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元里人民抗英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故事

三元里人民抗英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7 更新时间:2023/12/24 7:34:38

1841年5月29日上午,从广州城北门里走出一个中年汉子,此人浓眉大眼,膀阔腰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他叫韦绍光,家住三元里村,靠种菜为生。他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功夫,又为人正派,好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村里谁家受人欺负,有了委屈,总爱他倾诉,他眼里掺不得砂子,便挺身而出,所以深受村民们的信任敬重。

此时,韦绍光挑着一副空竹筐向村里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望着竹筐里的一块黑布,打心里称赞妻子的惠,清晨卖菜出门时,妻子喜对他说:“隔壁马大婶今天做六十岁大寿,你卖完菜买件衣料,给她做件衣裳,也好表示我们一点心意。”韦绍光正想着,只见村上的小五子迎面飞奔而来,未等靠近,就气喘吁吁他说:“韦大哥,你快去吧,十几个‘番鬼佬,在河边欺负大嫂她们,现在正打着呢!”韦绍光一听,怒从心头起,扔下竹筐,抄起扁担,飞快地向村头河边跑去。

原来,鸦片战争开始以后,清朝政府实行投降主义路线,靖逆将军奕山率1.7万名绿营兵在广州作战,居然被只有名官兵的英国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英军占领广州城郊重要据点泥城、四方炮台以后,奕山便在广州城头竖起白旗,派广州知府保纯向英国驻华领事义律和英军司令官卧乌古乞降,并签订了可耻的《广州和约》,约定一周内交付英军赎城费六百万元,奕山率清军退驻广州城外60里的地方。

《广州和约》签订后,英军肆无忌惮,带着武器在附近农村横冲直撞。

这些侵略者到处奸淫虏掠,系人放火,抢粮食,宰牛羊,甚至盗掘坟墓,从棺材里枪陪葬品。三元里是一个几百户人家居住的村落,位于广州城北5里,贴近英军驻地四方炮台,所以受害最厉害。

这天上午,在村头的小河边,李喜与村里的几个妇女一边淘米洗菜洗衣裳,一边说说笑笑拉家,说着说着,话题就扯到英国军队身上。马大婶说她娘家的村子遭到英军的袭击,房子被烧了十几间,几个没来得及跑走的女人被“番鬼佬”们轮奸,惨不忍睹。跑走的人回到村子,个个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仇。马大婶说得有声有色,女人们听得聚精会神,突然听到马大婶的女儿水秀一声惊叫,众人吃了一惊,抬头一看,这才发觉十几个英军正向她们猛扑过来。

这十几个英军本来是到三元里村去抢东西的,他们过了桥,发现河边有一群女人,便喜不自胜,悄悄地向河边包抄过来。李喜感到跑是跑不成了,她本能地开双臂,护着女人们,叫大家稳住,伺机而动。英军如狼一般跑了过来,一个英军盯上了水秀,猛地扑过来,紧紧抱住她,水秀受到惊吓,一时不知如是好,只觉得浑身发软。英军把水秀抱到一边,淫笑着伸手要撕水秀的衣襟。马大婶见心爱的女儿要被糟蹋,便不顾一切地跑过去抱住那个英军,英军没有转身,只用胳膊向后一捣,马大婶只感到腹部一阵疼痛,不由自主地跌倒在地。但她什么也不顾了,立即爬起来,又扑上去,双手紧紧地勒住那个英军的颈子,并咬住他的耳朵,竟把那个英军的耳朵咬掉了半个。英军痛得哇哇怪叫,急忙放开水秀,挣开马大婶,端起来福枪,连放两枪。随着“砰砰”的枪声,马大婶倒在血泊中枪声惊动村民,村民们纷纷赶来。

韦绍光赶到河边时,河边已经乱成一团。韦绍光抡起扁担,上挥下扫,左砍右劈,英军应声倒地。几个英军见势不妙,丢下七、八条同伴的尸体,如丧家之犬,仓皇而逃。

水秀姑娘伏在马大婶身上哭得死去活来,乡亲们眼睛血红,满腔悲愤。

韦绍光把他买来的那块黑布盖在马大婶遗体上,然后默默地站着,紧握拳头。

私塾黄先生走到韦绍光眼前,对他说:“洋鬼子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先到古庙里会计议,商讨对策。”在村北三元古庙前,聚集着全村的男女老幼,他们愤怒声讨英国侵略者的罪行,请求韦绍光担任首领,率领他们自卫反抗。韦绍光、黄先生等人从古庙里出来,站在庙门口的台阶上。韦纷光望着愤怒的乡亲们,脸色严峻他说:“乡亲们,我们打死了七八个‘番鬼佬,英国侵略者一定要来报复的,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组织起来,自卫反抗,把‘番鬼佬,赶出去!我一定领这个头,以身报答大家!”乡亲们放心了,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与英军决一死战。这时,水秀走到韦绍光跟前,手里捧着一面黑底、镶着三颗圆星的三角旗,她把旗子递到韦绍光面前,跪了下来,抽泣着说:“韦大哥,这块黑布是你为我娘做生日买的,现在娘走了,我用它做面三星旗,你就用它做令旗,带领乡亲们杀‘番鬼佬,替我娘报仇,替受苦受难的人出气!”韦绍光接过三星旗,挥舞着,领着众乡亲宣誓:“旗进入进,旗退人退;吹螺前进,鸣金收兵;脚踏故土,头顶苍天;杀绝英夷,打死无怨!”韦绍光讲一句,乡亲们跟着讲一句,群情激奋,誓言震天,三元里沸腾了。这时,唐夏乡农民颜浩长赶来了。颜浩长是韦绍光的朋友,他来找韦绍光,是要求与他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英军,因为唐夏乡日前也遭到英军的洗劫。韦绍光很高兴,说:“我们这一带一百零三乡,哪个乡没有受到英国鬼子的害?我们应派人去串联,决定今天下午,各乡代表在牛栏冈集会,商讨杀洋鬼子的事。”当日下午,103乡的农民、渔民、丝织工人、打石工人以及一部分爱国绅士的代表,在三元里西北七里的牛栏冈举行会盟。当场决定:以三星旗为总指挥旗,各乡为一个作战单位,各大旗一面,推举领队一人,指挥作战;以鸣锣为号,一乡鸣锣,众乡皆出,15至50岁的男子,一律参战。韦绍光当即布署作战方案:明天一早,将英军引诱到牛栏冈,一举围歼。

标签: 三元里人民抗英

更多文章

  • 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城濮之战

    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看一看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一次战争。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落,而各诸侯国开始逐渐强大起来。为了争霸,各诸侯国之间战事不断。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一次决战。楚国通过对外扩张,基本征服了中原地区的各个小国,势力已经延伸到除了晋、齐、秦三个强国

  • 马陵之战简介,马陵之战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陵之战

    大家好,我们在这一站中向大家介绍继桂陵之战后,春秋时期魏国和齐国发生的另一次着名的战争马陵之战。在这次战争中田忌再次采用孙膑的计策,大败魏军,迫使魏国大将庞涓自杀。桂陵之战后,魏国虽然战败,但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魏国又逐渐恢复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举行会

  • 和尚原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和尚原之战

    “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这次战争由着名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俩指挥,分别于1131年五月和十月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保住了川陕的门户。金军于1127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河两岸许多地区,并

  • 秦始皇统一六国战争简介、时间、经过、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前236~前221年【战争地点】中国境内【交战双方】秦VS齐、楚、燕、韩、赵、魏【关键人物】秦始皇【战争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时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国家被消灭,中国境内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

  • 宋江方腊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江,方腊起义

    公元1100年初,宋哲宗病死。他没有儿子,皇位由宋神宗的儿子赵佶(jí)继承,他就是宋徽宗。宋徽宗是一个极端荒唐的皇帝。他有六个非常宠信的大臣,就是蔡京、王黼(fǔ)、童贯、梁师成、李彦和朱勔(miǎn)。这六个人操纵政权,狼狈为奸,专干一些残害百姓的勾当。百姓非常痛恨他们,骂他们是“

  • 土尔扈特大回归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土尔扈,回归

    公元1771年1月5日,是土尔扈特历史上最光辉的纪念日。这天,首领渥巴锡汗向全体牧民历数沙俄残暴统治的滔天罪行,号召大家:只有奋起抗俄返回祖国才是唯一出路。顿时,伏尔加河辽阔的草原上发出了气壮山河的呼声:"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做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渥巴锡率领三万两千帐十七万人组成的浩荡大军

  • 明朝战史上的七大胜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战史

    1、洪武二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开平之战,一举拔掉元上都,元顺帝仓皇逃窜,一年后病逝,此战后,明朝修筑了开平卫,俯瞰整个北方蒙古草原,之后的几十年,虽然蒙古人偶有胜仗,但基本都是被明军追亡逐北。点评:虽说徐达攻克元大都标志着元朝的灭亡,但是在蒙古人败退大草原以后,真正导致明蒙双方攻守易形的则是开平之战,

  •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帝,征服,中原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26世纪),黄帝率领本部落联盟武装在中原地区征服其他部族的战争。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万年时,先民足迹已北达黑龙江,南至珠江流域。通过各氏族、部落的增殖、分化及相互通婚、联盟、战争及迁徙,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

  • 中外战争史上动物“助战”趣闻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外,战争,动物

    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有许多关于“动物助战”的事例。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国家利用一些动物的特性,在研究、训练动物兵,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现代战争。现将历史上的一些动物助战的几则事例作简音介绍,以飨读者。火牛阵大破燕军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率领秦、楚、燕、赵、魏五国士兵攻打齐国,势如破竹,接连攻下70多座城

  •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赵高

    赵高、二世准备安葬秦始皇,从各地征调几十万囚犯、奴隶和民夫修理秦始皇在世时已在骊(lí)山下开辟的坟地,把铜化了灌下去铸成地基,上面修盖石室、墓道和墓穴,挖出江河大海的样子,灌上水银,还有别的花样说也说不完。大坟里埋着无数的珍珠、玉石、黄金和不少宫女。为防盗坟,墓穴里安了好些杀人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