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00 更新时间:2023/12/24 19:50:17

我们这一站将走近宋、元的一次着名战争襄阳、樊城之战。襄阳、樊城依山傍水,控制着南北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蒙古军想南侵必定要夺取襄、樊之地。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匆忙从鄂州北归,夺取了大汗之位,即为元世祖。他在平定了阿里不哥之乱后,他采纳了谋臣意见准备南下攻取襄阳,继而夺取江南地区。1269年,忽必烈派遣丞相天泽亲自督军,以阿术刘整为元帅率大军围攻围襄阳、樊城。

蒙古大军针对襄阳、樊城的防备措施以及宋军擅长守城和水战的特点采取了在两座城外修筑碉堡围城,长期围困的策略。蒙古军先在鹿门山(今换被襄樊南)、白河口(今襄樊西)建造堡垒,切断南、北宋军之间的联系;在汉水中筑造实心台(今东敌台),绝断宋军水道;在灌子滩(今襄樊南)设栅栏,绝断起东西往来;从万山一直到百丈山(今湖北襄樊南)建筑岘首山、虎头山一字城,联系各堡垒,集合十万兵力将城池团团围住。另外,封锁汉水,把守通往襄阳、樊城的水路要道。同时建造船只训练水军。蒙古军多次击败前来救援的宋军。当时,南宋丞相贾似道掌管朝政,昏庸无能,由于曾经与忽必烈密约各地称臣,所以不派得力将领赶往救援。襄、樊被围困了三年,贾似道一直密而不报告,甚至有人敢提起蒙古大军攻宋的便遭到贬斥。

驻守江阳的吕文焕多次出击都没有摆脱困境。1270年,张世杰奉命率军援救襄阳、樊城赤于滩圃(今襄樊东南汉水中)被蒙古军击败。七月,宋派夏贵率领5万水军、3000战船乘大雨涨水之际,携带粮草救援襄阳,在新堡(今湖北襄樊南)遭遇蒙古伏兵,惨败而归。第二年二月,吕文焕率领1.5万步骑,上百战船突围,被蒙古万户张弘范所击败。后来,李庭芝奉命督军救援襄、樊,但是将领范文虎却不听从指挥,听命于贾似道,限制了救援行动。

1271年十一月,蒙古正式建国,国号元。建国后,元军加紧了攻打襄、樊的步伐。1272年,阿术、刘整奉命猛攻樊城,不久攻破樊城外城。宋军退到内城,被元军重重围困。当时,城内虽然粮食不缺,但盐、薪、布帛等奇缺。李庭芝无法调遣范文虎的军队,就派张顺、张贵带领3000人乘轻舟满载物资援助襄阳、樊城。五月二十五日黎明,经过殊死激战宋军终于抵达襄阳城下,张顺战死。外援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襄阳、樊城军民。张贵潜入襄阳后,派人联系郢州守将范文虎,相约龙尾洲会师。后来张贵率军出城接应来支援的宋军,但由于叛徒的出卖以及范文虎的失约,军队在龙尾洲遭到元军伏击。宋军被元军重重围困,经过奋战,全军覆灭,张贵受伤被俘,惨遭元军杀害。此后,襄阳、樊城就与外援断绝了联系,只靠汉水上的浮桥互通联系。后来元军烧毁了两城之间的浮桥,切断了两城之间的联系。接着元军兵分几路配合回回炮集中攻打樊城。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宋守将都统范天顺力战不屈,自杀身亡;统制牛富率领数百人与元军巷战,身负重伤后也投火自尽。元军占领樊城后又转攻襄阳。同年二月,宋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军。樊城和襄阳两大军事重镇相继失守,决定了南宋灭亡的命运。

张顺、张贵是怎样率军冲破元军重重阻拦进入襄阳城中的?

张顺、张贵奉命援救被围困的襄阳城。临行前他激励将士说:“此次救援襄阳,任务艰巨,每个人都要抱着必死的决心,如果你们之中有些人并不是出于自愿,那么就请赶快离去,不要影响了此次行动。”当时3000水兵精神振奋,表示誓死完成任务。救援开始,张顺二人集结船队连成方阵。每艘船上都设有火枪火炮,并准备了强劲的弓弩,进入元军的重围。船队到达磨洪滩,遭到满江元军的阻拦,无法通过。张贵率兵猛攻,先用强弓射向敌舰,之后用大斧砍杀,冲破重重封锁,终于胜利抵达襄阳城。但张顺却在此次战斗中不幸身亡,几天后,襄阳军民在水中找到他的尸体,只见他还身披战甲,手执弓弩,怒目圆睁,襄阳军民非常敬佩他,将其安葬之后立庙祭祀。

张贵率军突围与范文虎的部队会合是怎么走漏消息的?

与范文虎约定好日期后,张贵按期率领3000率士兵顺汉水而下。在点验士兵时,他发现少了一个士兵。这个士兵原本因触犯军令而受到鞭笞。张贵知道已经走漏了消息,就对将士们说:“我们今天的计划已经被泄露,如今只有迅速出击,或许敌人还来不及行动。”他果断改变了行动,趁天黑开船,杀出重围。

大开眼界

此次战役是元朝彻底灭掉南宋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元军针对宋军擅长守城和水军精锐的特点,采用长期围困、伺机而动,扬长避短,一举攻取襄阳、樊城,毁灭了南宋的防御体系,为进军南宋腹地、扫平江南开辟了道路。

标签: 襄樊之战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官渡之战

    大家好,这一站我们要介绍的是东汉末年的一次着名战役官渡之战。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经过长时间的混战形成了袁绍和曹操为首的两大割据力量。这次战役就是这两大割据者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战役。东汉末年,董卓之乱(189年)后,经过了大约十年的战乱,形成以曹操和袁绍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

  • 钓鱼城之战介绍,钓鱼城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钓鱼城之战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讲讲南宋时期,宋与蒙古之间发生的钓鱼城之战。钓鱼城之战又名合州之战,蒙古大军南下入蜀围攻钓鱼城。钓鱼城军民为了保护城池,而奋起抵抗,终于挫败了蒙古大军的进攻。1258年七月,蒙哥汗率领蒙古大军,从六盘山(今宁夏境)兵分三路向四川推进。大军很快攻取了川西、川北的大部分地区,抵

  • 清朝收复台湾简介 台湾何时收复?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反清复明的基地。他去世后,郑氏发生内乱,统治者内部逐渐腐败。清廷曾多次招抚不成,康熙帝决定以武力攻台。郑成功去世后,其长子郑经继位。郑经曾出兵大陆,支持“三藩”之乱。“三藩”失败后,郑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居台湾。从此,郑经以长子郑克臧为监国,不理朝政。1681年正月,郑经

  •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我们在这一站来讲解一下,三国时期又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曹操基本平定了北方后,挥师南下,准备一举统一全国。东吴孙权为了抵御曹军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实力不断增强。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208年元月,曹操回到

  • 舜攻三苗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舜攻三苗之战

    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帝舜部落联盟在江汉地区进攻三苗部落联盟的作战。原始社会晚期,舜继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帝舜姓姚,名重华,因其曾为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相传是颛顼七世孙。三苗部落联盟逐渐南移于江、汉一带,发展迅速,日益强大,常和舜领导的部落联盟发生冲突。舜遂率本部落联盟进攻三苗。经

  • 戚继光抗倭之战:屡建奇功抗倭寇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历史上称为“倭寇”。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未能酿成大患。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倭寇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造

  • 牧野之战简介,牧野之战时间、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牧野之战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介绍一下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上古时期,周举兵灭商的一次决战。武王在姜太公等人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使得国富民强。之后,他率领军队讨伐无道的昏君商纣,在牧野大败商军。商汤建立商王朝后,历经六百年的时间,王位传给了纣王帝辛。纣王昏庸无道,在他统治下殷商迅速走向衰落。统治者治腐败,对

  • 夷陵之战:陆逊火攻退刘备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夷陵之战,陆逊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着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

  • 萨尔浒战役:集中兵力后金兴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萨尔浒,战役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决定起兵征伐明朝。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率领2万人马进攻抚顺。他先写信给抚顺明军守

  • 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资料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淝水之战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介绍我国历史上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西晋末年,中国历史进入了割据局面,淝水之战就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战争。战争后我国南北朝开始了长期的割据分裂。西晋末年,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动荡不安,我国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