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晚清不战而败的意料之战:1884年的中法战争

晚清不战而败的意料之战:1884年的中法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3/12/8 8:35:33

19世纪的中法战争又名清法战争,是由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当时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

中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岛的战略目的;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导致由恭亲王奕䜣领班的军机处被全面撤换(甲申易枢),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导致费里政权垮台。

以此为契机,两国重和谈,结果订定《中法新约》,清方承认法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两国重开贸易。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以刘铭传为巡抚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法国议会以306对149票否决军费追加案,总理儒尔·费里旋引咎辞职。但是法国立刻又向越南法军支付五千万法郎,国内舆论一片要向清国宣战之声。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

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发了停战诏令。

签订条约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

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澎湖。1885年11月28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安南,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标签: 晚清不战而败

更多文章

  • 解放战争简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解放战争,中国人民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

  • 解放战争中我军最能打的13个王牌军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解放战争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纵队(军)为主,而这三年多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解放军作战的战史是以解放战争为最重要的篇章。因此,我精选了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功显赫的英雄纵队(军),由于这些部队都是身经百战,我不可能把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每一

  • 十字军东征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十字军,东征

    1095 年11 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红扑扑的脸上泛着喜悦之色,站在敞开着的、色彩斑斓的玻璃窗前,望着树木丛生的大花园。望了一会,回过身来在室内踱步,右手缓缓举起,伸出食指划了一个小圆圈,便停在胸前,点了点头,心想,“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然东罗马皇帝派使看来求援,并表示分裂出去的东正教要归于我

  • 甲午战争时慈禧忙过寿: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甲午战争,慈禧

    1894年岁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清军之势。尽管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同日军再打一阵子,但是,清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甲午到底败在哪里这一年,对甲午殇思与镜鉴的论述颇多

  • 大海战-萨拉米斯海战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海战,萨拉米斯海战

    温泉关陷落,波斯陆军长驱直入。希腊人现在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海上。在希腊,很久以来就流传着太陽神的一个预言: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才能挽救!马拉松之战发生后的10 年内,雅典人一直没有放松对波斯的戒备。他们建造了保卫雅典外港比里犹斯港和雅典城的“长墙”。不过,雅典执政官提米斯托克利斯对古老的预言有自己的解释

  • 亚历山大远征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亚历山大,远征

    英气勃勃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来向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辞行,说:“尊敬的老师,我即将去远征了。您知道我最崇拜荷马史诗中的英雄,我也要像他们那样以超凡的智慧、异常的勇猛,去横行天下。现在我20 挂零,不正是创建伟业的好年华吗?老师,请您指教我吧!”年届50 的亚里士多德指着墙上的地图说:“尊敬的陛下,您

  • 滑铁卢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滑铁卢之战,1815年

    1815 年2 月26 日夜晚,在位于地中海北部,靠近意大利的厄尔巴岛上, 悄悄地行进着一支队伍。他们很快来到了海边,那儿已经停泊了几条船。一个矮个子率先登上了一条最大的船,其余的人有条不紊地向各自的船走去。不一会儿,海滩上已空无一人。矮个子低声发出起航的命令,船队立即扯起风帆,向海上驶去。风把帆鼓

  • 八百状士守“四行”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八百状士

    深夜,上海四行仓库一间储藏室里,国民军262 旅523 团 团 副谢晋元, 正坐在白木桌前,聚精会神地翻阅各连送上来的花名册。为了防止日本侵略军利用电线纵火,谢晋元率523 团 一营800 官兵撤进四行仓库后,就切断了电源。整个六层楼漆黑一团 。谢晋元点燃了一支白蜡烛,借着昏黄的光线,辩认着花名册上

  • 潜艇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潜艇之战,1914年

    1914 年,各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而大动干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英国和德国在比利时境内,摆开了战场。英国因为和比利时隔海相望,就利用比利时的奥斯坦德港从英国向作战地区运送部队和给养。德军为了打击英国的海上运输线,决定派遣潜艇在奥斯坦德和英国马加特之间的航道上伏击英国舰船。潜艇一直被视为防

  • 奇袭特伦顿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特伦顿,十八世纪

    公元十八世纪后半叶,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将军领导美国人民,和英帝国殖民主 义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当时,英军的一个旅驻扎在名叫特伦顿的地方,华盛顿决定对那里的英军发动一次奇袭、他决定分兵3 路,他自己率一支大军在特伦顿以北9 英里的地方渡过特拉华河,然后向南朝特伦顿进军,第二路是尤因将军率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