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博罗季诺会战:拿破仑饮恨莫斯科城下

博罗季诺会战:拿破仑饮恨莫斯科城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37 更新时间:2023/12/11 5:43:06

拿破仑战争期间,俄法两军于1812年9月7日,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进行了一次重大会战。

1812年夏,拿破仑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万人的大军,决心入侵俄国,以图称霸欧洲。

6月24日,法军进入俄境,第一批三个集团近45万人,很快深入俄国内地。战争初期,俄军面对法军咄咄逼人的攻势,被迫撤退,沿途进行坚壁清野,以阻滞法军前进。

8月16—18日,俄法军在斯摩棱斯克激战。俄军抵挡不住法军进攻的锐势,放弃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撤退。8月29日,新任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抵达前线,率军继续后撤。

9月3日,俄军在博罗季诺附近预先选定阵地,以切断法军通往莫斯科的两条主要通道,库图佐夫决心依托阵地与拿破仑军队进行一次决战。9月4日,库图佐夫向亚历山大一世报告说,阵地选在莫扎伊斯克前方的博罗季诺村。博罗季诺阵地正面宽8公里,前沿位于马斯洛沃、戈尔基、博罗季诺、谢苗诺夫斯科耶一线;右翼在马斯洛沃村附近,紧靠莫斯科河;左翼与难以通行的乌季察森林相连;中央以库尔干纳亚高地为依托;后方有森林灌木林,便于隐蔽配置军队和实施机动。阵地构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法军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军交战。

9月7日,双方激战开始。拿破仑率法军(约13万人)向俄军(约12万人)发起猛烈进致,交战开始时,俄军在炮兵方面,特别是在大口径火炮方面略占优势。俄军有火炮640门,法军有火炮587门。库图佐夫的作战企图是,以积极防御的手段尽量杀伤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为尔后交战和歼灭法军保存实力。拿破仑的战略主,是以一次总决战粉碎俄军。面对俄军的防御,法军难以从两翼包抄,决定在博罗季诺会战中采取正面突击,以求在狭窄地段上突破俄军防线,揳入俄军后方,将俄军逼至莫斯科河加以歼灭,从而打开通向莫斯科的大门。

在博罗季诺会战前,俄法军于9月5日,为争夺多面堡展开激战。结果,俄军顽强抗击了法军的进攻,为俄军赢得了在主阵地完成防御的时间。

9月7日拂晓,博罗季诺会战以双方炮战开始。法军向博罗季诺村发起进攻。在法军优势兵力的猛攻下,俄军渡过科洛查河,退守防御。法军尾随其后渡河,遭俄军反冲击,受重创,一部被迫退守科洛查河西岸。清晨6时许,法军开始向俄军防守的巴格拉季昂棱堡进行冲击。7时,法军再次发起进攻,攻占了左面一个棱堡,俄军以勇猛的反冲击将其击退。

双方遂派增援部队。8时,法军对巴格拉季昂棱堡发起第三次冲击,攻占了左右两座棱堡。从9时至11时,法军先后四次对棱堡发起冲击,均未奏效。12时许,法军开始了对棱堡的第八次冲击。拿破仑以4.5万军队和400门火炮对付在狭窄地段(1.5公里)上的俄国1.8万军队和300门火炮。双方短兵相接,战斗十分激烈。俄军巴格拉季昂将军在一次激战中,身负致命重伤。最终,法军夺得阵地,遂占领博罗季诺。

拿破仑由于不敢轻易将最后的预备队——近卫军投入战斗,因而无力扩张战果。俄军顽强抵抗,由于无法补充军队的损失,不能投入全部预备队,只得撤回内地,敞开了莫斯科的大门。拿破仑于9月14日进入莫斯科。

此役双方损失惨重:俄军伤亡5.2万人,法军伤亡5万以上(一说俄军4.4万人,法军3万余人)。博罗季诺会战,双方未能决出真正的胜负,但为俄军消耗法军和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

在博罗季诺会战中,俄国库图佐夫将军显示出高超的作战指挥艺术。俄军战斗队形成纵深配置,战斗队形的总纵深为3—4公里,步兵同骑兵和炮兵之间配合密切,保障了防御的坚固性;俄军各部队拥有较强的预备队并建立有总预备队。

库图佐夫十分重视预备队和总预备队的作用,指出“预备队尽可能保存得久一些,因为一个将军,只要他手中还握有预备队,就不会战败”。在会战中,双方战斗队形编成基本相同,显示了纵队和散开队形战术的特征;在冲击或反冲击之前,巧妙使用炮兵,先以炮兵火力进行猛烈射击,实施火力准备,而后再以密集的步兵和骑兵队形实施突击。

俄军撤回内地后,积聚力量,为转入反攻创造条件。10月18日,俄军开始反攻;19日,法军撤出莫斯科,尔后节节败退。法军11月的维亚济马交战失利,对其士气影响极大,加速了法军的瓦解。战至12月,法军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以丧失50多万人的惨败而告终。

博罗季诺会战对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的整个进程有重大影响。虽然没有直接导致战争进程发生根本性转折,但标志拿破仑军队覆灭的开始。拿破仑后来写道:“在我一生的作战中,最令我胆战心惊的,莫过于莫斯科城下之战。作战中,法军本应取胜,而俄军却博得了不可战胜的权利。”

标签: 博罗季诺会战拿破仑

更多文章

  • “庚子赔款”的结果及其对各国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庚子赔款

    1900年为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到第二年辛丑年的1901年9月7日,德、奥匈、比、西、法、英、意、美、日、荷、俄等国的公使组成外交团,在西班牙使馆与庆亲王奕匡、李鸿章等举行谈判,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要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匈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挪威六个

  • 墓碑上的军功章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墓碑,军功章

    圣彼得堡郊外有一座无名烈士墓,里面埋葬着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在离无名烈士墓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墓,这个墓地被人拆掉一回,就会重新堆起一回,堆墓的人是谢尔盖。1980年,墓地发生了凶案,谢尔盖老人躺在血泊中,他人生最后一句话是:“垫子下有信……保护……那枚奖……章!”谢尔盖是一名苏联老兵,因为家里

  • 为什么非要等天黑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天黑

    二战期间,苏德双方激战正酣,一天,苏军统帅朱可夫接到斯大林密电,必须在一周之内对人数远超过自己的德军发起偷袭,摧毁敌方防线。接到密令后,朱可夫立刻查看一周内的天气预报,发现有一天晚上是阴雨天,非常适合进攻,于是便将偷袭定在当晚。可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当晚的天气却由阴转晴,此时出击,定被德军发现。如果

  • 玫瑰战争介绍 玫瑰战争背景和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玫瑰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1455~1485年【战争地点】英国境内【交战双方】兰开斯特派集团VS约克派集团。玫瑰战争介绍,玫瑰战争背景和经过【战争背景】1337~1453年间,英法两国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在战争中,英国的各封建贵族都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这种武装力量体制有利于对外敌作战,但却对维护内部政权稳

  • 永留清白在人间——悲剧英雄于谦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白,人间

    于谦(1398~1457),现代浙江钱塘县(今杭州)人。幼年勤学,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他很仰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斋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在“画赞诗”里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死,弗苟而全”等辞句,反映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品德个头的水平,指向祖国历史上第一流英烈人物。这时候于谦还

  • 诱歼美机追记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美机,1967年

    1967年,越南的旱季来得特别早,8月初便已是万里无云,秋高气爽的景象了。这正是我援越工兵部队施工的黄金季节。但是,五支队304团在完成了安沛省7号路的施工,转场黄连山承修11号路时,却遭遇到了险恶的情况……美机逞凶施工受阻施工部队入越以来,一直是在高射炮兵的护卫下进行作业。304团转场到黄连山后,

  • 独脚将军的惊险海上突围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独脚,将军

    陈策,民国初期海军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年少时加入同盟会,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革命,曾协助孙中山在广州对抗陈炯明;1930年任海军第四舰队司令,主办黄埔海军军官学校。抗战时因在战场上负伤截断一腿,得了“独脚将军”之称。几年前,一家英国报纸刊登了海军老兵巴迪·哈德的一篇回忆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

  • 英国王位争夺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英国,王位,争夺战

    【战争时间】公元1066年【战争地点】英格兰南部黑斯廷附近【交战双方】诺曼人VS英国【关键人物】威廉、哈罗德【战争背景】盎格鲁人与撒克逊人本来是欧洲大陆上日耳曼部落的一部。公元5世纪中,盎格鲁、撒克逊侵入不列颠,后形成数个小国。这些小国相互争斗、兼并和侵吞,到9世纪初仅剩七个较大的王国。从9世纪起,

  • 君士坦丁堡争夺战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君士坦丁堡争夺战

    【战争时间】公元1453年【战争地点】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交战双方】土耳其VS拜占庭【关键人物】穆罕默德二世【战争背景】15世纪初,铁木尔帝国在中亚崛起后,不断入侵小亚细亚地区。1402年,铁木尔人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会战中彻底击溃土耳其军,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被俘身亡。土耳其在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了内部

  • 尼德兰革命简介 尼德兰革命资料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尼德兰革命,资料

    【战争时间】公元1566~1609年【战争地点】尼德兰地区【交战双方】尼德兰起义军VS西班牙殖民者【关键人物】奥兰治·威廉【战争背景】“尼德兰”一词意为低地,相当于今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16世纪初,尼德兰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的领地。尼德兰是西欧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16世纪上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