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1 更新时间:2023/12/24 23:57:06

在这一站中,我带大家来看看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时期台湾就被荷兰侵略者占领,明初时期,郑成功为收复台湾率领舰队从金门出发攻打台湾。他沉着指挥,首先占领赤嵌城,之后围困台湾城,终于迫使荷兰侵略者投降。

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清初,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2.5万大军,乘坐战船几百艘,由金门出发收复台湾。他们顶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来到澎湖岛上休整,准备几天后直取台湾。岛上百姓听说得知郑成功要收复台湾都纷纷前来慰问,并自愿作为导。

二十七日,郑军继续航行抵达柑桔屿海面时,遭遇风雨被迫返回。在等候顺风的期间,郑成功视察了各岛情况,并鼓舞将士的士气。但一连几天,海上都是风雨交加。郑军的粮食供应出现了问题,虽然岛上百姓也将自己的口粮送给部队,但是还是杯水车薪。如果继续滞留澎湖岛,部队会陷入困难,也会贻误战机。于是,郑成功果断决定冒雨前行。

三十日晚,郑成功留下陈广、林福等人率领3000士兵、12艘战船驻守澎湖,自己率领水师向台湾进发。荷兰殖民者得知郑成功要攻打台湾的消息,非惊恐。他们将兵力集中在台湾城(今台湾东平地区)和赤嵌城(今台南),并在港口凿沉破旧船只以阻止郑成功所率船队登岸。四月初一日拂晓,郑军战船抵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先以小船查看地形,并派士兵潜水进入台江侦察。进入台江的两条航道中一条为南航道在一鲲身和北线尾岛之间。航道水深而宽,但敌舰防守严密,很难通过。另一条为鹿耳门航道在北线尾岛北端,航道狭窄水浅,水中淤沙又多。荷兰军就是在此航道上沉船堵塞的,航船只有涨潮时才能通过。因此荷兰军没有设防。根据潮汐,初一、十六为大潮时,水位要高出平时五六尺。郑军急于冒雨出航就是为了趁初一大潮时通过鹿耳门航道。当天中午,潮水溢满航道,郑军顺利进入台江。郑军出其不意进入台江,使荷兰殖民者措手不及。郑军很快就从禾寮港登陆,并从侧面攻入赤嵌楼。台湾民众见到郑军纷纷出迎。

郑军围攻赤嵌城,切断了敌人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的“赫克托”号战舰前来迎击,郑军将其团团围住,60多艘战船炮弹齐发,很快击沉了“褐克托”号。同时,郑成功指挥部队又很快击败了前来增援的敌军。赤嵌城的荷兰军被切断了水源,又无外援,只好投降。占据台湾城的侵略军还企图顽抗,郑成功在城外修筑土台,将其重重围困。八个月后,郑军向城内发起猛攻。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郑成功终于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被占领了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郑成功为了收复台湾是怎样建立水军的?

郑成功向来重视水军建设,为了能够收复台湾,他首先对军队进行改编。军队是由各支抗清力量和义军组成,主要是闽粤一带的农民和渔民。为了更适应海战需要,郑成功首先改变整顿队伍,采用五五制编制。为了配合水军作战,又建造了配套的战船。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郑成功终于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水军。

郑成功为什么被人称为“国姓爷”?

郑成功是我过明末清初的着名爱国英雄。他原名福松,又名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他的父亲为郑芝龙,是南明时期隆武朝“建安伯”,他曾经多次组织大陆百姓移居台湾,积极开发台湾。1645年(清顺治二年),郑成功在福州时接受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受到赏识,被认作本家,赐姓为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都尊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此次战斗是我国海战史上一次规模较大、距离较远的登陆作战的成功战例。此次战斗能取得胜利,与郑成功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以及详细的掌握了台湾的地形气候等情况密不可分。

标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更多文章

  • 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平定,噶尔丹

    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看一看清康熙年间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争。明末清初蒙古准噶尔部不断壮大,噶尔丹继承汗位后势力更是空前。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先后吞并蒙古各部,继而南下威胁清廷。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分为

  • 忻口、太原会战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忻口,太原会战

    1937年1011月,为了保卫山西、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在太原及其以北要隘忻口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大会战。在这场大会战中,八路军与国民党友军进行了密切配合。忻口是太原北面最后一道防御屏障,地势险峻。1937年10月初,日军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一部突破中国守军防御后奔袭太原。忻口为日军必经之地。忻

  • 滇西抗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滇西抗战,5月4日

    5月4日,日寇侵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保山这座毫无空防的千年古城实行了惨绝人寰的狂妄滥炸;5日,日军前锋伪装逼近战略要地惠通桥,被我守军有效阻击;20日日军侵入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田土沦入敌手。中国远征军七十一军依次天堑在北起栗柴坝、南至三江口的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设防据守,经

  • 随枣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随枣战役,武汉

    武汉地区的日军为了消除长江北面湖北北部、河南南部方向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国第5战区的主力,中国军队与之展开为期20余天的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企图。武汉会战后,武汉长江上游沙市以西一段长江江防、鄂北、豫南、皖东大别山区划规第5战区。第5战区地处国民政府中枢门户的川东

  • 中法战争简介 法国不胜而胜 中国不败而败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法战争,法国

    清朝末年,外国列强不断侵略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与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看一看中法战争。此次战争中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而由于清统治者的昏庸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新约》。清朝末期,统治者腐败无能,各国列强都伺机瓜分中国。法国先将手伸向了与中国相邻的越南,并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

  • 太平军湖口大捷 曾国藩气急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军,湖口,大捷,曾国藩

    太平军为扭转西征战局而进行的关键一战。1853年,太平军在北伐的同时,又派兵西征。西征的战略目的在于确保天京,夺取安庆、江、武昌这三大军事据点,控制长江中游,发展在南中国的势力。从1853年6月到1855年1月,西征军连续作战一年半,取得重大胜利。但后来遇到湘军的顽抗,湖北和江西战场形势对太平军极为

  • 抗日游击队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日,游击队

    北平被日寇侵占后,京西一带便成了鬼子的根据地,但在永定河西岸的老八区(当时属宛平县),活跃着一支小小的游击队,人数虽不多,根据地在斋堂、灵水地区,活动范围却达到了永定河边的坝房子、稻地和侯庄子一带。小小的游击队在当时可是做了不少大事。队员们乔装打扮到河东探听日寇的动向,与麻峪村韩×、王&

  • “九一八”事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

  • 靖难之役简介 靖难之役的资料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靖难之役

    在这一站中我们来讲述一下靖难之役。此次战役是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而引发的。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攻陷皇城取得帝位。朱元璋登基后,为保朱姓王朝千秋万代,一方面加强王权,另一方面大肆将分封自己的儿子。他将自己的儿子封为亲王,驻守各地战略要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841年5月29日上午,从广州城北门里走出一个中年汉子,此人浓眉大眼,膀阔腰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他叫韦绍光,家住三元里村,靠种菜为生。他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功夫,又为人正派,好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村里谁家受人欺负,有了委屈,总爱向他倾诉,他眼里掺不得砂子,便挺身而出,所以深受村民们的信任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