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侵犯中原多年的匈奴,最终命运如何?

侵犯中原多年的匈奴,最终命运如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67 更新时间:2023/12/24 8:11:56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彻底击败草原文明的战争仅有两次:汉朝击退匈奴和唐朝击退突厥。

可见,文明战胜野蛮,抵抗战胜侵略的道路,非常漫长和不易。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匈奴就开始逐渐成为中原政权的北部边患,屡次南下侵犯。

秦朝、西汉时期,都与匈奴发生了连绵不绝的战争。

东汉时,南匈奴早已内附。

汉廷经过充足的准备,从窦固窦宪领军时期,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方针,发动了几次远征匈奴的战役,与敌主力决战。

尤其是汉和帝时期,窦宪率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征讨北匈奴的战役,调遣优势兵力,深入大漠。

结果,北匈奴的主力军被歼灭,一部分投降,北匈奴单于率数骑逃走。

于是,匈奴可分为两个走向,即两支部分:留在亚洲,例如归附汉朝,残部在漠北及西域活动;向西远遁,最后辗转进入欧洲。

其一,留在亚洲。

南匈奴趁机占领了北匈奴的失地,并且实现了匈奴民族的统一。

北匈奴单于的弟弟於除率其部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遣使入塞请求附汉。

汉廷担心匈奴再次统一为强国会威胁汉廷,便立於除为北匈奴单于,授其玺绶,与南匈奴单于同等对待。

于是南、北匈奴部落并存且都臣服于汉王朝。

于是,汉朝实现了既征服北匈奴、且与南匈奴分而治之的战略意图。

从而,彻底解决了汉朝以来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汉朝北部边患由此暂时解除,中国北方地区遂被东汉王朝统一。

汉廷将匈奴人内迁,同时将汉民大量地迁徙到这一带,与匈奴人杂居,以阻隔和分化其势,改变边疆民族构成的单一化,从而巩固东汉对边疆的统治。

内附的匈奴人有过多次叛乱,均被汉廷平定。

永元六年(94年),降附汉朝的北匈奴15部20万人,拥立南匈奴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叛出塞外。

永初三年(109年),南匈奴万氏尸逐鞋单于叛反。

此后,有北匈奴残部呼衍王等,仍辗转于蒲类海、秦海(今新疆博斯腾湖)间。其势微弱,东畏鲜卑,不敢还故地。

在此期间,北匈奴残部与汉朝在西域继续进行了一番争夺战,汉军予以重击。

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匈奴因惧怕汉廷征兵不止,右部十余万人杀单于羌渠。

时值“黄巾起义”,汉廷无力控制匈奴,遂形成其内讧。於扶罗单于率众参加黄巾起义军,不久参与中原军阀混战。才女蔡文姬就是在此期间被掳掠去匈奴。

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拆分成五部而统治,从而完全消解匈奴。

从此,“匈奴”之称就湮没在中国史册之中。

从而,匈奴除了被汉化之外,一部分后裔先后转化为鲜卑、突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后金等民族,参加了对中原汉族的征战与统治,最终被击败而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另外,匈奴失去对北方草原的控制权后,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

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乘虚而入,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后世“五胡之乱”的远源。

其二,向西远遁。

一部分溃败的北匈奴人向西逃去,后来离开蒙古高原,辗转进入欧洲,从而引发了世界性的历史连锁反应。

370年,一支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骑兵出现在多瑙河畔。他们的名字是“匈人(Huns)”,有个令人畏惧的绰号--“上帝之鞭”。

匈人(Huns)骑马横扫欧洲大陆,引发了欧亚草原民族大迁移。

他们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并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匈人(Huns)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后来,因其首领阿提拉的突然病逝而陷入分裂。

短命的匈人(Huns)帝国瓦解后,整个民族也从而消散。

阿提拉的体貌特征是无须、鼻平、眼细、个矮,这无疑是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

因而,匈人(Huns)在欧洲的征战统治,在欧洲史学界被称为“黄祸”。

据考证,匈人(Huns)有一支就留驻在今匈牙利地区,匈牙利的英文拼音“Hungary”就保留着匈人(Huns)的词根。

在匈牙利出土的匈人(Huns)随葬品中,有许多汉式铜镜、弓箭、丝绸等物。

匈牙利人是欧洲人中唯一姓在前、名在后的;匈牙利语中,年月日的顺序与中国习惯相同;以座北朝南为上座,以左为贵。

这些,都与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相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殷商注定灭亡,女娲还派妲己惑乱纣王,她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在《封神演义》中,因为商纣王荒淫无度、惹怒了女娲娘娘,于是女娲娘娘就决定去惩治商纣王。女娲娘娘本想给纣王一个惩罚,但没想到商朝虽然气数将终,但此时却还不是时候,所谓天意难违,女娲娘娘虽然法力高强,却也不能有违天意,乱了天数。所以当时女娲娘娘就没有直接惩治纣王,不过她知道商朝气数将终、周室当兴,于是就

  • 历史上穷兵黩武的下场有多惨?能否举例说明?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穷兵黩武的皇帝有十四个,因此亡国的有十三。最典型的是秦始皇和隋炀帝。隋炀帝三次攻打高句丽,三次都失败了,耗尽了财力兵力,激起兵变,最终亡国。公元612年,隋炀帝调集四方之兵113万余人齐集琢郡,号200万;运送粮秣者多一倍,全国农夫,被征服兵役徭役者3百余万,天下骚动。右屯卫将军辛世雄带领30

  • 商朝是怎样灭亡的?周朝是怎样建立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灭亡有两个原因,一是纣王大规模的东征,造成庙堂无人看守的局面,周趁机叛乱;另一个是周叛乱是做了充足准备,在商朝国都郊外牧野地区击败商朝守城部队,占领商朝国都,商朝灭亡。周朝的建立,一是周文王的苦心经营,使得周王朝实力逐渐增强到可以与商纣抗衡的地步;二是在周武王、姜子牙等一般人努力运作下,通过军事

  • 周武王战败绉王的那场战役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话说有一次诸葛亮,刘备,孙权,曹操四人同乘飞机,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跳伞逃生。这时候才发现机上只剩下三个降落伞包。大家一阵紧张,这时只见诸葛亮摇摇羽毛扇清清嗓子,说:“这样吧,山人出几道题,能答上来的,就跳伞,答不上来的只好自己跳下去了”。其他人没办法只好同意。诸葛亮再摇了摇羽毛扇问刘备:“天上有

  •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的著名战役是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年代说法不一,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子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

  • 新中国成立后共打过几次对外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打过两次对外战争,朝鲜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

  • 周武王联合哪些小国消灭商朝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周武王即位后,继续用姜子牙为国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为助手,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军力,国力日益强盛。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姬发在盟津(孟津)大会诸侯,前来会盟的诸侯有800个,一起举行伐商演习。[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商纣王穷兵黩武,持续发动征讨东南夷的战争,已把商朝弄得国困民乏。武王见

  • 经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导致此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纣王昏庸无道,沉迷美色,乱杀大臣,众叛亲离。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帝乙少子,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帝辛因其母为正后,故得以立为嗣子。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

  • 夏朝会不会或许与商朝并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在上古时代历史,对夏朝起源就是这样记载:在上古时代,中原地区生活很多个部落,然后这些部落一起推举共同的首领。在公元前2200-前2090年间,舜担任首领,之后在中原地区出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洪水。于是,舜就选派了一个大禹的人去治水,大禹有着高超的智慧,知道洪水只能疏不能堵,因此没有一味加高堤坝,只是

  • 中国通史武王克商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大约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铭文,澄清了武王伐纣具体日期,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