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

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1 更新时间:2023/12/5 4:12:18

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看一看清康熙年间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争。明末清初蒙古准噶尔部不断壮大,噶尔丹继承汗位后势力更是空前。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先后吞并蒙古各部,继而南下威胁清廷。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其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其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以及和硕部的牧地。噶尔丹执政时,准噶尔部势力更强。随着准噶尔势力不断膨胀,噶尔丹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此时,沙皇俄国也正疯狂扩,为了侵占中国西北而不断唆使噶尔丹叛乱。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下,噶尔丹终于率兵进攻喀尔喀蒙古。

1688年,噶尔丹亲自率兵攻占喀尔喀地区。喀尔喀三部首领仓皇逃往漠南,清廷求援。康熙将他们安置在科尔沁(今内蒙古科尔沁旗)放牧,又勒令噶尔丹停止战争。噶尔丹不但不听反而率军南下侵入乌珠穆沁境内。面对噶尔丹猖狂南下,康熙下令征集兵马,准备北上。1690年六月,康熙亲征,分两路出击:左路军从古北口(今河北滦平南)、右路军从喜峰口(今河北宽城西南)迂回北进,准备在乌珠穆沁地区消灭噶尔丹。康熙亲自指挥,并命令塞外地区将领率各部协同作战。右路军北进初战不利向南撤退。噶尔丹乘势南下,进抵乌兰布通。清左路军也抵达乌兰布通南侧,与右军会合。马兰布通地势险要,噶尔丹背山面水列阵。清军隔河布阵。八月初一,两军交战。清军先集中火铳火轰击噶尔丹驼阵,将驼阵断做两部,然后渡河进攻。噶尔丹战败,仓皇北撤。

噶尔丹战败后仍不死心,他召集旧部,企图东山再起。为了预防噶尔丹再次南下,康熙加强边防守备,稳定安抚喀尔喀蒙古贵族,又专门训练士兵使用火铳火炮。

1694年,清廷诏噶尔丹会盟,噶尔丹不但抗命不至,反而发兵入侵喀尔喀。康熙决定诱其南下一举将其歼灭。为此,清军积极做好战前准备。

1695年九月,噶尔丹率领3万骑兵,大举内犯。第二年二月,康熙调集9万军队兵分三路亲征。他亲自率领的中路军经科图(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向漠北挺进,逼近敌军。噶尔丹得知康熙亲自率精锐前来,而清西路军又已过土剌河,恐被夹击便连夜西逃。五月十三日,清西路大军抵达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与噶尔丹军相隔15千米扎营。昭莫多地区多森林。清军将领采取以逸待劳、设伏截击的策略,将主力隐匿于树林之中,并派出400骑兵诱使噶尔丹军进入设伏地点。噶尔丹果然率军追击,企图攻占清军控制的山头。清军将领孙思克率军驻守,双方激战。费扬古趁机指挥伏军迂回到敌后,并分兵袭击阵后家属、辎重。噶尔丹军大败。清军乘胜追击,俘歼敌军数千人。噶尔丹西逃。

噶尔丹率军东侵之际,后方叛乱。1697年二月,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众叛亲离,服毒自杀。

噶尔丹如带领部落不断扩张?

噶尔丹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的第六个儿子。1670年,噶尔丹杀兄继承台吉之位。而后,他出兵擒获其叔父楚琥尔乌巴什,攻占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1678年二月,他又率军攻青海,行军是一天后,唯恐清兵从甘肃关外阻断其后路而中途撤兵。1679年夏,噶尔丹两次出兵攻占哈密、吐鲁番。西藏达赖喇嘛曾封噶尔丹为“博硕克图汗”。1680年,噶尔丹应达赖喇嘛的邀请出兵参与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与“黑山派”的斗争,趁机夺取南疆地区。噶尔丹率军经过阿克苏、乌什等地攻入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叶尔羌伊斯玛伊勒汗子巴巴克苏勒坦出兵迎击,兵败身亡。噶尔丹在占领喀什噶尔后,又夺取了叶尔羌,俘虏了伊斯玛伊勒汗。至此,噶尔丹兼有四卫拉特,将南疆地区控制在手中,随后他转入攻打漠北喀尔喀蒙古。

噶尔丹死后,清是如何平定准噶尔地区的贵族分裂的?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成继位。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下,策妄阿拉布坦不断袭击科布多、巴里坤、哈密等地区清军驻守的军事重镇,并派兵入侵西藏。康熙及时派兵协助西藏将准噶尔的反叛势力驱逐出去。康熙去世后,雍正继续平叛。雍正五年(1727年)冬,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继续反叛。从雍正六年以后,清军多次征缴噶尔丹策零叛军。

十年七月,噶尔丹策零率军袭击在塔半尔河驻扎的清军。八月初,清军3万精骑夜袭其营,准噶尔军败逃。清军乘胜追击至光显寺歼灭敌军,噶尔丹策零被迫投降。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部发生内乱,达瓦齐继位。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廷以5万精兵直捣伊犁,达瓦齐兵败被俘。不久,降清的阿睦尔撒纳聚众叛乱。二十二年春,清廷派兵由巴里坤等地分路进军,叛军溃败,阿睦尔撒纳逃往沙俄。至此,清军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

此战,清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历经8年,连续发动3次进攻。噶尔丹叛乱的平定,维护了西陲边疆的安宁,也积累了丰富的远途作战的经验。

标签: 清朝平定噶尔丹

更多文章

  • 忻口、太原会战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忻口,太原会战

    1937年1011月,为了保卫山西、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在太原及其以北要隘忻口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大会战。在这场大会战中,八路军与国民党友军进行了密切配合。忻口是太原北面最后一道防御屏障,地势险峻。1937年10月初,日军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一部突破中国守军防御后奔袭太原。忻口为日军必经之地。忻

  • 滇西抗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滇西抗战,5月4日

    5月4日,日寇侵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保山这座毫无空防的千年古城实行了惨绝人寰的狂妄滥炸;5日,日军前锋伪装逼近战略要地惠通桥,被我守军有效阻击;20日日军侵入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田土沦入敌手。中国远征军七十一军依次天堑在北起栗柴坝、南至三江口的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设防据守,经

  • 随枣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随枣战役,武汉

    武汉地区的日军为了消除长江北面湖北北部、河南南部方向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国第5战区的主力,中国军队与之展开为期20余天的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企图。武汉会战后,武汉长江上游沙市以西一段长江江防、鄂北、豫南、皖东大别山区划规第5战区。第5战区地处国民政府中枢门户的川东

  • 中法战争简介 法国不胜而胜 中国不败而败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法战争,法国

    清朝末年,外国列强不断侵略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与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看一看中法战争。此次战争中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而由于清统治者的昏庸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新约》。清朝末期,统治者腐败无能,各国列强都伺机瓜分中国。法国先将手伸向了与中国相邻的越南,并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

  • 太平军湖口大捷 曾国藩气急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军,湖口,大捷,曾国藩

    太平军为扭转西征战局而进行的关键一战。1853年,太平军在北伐的同时,又派兵西征。西征的战略目的在于确保天京,夺取安庆、江、武昌这三大军事据点,控制长江中游,发展在南中国的势力。从1853年6月到1855年1月,西征军连续作战一年半,取得重大胜利。但后来遇到湘军的顽抗,湖北和江西战场形势对太平军极为

  • 抗日游击队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日,游击队

    北平被日寇侵占后,京西一带便成了鬼子的根据地,但在永定河西岸的老八区(当时属宛平县),活跃着一支小小的游击队,人数虽不多,根据地在斋堂、灵水地区,活动范围却达到了永定河边的坝房子、稻地和侯庄子一带。小小的游击队在当时可是做了不少大事。队员们乔装打扮到河东探听日寇的动向,与麻峪村韩×、王&

  • “九一八”事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

  • 靖难之役简介 靖难之役的资料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靖难之役

    在这一站中我们来讲述一下靖难之役。此次战役是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而引发的。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攻陷皇城取得帝位。朱元璋登基后,为保朱姓王朝千秋万代,一方面加强王权,另一方面大肆将分封自己的儿子。他将自己的儿子封为亲王,驻守各地战略要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841年5月29日上午,从广州城北门里走出一个中年汉子,此人浓眉大眼,膀阔腰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他叫韦绍光,家住三元里村,靠种菜为生。他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功夫,又为人正派,好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村里谁家受人欺负,有了委屈,总爱向他倾诉,他眼里掺不得砂子,便挺身而出,所以深受村民们的信任和敬重。

  • 朝鲜战争60年:多少离愁 多少泪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鲜战争,60年

    朝鲜战争亦称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也有一说为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