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苏俄内战 保卫十月革命成果的一场决战

苏俄内战 保卫十月革命成果的一场决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00 更新时间:2023/12/16 23:33:47

苏俄内战外国武装干涉是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为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同 国内反革命武装和外国干涉军进行的战争。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它给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与民族的革命斗争带来了希望,也引起国内 外反革命势力的仇恨和反抗。国内被推翻的剥削阶级企图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 权,是苏俄内战爆发的主要起因。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则使这场内战更为尖锐化和复杂 化。为了捍卫十月革命的成果,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国内经济遭到 严重破坏、敌人四面封锁的艰难条件下,领导全国军民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国 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为苏联由战争转入和平建设创造了 条件。

十月革命胜利后,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其利益的各个党派在边疆各地区,尤其 是南部和东部边疆地区结成了反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阵线,组织反革命武装,发动反革命 叛乱。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以德国为首的四国同盟还同俄国处于交战状态, 他们的军队还驻守在从里加到多瑙河口一带,对苏维埃俄国虎视眈眈。

在这种形势下,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短期内完成了退出帝国 主义战争,平息反革命暴乱,粉碎德奥等国的进攻,建立全国革命政权和新型工农红军 等重大举措。这一切为日益临近的内战准备了力量,设置了战场,赢得了时间。

1918年3月15日,在伦敦召开的协约国总理和外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对俄国东 部联合进行干涉”的决议。5月底,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俘组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 在协约国策划下打响了反对苏维埃共和国的内战第一枪。该军迅速由2万人扩充到6万 人,并支持东部各地的反革命势力,成立了一批反革命政府,建立了一批反革命武装。 与此同时,在德国扶植下的旧俄将军克拉斯诺夫、列克谢耶夫、邓尼金等人,也在俄 国南方纠集反革命武装,伺机顿河、库班、高加索进犯,到1918年夏,苏维埃共和国 已面临四面包围的严峻局面:外国武装干涉者和俄国反革命武装,先后占领了乌克兰、 伏尔加河流域一部、高加索、中亚、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大片地区,几乎相当于 苏维埃共和国四分之三的国土,形成了东、南、北方以及高加索等数条战线,绵延1万 多公里。此时,全线白军总共约有70余万人,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处在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的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着极大困难:与南方产粮区的联系 被切断;工业陷入崩溃;反对粮食垄断政策的富农分子不断暴动,饥荒蔓延,人民忍饥 挨饿。

此时,工农红军刚组建不久,有志愿兵30万人,与敌军相比,处于劣势。根据列宁 的提议,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一切工业部门实 行国有化,宣布粮食专卖和余粮收集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严格的集中管理。在军 事方面,鉴于夏季的形势,俄共中央确认东线是主要战线,并通过了加强东线的决议。 东线红军于6月组成东方面军,共有步、骑兵7—8万人,辖五个集团军,在伏尔加河区 舰队的配合下,展开在2000公里的正面上。

此时,东线高尔察克白军与捷克斯洛伐克军团15万余兵力,继续西进,他们的企图 分别是:向彼尔姆进攻,以便与由北线南下之敌会合;完全占领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然 后由此向莫斯科进攻。为了阻敌西进,把敌人赶过伏尔加河,解放其中游地域、卡马河 沿岸和乌拉尔,打通与土耳斯坦的联系。东方面军各部于8月底和9月初先后对敌发起进 攻。经过近两个月的进攻作战,东方面军在750公里宽的地带内突破了敌军防线,向东 推进了300—400公里,暂时夺取了战略主动权,稳住了东线形势,打击了白军士气。

在南线,克拉斯诺夫白军在德军的支持下,由顿河向南方重镇察里津进攻。北高加 索的邓尼金白军先后攻占了萨尔斯克和提霍列次克等车站,切断了北高加索与察里津的 联系,企图打通一条通往黑海各港的通路,以便以南方保障克拉斯诺夫白军的后方。在 敌突然进攻的情况下,南线红军被迫组织防御,在察里津、格罗兹尼等要点进行了顽强 的保卫战和塔曼集团军的撤退。在抗击东线和南线进攻之敌的同时,北线红军在沃罗格 达、科特拉斯两地组织了防御,粉碎了在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登陆的外国干涉 者南下与东线白军会师的企图。总之,经过内战初期前几个月的作战,弱小红军顶住了 敌人首次进攻浪潮,经受了锻炼,但不久又面临新的更严峻的斗争。

1918年11月,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以德国为首的四国同盟向协约国投降,德 国和奥匈帝国发生革命。苏维埃政府立即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并着手解放被德 国侵占的领土。协约国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腾出手来,加紧了对苏俄的干涉,向俄国增 调大批兵力,占领了黑海各港口、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南部。原来投靠德国的邓尼金、克 拉斯诺夫又倒向了协约国。这一时期,南线成了反苏维埃势力的主要战略基地。苏维埃 共和国又一次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对敌斗争的领导,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1月底 决定成立工农国防委员会,由列宁任主席,负责领导全国的军事与经济活动,确保前后 方的统一。11月26日,俄共中央决定,要竭尽全力在各条战线展开进攻,特别要在威胁 最大的南线展开进攻。战略方针是:在白军同干涉军会合之前先歼灭白军,然后再击败 干涉军。至1919年初,红军经过近5个月的奋战,解放了乌克兰以及伏尔加河、顿河流 域等粮食、燃料产区。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在当地人民奋勇斗争下也获得解放。 至此,苏维埃共和国的地位大为巩固。红军的初步胜利迫使帝国主义者放弃了直接出兵 的打算,改为支持俄国反革命势力和策动俄国西部、西北部的邻国向苏维埃共和国进攻。

1919年春,苏维埃共和国国内形势仍然十分艰难:粮食和油料危机加剧,国家仍处 在四面受敌的状态,战线长达8000公里。国内外反革命武装计划在3月发动更大规模的 进攻,进攻的主要突击力量仍然是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部队。高尔察克在东线实施主要 突击,邓尼金在南线,尤登尼奇在彼得格勒,末勒尔在北线,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的民族主义分子在西线分别实施辅助突击。各线白军共150万人,其中作战兵力51万人, 协约国利用其海上优势,对全线白军实施广泛支援。此时,红军共有140万人,其中作 战兵力38万余人。至4月中旬,各线白军不断进攻,使苏维埃共和国的形势渐趋恶化, 东线形势尤为严重,它再次成为共和国的主要战线。俄共中央分析了当时形势,确定了 粉碎高尔察克,解放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战略任务,并采取措施,增加 武器生产,改进交通运输,给东线增调人力物力。

几经削弱的东方面军到4月中旬补充到14万人,编成两个集群:由第一、四、五和 土耳斯坦集团军组成南方集群,伏龙芝任司令员,其任务是由布祖克地域向乌法实施深 远包围突击,在450公里宽的正面上粉碎敌西集团军;由第二、三集团军组成北方集群, 绍林任司令员,其任务是向萨腊普利、彼尔姆方向实施正面突击,击溃敌西伯利亚集团 军。东方面军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粉碎了高尔察克的西集团军和西伯利亚集团军,进 到了乌拉尔山前地带,向前推进了350—450公里,解放了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人口 500多万的重要产粮区和工业区。通过反攻,红军在东线牢牢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取 得了对高尔察克白军的决定性胜利。

1919年上半年,正当东线红军大举反攻之际,获得协约国大量武器援助的邓尼金已 成为反对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突击力量。邓尼金在从伏尔加河到德涅斯特河1300公里的 正面上大举进攻,企图迅速占领莫斯科,消灭苏维埃政权。于是,邓尼金成了主要威胁, 南线再次成为主要战场。对此,7月9日列宁向全党发出了“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 的号召,红军总部制定了在南线反攻的计划。为了便于指挥,把原来在1300多公里宽正 面上作战的南方面军分编为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到10月中旬,南线红军总兵力已达 18万人,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红军的变化。南方面军的反攻从10月11日持续到11 月18日。其间,实施了奥廖尔—克罗梅进攻战役和沃罗涅什—卡斯托尔诺耶进攻战役。 到11月17日,红军攻克了库尔斯克,重创了邓尼金志愿集团军,切断了它同顿河集团军 的联系。到11月下旬,南方面军的顺利反攻已发展成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的全线总攻。 南线红军的进攻从1919年11月19日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至1920年1月10日结束,共 持续了53天。此间,红军两个方面军在1100公里宽的战线上向前推进3550公里,粉碎了 邓尼金白军主力,解放了近5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在进攻中,红军选择白军兵力薄弱的 结合部,沿捷径实施主要突击,发挥骑兵兵团和军团作为快速手段的作用,加速了战役 进程,割裂了敌军集团。这一切都加速了红军的胜利和邓尼金的失败。

1920年初,各路红军纷纷出击,扫荡白军残余,几遭打击的各线白军残余纷纷逃往 边远地区。至此,苏维埃共和国赢得了内战的决定性胜利。红军在南线击败了邓尼金, 在东线击败了高尔察克,在西北击败了尤登尼奇。从1919年下半年,外国干涉军除远东 白军外,已先后撤出俄国,国际帝国主义的封锁已经破产。此后至11月,苏维埃共和国 打退了波军的进攻,签订了《里加和约》(参见“俄波战争”),粉碎了邓尼金的残部 ——弗兰格尔白军的进攻,结束了内战,国家开始转入和平建设。

在持续3年的苏俄内战中,苏维埃人民及其武装力量,经过奋战挫败了外国武装干 涉者及其所支持的反革命白军的多次进攻,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这次胜利使刚 刚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得以站稳脚跟,为尔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之所以能克服艰险, 战胜强敌,除了战争本身具有的人民性和防御性外,主要是建立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在战争中实行了严格的集中领导和指挥;着眼苏俄内战的特点,采取坚决、灵活的作战 方针,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发扬红军之长,利用白军弱点,化被动为主动,逐个歼灭 了敌人。

标签: 苏俄内战保卫十月革命

更多文章

  • 凡尔登之战 战争史上的“绞肉机”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凡尔登,战争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了一次大厮杀,这就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次大战的中期,德军在东线即对俄作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下, 为尽快打败英、法军队,其主攻方向转回到西线,决心首先攻克法军坚守的战略要地凡 尔登。然而,事与愿违,德军不仅没有攻下凡尔登,而且惨遭失败,

  • 克里米亚战争:沙俄对奥斯曼帝国“遗产”的争夺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克里米亚战争,沙俄

    克里米亚战争:沙俄对奥斯曼帝国“遗产”的争夺一度称霸欧洲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到19世纪上半期迅速衰落,中央政权不断削弱,被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的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或名存实亡,已成为昔日帝国的“遗产”,这为早已觊觎的欧洲列强大开了争夺的方便之门。在这些“遗产”中,首都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博斯普鲁斯和达

  • 古埃及与赫梯战争简介、背景、经过、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埃及,赫梯

    【战争时间】公元前14世纪末~前13世纪中叶【战争地点】叙利亚卡迭石【交战双方】古埃及VS赫梯王国【关键人物】拉美西斯二世【战争背景】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其疆域起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谷地,并一直扩展到西亚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当时埃及的法老时代已经历了1500多年,正处于第十九王

  • 俄国农民战争:普加乔夫血溅莫斯科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俄国,农民战争

    18世纪后半期,俄国农民领袖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是俄国历史上四次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和最后的一次。它震撼了沙俄的封建农奴制统治,对沙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军事上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18世纪后半期,俄国已从昔日的“彼得盛世”巅峰开始衰败。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全俄市场的

  • 北方战争:俄罗斯帝国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方,战争,俄罗斯,帝国

    1700—1721年北方战争,是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与瑞典进行的战争。瑞典长期称霸波罗的海,到17世纪末,与周边国家丹麦、波兰、俄国等国的领土争端激化。1699年,俄沙皇彼得一世、丹麦国王和波兰萨克森奥古斯特二世缔结关于对瑞作战的条约(“北方同盟”)。俄国允诺在与土耳其缔约后开始军事行动。

  • 中越两山作战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越,两山

    1984年4月19日,昆明军区奉命收复被敌军占领的老山和老阴山。4月28日我14军40师和11军31师分别对老山和者阴山发动拔点作战。经过一日激战,我军攻下老山主峰及其它重要高地,歼敌1200余人。接着31师也收复了者阴山,歼敌580人。5月15日,41师122团攻占了八里河东山,歼敌2个连。我军收

  • 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战俘被俘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自卫,反击战

    1979年2月17日清晨,对越自卫反击战终于打响了第一枪。3月2日,越北重镇谅山失守,拱卫首都河内的门户已被推开。此刻,我军若继续挥师南进,红河三角洲将无险可守,大军长驱直入进驻河内指日可待。但解放军却就此止步,从即日起逐步撤军。既然是战争,作战双方无可避免都会有士兵被俘。在这场历时28天的战斗中,

  • 西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沙群岛,中国

    西沙群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由宣德、永乐两个群岛及其他岛礁组成。它与东沙、南沙、中沙群岛同为南海四大群岛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永乐群岛包括甘泉、珊瑚、金银、琛航、晋卿等岛屿。从1405年(永乐三年)到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等数万人曾七下西洋。

  • 对越反击战纪实:父亲乘坦克时被越军伏击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反击战,纪实

    我父亲是68年参军入伍,被分到122师364团,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我有时问他参战的经历,他一直都不肯跟我说。我昨天晚上跟我父亲喝酒,结果酒喝多了,在我打听下,他也慢慢回忆了一些,根据他说,他当时在364团1营部当营部助理,负责管理司务长之类后勤的事情。78年十月左右的时候因为我刚出生嘛,我父

  • 湘潭之战,1854湘军血战湘潭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湘潭之战,湘军

    长沙城中的湘军将领们还在讨论水师进军方向的时候,湘潭之战已经打响了。清军方面的主将是湘军初期的第一悍将塔齐布。湘军当中,猛将众多。其中最猛的,前期为塔齐布,后期为鲍超。塔齐布作战很有特色。每次开战,他喜欢背着一把火枪、两把腰刀,手里拿着长矛以及套马杆,单枪匹马冲入敌军阵中。一般不允许别人跟随,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