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也听到过关于三大战役的书,是单田芳说的,不过现在找不到,当时小,记得不准确。我只知道单田芳有个《辽沈战役》1楼同志,你说的叫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讲抗战的事。近代评书首推单田芳的《乱世枭雄》没得比,近代评书的宗师级,听完你都感觉空虚,不是盖的,接下来我感觉《百年风云》很好听,讲述清末的动荡,很震撼,再次《曾国藩》《太平天国》《天京血泪》这三部书讲述的是太平天国和曾国藩之间的故事,很精彩。还有就是《贺龙传奇》我不太喜欢近代史评书,不过以上这些确实很精彩,我百年风云没有听完,以上都是单田芳的,其他人忽略吧。
长篇评书《古城春色》,反映的平津战役。由有名的评书艺术大家袁阔成录制。
关于单田芳的乱世枭雄的问题
关于汤二虎的述说不实,汤二虎确实是张作霖的铁杆,但是根本没在杜立三手下干过。二虎是蒙古族,年轻的时候杀了人跑了关于杜老判,我想这名字是单田芳给起的。他的真名叫杜泮林,是杜立三的叔叔,并非向书中说的那样,是三界沟的头子,三界沟的头子就是杜立三,杜立三一家子都是土匪是真的,从他爹那会就是,他的叔叔也是。不过杜泮林并非土匪。杜泮林住在黑山,是黑山的秀才。杜立三很相信他。杜泮林的出场是在张作霖要诱杀杜立三的时候,开始几次去请杜立三杜立三都不来,张作霖就想出请杜泮林来骗杜立三出来,结果杜泮林上了张作霖的当,把自己亲生侄子骗了出来,只接导致了杜立三被杀。.关于孙烈臣,历史确有其人,孙烈臣并非向单田芳说的那样,从开始就跟着张作霖,是张作霖的大哥。孙烈臣是后来才加入张作霖集团的,倒是张作霖的亲信,但是和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相比,关系要远了不少。而且孙烈臣出任的是黑龙江督军,并非向书中说的是吉林督军,当然,本来是打算让他去吉林的。关于张作霖和冯麟葛的纠纷,历史上确有这事情,不过没有向单田芳说的那么严重,没有把机关枪对准张作霖准备战斗了。不过当时剑拔弩张的情形也很厉害的。关于杨宇廷,他是受张作霖重用的,但是在段祺瑞和南方作战时,他勾结徐树铮把张作霖不少军费弄去给徐树铮建立了自己的武,后来被张作霖查出来后,成了张作霖的心病,当时就撤了杨的官,并非向单田芳说的那样,对杨宇廷言听计从,倒是单田芳说的那个杨宇廷的角色,很象书中的王永江.关于徐树铮,书中交待的不很清楚,就说张作霖最恨他,补充一下,其实开始张作霖和徐树铮的关系很好,徐树铮还曾经给张作霖许愿过副总统的位置,后来两人是翻脸了。就是犹豫徐树铮在段祺瑞对南方用兵时被张作霖任命为奉军总司令,他借机勾结杨宇廷把张作霖的军费给用来建立自己的武装。后被张作霖查之,徐将建立的5个旅给了张3个,张还是大为震怒平心而论《乱世枭雄》是单田芳比较出色的作品比起什么《大明演义》胡编乱造篡改历史来说,《乱世枭雄》中90%的情节符合历史。确实是一部佳作最后,列一下我研究的参考资料吧。我觉得能找到的讲张作霖的书实在太少我差不多把能找到的全部都找来拜读了1.《张作霖迷传》张正忠著2.《张作霖二三事》栾贵田著3.《张作霖集团的形成》周大文著4.《张作霖大传》徐立亭著5.《张作霖浪迹辽南》张日安、齐迎春著6.《张作霖青年时代在大高坎镇的活动》张日安著7.《张作霖的历史概述》周文风著8.《辽海小记》钱公来著9.《张作霖一生的历史》静安《时事新报》1928年6月1日10.《张作霖历史片断》赵并彝著11.《怪杰张作霖》元田一归著12.《辛亥革命回忆录》宁武著1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陶菊隐著14.《张景惠和奉派首领张作霖的关系》金名世著15.《张作霖统一东三省的经过》周大文著16《大王,张作霖秘闻》宋平著
这个地址是《乱世枭雄》下载地址,里面有介绍,你自己看看吧!但是你可能要安装一下该下载的软件!你自己看吧!不过这个软件很好!我也在用!我更多的是用它下电影!长篇评书《乱世枭雄》讲的是东北王张作霖和其子少帅张学良的传奇故事,是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创作而成。这部评书语言生动,人物鲜明,悬念环环相扣,故事引人入胜。--------------------------------------------------------------------------------内容简介:张作霖出身卑贱,父亲在赌场被人踢死后,母亲改嫁。十四岁时,他因和后父不和,离家出走,来到高坎,为财主孙子山喂猪放马。因丢马,张作霖无辜遭到孙子山怒打,他连气带伤,奄奄一息。孙子山将他扔进山沟。张作霖幸得豆腐老常相救,捡回一条小命。张作霖拜老常头为干爹,爷儿俩相依为命。张作霖长大成人,参加清军,驻鸭绿江畔。为保卫五龙背火药库,张作霖只身战群匪,得到上头赏识,晋升为哨长(连长)。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过江与日军开战,连战连败。战争失败,清政府赔款,张作霖心灰意冷,携一马一枪回到家乡----海城县小洼村。家乡土匪成患,民不聊生。许多柳子(土匪)慕张作霖之名,请他入伙。张作霖发誓不做人下人,自己拉起柳子,名为保险队。为筹款弄枪,张作霖血洗日本双田洋行,夺钱抢枪,名声大振。大土匪冯麟阁为吞并张作霖,勾结沙俄军队将张作霖困在入角台。面对强敌,张作霖宁死不从,五次突围,全军覆灭。他大难不死,无所作为携老波赵二妞(此时赵氏正怀着张学良)闯出八角台,藏身于黄沙砣。张作霖为东山再起,化装成商人来到奉天,夜闯德国人开办的德合银行,扣住总经理和董事长,从虎嘴掏出白银五万两,二次拉起柳子,再次与冯麟阁抗争,最终将其消灭,尽收冯的部下。与此同时,张作霖先后平灭了金寿山、田小凤、项招子、九只手、杜立三等盘据辽东的大柳子,还在饶阳河消灭了日本关东军的乔本炮兵联队,成为独霸辽东半岛的风云人物。清政府惧怕张作霖的发展,调兵数万人,几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只好下旨招安,封张作霖为新民府三营统领。张作霖则继续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又先后被封为五营统领、九营统领。清王朝覆灭后,袁世凯篡夺民国大权,张作霖被封为中华民国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独霸奉天。其后,张作霖因剿匪有功,又升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作霖野心勃勃,欲问鼎中原,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两次开战,先败后胜。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终于打进北京,爬上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员帅的宝座。张作霖与日本关东军发生磨擦,被关东军炸死在皇姑屯东站,其子少帅张学良千里奔丧返回奉天,日本人欲吞东北,百般要挟少帅。张学良以民族大义为重,不向日本人屈从,要与南京政府达成协议,宣布东北三省归属国民政府……《乱世枭雄》在讲述张氏父子传奇经历的同时,还向人们描述了清末明初军阀混战的特殊时代背景,使人们从一个侧面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近代历史。张作霖字雨亭,海城县城西小洼村人。幼时贫寒为人放猪,14岁时父殁随母往镇安县投外祖父,干过卖包子、货郎、木匠、兽医等。十九岁甲午战时入毅军,次年离队留乡投身草莽,组“保险队”,不久受抚再入官军,历任马队帮带统带、镇守使、关外练兵大臣、中将师长、奉天督军兼省长及东三省巡阅使等职,后被推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主政东北自治。1926年率军入京,翌年6月18日就任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行使国家统治权,并组成北洋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1928年兵败议和出京返奉。途中因以往抵制日本开矿设厂移民筑港等侵华要求,被日军于6月4月晨制造“皇姑屯炸车事件”炸成重伤,当日逝世,时年53岁。中国历史上唯一在外敌前以身殉职的国家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