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甲午战争前日军如何评估清朝战力

甲午战争前日军如何评估清朝战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53 更新时间:2024/1/11 6:27:10

《征讨清国策案》评估清廷陆海军实力:虚势眩惑,不足为惧

甲午战前,日本当局对清国内部军事、政治及民情等状况之调查,已相当细致,故对其战力,亦有相当客观之评估。譬如,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管西局)小川又次,1879年曾被派往中国大陆,从事谍报侦查,明治二十年(1887)当局提交了《征讨清国策案》。该《策案》对清国内部弊端之切中,今日读来,犹使人汗涔涔。

《策案》开篇即谓:所谓“我乃东洋小国,财源不富,……宜敦厚信义、避免干戈”之类的见解很荒谬,现今世界乃“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之时”,希望当局能够“自本年开始,以五年为期进行准备,时机到来,则(对清国)加以攻击。”

对清廷的陆军实力,《策案》如此评估:“八旗兵大约三十万人;绿营兵大约四十七万人。此两者之内,练军约十万人。蒙古兵大约十万人。勇兵大约三十万人。合计大约一百一十七万人。”

其中,防勇、练军四十万人,战斗力较强,但“由各省总督、巡抚分而辖之”,“教育之法各不相同”,虽然多聘请外国教练,但“可惜者,并非举而全然委任于外国教师,而是采用半洋、半清式之战术”,非但无益,徒生烦杂;“更为可怜者,乃是将校为官,虽有武官,但也一概不知兵学为物,皆是惟有利己之谋”;何况,“以此四十万之兵员,布于我十倍之土地面积,特别是道路粗糙恶劣,交通甚为不便,故而假令一方有事,也难以直接调遣邻省之兵。”

至于下的七十七万军队朝廷之八旗,地方镇台之绿营,皆是“携带家眷之兵”,其薪饷本极有限,且“长发贼大乱以来,……又减少官兵俸禄钱粮”,已到了“不从事贱业,则不足以糊口”的程度,“今查清国军备金额,大约七千五百余万圆”,数额虽大,“但用于八旗、绿营者,恰如救助贫民”,仅算勉强养活,至于军备训练,完全无从谈起,“实乃有名无实之兵员”虽然中法战争后,鉴于地方勇兵坐大,而八旗衰败已久,清廷为维护其满人统治,曾命地方“减少防勇人数,每年节省二三十万两,以充作训练八旗兵之费用”,但这种以弱易强的做法,反使其实力“又有几分退步”。

《策案》作者小川又次,曾亲身参与甲午之战

对清廷的海军实力,《策案》评估称:近年虽有进步,且时“唤起世人瞩目”,但“就其真正实力而论”,不过“虚势眩惑”。理由是:“清国海军数十只军舰中,能够用于海战者,不过只有北洋之五只,南洋之四只。以此九只军舰之威力,与本邦军舰威力相比,虽然北洋之五只军舰与我浪速、高千穗、筑紫、扶桑、金刚五舰;南洋之四只军舰与我比睿、海门、天城、盘程四舰相同”,但“清国之海军,从舰长至士官人员,概为乏于学术”,故仰赖洋人甚多,且“清国水师所辖不同,经常相互不能应援,(法国)炮击福州之际,有其他水师救助者乎?后来再三督责,也仅从南洋出动五只军舰,且在途中空为踌躇,最终招致石浦之耻。”

该《策案》时隔七年之后,对清廷仍然适用,尤使人喟叹

对清廷的整体军事实力,《策案》的总结是:“近来虽然虚声势,频繁谋求扩张军备。但尚未达到杜绝百弊之源、布设铁路、采用义务兵役之日,决不能称作真正之强国”换言之,清廷之军事,在硬件(布设铁路)与软件(义务兵役)两个层面,皆尚未能实现近代化。

《策案》同样还注意到,这种“未近代化”的弊病,遍布清廷的方方面面。如其财政:“清国岁入总计一亿二千五百万圆有余。……拥有本邦十倍面积、人口之大国,其岁入不足本邦一倍,其财政困难可想而知。”

当然,最要命的是清廷缺乏近代国家必备的立国精神。《策案》称:“国之基本,不只兵器精良国内富饶。最为必要者,在于忠君爱国之热情如何。”“忠君”一节,乃是日人“天皇”体制下的自诩之辞,与近代化并无关系,小川又次对此也明白:“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可惜的是,“今日清国之人民,……乃无智愚昧之人民”,“不知爱国为何物”。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评估,乃是基于相当细致的调查。如《策案》所提供的清廷防勇、练军的具体兵力数据表,即显示其调查具体到每一省份,始总计得出431400人之总数,清廷当日也未必有这样精确的数据。而《征讨清国策案》,不过是日军发动甲午战争前诸多调查报告与建策方案中,较突出的一份而已。尤为使人喟叹的是:这份《策案》,时隔7年之后,对清廷仍然适用。

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原文(部分)

注释:

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米庆余/译,收录于《日藏甲午战争秘录》,(澳门)中华出版社2007。该《策案》是小川又次在两次秘密赴华侦查及听取诸多谍报人员汇报后,于1887年2月完成。其“攻击策案”分“彼我形势”、“作战计划”、“善后处理”三大部分。有学者评价称:甲午战争“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战略方案进行的”。

标签: 甲午战争前日军

更多文章

  • 国际宣传处:一个被彻底遗忘的抗日战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国际,宣传

    抗战八年,“国宣处”负责对外传播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国际宣传处”,于今人而言,已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名字。但在抗战期间,该机构却身系成败之重任。略言之,国宣处设于1937年9月,专掌国际宣传,其主要工作有二:1、对外宣传中国抗战

  • 解密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保卫战

    宋子文向蒋介石抱怨:“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绩数据造假1943年7月,宋子文自美国致电蒋介石,责备国民政府在对日战绩宣传方面,“幼稚”、“缺乏常识”、“ 往往以儿戏视之”,其数

  • 谈谈多少颗子弹才能打死一名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子弹

    常德会战,国军需消耗500-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白崇禧在总结淞沪会战败因时,曾谈到:“我军训练远不如敌人,使用同一武器之命中率亦远逊于敌人,步兵对轻重武器因训练不精,不能使用自如。”①此种差距,实际上贯穿整个抗战始终。然则,国军士兵在抗战

  • 揭秘国军抗战时共有多少辆坦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国军,抗战时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装甲兵“击毁击伤敌装甲车、坦克三十多辆”坦克在“一战”时投入实战,到“二战”爆发,已被各国广泛应用。中国最早的坦克部队创建于1922年,当时张作霖为准备直奉战争,从英法等国购买了一批装备

  • 日军对东南亚的“侵略与解放”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日军,东南亚

    一方面,日军以东南亚各国“解放者”自居,实施的却是压榨政策2015年2月13日,是领导缅甸独立的昂山将军百年诞辰,缅甸国内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昂山将军在二战中与日军合作的过往,显然并未被缅甸人视为污点。东南亚各国对于被日本侵略的这段历史,也确远不如中

  • 探秘抗战时各地“八办”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抗战时

    八路军驻外办事处肩负国共交涉、领取军饷、争取民众等多重任务热播抗日剧《长沙保卫战》中,有中共党员彭中华与国军将领薛岳精诚合作,抗击日寇的情节。剧中由彭中华当主任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是八路军19个驻外机构之一。八路军除在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武汉、重庆

  • 揭秘抗战爆发前中国空军哪家实力最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抗战,爆发

    战前空军以东北为最,拥机300余架,后几乎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中国筹办空军始于辛亥革命,孙中山、黎元洪等都做过尝试。但随之而来的军阀割据,使中国空军发展陷入歧途各地自建空军,没有统一规划,互不统属。在这些地方空军中,以东北航空队的规模为最大。1920年,张作霖帮助曹锟在直皖战争中

  • 揭秘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为人知的十个细节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日本,偷袭,珍珠港

    01、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此时,日本政府内部曾有人向天皇提出进攻西伯利亚。但经过近一个月的商议,日本政府制定了“南进”政策,明确“不管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向

  • 揭秘太平洋战役中最惨烈的战役:2万日军命丧美军枪口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平洋,战役

    这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这是一次美日之间实力悬殊的较量。美军的势在必得,日军的冥顽固守、疯狂反扑,让它成为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它的名字叫“硫磺岛战役”。01、硫磺岛,美军势在必得,日军顽固死守硫磺岛位于东京以南1080千米的西太平洋日本火山群岛,南距关岛1130千米

  • 硫磺岛战役:美军士兵在折钵山竖起国旗背后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硫磺岛,战役,美军

    看过电影《父辈的旗帜》的人一定会对电影中美军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的一幕留下深刻印象。电影中的这个场景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的。那是硫磺岛战役的第五天,插旗的那座小山叫“折钵山”。照片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1945年2月19日,美军正式登陆硫磺岛。美军原本很乐观地认为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