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吾盂。我来回答。
周文王之所以一定要覆灭商朝,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杀子之仇。周文王姬昌在被纣王囚禁于攸里期间,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前往皇宫,恳求囚禁自己,放了自己的父亲,但是被妖后妲己陷害,最终纣王将伯邑考煮成了肉羹,让周文王吃了。伯邑考是周文王的长子,周文王对他给予厚望,就让纣王这么害死,还让做父亲的吃自己亲生孩子的肉,周文王必然非报此仇不可。
②纣王昏庸。纣王宠爱妖后妲己。杀了姜王后,甚至还在妲己的挑唆之下意图杀了自己的两个亲生孩子。挖了丞相比干的心脏,发明了炮烙之刑和虿盆这种丧尽天良的刑法,大兴土木浪费人力财力去修建摘星楼,纣王的罪行,天下三百路诸侯群起而攻之。
③周文王贤名在外。周文王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礼贤下士,从外部落投奔过来的人才都不计前嫌,纳为己用。周文王这样的盛名让纣王很是不安,所以将他囚禁起来,后来虽然放了,却是用自己儿子的性命换来的。纣王非杀姬昌不可,姬昌怎么就不能反他。
以上是吾盂的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夏朝有可能是武丁而不是商汤消灭的吗?你怎么看?
看到这种题目,我不由得想:现代人是不是把史料都当作大便呢?
若是史料是大便,那么就没必要讨论历史了,大家来YY就行了。
若是史料不是大便,那么咱们就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夏朝的历史,史记写在那里,竹书纪年写在那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文献,包括诸子百家,诗经,尚书,楚辞等等,资料多得数不胜数,现在都被当作一坨大便了。
如果大家不嫌臭,我就引用某些人眼中的“大便”资料,回答这个问题。我甚至可以把商汤的每一场战争,都罗列出来。孟子说商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总共有十一次的征战,《竹书纪年》则记为“九征”。我收罗史料,把商汤指挥的十一次战役如下:
(1)灭葛之战;(2)灭有洛氏之战;(3)征荆之役;(4)灭温之战;(5)伐韦之战;(6)伐顾之战;(7)征昆吾之战;(8)有姒之战;(9)鸣条之战;(10)三之战;(11)之战。
这十一次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汤讨伐诸侯、扩张势力的战争,包括灭葛、灭有洛氏、征荆三次战役;第二个阶段是讨伐昆吾氏及其小喽,包括灭温、伐韦、伐顾、征昆吾四役;第三个阶段是讨伐夏桀,包括四次战役。
那么《竹书纪年》为什么记为“九征”呢?这是把有姒之战与鸣条之战合并为一次,两次战役其实是一个整体,可称为“伐桀之战”;同样,三之战与之战也可以合并为一个战例,可称为“擒桀之战”。
中国古代史料记载得如此完整,偏偏有人视而不见,奇哉怪也。
再来看看更原始的资料。
《尚书》的《汤誓》,这是商汤讨伐夏桀前的檄文,大意如下:
“你们大家都仔细听好了:不是我小子敢胆犯上作乱,只是夏帝犯下罪行,惩罚他乃是上天的旨意。你们可能会说:‘我们的首领也太不体恤我们了,为什么让我们荒废农活去讨伐夏室呢?’我已经听到你们的话,但我告诉你们,夏帝确实有罪,我敬畏上帝,不敢不去惩罚他。现在你们会问:‘夏帝犯了什么罪呢?’他耗尽民力,在都城为非作歹,民众都倦怠了,不想拥护他。他们都这样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呢?我宁愿与你一起灭亡。’这就是夏帝的德性,所以我决心要征伐。我希望大家帮助我,实施上帝对夏的惩罚,我将重重地奖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食言的。但如果你们不听从我的命令,我就要惩罚你们,还要把你们孩子一起惩罚,或沦为奴隶,或处以死刑,绝不宽恕。”
《汤浩》,是商汤灭掉夏朝后的一篇重要讲话,大意如下:
“上天护佑民众,罪人夏桀终于被放逐。天命是不会有差错的,它让人类像草木一样得以繁衍,又让我得以安邦定国。只是我实在不知道有没有得罪天地神灵的地方,我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凡是在我帝国统治的范围内,不能没有法度,不可傲慢放纵,你们要各自遵守你们的典章律法,这样才能接受上天的恩赐。你们要是做了善事,我不敢掩盖隐瞒;要是我犯了过错,我也不敢宽赦自己。这一切上帝都会看得清清楚楚的。要是诸侯们犯了过错,那就是我一人的过错;要是我一个人犯了过错,绝不会推卸责任给各诸侯。呜呼!如果能做到至诚,大概可以善始善终吧。”
这么多史料,还有疑问?