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萨尔浒大战

萨尔浒大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31 更新时间:2023/12/31 8:16:08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决定起兵征伐明朝。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二万人马进攻抚顺。他先写信给抚顺明军守将,劝他投降。守将永芳一看后金军来势凶猛,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后金军俘获了人口、牲畜三十万。明朝的辽东巡抚派兵救援抚顺,也被后金军在半路上打垮。努尔哈赤命令毁了抚顺城,带着大批战利品回到赫图阿拉。

消息传到北京,明神宗大怒,决定派镐为辽东经略,讨伐后金。杨镐经过一番紧张的调兵遣将,才集中了十万人马。公元1619年,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官率领,进攻赫图阿拉。中路左翼是山海关总兵杜松;中路右翼是辽东总兵李如柏;北路是开原总兵马林;南路是辽阳总兵刘铤(音tǐng)。为了扩大声势,号称四十七万。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全局。

那时候,后金八旗军兵力,合起来不过六万多。一些后金将士得到情报,不免有点害怕,来找努尔哈赤,要他拿主意。努尔哈赤胸有成竹地说:“别怕,管他几路来,我就是一路去。

经过侦察,努尔哈赤得知杜松率领的中路左翼是明军主力,已经从抚顺出发打了过来,他就集中兵力,先对付杜松。

杜松是一员身经百战的名将。从抚顺出发的时候,天正下着大雪,杜松想抢头功,不管气候恶劣,急急忙忙冒雪行军。他先攻占了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山口;接着分兵两路,把一半兵力留在萨尔浒扎营,自己带了另一部精兵攻打后,金的界藩城(今新宾西北)。

努尔哈赤一看杜松分散兵力,心里暗暗高兴,集中八旗的兵力,一口气攻下萨尔浒明军大营,截断了杜松后路。接着,又急行军援救界藩。正在攻打界藩的明军,听到后路被抄,军心动摇。驻守在界藩的后金军从山上居高临下地压下来,把杜松军杀得七零八落。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赶到,把明军团团围住。杜松左右冲杀想要突围,突然一箭飞来,正射中他的头部,杜松从马上栽下来死去。部下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路人马先覆灭了。

北路的马林从开原(今辽宁开原)出兵,刚刚到离开萨尔浒四十里的地方,得到杜松兵败的消息,吓得急忙转攻为守,就地依山,扎下营垒,挖了三层壕沟,准备防守。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力从界藩马不停蹄地赶来,攻破明军营垒。马林没命地逃奔,才回到开原,第二路明军又被打散了。

坐镜沈阳的杨镐,正在等待各路明军的捷报,哪想到一连两天接到的竟是两路人马覆灭的坏消息,把他惊得目瞪口呆。他这才知道努尔哈赤厉害,连忙派快马传令另外两路明军立刻停止进军。

中路右翼的辽东总兵李如柏本来胆小,行动也特别迟缓,接到杨镐命令,急忙撤退。山上巡逻的二十来名后金哨兵远远望见明军撤退,大声鼓噪,明军兵士以为后面有大批追兵,争先恐后地逃跑,自相践踏,也死了不少。

剩下的一路是南路军刘铤。杨镐发出停止进军命令的时候,刘铤军已经深入到后金军阵地,各路明军失败的情况,他一点也不知道。刘铤是明军中出名的猛将,他使用一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运转如飞,外号叫“刘大刀”。刘铤军军令严明,武器火药也多。进入后金阵地以后,连破几个营寨。

努尔哈赤知道刘铤骁勇,不能光靠拼硬仗。他选了一个投降过来的明兵,叫他冒充杜松部下,送信给刘铤,说杜松军已经到赫图阿拉城下,只等刘铤军去会师攻城。

刘铤没接到杨镐命令,不知道杜松军已经覆灭,信以为真,他怕让杜松独得头功,下令火速进军。这一带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够并列,只好改为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忽然杀声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后金伏兵,明军杀来。刘铤正在着急,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兵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军前来接应。刘铤毫不怀疑,把人马带进假明军的包围圈里。后金军里应外合,四面夹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敢,挥舞大刀,杀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是毕竟寡不敌众,他左右两臂都受了重伤,终于倒下。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武将官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进逼,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大军,接连攻占了辽东重要据点沈阳和辽阳。

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把沈阳称为盛京。打那以后,后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标签: 萨尔浒大战努尔哈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甘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古代,战争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启率夏军在甘(今陕西户县境,一说河南今郑州西,或说今洛阳西南)与有扈氏军的一次交战。启击杀益(参见《夏启攻益之战》条)后,积极组建军队、加强统治机构,获取中原各部族首领的承认,使子承父位及君主专制合法化;并在钓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将

  • 井陉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井陉之战,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6年,直极一时的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运筹帷幄,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

  •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古代,战争

    羲氏、和氏是颛顼时代执行"绝地通天"命令的重、黎的后代。"重"后代中的一支成为羲氏,"黎"后代中的一支成为和氏。他们世代掌天地之官,负责祭祀天地之神、观测天地变化的工作。夏仲康元岁,有日食之象,而羲、和未能准确预报,仲康以其失职,派胤统军前往征讨羲、和部落。此次征讨,非因叛反,而是因羲、和未能尽职,

  • 岳家军大破兀术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岳家军,大破,兀术

    收复建康的岳飞,是南宋抗金的名将,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出生那年,黄河决口,家乡闹了一场水灾,家里生活很困苦。岳飞从小刻苦读书,尤其爱读兵法。他力气大,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拉三百斤的大弓。后来,他听说同乡老人周同武艺高强,岳飞就拜周同做老师,学得一手好箭,能左右开弓,

  • 安史之乱杨贵妃被杀于何处? 安史之乱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史之乱,杨贵妃

    安史之乱杨贵妃被杀于何处? 安史之乱杨贵妃被杀于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亨北上灵武。后世史

  • 古代中国对外战争11位英雄将领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中国,对外,战争

    1,李牧或许是因为《史记》是汉朝人写的,所以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多名将的记录就显得淡化了。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李牧是一个绝不能被忽视的人物。战国时代他是赵国对秦作战最具战功的将军,廉颇赵奢皆不及他。不过今天讲的是对外战争。对秦的作战就不必赘述了。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

  • 征讨噶尔丹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征讨,噶尔丹,康熙

    康熙皇帝急于和俄国签订和约,的确是为了腾出手来对付蒙古族准噶尔部落头目噶尔丹发动的叛乱。早在元朝灭亡以后,成吉思汗的子孙退回塞外,驻扎在大沙漠南北,逐渐形迈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三大部。这些蒙古部族之间相互攻打,还经常南下骚扰内地。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用征伐、联姻和结盟的办法,把漠南蒙古征

  • 鄱阳湖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鄱阳湖,大战,朱元璋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1360年,他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朱元璋赶忙召集部下

  • 和尚原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和尚原之战

    “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这次战争由著名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俩指挥,分别于1131年五月和十月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保住了川陕的门户。金军于1127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河两岸许多地区,并

  • 钟相杨么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钟相杨么起义,南宋

    南宋王朝一面对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紧对人民剥削,加重税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灾难。公元1130年,金兵攻占了潭州,抢掠了一阵走了。接着,有一个被金兵打败的宋朝团练使孔彦舟,带着一批败兵残卒在那里趁火打劫,催粮逼租。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在钟相带领下举行了起义。钟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金兵南下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