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战斗时期的小故事

战斗时期的小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93 更新时间:2024/1/24 11:41:24

小交通员冬子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战争史上有哪些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

苏芬战争又被称为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从1939年11月开始,一直打到1940年3月结束。在这场战争中,强大的苏联投入了大量兵力,却打得非艰难,最终只能算是惨胜。

01悬殊的力量对比

苏芬战争之前,当时的苏联拥有450万军队,作战飞机2万架,坦克2.4万辆,汽车27万辆(不含82万辆民用汽车)。

而芬兰全国总人口只有440万,常备陆军只有3.2万。即使全国总动员,战争前夕,芬兰陆军也仅仅扩充到12.7万人,就算加上30万的预备役,在苏联面前还是不够看。毫无疑问,对于芬兰而言,苏联就是一个巨无霸一样的存在。

当11月30日,45万苏联军队攻入芬兰,全所有人都认为芬兰会迎来一场干净利落的惨败。

斯大林甚至认为芬兰最多抵抗2周,而赫鲁晓夫更认为“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但是现实却狠狠打了苏联人的脸,其中苏奥木萨尔米之战堪称苏军的奇耻大辱,苏军2个精锐师被弱小的芬兰军队打残。

02163师的末日

苏奥木萨尔米地区位于芬兰拉多加湖以北,这里是苏军第9集团军第163步兵师和第44步兵师的进攻方。而最终这两个步兵师也在这一地区损失惨重。

苏军163师兵分别两路,其中一路从北面发起进攻,以山地步兵81团(为了作战临时划入163师)为主攻,662步兵团为预备队;东面则由759步兵团沿着拉特路发起进攻。

一开始苏军的进攻非常顺利,芬兰军队在这里只有2个营根本无法抵挡第81山地步兵团的进攻。12月9日,苏军已经夺取了苏奥木萨尔米。

随后81团继续进攻尼斯卡塞尔凯南岸,但在这里遭到芬兰军队的顽强抵抗。81团苦战良久,难以取得有效进展。第759团却没有跟上来,他们没能及时支援第81团。

另一方面,连日以来的严寒天气和恶劣的交通严重地威胁了苏军的后勤补给线。缺乏燃油,使得苏军的坦克和火炮难以发挥作用。

这场战斗最终演变成了双方步兵之间的决斗,原本芬兰在重武器上存在的差距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显了。

而苏联人的对面是芬兰上校西拉斯武奥和他的第9步兵师,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场战斗会让他们名垂青史。

西拉斯武奥拟定了一个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作战计划——他打算凭借现有兵力,利用地形,分割苏军两个师(正在赶来的44步兵师),并将其各个击破。

西拉斯武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163步兵师。

芬兰第15独立营首先对苏军81团发起佯攻,防止他们前出增援;另一部分芬军依靠对地形的熟悉,在拉特公路上迟滞44师的增援。芬兰主力则包围了苏奥木萨尔米村的苏军759团。

重武器没有运抵前线,苏军火力上的优势无法得以发挥。而芬兰军队在局部上形成了对苏军的兵力优势。

芬兰军队对759团的围攻一开始并没奏效,西拉斯武奥见状没有拘泥于原定计划。他迅速调整兵力,对苏军负责运输线警戒的662团和81团发动猛攻。

81团在之前的战斗中有所损失,没有补充的情况下,面对芬兰军队的猛攻终于崩溃。81团残部逃回163师指挥部附近,163师师长见状大为震惊,他认为战局已经很难翻盘,在征得上级的同意之后,带着759团和81团残部,在飞机的掩护之下撤退了。

但是苏军662团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他们负责运输线的保卫,分散在公路运输线上。面对芬兰军队的进攻,662团无法有效集结,部队的指挥体系说瘫痪了,大部分士兵甚至不知道要撤退。662团已经被芬兰第9步兵师包围,并且缺少补给。662团团长放弃了对部队的指挥,带着团指挥部拼了老命地逃回了后方。

而662团大部分士兵就这样被抛弃在芬兰的极地之中,662团的士兵们在冰天雪地里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逃命,很多人被芬兰军队击杀,而很多伤员则被活活冻死。662团的团长和政委后来被逮捕,当着662团幸存士兵的面被枪决。

0344师也完了

西拉斯武奥的下一个目标是苏军第44师和163师的另一部。

在苏奥木萨尔米,苏军163师主力被芬兰军队分割包围的时候,苏第44步兵师和163师的一部(以下简称44师)正在试图向163师增援。

第44师增援必须经过拉特路。

而拉特路是一条狭窄的公路,坦克只能一辆辆地依次通过。而芬兰的冬天大雪纷飞,道路两侧是厚达30-50cm的积雪。44师又缺少雪地装备,通行效率可想而知。

行军慢就算了,44师不得不形成了一字长蛇阵,沿着拉特路蜿蜒长达30公里。

这样的队形,一旦敌人在多个地方同时发起攻击,很容易首尾不能兼顾,方寸大乱。

很遗憾,芬兰军队就是采用了这一手。

西拉斯武奥指挥第9步兵师,充分发挥熟悉地形和雪地作战的特点,分成多股小部队,在不同地段向苏军发起进攻。

在恶劣的风雪天气下,芬兰军队将44师切割成数段,苏联人的坦克火炮堆积在公路上进退两难,难以互相呼应。芬兰人神出鬼没的打击之下,精锐的44师死伤9000多人。当时苏军步兵师满编17000多,一战直接打掉了一半。而芬兰军队损伤不过400多人,交换比惊人。

这场战斗苏军完败,芬兰军队缴获苏联大量武器装备,包括数十辆坦克、70门野战炮、278辆卡车、近300挺机枪、6000支步枪以及非常珍贵的通信设备和药品。第44师师长维诺格拉多夫乘坐一辆坦克逃回国后被处以极刑。

战争史上有以下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彭城之战和昆阳之战。所有以弱胜强的战役都是靠计谋和奇袭赢下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世界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克雷西战役克雷西会战也叫克雷西战役(BattleofCrécy),发生于1346年8月26日,英军以英格兰长弓大破法军重甲骑士与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战便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役。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9000人渡海侵入法国。法王腓力六世将兵三万余人迎敌。八月,双方战于克雷西。

  • 二战故事卢沟桥事变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战事的起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全面抗战开始。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简单的故事,是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的全面爆发的重大事件。

  • 战争史上,你见过哪些命硬的将军?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958年8月21日,小蒋携“国防部长”俞大维到金门视察,当晚返台后嘱俞大维留下主持修订防御计划。两天后的下午5时许,“金门防卫总司令”胡琏与三位副司令赵家镶(原卫立煌的参谋长)、吉星文(卢沟桥事变时第29军的团长)、章杰(黄埔六期,时任空军中将)共同设宴,款待“上差”俞大维。(吉星文中校)宴会的地

  • 抗日英雄赵一曼故事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

  • 革命烈士的故事50字,要详细,短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黄继光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战斗中,两位战友阵亡,黄继光身上也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机枪声把他惊醒,他顽强地爬到枪口旁边,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2、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动乱,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 抗日战争的小英雄的故事?除了王二小 王璞 张嘎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又要去骗小孩~~太可耻了吧~~为什么没人讲~张自忠将军李宗仁将军戴安谰将军孙立人将军王铭章将军丘清泉将军等等许多爱国将领呢~`他们可真正和日本人正面抗战的呀

  • 解放军的故事有哪里些?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一位军官的怒吼战友不让他进一座废墟中抢救伤员,因为他才为了妻子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他指着身上的迷彩服大骂:“你他妈的记住!一个兵,穿上军装的时候,就不再是你老子的儿子!你老婆的男人!你他妈的是老百姓的儿子!国家的男人!国家的军人!我今天就对不起她了!”然后向妻子所在的城市方向敬礼:“宝贝!我爱你!别

  • 解放军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我的爱人,让我给你细细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经温柔地擦去我脸上的泪水。我的爱人,你宽阔的臂膀给了我栖息的港湾,更给了大震中四个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汉也会累吗,你怎么躺下就不再起来?让我跪下来,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离,让我为你温暖冰凉的手指……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在地震发生的一

  • 解放军守卫边疆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小白杨哨所为中哈边界哨所。80年代初哨所一名伊犁籍锡伯族战士陈福森回家探亲,小白杨哨所将哨所官兵卫国戍边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还让他带10株白杨树苗回哨所种上,叮嘱他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祖国守好边防。于是陈福林就把树苗栽在了营房边。由于哨所干旱缺水,战士们吃水都要在

  •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