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海战

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海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95 更新时间:2023/12/8 2:32:15

宋元战争旷日持久,从1235年至1279年,打了45年。

德?二年(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带5岁小皇帝宋恭帝出城投降。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二王(益王赵?、广王赵?)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在福州7岁的赵?登基称宋端宗,改元“景炎”,组织抗元。

元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攻陷福州,南宋朝廷流亡到泉州,张世杰借船遭泉州城舶司蒲寿庚拒绝,蒲降元。张世杰抢船出海,流亡朝廷漂流到了珠江口。在深圳湾遇台风,宋端宗坠海差点溺死,惊吓成疾。端宗病死后,7岁的弟弟卫王赵?在今香港大屿山梅窝乡登基,年号祥兴,左丞相陆秀夫和统军主帅张世杰护卫赵?逃到崖山,继续抗元。

一路凄惶据崖山,超前殉国反误国

当年崖山还是个岛,没有与大陆相连,宋军将宋帝等中心设于此。在西山临建行宫30余间,建军屋3000间,让文武百官安顿下来。史料记载,小朝廷在崖山期间,训练士兵,制造兵器、船舰,开辟“草市”方便贸易。各地组织义军前往,集结20余万人,分兵屯守在崖山周围,大部分安住在舟船内。所需粮食资给从粤西和琼州等“海外四州”取办。

当元军张弘范从潮阳港出海刚到甲子门时,崖山就收到探报了。有人建议张世杰:“如元军以战船塞住崖门出海口,宋军进退不得。应先据此地迎敌!胜是国家福气;不胜还可西逃。”

但掌握优势兵力的张世杰,在经历了焦山惨败后,已经对残宋不抱希望,拥20万之众,却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把千余艘战船背山面海,用大索连接,四面围起楼栅,结成水寨方阵,把木制战船两侧用衬垫覆盖,以防御元军的火箭和炮弩,赵?的御船居于方阵之中,打算在此死守,实际上也是漂泊流离的亡国心态影响了南宋军民的斗志,打算毕其功于一役,胜则没有长算,败则一举殉国成仁,以结束这无穷无尽的流离颠沛。

后世兵法家评张世杰此举有三大失误:一是据崖山天险却放弃了对入海口的控制权,等于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对方;二是把千余战船贯以大索,结成水寨,虽然集中了力量,但却丧失了机动性、主动权,相当于把宋军暴露在敌人面前,任人攻打;三是全局战败,因结阵错误无法拔舟远遁,因而客观上造成张弘范一鼓荡平残宋、赵宋一战而亡的局面。

张弘范率水军赶到,果然马上扼控崖山之南入海口,又从北面切断宋军退路,控制陆上淡水水源和粮道。海上宋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10多天的防御战中,将士们只能以干粮充饥,饮海水解渴,饮海水的士兵呕吐不止,脸部浮肿,将士疲惫不堪,战斗力严重削弱。

元军跳上宋船后,无法移动、缺乏机动灵活的宋军,面对的就是和陆战优于自己的元兵短兵相接,且无法迅速转移,死拼下来的结果是宋军大溃。兵荒马乱中,缺少定力的文人丞相陆秀夫也失去了镇定,他过早地选择了杀身成仁做忠臣,逼着自己的妻儿一一跳海,然后匆忙背着幼主赵?蹈海殉国。

本来事尚有可为:血战惨胜的张世杰领兵来接宋帝时,却得知宋帝已被丞相背着蹈海,顿时军心大散,宋室大势已去。

获救的杨太后哭道:“我忍辱至今,只为赵氏最后一块骨肉。今事已至此,我还有何颜面复活耶?”次日趁人不注意,杨太后投海自尽。

残宋帝、后、相一战而丧,赵宋大旗不举,人心浮丧,为将不识天文不懂地理的张世杰,率残军沿广东海岸西去。途遇风暴叹曰:“若天要亡宋,就请覆沉我的舟师吧。”后在海陵岛附近全军尽覆。

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

宋元之战从公元1235年爆发,至1279年2月崖山宋室覆亡,持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铁骑纵横世界形成欧洲惊恐的“黄祸”以来,遇到的费时最长、着力最大、最为棘手的长期战争。被称为“世界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的崖门海战历时23天,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包括参战的外围后勤保障人员),动用战船2000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上千,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大海战。

说其惨烈,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役胜负已定之后,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了不使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皇帝、太后、丞相、官员、士兵、妇女、百姓,不愿服从残暴的蒙古政权,纷纷蹈海自尽……元朝所编的《宋史》客观地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

在这家国命运的转折关头,十万人集体殉国,从帝后到丞相、大臣、士兵乃至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表态。这是何等的惨烈决绝,这又是何等的誓死如归!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的精神遗存里,都是仅见的。这才是本原汉的精神。

决定宋元国运更替的两军主帅,居然是一对远房堂兄弟,元军掌军的是张弘范,年长宋军主帅张世杰几岁。张世杰幼年丧父,曾经寄居张弘范家一同求学。后张世杰投奔南宋,成掌军大员。但此张远不如彼张。作为灭宋的主要将领,北方汉人张弘范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他曾筑“一字城”分割襄阳、樊城,随后攻下樊城,逼使驻守襄阳城的宋军出降。在后来的江南焦山之战他又击溃宋将张世杰率领的宋军主力;1278年,在被元世祖封为“蒙古汉军都元帅”后,率军攻打闽广两地南宋的残余势力,在海丰五坡岭一战生擒领兵丞相文天祥;其后在崖山再次击溃南宋舰队,彻底灭亡了南宋政权。(赵世龙)

标签: 中国历史上惨烈

更多文章

  • 以失败而告终的历次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失败,北伐

    “北伐”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挺时髦的词,它往往代指历代南方政权为恢复中原、越过长江黄河天堑、统一全国的举动。但实际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大多以失败而告终。说明历史上中国的北方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实力都明显高于南方,南方统一全国的条件与时机还不成熟。本文将历史上历次失败的北伐简要列出,供读者参考。东

  • 夏军甘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夏军甘之战,夏王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启率夏军在甘(今陕西户县境,一说河南今郑州西,或说今洛阳西南)与有扈氏军的一次交战。启击杀益(参见夏启攻益之战)后,积极组建军队、加强统治机构,获取中原各部族首领的承认,使子承父位及君主专制合法化;并在钓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将首领转化为诸侯、贵族,以巩固其

  • 季杼灭豷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季杼灭豷之战,夏王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之子季杼率领有虞氏军于戈(约在今河南中部)攻灭豷所率有穷氏军队的作战。寒浞篡夺王位,后封次子豷于戈地。少康只身逃到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参见《夏少康复国之战》、《浇灭相之战》条),聚集大批力量,开始复国之战。他先攻灭寒浞长子浇于过(今

  • 张献忠声东击西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献忠,声东击西,李自成

    李自成与官军大战的时候,张献忠也把官军杀得人仰马翻。张献忠是陕西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穷苦人家出身,在明军里当过兵。与李自成差不多时间里起兵造反,自称“八大王”,当上农民军三十六营中一个营的首领。他曾经与高迎祥一起,向江淮地区进兵,攻占凤阳,焚烧皇陵。后来回师转战陕西、安徽、湖北等省。明朝

  • 帝喾攻共工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帝喾,共工

    相传帝喾时期(约公元前24世纪),帝喾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约今河南辉县境)的作战。原始社会晚期,黄帝之后,黄帝族部落联盟生活在中原东部高辛(今山东南部地区)一带。相传黄帝曾孙帝喾号高辛氏,继颛顼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炎帝族的一个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居其上流黄河西岸(约今河南辉县境),经常侵犯其他部落,

  • 夏伯靡灭寒浞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夏伯靡,寒浞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夏臣伯靡率领有鬲氏、斟灌氏、斟寻氏军于斟寻(今河南巩义西南)攻灭寒浞所率有穷氏军的作战。后羿篡夺夏权,寒浞又取而代之。夏朝属臣伯靡,先转为后羿服务,后因受寒浞所逼,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避居。他依靠有鬲氏力量,收笼被有穷氏攻灭的斟灌氏

  • 明军兵败萨尔浒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军,兵败,萨尔浒

    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到公元1644年入关后建立清朝止,共用了二十八年时间,打了大大小小好多次战争,第一次大战就是努尔哈赤攻击抚顺之战。他先派奸细扮作商人混入城中,作为内应,又在城外伏击明朝援兵,一举攻入抚顺。消息传到京城,震动了朝野。辽东是明朝东北方面的军事重镇,三面有敌人,几

  • 禹攻共工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禹攻共工之战

    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禹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部落联盟(今河南嵩县北黄河附近)的作战。原始社会晚期,中原地区生活着黄帝族系的部落联盟(今山西南部),舜为首领。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人民。舜命禹治水。炎帝族系的共工氏部落联盟,长期与舜领导的部落联盟争夺生存地域,并为治水发生冲突。于是,禹

  • 颛顼与共工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颛顼,共工

    相传帝颛顼时期(约公元前25世纪),颛顼部落联盟与共工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今河南北部)的作战。原始社会晚期,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号高阳氏,继黄帝为该部落联盟首领。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正处黄河(约当今卫河)东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九有(即九州)黄

  • 夏禹攻有扈氏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夏禹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帝禹部落联盟进攻有扈氏(今陕西户县一带)的作战。禹在完成治水及战败三苗(参见舜攻三苗之战)后,实力更强,威势益增。曾在涂山(今安徽蚌埠西,一说今浙江绍兴境)召集中原各族系部落首领聚会,以确立其最高领导地位。有不从者,如曹、魏、屈、骛等族,俱被禹以武力征服。此际,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