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襄樊战役,史上纪律最严明的一次战役

三国襄樊战役,史上纪律最严明的一次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4/1/7 16:24:11

在那战火连天的三国时期,领土、人民、粮食,几乎都是经过战争赢来的,战乱争分,成王败寇往往是常事,故每一场仗都要经过各种复杂的排序,而三国襄樊战役是三国历史上最严明的一次战役,那么,为何说襄樊战役是史上纪律最严明的一次战役呢?

三国早期诸侯混战,要想不被他人吃掉,就必须保有自己的军队,这样一来,这诸侯就成了军阀。军阀时代有一个特点,兵将都是香饽饽,因此不管是将军的骄横,还是士兵的抢掠,和诸侯那个最大的利益相比,就都变成了小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现象——兵连祸结。打仗是个危险的差事,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没命,这诸侯还是将军又不能按时发放军饷,因此,烧杀抢掠往往就和战争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就有了“战火”、“兵火”等词语。军阀混战时期的显著特征就是军队纪律很差。但是,大浪淘沙,随着战争的深入,一些只知道纵兵抢掠的军阀是会很快被淘汰的,而一些想成大事,有作为的诸侯随着自己力量的壮大,也会逐步地在加强军队的军纪。那么,三国真正纪律严明的是哪一次战役呢?

说到三国纪律严明的战役,人们总是会先想到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那是在曹操出征时发布过一道命令,行军经过麦田,不得践踏麦子,违反者处死。但是,曹操自己的马却受到惊吓窜入麦田之中,踩到了一片麦子。曹操招来主簿,要求治自己的罪行。主簿说,按照春秋的大义,刑罚是不能施加于至尊身上的。曹操说:“我制定的法令自己违反了,又怎么能统帅约束下属呢?然而,我作为一军统帅又不能自杀,那就让我自己来处罚吧。”于是拔出剑来割掉一缕头发扔在地上。

不过,这件事情是存在着争议的。。一方面,有人认为曹操这是重罪轻罚,是一种虚伪欺诈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割发的确是一种刑罚,曹操割发代首,是一种严于律己的表现。这样说来,曹操的这次申明纪律的事件,就变成了对于他个人行为的一种评判。三国还有一次真正的纪律严明的战役,那就是吕蒙偷袭江陵战役。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发起了襄樊战役,自己亲率大军围攻樊城的曹仁。但是,关羽对东吴是存有戒心的,于是他留下了很大一部分兵力守卫公安和南郡。荆州对于东吴是至关重要的,孙权企图是夺取整个荆州,于是,孙权就采取了吕蒙的建议麻痹关羽。孙权公开发布命令召吕蒙回建业治病,关羽果然上当,就撤走了很大一部分防守兵力赶赴樊城。孙权派蒋钦率水军进入沔水,防止关羽顺流而下迅速回归,让陆逊进至夷陵,防止刘备前来支援,命令吕蒙帅大军直趋江陵。吕蒙来到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船伪装成商船,摇橹兵都穿着白衣扮作商人,昼夜兼程,来到关羽设置在长江岸边的哨所。东吴军将哨兵全部捆绑起来,严密封锁消息,悄悄来到了南郡,等到公安守将符士仁、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关于还不知道消息。

吕蒙入城,将关羽部下的家属全部抓获。但吕蒙却对他们进行了安抚慰问,严格命令军中不得骚扰居民家庭,不得到百姓家中索求强取。这道命令并不特别,不同的是执行非常严格。吕蒙手下有个军士,和吕蒙来自一个地方,都是汝南人,他拿了老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官府的铠甲,吕蒙认为这是违反了军令,还是把他给杀了。在吕蒙看来,不能因为这个人是自己的同乡,就可以不执行军令,他也知道这个人可能有点儿冤,但还是含着泪把他杀了。这件事情让军中非常震惊,就是东西丢弃在路上也没有人敢据为己有。关羽留在江陵城里的财物,吕蒙也一点不动,封存好了等待孙权前来接受。

这样做带来了两个好处,江陵城内平静如常,就好像并没有发生过战争一样;关羽手下的官吏和兵士没有了斗志。关羽在从樊城撤退的路上,多次派使者和吕蒙通报。吕蒙总是优待关羽的使者,还让他在城内走动,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回去后,这些使者就告诉大家,家家都平安无事,受到的待遇比平时还要好。就这样,关羽手下大部分兵士逃散,投降了东吴,关羽也因此兵败被杀。

有人诘问,关羽遭到东吴偷袭,刘备为什么不发兵相救?这当中当然有古代消息传递慢、刘备忙于称王等因素,但是不是更多的原因在于这胜败转换太快,刘备来不及做出反映有关?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秋天的七月发起樊城战役,八月擒获于禁,孙权在这年的十月向曹操提出出兵支援荆州。孙权在这年闰十月来到荆州,此前由吕蒙发起江陵之战,十二月关羽兵败被杀。也就是说,关羽从撤兵到被杀,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这在古代用兵是很难来得及做出调动部署的。而关羽又是输了一个干干净净,恐怕刘备得到消息时,荆州已经没有了他的一兵一卒!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太快。关羽所以会迅速失败,是因为军队逃散投降,而军队的逃散投降又是因为家里平安,再往前探寻原因,就是吕蒙执行了严格的军队进城纪律。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待问题,吕蒙的这次的江陵之战,真可以称上是纪律最为严明的一次战役,尤其是,它所产生的效果是无与伦比的。

标签: 三国襄樊战役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统治下南京人的悲惨生活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天国,统治,南京

    南京人本来生活正常,忽然夫妻家人分离,男入“男馆”,女入“女馆”,还要上交所有财产,形同劳改,夫妻不得团聚,父母子女不能相见,毫无生人乐趣!这就是太平天国统治下南京人的真实生活。发匪入南京后一段时间的作为,以江宁李圭着的《金陵兵事汇略》以及无名氏所着的《金陵纪事》较为翔实。两位作者都经历了发匪攻占南

  • 晚清不战而败的意料之战:1884年的中法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晚清,不战而败

    19世纪的中法战争又名清法战争,是由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当时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中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

  • 解放战争简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解放战争,中国人民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

  • 解放战争中我军最能打的13个王牌军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解放战争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纵队(军)为主,而这三年多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解放军作战的战史是以解放战争为最重要的篇章。因此,我精选了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功显赫的英雄纵队(军),由于这些部队都是身经百战,我不可能把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每一

  • 十字军东征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十字军,东征

    1095 年11 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红扑扑的脸上泛着喜悦之色,站在敞开着的、色彩斑斓的玻璃窗前,望着树木丛生的大花园。望了一会,回过身来在室内踱步,右手缓缓举起,伸出食指划了一个小圆圈,便停在胸前,点了点头,心想,“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然东罗马皇帝派使看来求援,并表示分裂出去的东正教要归于我

  • 甲午战争时慈禧忙过寿: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甲午战争,慈禧

    1894年岁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清军之势。尽管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同日军再打一阵子,但是,清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甲午到底败在哪里这一年,对甲午殇思与镜鉴的论述颇多

  • 大海战-萨拉米斯海战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海战,萨拉米斯海战

    温泉关陷落,波斯陆军长驱直入。希腊人现在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海上。在希腊,很久以来就流传着太陽神的一个预言: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才能挽救!马拉松之战发生后的10 年内,雅典人一直没有放松对波斯的戒备。他们建造了保卫雅典外港比里犹斯港和雅典城的“长墙”。不过,雅典执政官提米斯托克利斯对古老的预言有自己的解释

  • 亚历山大远征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亚历山大,远征

    英气勃勃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来向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辞行,说:“尊敬的老师,我即将去远征了。您知道我最崇拜荷马史诗中的英雄,我也要像他们那样以超凡的智慧、异常的勇猛,去横行天下。现在我20 挂零,不正是创建伟业的好年华吗?老师,请您指教我吧!”年届50 的亚里士多德指着墙上的地图说:“尊敬的陛下,您

  • 滑铁卢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滑铁卢之战,1815年

    1815 年2 月26 日夜晚,在位于地中海北部,靠近意大利的厄尔巴岛上, 悄悄地行进着一支队伍。他们很快来到了海边,那儿已经停泊了几条船。一个矮个子率先登上了一条最大的船,其余的人有条不紊地向各自的船走去。不一会儿,海滩上已空无一人。矮个子低声发出起航的命令,船队立即扯起风帆,向海上驶去。风把帆鼓

  • 八百状士守“四行”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八百状士

    深夜,上海四行仓库一间储藏室里,国民军262 旅523 团 团 副谢晋元, 正坐在白木桌前,聚精会神地翻阅各连送上来的花名册。为了防止日本侵略军利用电线纵火,谢晋元率523 团 一营800 官兵撤进四行仓库后,就切断了电源。整个六层楼漆黑一团 。谢晋元点燃了一支白蜡烛,借着昏黄的光线,辩认着花名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