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君士坦丁堡争夺战介绍

君士坦丁堡争夺战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87 更新时间:2023/12/27 0:47:36

【战争时间】公元1453年

【战争地点】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交战双方】土耳其VS拜占庭

【关键人物】穆罕默德二世

【战争背景】

15世纪初,铁木尔帝国在中亚崛起后,不断入侵小亚细亚地区。1402年,铁木尔人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会战中彻底击溃土耳其军,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被俘身亡。土耳其在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了内部矛盾的逐渐尖锐,在小亚细亚地区的地方封建主开始出现严重分裂倾,而统治阶级内部争夺位的斗争则更加频繁。尤其是在小亚细亚和色雷斯地区,受剥削、压迫的广大农民不堪忍受外族的统治,于是相继揭竿而起,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处于严重政治危机的土耳其,不得不暂时放弃了侵略扩张的策略,暂停了对欧洲的军事行动。

在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二世统治期间,封建主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调和。穆拉德二世的统治地位逐渐稳固,于是他抓紧时机,增强力量,准备再次对欧洲发动军事行动。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重要的贸易城市,它几乎掌握了整个地中海的贸易,而且与欧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世纪时,君士坦丁堡成为东西方间的一座金桥。但是15世纪后,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二世派兵攻占了铁撒罗尼亚,导致拜占庭的领土仅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狭小区域,国家处于崩溃边缘。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继承其父的志愿,计划攻取君士坦丁堡。他即位后,便立即着手去实现这个酝酿已久的计划。

【战争经过】

穆罕默德二世继承王位时年仅21岁,生性多疑易怒,并且特别残酷,被人称作“饮血者”。尽管如此,他却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他不仅精通五种外,酷爱读书,爱好诗词和文化艺术,而且还精通哲学与神学。他对于历史上一些例如亚历山大、恺撒、屋大维等杰出的人物的传记,都有极深刻的研究。尤其是其野心勃勃,想做出一番比亚历山大和恺撒等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更伟大的事业,甚至想征服全世界。

穆罕默德二世在军事方面,穆罕默德二世虽曾败给罗德斯人和波斯人,但他的统帅才能也是不可多得的。穆罕默德二世通亲自率领部队作战,一切命令都是由他本人颁布,而且不允许任人干涉。他精力充沛,能够吃苦,并且常常微服私访,混在部属中窃听他们的谈论。他所制定的作战计划非常周密,行动也神速,而且败而不馁,不给敌方以卷土重来的机会,他曾经率兵征战欧洲达20多次。他还特别精通炮兵的战术、技术,从历史角度上看,他可以算作第一个精通炮兵的统帅。

为了夺取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进行了周密而详尽的准备工作。一切齐备之后,他亲自率军,到君士坦丁堡外围进行了细致的现场勘察。9月6日部队又撤回阿德莱罗普,继续进行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土耳其陆军由新军、地方军及杂牌军等三种类型的部队组成,总兵力15~20万人。除陆军以外,土耳其军队还有一支炮兵部队,其地位不亚于陆军。共有12个大炮连和14个小炮连,每连4门火炮。另外,还有一支海军舰队,大约有150艘到350艘战船,其样式各不相同。

君士坦丁堡方面的情况则比较差,城墙外一无所有,城内和星角港内,分布着为数不多的雇佣兵和少数破烂不堪的小船。虽然有近百万城镇居民,适合服兵役年龄的男子一共有25万人之多,但应召服役的士兵却不足5000人,加上部分外籍军人,总兵力为8000人左右。君土坦丁皇帝也清楚地知道,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迫在眉睫,因此,他决定马上采取一些措施,以应付不可避免的这场战争。他决定抓紧时间动工修补、加固已经处于颓废状态的城墙。

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保护着整个城市,四周约有20多千米。从地形上看,全部城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阿多夏斯二世于5世纪建筑的城墙,它南起马尔马拉海和金门,北到星角上的木门和布南齐恩宫止,长约6至7千米;第二部分是海墙,沿着金角,从木门到阿克罗普里斯止,长约5至6千米;第三部分是海墙的延伸部分,在马尔马拉海一侧,直到金门为止,长约9至10千米。这些海墙都是单层建筑,而陆墙却有三层屏障:内层有112个碉堡;外层配有一些碉楼;胸墙为护城河内壁构成,护城河宽约20米,水深约5米。

金角是君士坦丁堡的重要港口,其南、北两面都为海墙所保护。它通向波斯普拉斯的出口处设有许多大木桩及大铁链。拜占庭帝国的海军舰队就集中在这一区域。围城战开始时,大约有26艘船只,由提费沙罗指挥,主要担负濒海方向的防御任务。另外,皇帝还专门挑选了一批守城的将领,如当时君士坦丁堡城防总司令吉斯提尼,就是一名具有超人的智慧、精力和勇气的名将。

土耳其与拜占庭都在紧张地作着战争的准备。在此其间,穆罕默德二世已先将拜占庭外围的两个小据点——提拉皮亚和斯地门打掉,所有守兵都被活活用钉子钉死。紧接着,又用燃烧硫磺将普林基波岛上的要塞中的拜占庭守兵活活熏死或赶出去。1453年4月5日,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大军前往陆墙附近,并将部队重新做了调整和部署,全军分为4个军队:第1军队,由查刚指挥,负责监视格拉港,并在金角的两端架设桥梁,准备攻击木门;第2军队,由卡拉加指挥,负责攻击从木门至阿德莱罗普门之间的城墙;第3军队,由依沙克指挥,负责攻击从圣罗马拉斯门至金门之间的城墙;第4军队,集中了穆罕默德二世的所有精兵,由哈里尔指挥,攻击地段位于第2、3军队之间的莱卡斯河谷中,也是此次围攻战役的主要突击方向。

在君士坦丁堡,皇帝依据敌方兵力部署状况,早已预测到敌军的主攻方向,于是便将自己的指挥部相应地移到该方向。他把城墙中段的防御交给吉斯提尼指挥;北段的防御,由布柴尔地兄弟等人指挥;南段的防御,由康塔里尼等人指挥。由于兵力所限,其方向城墙和港口都只能派遣极少数的守兵,许多碉堡中只留有3至4名守兵。

巴尔托格鲁率领土耳其舰队于4月15日,在普林基波岛停泊,并将所有大炮都拉到了君士坦丁堡护城河边,开始对莱卡斯河谷地区域的城墙进行密集而猛烈的炮击。炮击一直持续了三四天左右,但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巴尔托格鲁决定改变漫无边际的轰击,而是集中所有大炮,重点攻击城墙的一个三角地区,这样一来,突破口很快就打开了,但又被守城军民以最快的速度修补好。战斗一直进行到4月18日,没有什么突破,于是,穆罕默德二世决定对城墙和铁链封锁线同时发起总攻击。

土耳其士兵蜂拥着冲向护城河边,城上城下到处弥漫着浓烟……但是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动摇守将吉斯提尼,他果断地命令所有火器一齐发射,致使攻城者被迫退到壕沟中。与此同时,罗塔拉斯大公也击退了土耳其海军的攻势。穆罕默德二世的全线总攻击就这样被挫败了。君士坦丁堡仍旧巍然矗立在战火与硝烟之中。

穆罕默德二世通过第一次攻城的失败意识到,只有控制金角,才能构成对北面海墙的威胁,况且君士坦丁皇帝手中掌握的微弱兵力,也已经不可能再做分散使用。穆罕默德二世决定将其海军舰队的一部分船只,从波斯普拉斯海岸上拖过一段陆地,运到格拉塔西面流向金角的一条河中,然后沿河流向金角方向突击。他马上下令在陆地上建成一条木质轨道,涂上黄油,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将70多艘战船拉上岸来,通过轨道,送入河中,溜进了金角地区。这一出乎意料的举动,使君士坦丁皇帝大吃一惊,他决定对敌船采取夜袭,但由于秘密泄露,这个行动未能成功,反而遭到土耳其军顽强的抵抗,最后大败而归。

此时,将士劝说君士坦丁皇帝逃走,但他决心与君士坦丁堡及众将士共存亡。皇帝的决心,使君士坦丁堡的防御有了新的生命。在无休止的炮击中,土耳其军队又于5月7日和12日分别以3万人和5万人的兵力,猛烈攻击圣罗马拉斯门附近的城墙,但都被吉斯提尼率兵击退,土耳其军死伤无数。

然而,土耳其军队的后备部队源源不断地到来,兵力不断得到增强,而随之也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众多部队的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穆罕默德二世心里清楚,除非能在月底前攻陷城池,否则就要因为后勤补给不足而自动撤退而去。在战术问题上,他也意识到,主要问题是不能控制住已被炮火轰开的突破口,也就是说,无法阻止敌军对突破口的快速修复。于是,在5月18日的攻击中,他采用了一种新的掩护工具,即“攻城楼”,将这种新式武器拖到城壕边,从“楼”上向城内发射火力,但这种方法立即被吉斯提尼降服了,他命令守城士兵将火药桶推入城壕中,“攻城楼”顷刻间化作灰烬。

穆罕默德二世见硬攻无效,新式武器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决定采用坑道爆破的方法。爆破地点选在阿德莱罗普门和卡里加里亚附近最为有利,特别是后者,位于布兰齐恩宫附近,只有一层城墙防护。土耳其军队花费了极大的精力挖掘坑道,企图炸开城墙,但这种企图不久也化为泡影,土耳其军队的工兵不是被炸死、杀死,就是被闷死或者被淹死。坑道爆破的战法同样没有显示出任何威力。

穆罕默德二世因接连失败而一筹莫展,于是想诱降君士坦丁皇帝,但遭到君士坦丁皇帝的断然拒绝。于是,穆罕默德二世于5月26日召集作战会议,研究下一步作战行动方案。会议上,一些将领主张放弃该城,班师回营,而有些将领则持反对意见,主张继续围攻。尤其是查刚,还做了一番鼓动性的讲演,意思是:亚历山大曾以更少的兵力,征服了全世界,提醒穆罕默德二世不要放弃任何希望,继续进攻,争取成功。这一番鼓动确实奏效,会议决定,5月29日陆、海两个方向同时发起总攻击。

此次陆、海军联合的作战计划是:采取不分昼夜连续进攻的方式,其间不准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暂停进攻,目的便是消耗守军,待其精疲力竭之后,实施最后的强大突击,力争一举拿下该城。土耳其海军舰队的任务是:以各种火力牵制海墙上的防御力量,使其无法抽出兵力向城墙方向增援。随之,全军筹措了充足的作战物资,包括云梯2000架和用来拉倒填补突破口的栅栏所需的铁钩以及用以填充壕沟的大量束薪等等。5月28日,穆罕默德二世视察了攻城部队,并策马环绕全军,最后再次检查了战前的准备工作。全军上下士气高涨。

此时的君士坦丁堡,城内守兵仅剩不足4000人,各种谣言四起,军心不稳,民心动摇。5月28日晚,教徒们云集在圣索菲亚教堂,举行最后一次基督教祭典。拜占庭帝国危在旦夕,举行这种无疑是告别仪式的礼仪,更令人感到黯然神伤。接着,皇帝率领吉斯提尼一行,迎着落日,策马西行,在暮色苍茫中来到圣罗马拉斯门。由于守兵数量单薄,不足以防守两道城墙,皇帝决定全力坚守两层墙中的空场这样,可以对前后城墙都有所顾及。为了保证不使任何一个守兵临阵逃离战场,他下令把所有城门都锁住。所有将士各就各位,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一拼到底,将土耳其人击退。

29日晨1时半,土耳其军队再一次发起总攻。穆罕默德二世把土耳其军队的主攻方向上莱卡斯河谷地区的部队分成3个梯队,一梯队、二梯队和三梯队分别由杂牌军、地方民军和新军充任。第一梯队的任务是消耗守军的弹药和精力,并将其拖垮。在混乱中,数以千计的土耳其士兵冲过壕沟,架起云梯千余架。此时,城内守军以各种火力实施压制,甚至向外抛沸油。第一梯队纷纷败下阵来。紧接着,第二梯队又投入了战斗。战况变得空前激烈,经过反复冲杀,第二梯队突入了空场之内,但马上就被吉斯提尼率领的精兵击退,被赶出了空场。于是,第3梯队又立即投入交战,其先头部队被吉斯提尼的精兵杀死无数。激烈的肉搏战开始了,双方犬牙交错,互有进退,相持不下,一时还难以区分雌雄,战斗到了白热化程度。

此时,守军暴露出一个破绽:在主攻方向以北约1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小门,以前曾被堵塞,直到最近才重新打开。正当攻城和守城的两支精兵龙争虎斗,不相上下之际,一部分土耳其士兵冲过壕沟,占领了空场的局部地区,几名新军士兵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小门,而且没有任何防范,50多名新军士兵乘虚而入,其余的士兵也一窝蜂冲了进去。尔后,这些土耳其士兵以小门附近的地区为依托,向守城部队的侧翼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守城将领慌忙调动部队,想及时封锁住突破口,但外围攻城的土耳其部队抓住这个可乘之机,从各个方向登上城墙,并且升起了一面面土耳其军旗。拜占庭将领布柴尔地兄弟率兵拼死搏斗,总算堵住了突破口,重新收复了失地。土耳其军队在莱卡斯河谷地区发动的三次进攻,被拜占庭守军一一挫败了。

战斗仍处于胶着状态,突然,守军名将吉斯提尼被飞弹击中。君士坦丁皇帝只得下令将吉斯提尼抬下战场,送回后方医治。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主将因伤撤离火线,引起拜占庭守军一片混乱。穆罕默德二世抓住时机,随即命令部将哈山率领新军,掉转头来,发动了新的攻势。此时,从小门冲进城去的新军又与守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守军的侧翼被牵扯了极大的兵力和精力,加上土耳其后备部队源源不断的开来,并实施持续不断的攻击,守军渐渐抵挡不住,纷纷败下阵来。穆罕默德二世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奏效了。数千名新军士兵冲入城墙,与顽抗的守军残余部队短兵相接,并源源不断地冲进去。

君士坦丁皇帝带领为数不多的将士,继续向敌军冲去,最终在激烈的厮杀中阵亡。君士坦丁堡以及拜占庭帝国的末日到来了。土耳其军队从四面八方蜂拥而入,接着开始了大屠杀。教堂被夷为平地,房屋遭到洗劫一空,5万多人民沦为了奴隶。剩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以致若干年以后,穆罕默德二世还要从外地向这里移民,来充实此地的人口。

穆罕默德二世损兵折将,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终于攻取了君士坦丁堡。不久,他颁布命令,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

【战争简评】

君士坦丁堡争夺战,消灭了在欧洲文明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世纪欧洲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也被覆灭,土耳其军队战胜威震四方的大帝国拜占庭,从此声威大震,对其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更多文章

  • 尼德兰革命简介 尼德兰革命资料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尼德兰革命,资料

    【战争时间】公元1566~1609年【战争地点】尼德兰地区【交战双方】尼德兰起义军VS西班牙殖民者【关键人物】奥兰治·威廉【战争背景】“尼德兰”一词意为低地,相当于今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16世纪初,尼德兰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的领地。尼德兰是西欧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16世纪上半期

  • “圣巴托罗缪之夜”与“三亨利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圣巴托罗缪之夜,三亨利之战

    法国天主教势力同新教胡格诺派(即加尔文派)在1562—1598年(另一说则为1559—1594年)之间进行了一场长期战争。它虽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就其性质和内容而言,则是法国的一场内战。这场战争使正在上升的王权面临崩溃,贵族分裂势力有所抬头。这场战争是法国历史上的一段无政府状态时期,战争的结果是

  • 德意志农民战争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德意志,农民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1524~1525年【战争地点】德意志境内【交战双方】德国人民起义军VS德国封建统治者【关键人物】闵采尔【战争背景】16世纪初,德国仍旧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但名义上全国是统一的,被称作“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由皇帝管辖,并且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但其实皇帝不过是傀儡,基本没有权利过

  • 英荷战争:“海上马车夫”的永久憾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英荷战争,海上马车夫

    荷兰,这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按理并不足道,但它却在历史上有过一段耀眼的辉煌。17世纪上半叶,它拥有商船1.6万艘,是法国、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国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荷兰人垄断了世界的贸易,荷兰商人的足迹遍及五大洲各个角落。因而荷兰人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然而,正像历史上

  • 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

    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05年12月2日,法军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今捷克与斯洛伐克的斯拉夫科夫)地域进行了一次决定性战役,史称“三皇会战”。1805年,正值拿破仑积极准备进攻英国本土之际,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英国、奥地利、俄国、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也已做好进攻准备。8月,拿破仑因海战

  • 罗马内战简介 罗马内战时间、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罗马内战

    【战争时间】公元前1世纪40~前30年代【战争地点】罗马内部【交战各方】罗马内部各派别【关键人物】恺撒、安东尼、屋大维【战争背景】公元前2世纪中,罗马上层统治阶级已经意识到,在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不断尖锐的情况下,奴隶主的共和制形式已过时,因而必须采取一种更加有力的统治形式——军事独裁。由于罗马共和国

  • 希腊独立战争:结束异族400年的军事占领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希腊,独立,战争,结束

    19世纪20年代,希腊人民开展了一场反抗土耳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希腊近400年的军事封建统治,是希腊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希腊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广大人民饱受痛苦和磨难。土耳其封建主残酷压迫希腊人民,强迫他们履行各种封建义务,激起广大希腊人民的强烈反

  • 越南当年活捉张万年的笑话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越南,活捉,张万年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张万年任43军副军长兼127师(铁军师)师长。3月3日19时,张万年接到军首长指示:因正面进攻某市的部队尚未赶到指定位置,总攻该市的时间改为4日早上7时。正准备渡河的某团二营和火箭炮营当即奉命停止行动。后面的部队停止渡河,已经过河的两个营就呈孤军突出之势。是撤回,还是不撤

  • 越南老山前线狙击手日记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越南,老山,前线,狙击手

    一、我需要一具尸体整整一天,再没有大的战斗,飘渺游离的雾散去又起,一些残树枯枝在风里轻轻抖动,偶尔一声冷枪把一只鸟惊得扑的一声飞起。我的怀里抱着的是一支射程一千三百米的狙击步枪(svd阻击步枪有效射程800米,标尺射程1300米),通过瞄准镜我可以看到距离射击口七百米处横七竖八的躺着七具几乎一丝不挂

  • 拿破仑战争:从土伦到滑铁卢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拿破仑,战争,土伦

    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从1784年15岁入军校到1799年发动政变,建立以拿破仑为皇帝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因打仗有出色的才能而崛起,因打仗失败而跌落。处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一个充满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拿破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