较低的女子开始进到地位较高的,而从十六到三十,是由地位较高的逐渐安排到地位较低的。

具体情况是:一日到九日,八十一御妇,每夜轮九人;十日到十二日,二十七世妇,每夜轮九人;十三日轮九嫔;十四日轮三夫人;十五日,皇后。十六日,皇后;十七日,三夫人;十八日,九嫔;十九日到二十一日,二十七世妇,每夜轮九人;二十二日到三十日,八十一御妻,每夜轮九人。这种硬性规定可能是为了防止后妃争宠,实际上有的天子并不一定严格按照这种规矩办事。

另一种说法是,皇后每夜都要和天子同房,每隔五日休息一日,这时才由其他嫔妃递补空缺,因此九个嫔妃要经过四十五天才能轮完一次。世妇以下的妃子则必须随着九嫔一起侍候天子,而不能和天子单独相处。

这种五天一巡的制度也被周朝时的各诸侯所袭用。诸侯共有九个妻子,其中除一位夫人外,另外还分为甲、乙、丙、丁四组侧室。每天晚上除了由夫人陪伴外,另由两个侧室相伴。通常的情况是,50岁以下的侧室才有和主君共寝的权利,因为这种女性还有怀孕的能力;50岁以上就不可和主君共寝了。但这只限于侧室,夫人(正室)则不受年龄的限制,可一直和丈夫昼夜相处,同进同退。

大夫只有一起二妾,以三日为一轮;而士族只能有一起一起。妻和妾的资格有严格区别,在一般情况下,妻子可以从晚上一直陪伴丈夫至次晨,而妾则必须在深夜时分等主君睡着后即行离去。

由于天子和后妃同房的顺序较为复杂,就产生了一种称为“女史”的官来掌握。女史会让嫔妃们戴上金、银、铜等不同质料的戒指,借以明确身份和识别服侍天子的顺序;同时,把她们的日常言行举止记录下来,作为日后递补时的参考。嫔妃们在月经期间,必须在脸颊两侧涂上红色,以表明自己的生理状况。有人考证,由于后来人们觉得两颊涂红的女子比较美丽,就逐渐形成了涂胭脂的习俗。

古代一夫多妻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媵、妾制。

媵制的起源很早,它是原始社会的族外婚向对偶婚演变中的一种过渡形式,即“与长期结婚的男性有权把她的达到一定年龄的姊妹也娶为妻。”《尸子》书中推测嫁二女于舜是媵制,“妻之以皇,媵之以英”,其说大致可信。媵制是指一个女子出嫁,须同姓品侄和奴仆随嫁。《仅礼·婚礼》注曰:“古者嫁女必以侄品从,谓之媵。”《易·归妹》云:“归妹以品,跛能履,征吉。”认为媵制如同跛脚,尚能穿鞋行走,是件好事情。

春秋时期,各国统治者实行媵制。如《诗经·大雅·韩奕》:“韩侯娶妻……诸品从之。”又《豳风·七月》中的“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也是说的媵婚。《诗经》中将“归”字解为“出嫁”的诗约有15首。清人王先谦、姚际恒释“公子”为豳公的女儿。诗的大意是,少女们在采桑时忽然心里悲伤起来,恐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进入战国,因为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媵制随之没落。后世有妻死,由妻妹续弦的婚俗,就是媵制的遗孑。

妾就是所谓小妻、侧室、偏房。《谷梁传·僖公九年》:“毋为妾为妻。”《汇苑》:“妾,接也,言得接见君子而不得伉俪也。”妾一般都是来自身分较低贱的女子,《礼记·坊记·郑笺》云:“妾合买者,以其贱同于公物也。”

此外,凡是未经明媒正娶的女子,也称为妾。《礼记·内则》认为“奔者为妾”。她们遭受社会的歧视,“父母国人皆贱之”。

媵、妾制的产生虽然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但由于它是一种十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所以很早就有人主张革除它。如《易经·革卦》彖曰:“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但是这种微弱的呼声在当时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更难取得实效。

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一夫多妻制有许多原因:

第一,是母系制的彻底崩溃与男权的伸张。男子以女子为私有财产,既然是私有财产,当然多多益善。

第二,部落战争和奴隶使用的结果。私有制引起了比过去广泛、剧烈得多的掠夺战争,通过战争总有大量的妇女、小孩成为奴隶,被胜利者任意占有。

第三,统治阶级的纵欲,以女子为玩物,同时以蹂躏女子多作为其权势的象征。这正如吴景超所说:“有钱有势的人想‘御声色’,乃是多妻制度存在的主要原因。但在‘御声色’三字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幸福便轻轻葬送了。”

第四,子嗣观念的影响,多妻则多子,多子则多福。

关于这第四个原因,可以再论述得多一些,因为子嗣观念贯穿于几千年来(甚至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中国的性文化史。子嗣观念在这一时期遗留后世的古籍、文物中找到许多证据,如王国维《殷虚书契后编》卷下十四叶一断其中就有“多子孙甲”的字样。

威斯特马克说过:然而人之欲拥有多妻,非仅基于性的动机,性以外如子孙、富、权威,皆足令其诱惑。且妻之不产,或生女不生男,亦常使男子有另求新配的要求。在东方各国以获得子孙为实行多妻的主要原因。日本纳妾曾由法律认可,其辩则在生育子嗣,继承先人的祭祠。古代兴都人的一夫多妻,似以恐惧无子而死为一要因。而同一动机,依旧在近代兴都人间存在。

许多波斯人迎娶新妻,仅为了初妇之无出,雷因说:“埃及男子对于不幸无出的妻,虽恋情犹浓,不忍割爱,徒以子嗣所关,乃引起重婚的念头。”仅因初期不产,或生女不生男,而承认或实行一夫多妻,实为许多民族的通例。

以上这种情况也是适用于中国古代的。那时,殷商民族是处在一个农业颇为发达,而四邻的敌人又极多的环境之下,他们自然会有多妻的要求,因为多妻可以多子,多子则可以扩张本族的势力,以抗御敌人,同时可以协助农业的生产及襄理家事。

自从周代的宗法家族组织确立之后,子嗣观念更加浓厚,如《诗经·螽斯》就以善生子的螽斯来比喻妇女的美德: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之诗也和《螽斯》相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蒖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就是说,“之子于归”以后,所赖以“宜家室”、“宜家人”的,无非是有花、有实、有叶,而宜能发荣滋长这几个条件罢了。

周代这种子嗣观念的发展,使多妻制度更加确定。以后帝王、贵族、官僚之多妻,以及一般市民百姓纳妾者,多以子嗣的传祧为借口。例如《白虎通·嫁娶妻》云:“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又云:“卿大夫一妻二者何,尊贤广继嗣也。”其实,“广继嗣”也许只是个借口,性的目的总是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的。

标签: 可以这种一夫女子天子子孙情况夫人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代女子要点“守宫砂”?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已经,时候,古代,其实,女子,这个,壁虎,因为

    经常看一些古装电视剧或者是武侠片的人可能会知道,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神奇的发明——守宫砂。只要女孩子身上有了这个东西,那么就完全可以证明她是个恪守贞洁安分守己的女子,但是如果这个守宫砂在出嫁之前就已经掉色,或者是脱落的话,恐怕这个女子就要被人怀疑了。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守宫砂千古以来,中

  • 曹操为什么处死孔融?真相让人吃惊!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什么,一是,历史,同伴,当时,处死,不孝,名士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建安元年,袁绍之子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形势危在旦夕。孔融害怕有损其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饮酒作诗从不督战。直到敌军破城,他才仓皇出逃,被丢下的妻子和孩子因此殉难。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孔融之死 作为

  • 这个君主为百姓求雨差点丢了性命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君主,诸侯,大家,天命,一个,历史,天下,地方

    武王伐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历史故事,也是因为商纣王,商朝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成了昏庸无能、腐败不堪的代名词。其实,商朝的开拓者,商汤是一个了不起的帝王。他也是华夏历史上一位最具影响力的顺天应命之君,其实,他的品德更应该得到更多的发扬和传承。每当改朝换代,由于灭国之君的荒淫昏庸残暴无能,第一

  • 这个和尚是元朝末年和朱元璋一样的厉害人物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自己,和尚,一个,这个,朱元璋,元朝,历史,起义

    为什么朱元璋会被大家所推崇呢?他“驱除鞑虏、还我中华”的作为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他是历史上惟一一个从底层爬起来的皇帝。就连汉高祖刘邦都是有亭长的底子在的,但朱元璋不同,他祖上三代都是贫苦的农民。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元朝末年的另一个厉害人物,在朱元璋还在放牛的时候,他就已经率领十万大军在征伐元朝

  • 唐太宗死后李治是这么对待老爹的后宫嫔妃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皇帝,皇后,贵妃,李世民,儿子,死后,就是,十五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留下了一后十五位嫔妃,当然这是比较有名份的女人,其他的女人不计入考虑之列。毕竟皇帝李世民的女人不止十几个吧。平常说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外加82世妇,我算数不太好,你帮我算算?李世民的后世子孙唐明皇,有后宫佳丽3000,李世民再不济,至少有他的三分之一吧。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

  • 一九四二, 虚构与真实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后来,农民,没有,粮食,灾情,电影,灾民,河南

    大灾,县志只留一笔“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你问的到底是哪一年?”92岁的姥姥说。1992年,在《农民日报》工作的刘震云回到故乡河南延津县魏邱乡李恩村采访。他是应好友钱钢(时任《中国减灾报》编委)之约,为《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一书写1942年的河南旱灾。回乡前,钱钢陪刘震云骑自行车到北京图书馆泡了两天

  • 探秘中国古代文人也曾邂逅UFO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探秘,UFO,古代

    UFO,是英文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的简称,通常译为“不明飞行物”,但又不是普通的飞行物,而是常常与外星或宇宙空间联系在一起的一种亦真亦幻的事物。在中国古代,不明飞行物的目击事件不在少数,甚至我们所熟知的文人,也成为目击事件的亲历者和记录者。宋神

  • 明朝皇帝大多平庸 为何仍维持近300年统治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监,虽然,平庸,正德,万历,皇帝,内阁,明朝

    皇帝多奇葩,明朝特别多。统计一下,明朝享国近300年,共传16帝。这16个皇帝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外,其余14个皇帝,大多表现得平庸。即使考虑到清朝编撰的《明史》有抹黑的成分,明朝这14个皇帝,也难称“英明神武”。长达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就不说了,迷信方士、制作丹药差点被一群宫女

  • 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收入,官员,一个,左右,可以,大米,银子

    经常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某些财大气粗的公子哥,随便一挥霍就是几千两,几万两银子,给人的感觉好像不值钱一样,但是相对百姓来说,有时候几个铜板就可以让他们一家子过上一阵时间。很多人会好奇古代的银子,一两到底能买多少东西?或者说换算到现在的人民币到底值多少钱?如果去掉银子古董的价值,就按照跟我们现在的硬

  • 和珅本可免死 但他拿出护身符 立即被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佩戴,皇室,清朝,可以,珍珠,皇帝,乾隆,官员

    对于和珅到底是忠是奸?其实和珅对于乾隆而言,确实是个忠臣,乾隆让他弄钱他就弄钱,为了满足乾隆的物质欲,和珅也是在乾隆的授意下向各省官员催逼钱财。乾隆死后,嘉庆看着空空如也的国库,就想扳倒和珅,和珅一倒台,国库就充实了。在查抄和珅家时,发现一个珍贵的物品,这种珍稀物品连皇宫都没有多少,而和珅家却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